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蔡東豪專欄:盛智文事件

1 : GS(14)@2011-09-28 22:41:2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653667

對於企業管治改革者,盛智文連任失敗是一次重大勝利,因為改革者一直認為擔任上市公司獨董的數目應該設上限,防止「董事王」出任太多公司的獨董,沒法履行董事職責。今年年中,港交所( 388)公佈就獨董數目設上限的公開諮詢結果,以回應數目計算,大部份反對設上限。反對設上限的回應中,包括多間華資藍籌,及代表大量華資背景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商會。反對者的理由大都是,不應假設一個身兼多間上市公司獨董的人,就不能投放足夠時間履行董事職責,應該由上市公司和獨董自行判斷,不能一概而論。
值得注意的是支持設上限的回應中,不但 David Webb等企業管治改革者,還包括如工商銀行( 1398)和中石化( 386)等藍籌。兩間國企認為,香港應參考內地條例,設定個人出任獨董上限為 5間公司。在企業管治議題上,藍籌大都站在同一陣線,抗拒它們認為不必要的管制。 3年前董事禁售期風波中,唯一離群的藍籌是恒隆( 101),恒隆董事長陳啟宗的特點就是不怕獨行。陳啟宗之外,藍籌中出現分裂並不常見。
港交所這些諮詢,反應一向不熱烈,回應來來去去都來自熟口熟面的單位,上市公司大都懶理。以這次獨董設上限的諮詢為例,只收到 118份回應,其中包括同一集團系列公司,提交多份回應,例如長實系和恒基系便動員系內多間公司提交回應。這些冷門活動,不參與是正常,參與反而會被懷疑是有目的。國企在香港企業管治課題上,提出有條理的論據,並且不介意高調地跟華資藍籌唱對台,令人感意外和驚喜。
企業管治看法 國企激過 Webb

香港人發夢也想不到,推動香港企業管治向前走的,竟然是內地國企。即是說,在企業管治某些領域上,內地做得比香港優勝。國企管理層作風偏向低調,管理層身兼政府官員身份,甚少凸顯個人色彩,因此可推論諮詢回應不是三數個人的個人意見,而是集體代表政府立場的意見。例如工行支持出任獨董數目設上限,理據是「個人擔任獨董的公司數目越多,履行職務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會越少。」驟眼看,以為是 David Webb的文字。
國企支持出任獨董數目設上限的另一理據是,內地規定個人出任獨董上限是 5間公司,工行和中石化只是依內地標準反映意見。原來內地不止對出任獨董數目有規定,更規定獨董任期不得超過 6年,理由是任職多年的獨董可能失去獨立性,不適宜連任。國企對企業管治的看法,直情激過 David Webb。
2 : 亞力士(1473)@2011-09-28 23:11:03

國家d條例可以好好 不過執行就.......
3 : 龍生(798)@2011-09-29 00:03:31

不執行也無所謂...所以條例仍是條例...現實還是現實
4 : terryyim(13133)@2011-09-29 00:44:25

3樓提及
不執行也無所謂...所以條例仍是條例...現實還是現實


中國仲未係法治社會,仲係一個人治社會
5 : GS(14)@2011-09-29 10:22:05

其實紙上文章人識做,大家都要想方法繞過...所以習慣法好過成文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0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