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笑怒罵:唱衰報告拐點指標
1 :
GS(14)@2011-10-14 22:22:00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唱衰報告有威力有市場,但有時看法過份極端、或者唱淡上市公司背後所持理據不足,不但隨時會惹來上市公司反彈,甚至會令效果大打折扣,最大的反效果來自當
市況已出現單邊走勢一段日子,且技術面亦已屆臨界點時,這類大玩順水推舟、順勢而為的分析報告,隨時成為大市即將出現拐點的訊號。
正如瑞銀於2007年10月初港股大炒直通車南下之際,當中國神華(1088)股價還在40元水平,分析員一嘢將目標價由35.15元大幅上調至101元,以為H股股價會追貼當時剛上市做88元人仔的A股。神華H股股價即於報告面世後同月見頂。
原因?不能太怪責溫爺爺叫停直通車,只係人人炒到癲,該報告出台前一個月,神華股價已單月升足38%,神華已變成神話。同一位分析員,本周亦在中鋁
(2600)股價在8月跌足22%、9月再跌33%之際,短短兩個月由6.8元跌到3.2元,唔見超過一半,才出報告狠劈其目標價落2.07元,究竟算係
分析員順便送上市公司一程,還是看不見之前要跌的3蚊,突然醒來看見之後還有1蚊?
上述例子證明,當升到開巷或跌到開花之時,再重遇語不驚人之出位報告,隨時係相反指標。當Sell
Side分析員罕有地一面倒大玩逐個捉,明眼人先觀察事前拋空盛況,不難理解為何港交所(388)、瑞年(2010)、超大(682)、雨潤
(1068)、思捷(330)、味千(538)及匹克(1968)近期被削價及早前不少民企被插旗,甚至奪去評級背後理據,即使只屬老生常談或舊聞新炒,
多會觸發一陣恐慌,問題在於誰在人人恐懼之際膽敢出來貪婪,答案肯定耐人尋味。究竟為何分析報告每每出現太早或太遲看好看淡,動機不難想像,皆因錢作怪。
關注物極必反幾時出現,世上無免費午餐,當分析報告寫明「給機構投資者用」(Institutional Use
Only),其實又係手到拿來俯拾皆是,必然會令人懷疑背後的動機。陳昔典在「The Worst is Yet to
Come」裏面把滙控(005)股價狠劈至30元,不難想像是博出位之作。
理據離不開看集團於歐豬五國的風險承擔總值達319億美元(約於2488億港元)、其他歐元區非貸款風險料須作20%減值、全年將錄得過百億美元的虧損,
以及為符合巴塞爾資本要求,派息比率恐由去年的
50%降至28.5%。只是頭號假設已屬非常極端,因為要歐豬五國全部賴債,即係話要歐元區解體,然而319億美元風險資產當中,有165億元屬於區內貸
款業務,分析員是否睇得太盡,把整隻歐豬都睇死,倒不如索性睇歐元區陸沉,不包括英國的歐洲風險口2820億美元,即股東資本的兩倍都通通泡湯!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