📖 ZKIZ Archives


天價藥費 大陸醫護枱底瓜分二百億

1 : GS(14)@2012-01-19 22:01:34

2012-1-19 NM
抗生素:出廠價一元,醫院零售價十三元。胃潰瘍藥:出廠價三元,醫院零售價一百一十元。骨骼病藥:出廠價一百五十元,零售價一千元。在大陸,藥貴,人命賤。大陸藥品代理踢爆,藥廠為了搶奪醫院五千多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賣藥市場,不單止用車用樓用名牌用女人利誘醫護人員把旗下藥品打入醫院藥房,又回佣給開指定藥方的醫生,甚至以學術會議的羊頭,向醫生提供免費出國旅遊的狗肉。本刊調查一百一十二間在深圳和上海上市的藥企年報,發現單單在二○一○年,這些公司花在交通開會、「市場維護」、「業務招待」、「學術交流」等費用,竟然超過二百億元。這些巧立名目的費用,最終轉嫁到病人身上,大陸的平民百姓一病就要捱貴藥。


一月的鄭州只有零下五度,重重冬霧深鎖城郊的枯樹和平房,十二歲的張俊龍頭戴冷帽、裹着厚衣、蓋三張被,默然躺在沒有暖氣的小屋裡。父親張兆華說,兩年前的九月中,學校未得家長同意,就替兒子打痲疹疫苗。怎料一打就出事。先是發燒,然後全身乏力,接着紅潤的皮膚變成青色。趕緊去醫院急救,鄉轉縣、縣轉市,十日之後都查不出病因。只見血小板數值急跌,試過只剩正常人的百分之五。「病危通知書也下了。」他說。最後發現得了「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三日要輸一次血,護士隔三日就催他們交錢,張兆華也每三日要奔走在親戚朋友之間借錢,至今醫療費用花了近三十五萬元,學校與醫院互相推卸責任,政府承諾給的救助金一直沒有到手。「家裡的東西能賣的都賣掉了。摩托車、耕地用的小四輪,都賣掉了。」他嘆了口氣說。除非花五十萬元做骨髓移植,否則張俊龍要長期服用一隻叫「環孢素」的貧血藥支撐身體,價值六百多元,五日就吃完。「現在吃中藥了,買不起環孢素了,太貴了!找一個農村的老中醫配的藥,一大包兩千元,補血的!」

回佣不二法門
據內地披露近二萬五千種藥品供貨價和零售價的「降藥價」網站,其實「環孢素」的出廠價只要四百多元,中間二百多元的差價,除了醫院收取政府准許的百分之十五利潤外,原來大塊大塊是藥廠和藥品代理私下給醫院副院長、藥劑科主任、醫生、護士長的回佣。之所以要給回佣,是因為大陸醫院壟斷了藥品市場近八成的零售額,即超過五千億元。而且全國有八千幾家藥廠,競爭激烈,藥廠不得不向醫院藥品負責人「落重藥」。「公關」副院長和藥劑科主任,成為藥品打入醫院的第一道門檻。除了最高決策的副院長和藥劑科主任(院長通常不管理藥劑事宜),在醫院內還有一隊人等收錢。「醫生有處方權,他如果不開這個處方的話,那個藥根本就賣不到。」前藥品代理、「降藥價」網站創辦人衞柏興(化名,普通話語帶「為百姓」)說。藥品要得到寵倖,回佣給醫生成為藥廠之間競爭的不二法門。

送醫生去浴室
回佣的方式除了是錢,更加是五花八門。王亮至今在河南省省會鄭州當了十年藥品代理,扭盡六壬服侍過形形色色的醫生。有好色包二奶的,有急色叫雞的,有愛樓連豪華裝修的,有愛LV愛Gucci的……「我們流傳一句話,花五十萬買一個大夫,半年就掙回來了。」他說。「我遇到過這麼一個大夫。他有個毛病,怕老婆,晚上六點被逼着回家吃晚飯,但是很好色。有一次他早上十一點多給我打電話:『王經理,你來一下吧!想跟你溝通一下。』我一聽,找我肯定有事,我說行,去拿錢,提五千塊。到他那裡,屋裡一看,還有兩個病人,一到十二點就下班了。『走走走!洗浴中心去!』我開個小車到洗浴中心去。『等我一會兒呀!』完了之後,吃飯。『哥兒們,還是你對我好呀!』」「後悔了吧,沒有當大夫!進入這個行業,知道情況,我都後悔了!」王亮笑說。

內地藥價¥1變¥10過程
假設內地止痛藥出廠價是¥1人民幣 #藥廠給予招標辦官員的枱底收入 *包括政府朋友准許醫院可以加收藥品入貨價的百分之十五作為利潤,以及醫護人員回佣的枱底收入資料來源:綜合內地藥品代理資料

棄暗投明創踢爆網站
讀醫出身的衞柏興浪蕩藥品行業十五年,做過醫院、搞過藥廠、開過藥房、當過代理。他坦言:「我是藥價虛高的推手之一。」他說,幾年前因為老師而接觸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的學說,良心發現。「用王陽明的話來說,做事情要以天地良心而行。」於是他花了一年時間,通過他的網絡,收集藥品的藥廠供貨價和醫院零售價,至今二萬五千多種,並在去年十二月一日創辦「降藥價」網站,公諸於世,網民大呼痛快。為搞「降藥價」網站,他不惜辭去藥品代理總經理一職,更為此賠償過百萬元「分手費」。「藥企又給我們打電話,叫我們刪除,一條五百塊錢。我就說你給我五萬塊錢我也不刪。然後很多藥企就開始找黑客,頻繁的攻擊我們網站。」連他九成九的朋友都反對他的所作所為,網站團隊僅僅得六個人。縱然如此,他說:「有生之年,這個事情可遇不可求。遇到了,你去做,更加難得!」

靠護士長開方便門
還不可漏掉護士長的份兒!在賣藥行業打滾十五年的衞柏興說,他醫科同學的母親去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三年沙士戰場之一)醫膽結石引致的膽囊發炎。主治醫師只開止痛藥不開消炎藥。「如果給消炎藥的話,兩天就出院了!」他說。他們通過熟人直接向管理醫院的解放軍總裝部投訴。「副院長親自出馬,最搞笑的是,主治醫師不敢露面,護士長出來了。」護士長知道衞柏興是藥品代理,為免把事情鬧大,她大開方便之門,無須做「公關」就可以把藥品直接打入醫院。「她說,可以把藥品拿到醫院來。就是說,別人到我們醫院還得公關,因為這個事件,也不用公關了。」河南的藥品代理王亮也表示,護士長有權向醫院領導反映,某藥特別多副作用,該藥隨時會被踢出醫院。「這邊通過給大夫公關,讓他大量的用。另一方面通過公關,讓護士長不反映問題,就行了。」他說。藥廠及代理要回佣給醫護人員成為潛規則,加上政府明文規定,醫院可以加收藥品供貨價的百分之十五作為利潤。導致藥品在醫院的零售價,往往是出廠價的數以十倍計。回佣最終一點一滴轉嫁給用藥的病人。「照理說醫生是替病人選擇最合適的藥品,病人往往沒有這方面的判斷能力。醫生和病人的關係應該是信任關係,但是由於這種經濟利益,就成了你死我活的對立關係,就是我通過你發財。」本身是律師的北京大學醫學部衞生法學教研室主任王岳說。

學術會議變歐遊
本刊調查一百一十二間在深圳和上海上市的製藥企業的年報,發現這些藥企花費的推銷費用,在二○一○年就高達二百多億元。而按推銷費用入賬的使費,光交通費就用了超過三十億元,開會也花了逾十五億元,連「其他」一欄也接近二十億元。最耐人尋味的是,入賬的推銷費用還包括「產品推廣費」、「市場維護費」、「網絡建設費」、「業務招待費」、「學術交流費」等。不過,河南的藥品代理王亮透露,這堆數字並非全貌。「現在企業能看到幾本賬,如果不做幾本賬的話,一個企業都活不了!」而這些巧立名目的費用,原來隱含了藥廠給醫生等人的回佣。王亮透露,行內自九十年代局部開放醫藥市場,通行所謂「代金銷售」,亦即醫生每開一次藥,藥廠或代理就會給固定金額的回佣。但是近年政府嚴查醫生受賄,「代金銷售」略為收斂,改為兼用「學術會議」的名義收買醫生。「學術價值就體現出來了!」他笑了笑說。他透露,學術會議的戲肉,是開會前後的課外活動,出國開會可以玩的花款更多。「去歐洲七日遊也很正常呀!然後你們買東西打個人的抬頭,由我來付錢就行了。」他說。

一變十三
根據本刊統計發現,為港人熟知的雲南白藥集團,最落本推銷產品,其「市場維護費」、「差旅費」及其他推銷開支合共近十三億元,幾乎是全國之冠,佔集團營業額一成三。哈爾濱譽衡藥業花費近五千萬元在推銷費用,翻查「降藥價」網站,其治療胃潰瘍的藥,供貨價是三元,零售價高達一百一十元。另外,在香港和上海上市的國藥集團花費一億多元在推銷費用,旗下一款抗生素的出廠價是四元,零售價高達一百四十元。而一款肺炎病人用抗生素的供貨價是一元,零售價竟然是十三元,另一款治療骨骼病變的的藥,供貨價是一百五十元,零售價超過一千元!北大的王岳警告:「藥品行業最重要的不是創造GDP不是交稅,這個行業非常小,但是它卻和國際名聲和人民群眾的利益關係密切,一旦出事,是要很多人命的。所以不要以經濟為導向擾亂市場。想用藥品市場來拉動經濟,那不是開玩笑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3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