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笑怒罵:三角債≠地方債
1 :
GS(14)@2011-10-10 22:29:13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對每天工作就是游走於新聞資料堆如我者,網上資訊發達反而是把雙面刃,何解?生活節奏一切求快,今天要摷資料,打開部電腦、把關鍵詞打入網上搜尋器,頃秒之間隨時出現成千上萬條相關答案「搜」到拿來。然而,有誰可以向你保證得來容易的資料百分百準確?假如你的職責又是要把相關資訊綜合後向第三者發放,你就更加要小心求證。
總不能單靠一面之詞照單全收,否則隨時會出現知者笑死、不知者嚇死的尷尬場面,尷尬還算,幾多人會以為可以笑遮醜矇混過關,但掩耳盜鈴、集非成是,終究不是業者應有的處事態度,除非閣下的志願只是充當一隻花瓶。
上周一,以財經資訊為主打的收費電視台,在該新節目播出前喪播預告之餘,竟讓主持不斷重複讀錯一個只有兩、三分鐘環節式小百科類型節目的名稱,把「知」字發音讀成「智」;都算,首集節目竟然出現因完全錯解題目而完全畀錯答案,主持人眼仔碌碌聲大大,原來係符符碌碌兼無貨賣,開場白竟然係「三角債,又叫做地方債,係由地方政府發行、用嚟籌措財政收入嘅公債。」
首先,三角債問題係指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牽涉國企、紅籌窗口公司,以至鄉鎮企業間之應付而未付賬款,日積月累掛在賬上形成,一度佔內地銀行信貸總額超過三成之壞賬,最終在當時時任總理的朱鎔基鐵面一聲令下,在全國範圍清理三角債,牽連所及,企業出現連環爆煲潮。資深財經人,對這後不太遠的歷史,當仍歷歷在目。
再聽埋第二段,就更出事,「由發地方債得嚟嘅收入,會由地方政府做預算同調配安排。一般嚟講,地方債以當地政府嘅稅收能力作還本付息嘅擔保。」
整段文字原來係以關鍵詞經由Google轉入內地《和訊網》翻譯搜索出來,內容一字不漏抄襲,難怪大相公食詐糊!此話又係何解?因為有關人士涉嫌斷章取義,未有留意同一篇搜尋得出的答案內容中,同時提到1993年後,內地「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第28條,明確規定『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
因此,開場白以百分百肯定的語氣說地方債即係「地方政府債券」係明顯誤導觀眾。因為在中國,地方政府根本就不可以發債,否則財政部唔使咁頭痕啦!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2 :
GS(14)@2011-10-10 22:29:27是咪有D心胸狹窄?
3 :
龍生(798)@2011-10-11 01:23:13咁都要有線有咁多錯處俾人捉先得....
4 :
GS(14)@2011-10-11 20:22:33今日繼續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