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民企倒閉專區
1 :
GS(14)@2011-09-24 11:44:12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25296
溫州眼鏡商一哥 傳欠8億潛逃
2 :
GS(14)@2011-09-24 11:44:48http://www.china-center.com/
呢間個網都壞埋
3 :
GS(14)@2011-09-24 11:45:35http://www.ntdtv.com/xtr/b5/2011 ... 90%BD%E8%B7%91.html
【新唐人2011年9月22日訊】浙江眼鏡行業的龍頭信泰集團,近日驚爆董事長胡福林欠債潛逃美國﹔有網友爆料,據信泰集團內部高管透露,胡福林欠款高達20多億,其中銀行貸款8億、民間高利貸12億,每個月光利息就近3千萬元。
浙江信泰集團由於傳出董事長胡福林潛逃美國,該公司門口21號湧現大批討要貨款的廠商,不過全被擋在大門外,並有武警進駐,當晚11點之後,討債的供應商逐漸散去,但還有大批武警駐守。
22號本臺記者打通信泰集團公司總機,接電話的人員自稱是保安,並拒絕回答任何問題;記者再嚐試撥打公司辦公室、業務室、人事部、採購部電話,但都無人接聽。
網友「文東商務官方微博」22號爆料:信泰集團新業務「中矽科技」,合夥人因胡福林跑路難以償還巨額債務,已跳樓自殺!文中還披露,胡福林真實欠款高達20多億,其中民間高利借款12億,光月利息就高達2千多萬!一位在江蘇做生意的朱小姐告訴記者,在中國,一般企業向銀行貸款非常困難,因而大多轉向民間借高利貸款。
小企業朱小姐:「這些小企業都是到私人的那個地方(借貸),很多的擔保公司啦、放貸公司啦,都是自己搞的,那個利息比銀行高喔,高好幾倍呢,大約在20多30多吧,年息在50、60甚至70、80都有。」
中小企業利潤率在低於貸款利息的情況下,企業主因無力償還而潛逃的案件不斷攀升。據溫州中級法院統計資料,今年3至5月,溫州受理的民間借貸糾紛比去年同期多出474件,8月份以來就超過20起。
溫州網友黃時勝在微博透露,溫州這兩天倒閉的企業除了浙江信泰集團,還有溫州新耐寶鞋業、溫州紅鯡魚鞋業、裡安市西西里連鎖教育機構、溫州市騰飛化纖、溫州東特不銹鋼公司。
新唐人記者陳漢、詹雅蓉採訪報導。
4 :
GS(14)@2011-09-24 11:46:42http://wenzhou.19lou.com/forum-8 ... 6488237935-1-1.html
温州新耐宝鞋业破产,老板跑路了,现在员工排队讨工资 有图
早上的时候,我还在奇怪呢,新耐宝门口是怎么了,连武警都出动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新耐宝鞋厂破产了,他们的老板也跑路了,现在呢,员工就来讨工资,然后排队讨,都排到公路上面了,堵车啊严重西
不信的你们大家看图,下面绝对是真相
5 :
GS(14)@2011-09-24 11:47:11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3/112011092400246.html
「鄭珠菊事件」後,「跑路」效應正在擴散,溫州當地最近10天已有7家企業老闆疑似「失蹤」,行業涉及機械、閥門等製造業。
鄭珠菊曾是溫州龍灣最大的電器經銷商,但後來向民間非法集資承兌匯票,金額高達2到3億元人民幣,8月底打算舉家外逃,但9月初被警方拘留,目前債權人準備通過司法途徑介入,瞭解其資金流向,維護自己經濟權益。
看似此事件已告一段落,但《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據不完全統計,從9月12日至22日,溫州當地已有7家企業老闆被捲入「失蹤」風波。
其中溫州奧米流體設備老闆「跑路」前,還讓公司近300名員工集體度假過中秋,老闆卻在兩天一夜內搬空自己公司設備;溫州新耐寶鞋業老闆近期也不知去向,員工拿不到薪水,恐怕會拍賣廠區資產。
溫州工業園區一位官員表示,這些企業大多都涉及民間借貸,一些老闆是因為賭博,還有一些則放棄主業辦擔保公司專放高利貸,現在銀根緊縮,房地產不景氣,資金周轉出現問題,恐怕年底情況還會更糟。
6 :
GS(14)@2011-09-24 11:48:01http://www.beelink.com.cn/20110922/2822384.shtml
[导读]工人们聚集在厂门口讨薪 记者 叶圣义 摄9月20日下午,温州一论坛上有网友发帖称,温州当地一老板突然跑路,员工拿不到钱发生了堵路事件。发帖人称出事的公司为温州新耐宝鞋业有限公司,9月20日上午该公司不少...

工人们聚集在厂门口讨薪 记者 叶圣义 摄
9月20日下午,温州一论坛上有网友发帖称,温州当地一老板突然“跑路”,员工拿不到钱发生了堵路事件。发帖人称出事的公司为温州新耐宝鞋业有限公司,9月20日上午该公司不少员工为了讨薪,堵路影响当地交通,该网帖上还附有多张员工堵路的照片。
当天晚上7点10分,记者来到位于温州市龙湾区状元街道耐宝路18号的新耐宝鞋业有限公司的厂区,只见新耐宝鞋业厂房门口站着很多民警和保安。
记者在新耐宝鞋业厂房外面的柱子上看到一份公告,该公告是当天状元街道办事处写给新耐宝鞋业的债权人以及企业员工的。大致内容是讲新耐宝鞋业法人代表下落不明,政府部门会尽快解决新耐宝鞋业欠薪一事。
9月21日上午8时多,记者来到状元街道办事处,找到该街道党工委委员兼新闻发言人夏彩和。夏彩和告诉记者,新耐宝鞋业事件最早发生在9月19日下
午,当时该公司有工人来街道反映情况后,街道领导及工作人员立即前去现场,并启动应急预案,请保安公司派人过来维持秩序,保全固定资产。
据了解,新耐宝鞋业是做外贸女鞋的,企业共有员工300多名,这次老板“跑路”后,新耐宝鞋业公司一共欠薪130多万元。
夏彩和表示,新耐宝鞋业老板黄某“跑路”的具体原因有关部门还在调查之中,如果黄某找不到,街道将会通过拍卖固定资产等途径,确保工人工资发放。
7 :
GS(14)@2011-09-24 11:49:38http://video.sina.com.cn/p/finance/20110923/091861496233.html
视频:温州老板组织员工集体出游搬空厂内资产落跑
再来关注钱流的话题。今年以来由于货币政策持续紧缩,一些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条一直紧绷着,少数更是处于高风险的边缘。最近,温州一些企业破产倒闭,企业主逃走的消息频频传出。据统计,三月份至今,温州负债而逃的企业主已经达到了10多名。温州中小企业到底怎么了?企业又是因为什么破产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的记者在温州进行了一番调查。来看她的发现。
记者 宫佳奇:
最近有关企业倒闭的消息在温州是频频传出,这里是温州市洞头县的杨文工业区,我身后的这家奥米企业是在最近又倒闭的一家企业。我们了解到这里是在中秋节的时候老板组织员工进行了一次集体旅游,连保安也在内,就在员工出游期间老板搬空了厂里所有的设备,之后就再也找不到人了。
这是一家从事金属阀门、管件等生产的企业,全称为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在上海等地拥有四家分公司。企业倒闭后,政府部门委派了一家保安公司对厂区进行看护。几经沟通,记者得知,这两位是原来奥秘企业的保安,企业倒闭后临时受聘于保安公司,继续看护厂区。
原奥米企业保安
记者:旅游您去了没?保安:去了
记者:回来以后发现常理什么情况?
保安:厂里没有东西了,东西搬走了,工人过来上班,过来上班发现机器都搬走了。
保安回忆说,9月11日上午7点,员工们从厂区出发高高兴兴地随旅行团去了温州境内的雁荡山,原本一天可以完成的旅行被安排成了两天一夜,员工们大都心怀感激,私下议论这个中秋老板很大方。13日上午,也就是中秋节后第二天,员工门回厂上班时惊讶地发现,厂里40多台总价值上千万的加工设备全部不翼而飞了。跟着设备一起消失的还有公司董事长孙福财、总经理孙德静。在保安师傅的带领下,在原来企业办公楼的外墙上,我们找到了一张落款为洞头县经贸局,时间为9月16日的领取垫付工资相关事项告知。
记者 宫佳奇:
这上面提到,因温州奥米流体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突然失踪,且已多日联系不上,企业已经处于通停产状态,洞头县劳动局筹措部分资金,准备先垫付员工基本工资。
无独有偶,位于温州市龙湾区的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保忠也被传出在中秋夜前后失踪,企业倒闭。而这还并非近期倒闭公司的全部。
记者 宫佳奇:
这里距离刚才的奥米企业大概只有三四百米的距离,叫做唐风鞋业,就在这个月月初的时候,这家以鞋业外贸出口为主,拥有两百名员工的企业老板也已经不止所踪。
保安告诉记者,按照惯例,唐风鞋业押工资一个月,也就是每月月底的最后一天发上月工资,下个月的1号休息,而在8月31日,200多名员工一直等到天黑也没等到发工资。 记者了解到,目前唐风鞋业的工人们也已经领到了垫付的基本工资,或者返乡,或者到其他工厂重新找工作。
两家企业相继倒闭,留下的是几百名瞬间失业的工人。在我们记者采访中,各级政府部门一再强调,企业倒闭并非普遍现象,倒闭潮不存在,温州经济也没有崩溃。目前温州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依旧高于去年,并且今年浙江全省新注册企业的数量远远大于注销企业的数量。但我们毕竟看到一个个企业倒了下去,其中有些还曾经在当地小有名气,比如奥米。那么这些企业倒闭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落跑企业主有哪些共同经历呢。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赵永国。他是唐风鞋业的副总经理,在唐风鞋业总经理唐伯鹤不知所踪后,他又多了一个身份:1600多万高利贷的偿还者。“我连死的心都有”,这是赵永国见到记者后说的第一句话。
原唐风鞋业副总经理 赵永国
我想自杀的,那天我爬到31楼,我想自杀的,想不开了,我老婆看我今年工作稳定了,想再生一个,怀孕五十多天了,一生气孩子都没了。
去年八月,经朋友介绍,原本在洞头经营小酒店生意的赵永国认识了刚刚在洞头办厂的唐伯鹤,两人很快协商达成合作共识:赵永国负责唐风鞋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唐伯鹤将企业30%的股份转给赵永国。事实上,工厂的厂房是唐伯鹤从另一人手中购买的,直到赵永国加入,2480万的厂房唐伯鹤只付给了房东300万,剩余的约定一年付清。于是,两人合作后不久,唐伯鹤便开口要赵永国作担保。
原唐风鞋业副总经理 赵永国
他说担保公司钱拿过来要还现在的房东,六百万,先还,后来担保签字,担保公司高利贷,我担保,签字
记者:这是几分的?
可能是五分多啊
不仅是唐风鞋业,前面提到的奥米企业,宝康不锈钢公司以及早先倒闭的天石电子等,都被传出涉足高利贷。业内人士指出,企业资金链断裂基本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一是资金拆借链条拉长后,利率被抬高至初始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链条中有一环负债方无力偿还,整个链条便轰然断裂。另一种情况则是担保公司高息募资参与高风险项目投资,如房地产,因投资项目市场走势不佳,投资巨额资金短期内无法回笼,导致资金链断裂。
8 :
GS(14)@2011-09-24 11:50:25http://www.wxfund.com/dispbbs.asp?boardid=62&id=110012
2011年温州单位倒闭企业名单
温州宏泰鞋业 龙湾腾飞化纤制品
温州腾飞鞋业 温州丰凯达鞋业
温州德尔达鞋业 温州川彪鞋业
温州东欧鞋业 温州星际鞋业
温州大华皮革有限公司 温州多客隆超市
温州信瓯鞋业有限公司 温州百姓人家饭店
温州铁通电器合金实业 温州奥米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温州三旗集团 温州江南皮革有限公司
波特曼餐饮 港尚记快餐
浙江天石电子有限公司 浙江啊斯泰阀门有限公司
浙江祥源钢业有限公司 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温州部落之神鞋业公司 永嘉县蝶梦儿鞋厂
温州百乐家电 温州巨邦鞋业有限公司
温州锦潮电器有限公司 温州耐当劳鞋材有限公司
温州宝业皮革有限公司 温州新耐宝鞋业有限公司
温州红鲱鱼鞋业有限公司 瑞安市西西里连锁教育机构
温州信泰集团 温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
温州新耐宝鞋业
看国庆还有几家跑啊!温州老板可以跑!但是工人工资该发了再跑!
9 :
GS(14)@2011-09-24 11:50:57http://www.wenweipo.com/news_print.phtml?news_id=CH1109230012
[2011-09-23] 溫州今年發生的老闆逃跑事件
4月初,溫州龍灣區的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鶴失蹤。目前公開原因是黃鶴參與大額賭博,欠下巨額賭債。
4月,溫州波特曼咖啡因經營不善,企業主向民間借入高息資金,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出走,相關門店停止經營。
4月,位於樂清的三旗集團董事長陳福財,因為資金鏈出現困境、企業互保出現問題出走,6月下旬意外回歸並表示有能力還清債務。
6月初,溫州鐵通電器合金實業有限公司的股東之一范某出走,估計涉及上千萬元民間借貸。
6月中旬,位於樂清的浙江天石電子公司老闆葉某出走,據傳葉某欠下7000萬巨債無法償還。
7月底,位於溫州龍灣區海濱街道的巨邦鞋業有限公司老闆王某出走,據記者了解其參股一家擔保公司,涉及資金約一億。
8月24日,位於溫州甌海區的錦潮電器有限公司老闆戴某失蹤,原因可能是其參與經營的擔保公司出了問題。
8月29日,位於溫州鹿城區的耐當勞鞋材有限公司宣佈停工,傳言老闆戴某因欠巨債潛逃。
9月1日,溫州碟夢兒鞋廠老闆吳偉華「失蹤」。
9月初,溫州市龍灣區「百樂家電」的女老闆鄭珠菊攜上億巨款潛逃。
9月中旬,溫州奧米流體設備科技有限公司,騙員工去旅遊,老闆逃逸。
9月,浙江江祥源鋼業、溫州寶康不鏽鋼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保忠失蹤。
10 :
GS(14)@2011-09-24 11:51:51http://www.wenzhousx.com/news/wenzhou/39397.html
近日,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保忠突然不知所踪。有传言温州宝康董事长吴保忠欠下巨额债务,无力偿还,仓皇出逃。目前,当地街道及劳动部门已介入处理,确保公司员工能拿到工资。
中秋前后温州宝康吴保忠突然“失踪”
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位于龙湾区海滨街道蓝田标准厂房东区2号,厂房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昨天下午,公司大门紧闭,厂名招牌也已被人撤下了。
在工厂里,聚集着30来名被拖欠工资的工人以及几名来讨债的供货商。一工人说,9月12日中秋节,厂里放假。过完节,回来上班却发现工厂停工,老板“失踪”。
记者在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的网站上看到,该公司专业生产不锈钢无缝钢管及不锈钢焊管等产品,自称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固定资产1亿元,流动资金6000多万元,年产不锈钢无缝管10万吨以上。
一供货商说,吴保忠在台州市三门县也有投资,占地200亩,目前建成的厂房占地100亩左右,公司名叫浙江祥源钢业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由吴的姐夫徐某参与打理。
“吴保忠跑了,我也不知道他去哪里!”徐某不断地向一些供货商解释。徐某说,中秋节当天上午开始,一批批债主陆续赶到浙江祥源钢业有限公司。另外,由于吴保忠不告而别,目前该公司80多名员工工资尚未支付。
温州宝康吴保忠半年前曾花500万买豪车
昨天,记者多次拨打吴保忠的手机号码,一直没接通。一供货商说,从9月11日开始,吴保忠就已经联系不上。
据知情人士透露,出事前,吴保忠比较高调,开着自己的“劳斯莱斯”到处露面,这辆车价值500来万元。记者通过交警部门查询,发现今年2月,吴保忠给新买的“劳斯莱斯古斯特”上了牌,车牌号为浙C5555P,目前该车仍在吴的名下。“古斯特”是劳斯莱斯轿车的其中一款,市场价格在4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昨天下午,记者在吴的公司里,并没看到这辆劳斯莱斯轿车。
接近吴的一位朋友说,吴保忠在产品销售方面是个难得的人才。但这几年,可能投资过度,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债务。
相关部门已介入处理
龙湾区海滨街道办事处主任范朝阳说,他们得知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老板“失踪”后,随即与劳动部门介入处理。他们会想办法,保证让所有工人能拿到工资。该公司突然倒闭,可能是市场行情变化,企业资金链断裂等原因造成。
范朝阳说,今年7月下旬与8月,海滨街道有4家企业老板出逃,涉及皮革、机械等行业,共有800名工人工资被拖欠,目前这些劳资问题都已得到妥善解决。
温州市信用担保行业协会会长郭炳钞说,该协会昨天向会员单位发布警示,要求会员单位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加强对贷款担保的客户动态跟踪监管,不要进行高息揽存放贷。
11 :
GS(14)@2011-09-24 11:53:15http://news.liaozhai.tv/content/2011-09/19/content_988265.htm
温州民间借贷调查:放贷100万一年利息高达60万
http://www.wenzhousx.com/news/wenzhou/39366.html
温州市龙湾区百乐家电女老板郑珠菊携上亿巨款潜逃被网上通缉
2011-09-10 20:1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点击:】172次
温州市龙湾区百乐家电女老板郑珠菊携上亿巨款潜逃,经调查属于非法经营,目前百乐家电郑珠菊潜逃一案已被温州市公安局立案,公安部门已经展开网上通缉温州女老板郑珠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赶赴温州,实地探访这个目前全国民间金融最活跃的地区,独家揭秘案件背后的故事。
温州市龙湾区百乐家电女老板郑珠菊有预谋的骗局?
记者昨天来到位于温州市龙湾区城北城中街26~46号的百乐家电,近日“失踪”的女老板郑珠菊在此经营家电多年,与她一起消失的她父亲郑祥刚(音)曾担任百乐家电的会计。
昨天记者赶到现场时,狭窄的电器街聚集着数百名苦主,他们不是来买电器,而是为讨个“说法”。据不完全统计,此事已经牵涉到上百户家庭约3亿元资产,其中现金1亿~2亿元,票据约1亿元。
据知情人士称,郑珠菊今年49岁,曾拿下了格力电器在温州市龙湾区的总代理,还兼营西门子、索尼、海尔、松下、TCL、LG、海信、美的、康佳等品牌电器。
郑珠菊的一位多年老友、此案的受害者之一的某先生告诉记者:“我们两家一直有来往,也经常一起旅游,她这个人胆子很大,花钱极为大方,政商界黑道、白道很多朋友,不过脑子也很糊涂的。但我真不敢相信,她会欠这么多人的钱。”
另一位苦主称,“以前我们相互都不认识,出了这事情,大家从四面八方聚过来,都成了朋友。”
郑珠菊的一位邻居告诉记者,“她平时待人极其友善,性格极其温和,总是满脸笑容,请人喝酒之类的客套话常挂在嘴边,又常不经意地流露自己有多套房产之类的话,因此和她打交道的人觉得很放心,现在想来,这些都只是幌子。”
一位被骗的温州私营企业主告诉记者,郑珠菊消失的整个过程似乎是一场有预谋的骗局。经查证,2010年9月百乐家电的法人就变更为郑珠菊的二儿媳妇张雪雪,租约已于今年9月2日到期。
截至昨日记者发稿,自发登记的债主名单已经上升至7页,涉及85人共计8948.62万元,金额最大的两个受害者分别被骗1400万和1360万元。
百乐家电女老板郑珠菊圈现金付月息2分
郑珠菊敛财主要靠票据。据一位苦主透露,郑珠菊屯了大量的承兑汇票,起初用于支付她从电器厂进货的货款,电器批发给零售商拿到资金后再还给苦主,前后大约40天。
对苦主来说,原本4~6个月才能兑换的票据,40多天就能全额兑换,减少了资金周转的时间,显得有利可图。
记者获得的一张郑珠菊父亲郑祥刚签收的收据显示,“今收到***承兑汇票一张票据号码**,**银行,兑人民币***,45天付。”下面还有相应的银行账号、手机号码、日期等信息。
一位外地来温州收废品的妇女告诉记者,她回收的不锈钢卖给企业拿到一张20万的承兑汇票,她交给郑珠菊本想提前拿到现金,谁知郑珠菊一跑了之。“都是老家父母卖玉米、卖黄豆的钱凑起来做的小本买卖,现在也不敢告诉家里人,只能急得天天在家哭。”
听说郑珠菊生钱有道、信誉极佳,除了出借汇票,还有很多人慕名前来借现金给她。一位苦主告诉记者,她是当地制鞋厂的工人,今年先后借了13万给郑珠菊,其中不少是从老家亲戚朋友那里七拼八凑来的钱,本想赚点利差,谁知血本无归。
她提供的收据显示,今年3月25日和4月8日,她先后借给郑珠菊共计8万元,4月11日又追加了5万元,收据上清晰地写着“月利2分”,即郑珠菊从社会上拿资金的成本是月息2%。
或祸起担保公司高利贷
令人费解的是,据当地人透露,郑珠菊在当地做电器生意近20年,是温州龙湾最大的电器经销商,一个夏天卖空调就能赚100来万,一年能赚好几百万。放着大好的生意不做,最终却全家玩“失踪”。
据知情人士透露,郑珠菊仍在温州一带活动,7月底,多名苦主还在一家当地的星级酒店与她见面交涉。
一位参与会面的苦主称,“我们建议她把别人欠她的钱给我们交个底,她欠我们的钱也再对一下账,有问题大家可以帮她想办法,但她就是不愿意。”
“想必外面的窟窿一定不小,已经资不抵债了,无心再经营电器生意,才会动了逃跑的念头。”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8月下旬,龙湾区永兴街道康一村村长王会松集资逃跑,涉及金额1亿多元,王会松和郑珠菊私交甚好,很多人聚集到郑珠菊店里要债,导致郑珠菊最后“失踪”。
据一位苦主讲述,郑珠菊的大儿子2010年到上海市奉贤区投奔郑珠菊的弟弟郑元生,坊间传言二人在奉贤区南桥镇合开了一家担保公司,具体姓名不详,担保公司“不务正业”从事高利贷。
记者调查发现,正是在郑珠菊的大儿子开担保公司后不久,2010年底,郑珠菊首次出现资金吃紧的状况。
记者还查到,郑珠菊的弟弟郑元生名下有一家上海海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瑞派机械有限公司。
一位苦主质疑道,“听说担保公司经营不善,他弟弟已经把资产变卖逃走,才牵连到郑珠菊。”
温州市龙湾区公安局政治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案件已于8月27日立案,初步定性为非法经营,已经展开网上通缉,正集中警力追捕,郑珠菊目前属刑拘在逃,如果有关于她的情况可以立即和公安局联系。我们将继续关注此案的进展。
12 :
GS(14)@2011-09-24 11:57:16http://www.wzsrw.cn/news/readnews.asp?newsid=29632&wjm=smallclass
温州商人网讯 受毒血燕事件影响,燕窝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最近,网络上爆出曾经在温州滋补品界风光无限的福燕兄弟突然倒闭,老板欠下巨款跑路。
昨日,福燕兄弟实业有限公司老板贾恩瑞接受了记者采访。贾恩瑞表示福燕兄弟的确已经停业,总部大楼也已转让,但他未曾跑路,一直在温州处理后续事宜。这名“80后”老板坚称自己将继续做福燕兄弟品牌,福燕兄弟缩小规模后将重新选址开店。
3000m2豪华大楼低价易主
在市区信河街一巷弄内,一座高6层、水磨石墙面的灰色大楼,在周边的低矮民居中显得颇为扎眼。在附近居民口中,这座大楼还有一个名字——莲花大楼,得名于其外墙面上一个硕大精致的铜质莲花装饰。
这就是福燕兄弟的总部大楼,2009年开业,面积3000多平方米。作为专营燕窝、海参等高档滋补品的形象店,这样的规模可谓温州滋补品界的翘楚。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承载奢华与赞誉的豪华大楼,随着外墙上那朵莲花被悄然摘下,也迎来了停业的命运。
上周六,福燕兄弟员工陈小姐来到大楼上班,被告知公司即日停业,焦急地等待下,老板始终没有出现。在和一名负责人结算了工资后,陈小姐不得不接受离开的安排。与此同时,网络上爆出福燕兄弟突然倒闭,老板欠下巨款跑路的消息。
“很突然,之前没有要停业的征兆。”记者前天走进大楼,一名留守的员工表示,新东家过来后他才知道这座大楼已经出售。
另一名知情人表示,这座3000平方米的大楼以4000多万元的价格被福燕兄弟的老板出售。“如果不是因为急售,这座大楼至少能卖到5000万元以上。”
血燕事件最终压垮福燕
“福燕兄弟确实已经停业,大楼也已经出售,但我没有跑路,这都是谣传。”昨天记者联系上了福燕老板贾恩瑞,他反复强调说。
那么,是什么导致福燕兄弟的停业?外界猜测是老板欠了高利贷无法偿还。对此,贾恩瑞不置可否,但他明确表示,情况并非像外界传言的那么恶劣。“主要是因为银行贷款到期,资金实在抽不出来,万不得已将大楼低价卖出折现。”
2008年,贾恩瑞以4000万元的价格买入大楼作为福燕兄弟公司的总部,之前,他从事过酒店、贸易批发等多个行业。今年4月,他在下吕浦开出福燕兄弟第一家分店。
“两家店每年的营运支出达到1000多万元,加上先期购置物业的4000万元,资金投入巨大,远未到盈利的时期。”贾恩瑞称,一直以来都是靠自己投资其他产业的利润维持福燕兄弟的正常运转。而今年开始,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银行收紧银根,资金链开始出现问题。“投资的其他产业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加之银行贷款临近还款日,资金压力异常大。”没有多余资金支撑,于是,福燕兄弟走向了停业的边缘。
对于辛苦打造的品牌,贾恩瑞一度试图挽救。贾恩瑞说:“今年,我们启动加盟工程,已经与外地数十家机构和个人达成加盟意向。希望通过商家加盟,缓解资金链端的压力。”
然而,今年8月的血燕风波让福燕兄弟彻底失去了翻身的希望。“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血燕事件的爆发却令店内合格燕窝产品,甚至其他滋补品的销售受到牵连。更要命的是,外地意向加盟商纷纷取消合作计划,资金不到位最终压垮了福燕兄弟。”贾恩瑞说。
缩小规模欲东山再起
“我一直在温州,我不会跑路,瓯海、瞿溪都还有我的酒店在经营。”贾恩瑞表示,自己并没有受到致命的打击,只是在资金上遇到了困难,也没到资不抵债的地步。
对于16岁就外出做生意的贾恩瑞来说,经商经历中不乏失败的例子,不过,这次是学费交得最贵的一次,他自己也在反思过去的投资策略。
“当初为了树立品牌形象,吸引消费市场,盲目做大,3000平方米的形象店,规模在全国首屈一指,压力也是可想而知。”如今,面对辛苦树立的品牌受到损害,个人信誉受到影响的现状,贾恩瑞表示:“既然已成现实,我就要积极面对。等资金重新到位后,将会东山再起,福燕兄弟会重新营业。但肯定会缩小规模,不会再做总部大楼这样规模的形象店。”
福燕兄弟停业后,一些会员称储值卡内仍有较多余额没有消费。对此,贾恩瑞称:“需要一点时间,门店重新营业后消费者手中的储值卡、消费券仍可以使用。同时我们现在也开始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联系会员,商议退款。”
13 :
GS(14)@2011-09-24 11:58:07http://bbs.lxnews.zjol.com.cn/viewthread.php?tid=644790
蓝天大药房老总跑路,涉及资金1亿!】
#温州老高动态#蓝天大药房老总跑路,涉案资金8000万,但是按照龙湾三甲庄泉移民村的居民反映,涉案资金估计超亿,目前老板手机全部关机,大伙可以去龙湾三甲庄泉移民村咨询具体情况,他们已经报案。 来源:
http://t.cn/adkF4W

14 :
GS(14)@2011-09-24 12:00:37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16151
温州富豪大逃亡!浙江温州今年以来陷入借贷危机,频频有集团或公司老板因借贷资金链断裂而「走佬」。连当地眼镜行业一哥、有中国眼镜大王之称的浙江
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 47岁)亦因被指拖欠 20亿元(人民币.下同)于星期二(
20日)突然失踪。据当地官员透露,仅前日当地就有九个老板失踪。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当地有逾 20多名富豪突然人间蒸发。
「当时有四、五百人在门口这条街上,都是来要债的,而且工厂里面到处都是警察。」于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周二失踪当日,不断有债权人到该公司找
他,但连集团的高层也没办法与他联繫。次日早上,胡才打电话给公司高层,称自己投资面过大,造成资金紧张,现在资金链已断裂,企业将破产,但此后不知所
终。有分析人士指,随信泰集团引发的民间高利贷借贷链断裂事件继续恶化,可能又会有一大批企业倒下。
因事态严重,当地政府周三(
21)上午成立三个工作小组,分别担任财务调查、维稳以及接待工作,以期尽量保持信泰集团的正常生产,保证员工的工资,避免事态影响扩大。而出于保全财产
的考虑,政府不允许陆续得到消息而来的供货商以及其他债权人等,动用该公司的资产。因此大批保安把守在信泰集团新厂房门口,所有的东西「只许进不许出」,
「该公司路旁停满了民间供应商的车,排起了长龙,纷纷前来讨公道!」
「跑路(老佬)这个事情的确很突然,前两天信泰的员工还参加开发区的一个球赛。」一个当地官员说。信泰集团
1993年成立于温州,主要产品眼镜的年产量平均达到
2,000万副,并且拥有知名品牌「海豚眼镜」,是当地最大的眼镜生产厂商之一。至于胡福林名下的资产和负债的情况,有的说法是资产 8亿元,负债
13亿元,也有称其资产和负债相差 9亿元。甚至有网上传言称,胡向银行借款 20亿元,月息 500多万,民间高利贷借贷 8亿元,光月息就高达
2,000多万。
「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小头。真正的高利贷是不敢来登记的。」至前天下午,据派驻到信泰集团的政府工作人员所登记数据显示,胡福林涉及民间借贷
1.3亿元,还无法确认银行贷款。但据知情人士称,高利贷若被人知道他有很多钱收不回,就会引起债主前来挤兑,造成自己的公司倒闭,因此不会来登记,故难
以掌握数额。
温州老板逃亡潮
9月 1日 永嘉县蝶梦儿鞋厂老板黄杰失踪
9月 9日 当地颇有名气的龙湾家电老板郑珠菊拖欠银行和债权人高达 2.8亿元,并失踪半个月之后被抓
9月 12日 温州唐风製鞋老板黄伯鹤突然人间蒸发
9月 13日 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等负责人失踪
9月 15日 浙江祥源钢业、温州宝康不锈钢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保忠失踪,欠银行 2亿,民间借贷 8,000万
9月 19日 开业仅两年的温州福燕兄弟实业有限公司倒闭,老板因欠几个亿的高利贷资金链断而「走佬」,屋业遭转卖
9月 20日 当地最大的眼镜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因资金链断裂失踪,传他欠款 20多亿元
9月 21日 年总产值达 10个亿的温州东特不锈钢製造有限公司老板姜国元失踪,债主陆续上门,并抢空公司所有的物资
9月 22日 龙湾蓝天大药房老总人间蒸发,涉案资金 8,000万,但居民反映,涉案资金估计超亿
注:货币单位人民币
老板跑路后的温州某企业内被哄抢的一片狼藉

温州信泰老总潜逃20亿内幕~ 或引温州地产大地震
跑了,老高这几天也得跑,借钱给老高的人也得跑(其中包括老百姓的房子抵押贷款,企业主的厂房抵押贷款),接下来是老百姓、企业主。银行,你是肯定跑不了了。年底,温州企业得倒多少,这个谁也不知道,我们可以知道的是,过了年底,温州经济还会是个冬季。
这就是信泰新厂,百亩地的新厂房,甚是辉煌!门口有要债的,有看热闹的。海豚眼镜就这么垮了,胡总,你这唱的哪一出?

以下来源新浪微博:
【原因】信泰,我的客户。很不幸,昨天下午才知道这个消息,货款还有几十万没能追回。据传,原因有以下几点:1.婚变,不解释
2.投资房地产、股市被套牢 3.太阳能投资过于急促,导致资金链断裂 4.妄想上市,高利贷融资(月息5%以上)
【分析】房
地产泡沫、股市不健康发展已经开始初步显现其后果。眼镜行业其实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暴利行业,低档眼镜生产成本在5左右,中档20左右,中高档50左右,
高档除特殊的700,基本处于200左右。从生产、多层批发,到最后的零售,一副眼镜其实养活了数以百计的人,暴利?何来暴利?就眼镜行业这点微薄的利
润,何以上市?一个低利润的行业,配合一个专注于投资而不是实业的老总,最终只会把企业引向毁灭的境地。股市大家都看得到,开宝马进去,抱着车胎出来;房
地产大家也都看得到,卖不出去的房产,最后只能挂在那里吃利息(
银行/社会)。
【后果】信泰,作为温州稍有名气的眼镜生产公司,他跑了,会带
动更多的企业跑。理由很简单,信泰挂账的金额少说也有个把千万,这些债主企业怎么办?前面已经说了,眼镜是低利润的,几百万的货款打水漂,这得生产多少的
眼镜才能赚回来?基本是一年甚至几年白做了。银行贷款暂且不论,高利贷融资怎么办?信泰给老高放鸽子,老高只能给民间融资者放鸽子。信泰去年,单家担保公
司就6000万,老高能承担得起损失?他只能跑!要知道,老高的钱有些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有些是老百姓的银行贷款。最后老百姓也得跑!其中包括部分企业法
人。
顺便一提,信泰还有一家厂叫兴泰。信泰(兴泰)分精工厂、金属厂,新厂在做太阳能。年初,新厂开业,食堂伙食还不错,这还没到年底,就跑路了?这温州的企业还有几家经得起折腾?信泰跑了,接下去是他的供应商,再接下去就是龙湾永强的不锈钢厂。拭目以待吧!
最新消息,胡福林没有婚变,和他老婆现在在美国逃命,身上揣着10个亿至少。温州某银行副行长刚担保批贷款3000万,他们就跑了,现在昏迷在医院……据说,这里面还有黑道的一点点名堂,不敢说,有生命危险
政府就信泰问题出动不少人,现在准备变卖固定资产偿还员工工资……厂房已经过户给某某,条件是担保高利贷2亿。那个人名,温州也小有名气。是……还是不说为好
跑了,老高这几天也得跑,借钱给老高的人也得跑(其中包括老百姓的房子抵押贷款,企业主的厂房抵押贷款),接下来是老百姓、企业主。银行,你是肯定跑不了了。年底,温州企业得倒多少,这个谁也不知道,我们可以知道的是,过了年底,温州经济还会是个冬季。
信泰老厂,门口人不多,特警却不少。估计20人上下,瓯海区府、开发区管委会、公安局已经介入。偷偷拍了张照。

出入确实自由,没有想像中的骚乱。门口保安、特警无所事事,呆坐在草坪上,外面围观群众N多,公司员工还在照常上班,唯一不同的是门口停着很多车,估计都是来要账的,有台州的,有宁波的,有杭州的,可大多是温州的。看着门口那辆“海豚眼镜”大巴,很有开走抵债的冲动!

『信泰』你欠我几代人的早餐?!早餐¥5,一年¥1825。18多万的货款,相当于100年的早餐!信泰你欠我几代人的早餐?
网友精彩评论:有个观点引关注信泰地震引发温州房地产地震?

-
温州把子看来不行了
-
出来混,开始偿还了
-
击鼓传花 传不下去了
-
温州市政府自己都快了,算算到年底欠多少?20亿算个p
15 :
GS(14)@2011-09-24 12:01:13http://www.yueqing.gov.cn/xwzx/jjdt/20110922/175993_1.htm
資金鏈斷 老闆跑路
來源: 樂清日報 發佈時間: 2011年09月22日 瀏覽次數:
■記者 林一笑
又有一名老闆跑路了!這一回跑路的是位於北白象鎮阪塘村的溫州市東特不鏽鋼有限公司老闆姜國元。
儘管104國道北白象路段最顯眼的位置上,東特不鏽鋼有限公司巨大的廣告牌仍矗立在那裡,但不遠處,阪塘工業區若大的公司廠區裡正被一些債主和供貨商搬搶一空,而留下一籌莫展,等著討要欠薪的上百名工人。
焦急等待的工人
昨天,在阪塘工業區東特不鏽鋼有限公司門口,記者看到討薪工人正在翹首等待。而人群中,最為焦急的莫過於來自貴州的任大敏。任大敏今年4月份在煉鋼車間幹活時,不小心被倒下來的鐵塊砸斷了右腿,做了手術之後,右腿植入了鋼板,一直因工傷在暫住處休養。
「我的腿還要進行第二次手術取出腿內的鋼板後,再進行工傷等級鑑定與公司談賠償,現在聽說老闆跑了,我拖著這個病腿,還有近兩個月沒領到工資,都不知如何是好。」年近六旬的任大敏黯然地說。
一些工人表示,由於公司倒閉,現在員工宿舍裡斷水斷電,公司食堂也關了,工人現在有一個半月多沒領工資了,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著,希望能早點拿上工資。
針對員工欠薪一事,記者隨後從有關部門瞭解到,市裡十分重視這起事件,21日還專門就東特員工欠薪問題會同北白象鎮等相關單位召開了會議,接下來將幫助這些員工追討。
17日還在忙生產
公司突然倒閉,工人們對此事先卻沒有發現一點預兆。煉鋼車間的工人徐志強說,老闆是18日跑路的,但在前一天,公司裡的生產部經理還在給員工佈置第二天的生產任務。
煉鋼車間主任方崇鈴透露,17日晚上,幾名前來討債的債主因要不到錢,將老闆姜國元堵在了公司裡,姜國元趁後半夜這些人困了不注意,跑了出去,不見蹤影。
18日凌晨陸續知道消息的債主和一些供貨商就開始搬搶廠區裡值錢的設備、原材料和成品。等到早上工人來上班時,都傻眼了。若大的公司,車間裡一些值錢的設備和物品正被搬搶一空,連辦公室裡值錢的電腦等東西也不能倖免。
而焦急的工人這才意識到,自己8月份至今的工資,公司尚未支付。原在辦公室任綜合部經理的一名員工告訴記者,公司一共有100多名員工,總共拖欠工人工資約有六七十萬元。
工人眼中的老闆
儘管姜國元出逃了,但面對記者,工人們一致認為,姜國元出事之前,仍算是一位好老闆。一名在此工作多年的老員工說,老闆是溫州市區人,對員工很關心,除給員工提供免費的食宿,還給員工發高溫補貼。儘管生意不好,有時姜看到食堂的伙食不好,還會特意吩咐改善員工伙食,而且此前姜從沒拖欠員工工資,每月都是按時足額發放。
幾名瞭解公司經營狀況的行政管理人員說,年初以來公司生意一直不景氣,由於訂單萎縮開工一直不足,有的車間一個月只開工半個月左右。
「為了留住這些技術工人,就算一個月只開工半個月,老闆給工人的工資也是按全月計算,並沒有剋扣。員工的月平均工資在2500元-3000元左右,還包食宿,這一大塊的現金支出對日漸不景氣的公司來講,有點力不從心。」一名管理人員介紹,到後來公司連購買原材料的錢都拿不出來了。
資金鏈斷是主因
記者從溫州市東特不鏽鋼製造有限公司的網站上瞭解到,該公司建於1998年,現已發展成為浙江省生產不鏽鋼鋼錠、冷軋帶鋼企業之一,年產不鏽帶鋼5萬餘噸,註冊資金1500萬元。公司自稱佔地面積200畝。(但據員工和當地人介紹,公司廠區佔地面積約37畝左右)。
一名知情人透露,此前公司越來越不景氣,姜國元不得不靠借貸來維持公司的運轉,希望熬到經濟轉好的那一天,但由於借款利息高,窟窿也越來越大,資金鏈斷裂。
一名在東特公司門口攬客的當地駕駛員告訴記者,這兩天他看到一些手持借條陸續來東特公司要債的債主,其中有兩名債主操溫州龍灣當地的口音,一人展示的借條有1600萬元,另外一人的借條共計1800多萬元,他倆一看到公司搬搶一空的情形,當場腿就軟掉了。
年近六旬的任大敏神色黯然。
16 :
GS(14)@2011-09-24 12:04:10http://big5.cntv.cn/gate/big5/ji ... 110922/118526.shtml
我們知道,擅長利用資金杠桿是溫州商人的長處,但是高利貸的巨大風險連一向精明的溫州人都難以掌控。在這次調查中,記者就發現,一些企業主已經從這一輪的融資困難和企業倒閉中意識到了風險的嚴重性,正在積極調整資金佈局。一些小企業,使用銀行貸款也異常謹慎。
無論是奧米企業還是唐風製鞋,還是以前倒下的天石電子等,最終都倒在資金鏈斷裂上。在不少企業家看來,除了一些企業自身盲目擴張,投資新領域等問題外,國家信貸政策的一松一緊也是致使很多企業陷入困境的原因。
溫州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董事長 黃偉健
在上次金融危機過後,中央鼓勵民間加大投資,很多企業也在中央的引導下加大投資,正好是一兩年廠房也建好了,開工了,又是宏觀調控下來了,資金鏈跟不上了,這樣的是很大的一部分。
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曾挺
資金鏈就像人的血液一樣,資金鏈斷掉企業就不存在發展擴張。
鄭國宏是溫州一家小型皮鞋生產企業的負責人,與其他小企業略有不同,鄭國宏手上握有鞋業生產中的一項領先技術:連幫注塑工藝,眼下他正籌劃著企業的三步走戰略規劃,:第一步建立研發中心,將核心技術深化;第二部建立生產基地;第三部成立專門的銷售公司。鄭國宏在向銀行申請知識產權的抵押貸款。而廠房的抵押,他還要留在以後管件時刻使用。
溫州市蒙拉妮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鄭國宏
我們現在必須測算好我們的發展環境,(企業擴張)時間上肯定是越快越好,但是為了企業發展的安全,首先在資金的確保方面進行發展。
17 :
GS(14)@2011-09-24 14:00:1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924/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溫州最大眼鏡公司老闆,浙江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失蹤了。浙江《今日早報》引述知情人士稱,胡福林在一個電話裏說,自己破產了,原因是資金鏈已經斷掉。這已經是10天內第七個跑路的溫州老闆,人們開始擔心天天掛在嘴邊的「民企倒閉潮」究竟僅是前奏還是已至高潮。
高利貸興起 廠家負債纍纍
究其原因,可能還是會追溯到近年發了高燒的民間高利貸。眼鏡王國大佬胡福林,能一次拿下多達120畝的土地,僱用3000多名員工,自稱光伏工廠年產能達70億元人民幣,並且坐擁溫州、金華、衢州各地房產。正如他自己說的:「企業投資太大,涉及面太廣。」然而,信泰起家的眼鏡業務去年產值僅僅不到3億元,要完成如此大手筆的投資,錢從哪裏來。不久,債主們陸續找上門來,目前已登記的欠款數額達1.3億元,但因為缺少高利貸數據,實際款項現難以估計。
資金鏈連環爆煲 全國縮影
上月中,溫州女老闆鄭珠菊率先走佬,其後被抓獲。據悉鄭珠菊共欠2.8億元,其中現金1.8億元,銀行承兌匯票1億元。然而事態僅平靜了3天,緊接覑7家企業的老闆上演一場10日逃跑大戲,涉及機械、閥門等製造行業。《每日經濟新聞》引述浙江一金融監管機構官員稱,溫州「連環擔保」和「人情擔保」民間金融爆破只是全國的一個縮影,身陷高利貸而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的現象,在溫州表現得明顯一些並不稀奇。
18 :
GS(14)@2011-09-24 14:11:12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642751
陷借貸危機 溫州富豪大逃亡
欠債 20億 眼鏡大王走佬
2011年09月24日
19 :
GS(14)@2011-09-24 14:11:26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642752
「中國的猶太人」炒樓炒煤
2011年09月24日
溫州生意人以敢拼敢闖、精明勤勞見稱,有「中國的猶太人」之稱。近 20年來,溫州湧現大批富豪挾巨資進軍各行業,甚至遠赴海外投機炒賣,惹來不少批評。
數年前在房地產令人「聞風喪膽」的溫州炒樓團,就是這些溫州富豪走南闖北,把上千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資金擲向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房地產市場,集體惡意拉升房價,從中牟取暴利,一時間造成了全國各地樓價飆升,搞得人心惶惶。後來政府重鎚出擊,加上輿論壓力,溫州炒樓團才悄然轉入「地下」。
據不完全的統計,溫州約有 10萬人炒樓,動用的民間資金更高達 1,000億元。單是溫州市區及樂清、永嘉等縣,就約有八萬多人在全國購置房地產,其中至少有九成是炒樓。
除了炒樓,溫州炒煤團也曾名噪一時, 10多年前他們不惜高價,甚至經多手買入山西的大小煤礦場,進軍這個旨望有暴利可圖的行業。估計在 2003年前後的鼎盛期,山西約有逾 2,400座各類煤礦由溫商經營,佔山西中小煤礦約六成,年產煤炭 8000萬噸。但隨着幾年前政府大舉整頓煤炭生產,炒煤團員都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組團外遊賭博
溫州富豪還愛組團出外賭博旅遊。上海警方兩個月前便破獲一個藏身高級酒店的賭場,專門招攬溫州富豪赴滬賭博,累積賭金至少 1億元。
《蘋果》記者/新民網
20 :
GS(14)@2011-09-29 11:14:57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75292&d=1588
http://news.ifeng.com/society/2/detail_2011_09/28/9519337_0.shtml
传闻调查
温州昨有老板跳楼
昨天,温州本地论坛先后爆出2起老板跳楼事件。
据网友爆料,昨天下午1点多,有人从温州市区顺锦大厦22楼跳下。跳楼男子是温州市鹿城区双屿鞋都温州正得利鞋业的老板。而昨天下午4点多,同样位于双屿鞋都的温州美人鱼鞋业老板从工厂5楼跳下。
不过也有网友爆料说,跳楼的老板只有一个,是正得利的老板,美人鱼其实是正得利的一个品牌。听说他欠了4个亿的债。
据警方消息,他们昨天只接到一个老板跳楼的报警,这个人名下有4家企业,具体情况还在调查之中。
9月25日下午,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主持召开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民间借贷风险座谈会。
昨天上午8:30,温州市政府召开规范民间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专题工作会议。
昨天下午2:30,温州人大财经委组织召开金融工作调研座谈会。
……
温州老板跑路、企业倒闭事件频频出现,这引起了温州市委市政府的极度重视。
几天来,温州各级政府部门放弃休息时间,都在开会,主题只有一个: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形势和民间借贷风险。一系列的措施已经形成并正付诸实施。
任务艰巨。9月25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专门处理金融问题的机构,以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比如企业帮扶、民企融资协调、打击黑恶势力、倒闭企业善后处置等。
总的工作原则是,温州市委市政府负责指导,各县市(区)属地管理,具体操办。
昨天上午,温州规范民间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该工作组由温州市委市政府牵头,包括温州市纪委、宣传部、法院、劳动保障局、商务局、经信委、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会、社保局、政法委、维稳办等14个部门。各县市(区)随之成立相应的工作组。
温州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而资金的来源,一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二是民间借贷。因此,工作组肩负着两大重任:协调金融机构和企业关系,缓解企业融资难;规范民间借贷。
其中,劳动保障、公安等部门将对企业进行低调排摸,以及时掌握最新情况。
本报驻温州记者甘凌峰
金融机构:
政府出面和银行“谈判”
一家企业倒闭后,和其互相担保的企业,以及有业务往来的同行企业,往往受牵连出现资金困难等问题。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这时银行和民间的债主则纷纷上门讨债,使得这些企业进一步陷入困境,甚至倒闭。
温州眼镜行业的龙头企业信泰集团老板出逃后,和其有担保关系的十来家企业就曾遭各银行追贷,并且不再续贷。
为了防止类似的问题发生,将由各县市(区)政府出面,和辖区银行“谈判”。
按照温州市里的精神,主要要求各银行对相应企业续贷,并且降低企业融资利率和成本。
具体来说,就是让银行不提高利率,不抽贷,不要存贷挂钩,不附加手续费等。
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民间借贷风险座谈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银行在关键时刻支持地方经济,银行也会相应地获得地方经济的支持。
银行表示和企业共患难
9月26日下午,温州银监分局、温州市金融办召集全市各家银行负责人,开了个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会议。
温州市银监分局副局长周青冥说,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首要任务是树立温州良好金融生态,恢复企业信心。
温州市银监分局向各大银行提出了几个要求,总的来说,是要把信贷资金向小企业倾斜,控制贷款利率,不变相收取不合理的费用。
关于银行如何帮扶目前陷入困境的这些企业,会上作了特别的说明。
对出现暂时流动性困难的企业不能简单停贷或收贷,应通过加强管理、贷款重组等适当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对出现清偿性危机的企业,相关债权银行要妥善做好资产保全,配合地方政府积极化解企业风险。
对少数受担保牵连陷入困境的授信企业,要主动向政府部门报告,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
会上各银行表示将联合倡议,支持温州中小企业发展,和企业共患难。
民间借贷:
成立地方金融监管中心
银行贷不到款,不少企业被迫转向民间借贷。今年上半年,央行温州中心支行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规模达到了1100亿元。
而据统计,温州市中级法院审理的案子里,涉及非法融资的金额已从过去的每天1000多万元,增长到现在的每天4000多万元。
温州民间借贷的风险正在加剧。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年利率高达180%。这是年毛利润率在3%-5%之间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承受的。
根据部署,温州下一步将加强对民间借贷的规范,成立地方金融监管中心。主要监管对象为寄售行、担保公司、典当行等。
据温州市金融办介绍,建立地方金融监管中心,目的是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正规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不要过多地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
48家担保公司承诺降低保费
温州民间有众多的非法担保公司,充当着“高利贷”的角色。
9月26日,针对目前碰到的民间借贷风险和金融风险,温州市4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聚在一起商议对策。温州市经信委在场主持。
温州市担保行业协会表示,目前温州确实有一些企业碰到了融资困难。担保公司应该和企业共渡难关,积极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同时适当降低保费。
4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则发布倡议,将携手规范行业的发展。他们承诺绝不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他们还将建立信息报送平台,真实、完整、及时地披露相关担保信息。
接下来,温州有关部门将加强对担保行业的规范管理,整治非法担保公司,扶持正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使担保行业成为企业和银行之间的缓冲带和纽带。
公检法严厉打击暴力讨债
随着风险的加剧,温州民间借贷纠纷高发。
温州市龙湾区是老板跑路的重灾区。据龙湾法院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月份以来该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达692件,立案标的总额10亿元。
其中9月份最为集中,短短20多天就有190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近3亿元标的额。而去年全年,在龙湾区法院立案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标的总额也只有3.6亿元。
这仅仅是通过正规途径解决纠纷的,以非法途径的也大有人在。
昨天上午,温州公检法通过当地媒体联合发出通告,严厉打击暴力讨债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生产和金融秩序稳定。
对于暴力讨债、非法拘禁等违法行为,尤其涉黑涉恶的,司法机关将从重从快打击。
通告还公布了其他几类坚决打击的情形,包括非法集资、恶意欠薪、哄抢企业财物、捏造事实故意散布企业倒闭等虚假消息等。
目前这些行为比较高发,有关部门认为这都是危及企业安全的隐患。(据都市快报)
21 :
GS(14)@2011-09-29 11:17:13http://news.ifeng.com/shendu/xsj ... shtml?_from_ralated
2011年7月19日晚,一个电话打入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行长张凤槐家。对方告知张妻,有快递,出门取。张凤槐妻子一去不返,就此被绑架。
绑架者提出了“离奇”的要求:要么交付2亿元赎金,要么允许此前被调离岗位的中行呼和浩特市支行三名工作人员复职三个月。
次日,在与蒙古国接壤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塞罕公安分局成功解救人质。绑架案的主使人图雅落网。
这起绑架案,将一起涉及数家银行、历经数年的非法集资案拱出水面。多个当地信源告诉财新《新世纪》,图雅操控着一个庞大的地下资金网,这个地下资金网的每一步都需要银行工作人员配合。
第一步,她先将社会资金吸纳进银行储蓄账户;第二步,储户除获取银行利息外,还与图雅另行签约,许诺20%以上的回报率;第三步,图雅利用银行大额无折存单管理的模糊地带,操控银行有关工作人员前后台合作,将这些储户资金转走,并按照图雅的指示,进入指定账户,投机获利。
知情人士透露,在过去数年中,图雅从社会上吸纳的资金在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包商银行、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等银行之间辗转腾挪,资金在银行“内鬼”帮助下逃过层层风控关口,如出入无人之境。
直至今年6月,中行总行大额账户监控系统发出警报,内蒙古境内40多个账户资金异常,勒令分行即刻进行自查。中行内蒙古分行随后将呼和浩特支行三名工作人员停职。
“图雅绑架张凤槐之妻,就是因为中行突然采取行动,导致资金链崩盘。绑架者想管银行要两个亿。”前述知情人士介绍。
图雅集资案实际涉及的资金规模,至今成谜。根据相关储户匿名提供给财新《新世纪》记者的信息,涉案资金一说不下20亿元,一说在40亿到60亿元,并称具体规模有待储户都到银行取款才能水落石出。
中行和农行目前均称“没有这么高”,但不肯提供最终核实后的涉案金额,称一切还在司法调查之中,而案情较为复杂。相当部分的储户资金来源不明,即便当事几家银行也未能廓清全貌。来自经侦和金融机构的消息称,不排除部分储户与图雅等人存在合谋关系。而储户现在也十分担心,被冻结的账户何时能恢复取款。
知情人士透露说,此案目前由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接手侦查,涉案银行至少有五家。案情已引起公安部及内蒙古自治区主要负责人关注。目前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至少有九人,除绑架部分外,有六人涉及金融案件,其中四人被以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受贿罪逮捕。
一位国有大型银行高管就此表示,这起由绑架案牵出的金融诈骗案中,涉案人员靠国有银行信誉背书,又凭银行“内鬼”形成结算平台;其实质是上下游串通,内外部勾结,利用银行平台及漏洞,将风险转嫁给银行的非法借贷融资。他并称,“此类案件各地甚多,但很多能压就压,内蒙古这次是因绑架案而泄露。”
9月1日至15日,四大行存款出现罕见天量负增长,较8月末减少4200亿元左右,同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量仅870亿元左右,显示出存款可能正加速流出主流银行体系。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咨询公司纷纷转行从事高息贷款业务。而在资金双轨制的诱惑下,银行坐拥社会最多的资金资源和金融信用,很难保证个别人不会受到吸引,予以配合。”一位监管高层对银行在民间借贷中可能越陷越深表示忧虑。
一位金融界资深人士进一步评论说,内蒙古这起恶性案件,相当于图雅利用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构建了一个非法结算平台。在银行揽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它警示着银行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从未真正平息过。
40个异常账户
图雅如何操控一个庞大的地下资金网,贯穿本地三家主要银行的前中后台?
绑架者最初的目标,是中行内蒙古分行行长张凤槐。张凤槐在该行工作多年,数年前经过短暂对外交流后,被任命为中行内蒙古分行行长。在当地同业看来,张凤槐是一个“熟悉业务,颇有追求”的行长。
张凤槐之妻被绑,始于张在今年7月做出的一个决定。
今年6月间,中行总行发现内蒙古境内40多个账户资金异常,勒令分行即刻进行自查后,呼和浩特支行三名员工违规行为就此曝光。三名员工包括一名叫通拉嘎的女性前台业务工作人员,还有两名男性后台业务工作人员。
内蒙古分行旋即决定对他们实施岗位交流。通拉嘎承认其为图雅的非法吸储及放贷行为提供帮助,并提交了辞职申请。
中行内部人士称,该女子系当地分行的劳务派遣工,其他两名则为正式员工,三人在当地分行工作时间均在四年以上。
与图雅合作的银行内部平台迅速崩塌,资金链被即时斩断。在上游资金提供者的追索下,知情人士透露,图雅铤而走险,雇佣数名社会人员,原本意图绑架张凤槐,但张本人总有其他工作人员环绕,图雅退而求其次,决定绑架张妻。多个信源并称,图雅和张妻,亦为旧识。
知情人士透露,张凤槐妻子内退前曾为中行巴彦淖尔二级支行的领导,而中行向财新《新世纪》记者确认,张凤槐之妻早已退居二线。
绑架案侦破后,图雅等人实际控制的账户被冻结。案件侦查开始由绑架案向金融诈骗案延伸。
多位金融界人士称,图雅自称“与中行内蒙古分行合作”,对外高息揽储,专门针对大额储户,承诺比定期利率高的利率,出具存单给客户。存单有真有假,资金则体外循环。
至于资金体外循环的办法,知情人士称,一种是存入银行账户后通过银行职工转出。一种是正规存入后通过大额无折存单等方式被图雅等人取走。在中行的无折存单管理中,无存折开户的账户号不对外,一般看不到,只有分行系统里显示,总行除非特别核查,否则很难实时掌握。
还有一种做法,图雅通过银行内应在柜台给储户开立假存单,储户和图雅约定将存单和密码交由前者保管半年。图雅则利用这一时间差,挪用存款谋取高利,将资金转手贷给不同的企业,或从事矿权倒手买卖及房地产开发。图雅自己就在北京置办了多套房产。
银行内应
中行内蒙古分行的前台女客户经理通拉嘎,伙同其就职于包商银行的未婚夫,将相关账户资金在两家银行之间腾挪
多名受访知情人士,为财新《新世纪》记者还原了图雅打入银行系统的经过。
他们描述,图雅30多岁,胖胖的,汉名叫高霞(音)。在内蒙古很多少数民族人士同时有蒙、汉双名。2010年,图雅以大客户身份在中行进行个人理财,前述女员工通拉嘎则是对口服务的客户经理。图雅对该客户经理颇为关照,当后者揽存任务紧迫时,图雅出手颇为大方。经过几番交往后,双方信任感逐渐加深,以至于图雅将其存折、密码等支付凭证交由前述客户经理代为保管,后者亦为其操作资金进出。
这本是银行前台人员工作的分内之责。在金融行业有过一线任职经历的人士介绍说,一线员工为大客户提供方便,既是揽存手段又常有违规打擦边球的嫌疑。例如,银行普遍规定5万元以上的资金出入需客户本人到前台办理,可是客户与员工相互熟悉后,资金超额、代为操作的行为相当普遍。
“资金不出问题,大家相安无事。”前述人士说,“一出问题,银行员工就容易被拖下水。”
在交往初始阶段,图雅的资金显得并无问题,通拉嘎欣然接受。但她对图雅知之甚少。知情人士称,图雅并无特殊背景,但抓住了人们逐利的心理,特别是在找到了银行内应人员之后。
通拉嘎觉察到个中端倪时,已被绑上图雅的生意链条。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如果通拉嘎就此收手,未必被追究刑事责任。然而,在图雅抽佣分成的许诺下,她由被动转为主动,双方私下签署合作协议,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作为中行前台客户经理的通拉嘎,还伙同其就职于包商银行的未婚夫,将相关账户资金在两家银行之间腾挪。
据知情人士介绍,这位包商行员工后来参与设计了整套方案,他本人亦成为重要操盘手。而图雅是用一套房产收买了这对未婚夫妇。当地商品房均价都在6000元/平方米以上,且仍在不断攀升,“这对他俩是个很大的诱惑”。而另一名中行后台男性员工,据称也收受了一套房子和数额不详的现金。
在事发且银行内应被调离岗位后,开始有储户发现其银行账户资金不翼而飞,便向中行追索。有储户辗转告知财新《新世纪》记者,其存款方式合理合法,是在存入银行后去向不明的,“有人内外勾结,挪用了储户资金”。
实际上,储户并不天真,对于图雅的操作方式心知肚明。图雅、银行内应、储户三方的操作方式,实际上是图雅和银行内应合谋,用银行信用来为储户提供本金安全保障,同时资金体外循环逐利。如果一切顺利,储户有高息回报;如果“庞氏游戏”垮台,储户拿着存折向银行要钱。风险则转嫁给银行。资深业内人士指出,图雅劫持银行信用,危害绝不低于打劫银行。
与农行的“渊源”
虽然事发中行,图雅的骗局并非始于中行,也远不止于此
9月21日,包头当地银行收到当地银监部门的通知,对30多人40余个账户进行协查。虽然未告知具体案因,但当地金融界均明白,置身案件漩涡的,除了中行、包商行,可能还有更多银行,比如更早就与图雅有“合作”的农行内蒙古分行等。
“虽然事发中行,图雅的骗局并非始于中行,也远不止于此。图雅最初选择的‘合作伙伴’是农行内蒙古分行。”一位当地银行人士透露,迄今该分行已先后有至少五到六人接受调查。
他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农行内蒙古分行其实早在2009年就已经发现其巴彦淖尔支行有“高息揽存和放私贷倾向”。
巴彦淖尔地处河套地带,是内蒙古在农耕时代最富足的地区,目前仍以农副产品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国内驰名的雪花面粉、颇具号召力的河套王酒,均产自该地。该地同时还是中粮屯河的西红柿主产区之一,经济发展风头虽不及当前内蒙古经济的三驾马车(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实力也颇为不凡。
有关储户向财新《新世纪》记者发来匿名信息,称这种“资金模式”在农行发生了至少五年。
2005年起,图雅就已成为农行的合作伙伴,后因农行不断排查,特别是农行股改上市前加大了案件排查力度,在发现问题员工的违规操作行径后,将相关人员调离了岗位。图雅发现难以为继,只得转而在其他银行寻求机会,转而进入中行。知情人士称,一个多月前,农行内蒙古分行行长易人。从外地派驻的新任行长到任后,开始积极配合警方展开了相关调查。
他并称,由于是滚动作案,图雅始终在用后续资金补前面的漏洞,所以作为早期的参与者,农行涉案的人员范围和时间跨度虽较长,但直接损失较小。反而是后期卷入的银行,可能面临更大的损失。
不过,他也介绍,目前该行已有五六名员工被查,原因与中行相关人员性质相当,属于收受贿赂后帮助图雅作案。
高息诱惑
“警方将来肯定会追回已经支付给储户的高额回报,按照有关法律,上述行为是违法的,相关回报亦属非法所得”
案发后,最担心资金安全的是储户。由于部分储户资金来源存在瑕疵,他们向有关银行的追讨行为并不理直气壮,甚至并不敢公开。相关账户的资金目前已经被冻结,不少储户也十分忧虑,账户何时能解冻。
财新《新世纪》记者获悉,目前警方和有关银行都在密切关注和调查图雅与部分储户的关系,并认为部分储户不仅资金来源有问题,而且属于“主动受骗”,相关资金去向亦存悬疑。一位知情人士称,在刑事和民事诉讼结束后,才会涉及最终资金的补偿问题。涉案银行方面目前对于有多少问题资金,尚未有底。
财新《新世纪》记者获悉,警方侦办此案时,面对储户也呈现两种态度。对于明显不知情的储户以安抚为主,对于资金来源可疑的储户,则希望继续查办所谓“储蓄资金”是否干净。这恰恰是一些敏感储户最为担心的事情。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警方将来肯定会追回已经支付给储户的高额回报,按照有关法律,上述行为是违法的,相关回报亦属非法所得。”
据财新《新世纪》记者调查所知,2011年6月以来,包括此案在内,内蒙古已有三起银行员工卷入的集资案曝光。
今年以来,在宏观紧缩和利率双轨制背景下,民间融资较往常更为活跃。必要的民间融资原本对于正规金融而言,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但一旦超越界限,又会落入非法集资的陷阱。货币当局的官员称,二者的区别在于,民间融资是对特定的对象进行拆借,往往只有一两个人,且资金用途主要是解决实际的生产和生活需要;非法集资则有聚众揽存之嫌,往往是针对不确定的群体募集资金,许以较高的回报,而资金更多地用于所谓的资本运作,参与“钱生钱”的游戏。
前述人士并称,当前局面的成因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流动性不足所致,而是资金投向失衡所致,即更多的资金涌向虚拟经济,造成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不足。他认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本上说,还需要引导企业家更多地立足于实体经济。
当地一位长期关注金融案件的律师亦表示,由于相关政策法规对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限制较多,而国有金融体系又无法满足社会的融资需求,供给失衡和利益驱动之下,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的生生不息不足为奇。
前述监管高层也表示,从近期情况看,一些大量要案中,银行内部人员涉案现象较多。即使是外部的案件,也都是和内部员工违规、管理疏漏有关,暴露出银行对基层行监管不力。
银行内控存忧
基层员工仅仅通过初级老套的手段,就可以避开层层的风险控制和系统监控,实现银行资金的体外循环。银行改革十多年,为何操作风险仍防不胜防?
数家涉案银行都在事发后,通过自查发现了问题,证明其后台的风控体系和合规管理并非形同虚设。但案件已经持续经年并造成恶劣影响,说明银行的内部管理存在严重薄弱环节。资深的风险管理人士分析称,存款支取环节出了问题,内部操作有待改进;而账户的大额异常波动未能及时发现,资金大进大出,说明后台监控不够到位。
当图雅在农行实施诈骗多时后被发现,农行是否及时报告监管部门,当地监管机构又是否有对其他银行进行风险提示,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图雅在农行走投无路后,仍能在当地其他银行兴风作浪,说明制度漏洞不小。
当地知情者表示,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当地监管机构个别官员的家属,也曾参与此类的资金拆借。
某大型银行高管透露,类似案例往年也有,但今年更多。常见的作案手法是,银行员工与有需求、有门路的外部人士内外勾结,虚构贸易背景等,从银行贷款后,将资金投资于回报更高的领域或者转手贷给他人。在正常年份,类似的贷款金额通常不会太大,而且往往到期都可以归还,便可神不知鬼不觉地暗度陈仓。但今年以来,外部资金需求旺盛,此类借贷金额不断攀升,部分资金贷出后又无法及时收回,导致贷款出现逾期,进而延伸调查,于是问题曝光。
早在2005年,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曾总结过案件问题的三个“80%”:一是一把手的职务犯罪占到80%,二是基层犯罪占到80%,三是内外勾结占到80%。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和监管的严防死守,银行业的案件数量和金额都大为减少。但今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风云突变的情况下,各类案件又有冒头的趋势,其中来自基层、涉及内外勾结的非法集资等事件,也在考验着银行的内控能力。
作为银行的三大风险之首,操作风险是全球金融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就对操作风险的权重要求有所增加,说明操作风险是银行日常风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然而,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一些案件,基层员工仅仅通过初级老套的手段,就可以避开层层的风险控制和系统监控,实现银行资金的体外循环,不得不令人反思,银行改革十多年来,为何操作风险仍防不胜防?
有风险管理条线的银行高官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此轮银行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很多理念和系统的建设是从总行开始的,各分支机构的跟进程度不尽相同,基层管理薄弱的问题,也远非短期内可以焕然新生。个别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甚至在总行层面也才建立不久,对基层风险的管控能力比较有限,所以基层发案的状况仍时有发生。而管理层级过长,分行的权限过大,都使得总行的风险管理和信贷政策的实施,会在传导过程中被削弱。
亦有业内人士称,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制度建设已十分完善,但问题往往出现在执法不严、执行不力上。一是照章办事的做法仍未彻底深入人心,有章不循的问题屡见不鲜。一位大行地方分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人士就大吐苦水,他们的制度相当完善,却难以在基层得到落实,合规意识很差,常常一查就是问题。二是部分银行的风险管理和企业文化仍有待改进。一些银行过分讲人情,出了案子到处有人求情,对当事人的处罚往往难以执行,也导致内部人对违规的后果并不那么忌惮。
有风险管理人士称,操作风险的防范,还需要理顺人的问题。银行高管人员的行政任命,有时也会潜藏着巨大的道德风险。市场化激励和约束体系的匮乏,加大了防范操作风险的难度。
银行内控存忧
基层员工仅仅通过初级老套的手段,就可以避开层层的风险控制和系统监控,实现银行资金的体外循环。银行改革十多年,为何操作风险仍防不胜防?
数家涉案银行都在事发后,通过自查发现了问题,证明其后台的风控体系和合规管理并非形同虚设。但案件已经持续经年并造成恶劣影响,说明银行的内部管理存在严重薄弱环节。资深的风险管理人士分析称,存款支取环节出了问题,内部操作有待改进;而账户的大额异常波动未能及时发现,资金大进大出,说明后台监控不够到位。
当图雅在农行实施诈骗多时后被发现,农行是否及时报告监管部门,当地监管机构又是否有对其他银行进行风险提示,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图雅在农行走投无路后,仍能在当地其他银行兴风作浪,说明制度漏洞不小。
当地知情者表示,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当地监管机构个别官员的家属,也曾参与此类的资金拆借。
某大型银行高管透露,类似案例往年也有,但今年更多。常见的作案手法是,银行员工与有需求、有门路的外部人士内外勾结,虚构贸易背景等,从银行贷款后,将资金投资于回报更高的领域或者转手贷给他人。在正常年份,类似的贷款金额通常不会太大,而且往往到期都可以归还,便可神不知鬼不觉地暗度陈仓。但今年以来,外部资金需求旺盛,此类借贷金额不断攀升,部分资金贷出后又无法及时收回,导致贷款出现逾期,进而延伸调查,于是问题曝光。
早在2005年,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曾总结过案件问题的三个“80%”:一是一把手的职务犯罪占到80%,二是基层犯罪占到80%,三是内外勾结占到80%。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和监管的严防死守,银行业的案件数量和金额都大为减少。但今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风云突变的情况下,各类案件又有冒头的趋势,其中来自基层、涉及内外勾结的非法集资等事件,也在考验着银行的内控能力。
作为银行的三大风险之首,操作风险是全球金融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就对操作风险的权重要求有所增加,说明操作风险是银行日常风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然而,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一些案件,基层员工仅仅通过初级老套的手段,就可以避开层层的风险控制和系统监控,实现银行资金的体外循环,不得不令人反思,银行改革十多年来,为何操作风险仍防不胜防?
有风险管理条线的银行高官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此轮银行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很多理念和系统的建设是从总行开始的,各分支机构的跟进程度不尽相同,基层管理薄弱的问题,也远非短期内可以焕然新生。个别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甚至在总行层面也才建立不久,对基层风险的管控能力比较有限,所以基层发案的状况仍时有发生。而管理层级过长,分行的权限过大,都使得总行的风险管理和信贷政策的实施,会在传导过程中被削弱。
亦有业内人士称,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制度建设已十分完善,但问题往往出现在执法不严、执行不力上。一是照章办事的做法仍未彻底深入人心,有章不循的问题屡见不鲜。一位大行地方分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人士就大吐苦水,他们的制度相当完善,却难以在基层得到落实,合规意识很差,常常一查就是问题。二是部分银行的风险管理和企业文化仍有待改进。一些银行过分讲人情,出了案子到处有人求情,对当事人的处罚往往难以执行,也导致内部人对违规的后果并不那么忌惮。
有风险管理人士称,操作风险的防范,还需要理顺人的问题。银行高管人员的行政任命,有时也会潜藏着巨大的道德风险。市场化激励和约束体系的匮乏,加大了防范操作风险的难度。
资料
近年来内蒙古非法集资大案一览
万里大造林案
2002年8月,黑龙江人陈相贵在辽宁注册成立了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2004年1月起,陈相贵等人又相继成立了内蒙古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内蒙古万里大农业有限公司、山东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山东万里大农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天地通林业有限公司、中国万里大造林集团等系列公司。
公司在内蒙古以每亩每年2元至30元不等的价格承包(租赁)土地种植幼苗,或直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林地,再以每亩林地266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给买受人。截至2007年8月,万里大造林公司总计向社会销售林地45万多亩,非法吸纳公众资金近13亿元。
2002年9月至2007年8月期间,陈相贵等人组织、领导的传销团队共销售林地438289亩、林木38013株,非法经营额达12.79亿元。
2008年12月25日,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陈相贵等人均不服,向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2009年4月,内蒙古高级法院对此案作出终审裁定,判处陈相贵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其个人财产2亿元,另外八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四年不等。
鄂尔多斯石小红案
石小红曾是内蒙古一名纺织女工,案发时为鄂尔多斯市凯信至诚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从2006年底起的三年里,她以2.5%至4.5%不等的月利率,累计吸收民间资金7.4亿多元,案发后能够追回的仅为3.41亿元。
据新华社报道,石小红起初只是经营出租车、货车等小项目。随着老百姓的钱“滚滚而来”,她投资的手笔越来越大。2006年,她投资约300万元在东胜区购买了70亩土地,倒手获利700余万元。
除了买地,石小红大肆炒房。近三年来,她相继在北京、呼和浩特等地购置了43处房产。在北京朝阳区、海淀区等地,她购买的九套高档房产,面积从146平方米至299平方米不等。据警方证实,石小红仅房产、股权和奔驰等车辆的投资多达1.43亿元。石小红案仍在司法程序之中。
包头金利斌案
金利斌任包头惠龙集团董事长,属当地排名前十的民企老板。
据新华社报道,从2004年6月至2011年4月13日,包头惠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陆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2.25亿元,向国有金融机构贷款2.17亿元,两项合计融资贷款24.42亿元。经调查审计发现,对于初期少量融资增加的财务成本,惠龙公司还能勉强承担。
但后期,为打造复合型企业形象,给上市制造虚假条件,多做些门面工程,金利斌大兴土木,后遭遇信贷紧缩,建设资金无法到位,于是通过民间借贷方式,筹集了20亿元的资金。后因无力偿还,金利斌自焚身亡。
案发后,惠龙公司包括高管在内的七名人员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警方刑拘。同时,有四名社会人员以低息向公众吸储,再以高息向惠龙公司放贷以赚取差额利息,也被警方刑拘。
目前,这11名涉案人员已被移送到包头市九原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包头市九原区法院将于近期开庭审理此案。
近期,又有两名参与资金筹集的相关人士不堪压力,自杀身亡。知情人士称,其中亦有银行涉案。
财新《新世纪》记者贺信根据公开资料及采访整理
一位当地银行人士认为,图雅的手法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变种:储户资金存入银行后,一方面可以获得比活期存款率略高的利息;另一方面,这些储户同时与图雅签署合约,回报率基本在20%以上,有时甚至高达50%。
“什么样的投资能有如此之高的回报?”有知情人士透露,图雅的办法便是一面用新钱还旧钱,一面放私贷。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就此运转起来。
知情人士透露,这些资金按照图雅的指示,进入需要资金周转的企业。经年日久后,所谓结算平台也逐步扩展,并通过银行“内鬼”间的私人关系向其他银行延伸。
22 :
GS(14)@2011-09-29 11:18:30http://www.ijiangyin.com/2_mainP ... _nd_2011-9-28.shtml
传闻调查
温州昨有老板跳楼
昨天,温州本地论坛先后爆出2起老板跳楼事件。
据网友爆料,昨天下午1点多,有人从温州市区顺锦大厦22楼跳下。跳楼男子是温州市鹿城区双屿鞋都温州正得利鞋业的老板。而昨天下午4点多,同样位于双屿鞋都的温州美人鱼鞋业老板从工厂5楼跳下。
不过也有网友爆料说,跳楼的老板只有一个,是正得利的老板,美人鱼其实是正得利的一个品牌。听说他欠了4个亿的债。
据警方消息,他们昨天只接到一个老板跳楼的报警,这个人名下有4家企业,具体情况还在调查之中。
9月25日下午,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主持召开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民间借贷风险座谈会。
昨天上午8:30,温州市政府召开规范民间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专题工作会议。
昨天下午2:30,温州人大财经委组织召开金融工作调研座谈会。
23 :
greatsoup38(830)@2011-10-01 16:42:36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2NMDY5XzM2OTc2Nw.html
在政府和各方动员争取下,10天前负债出走美国的温州眼镜业巨头胡福林,于9月30日动身回国,谈判其名下信泰集团重组事宜。
“目前温州方面已经确定由三四家本地龙头眼镜企业共同重组信泰集团。”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重组方案将由这些企业与胡福林共同敲定。
据悉,胡福林原计划于10月4日乘坐东方航空MU586航班从洛杉矶回国,后来回国时间提前到9月30日,但不是直飞中国,“可能到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城市,寻求当地温州商会或亲戚的资金援助。”上述知情人士说。
人称“眼镜大王”的胡福林9月20日被发现不辞而别,扔下落成仅两年的200余亩厂房、3000多名员工、5家子公司和刚刚在上海开业的26家美式眼镜连锁店。
信泰集团的资金链危机自8月起浮出水面。彼时,几家债权银行开始抽调资金,民间借贷也只收不贷,胡福林的流动资金枯竭。网上传言称胡负债20多亿,其中民间高利贷12亿,月息2000多万,胡因不堪重负而出走美国。
“其实负债只有8亿多,大部分是银行信贷。”前述知情人士透露,信泰集团资产包良好,在全球有500多个高级合作伙伴,“只要把渠道弄好,给投资人信心,债务问题都好解决”。
据了解,信泰集团在温州瓯海经济开发区有120亩的工业用地、在金华浦江有100亩的工业用地,主营业务眼镜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土地估值在10亿元以上,太阳能光伏投资已经开始盈利,并未到资不抵债的程度。胡福林出走时亦未从企业抽逃资金。
面对胡福林出走引发的危机,温州政府要求银行对于信泰“不抽资、不压贷”;浦江县政府提供了3000万元过桥资金用于信泰集团旗下浙江中硅新能源有限公司的银行还贷,瑞信集团也临时注资5000万元到信泰旗下的浙江中硅科技有限公司来撑盘。有消息称,奥康鞋业董事长王振滔亦会帮助解决部分债务问题。
“银行方面贷款获得政府担保,民间借贷资金也好解决。”前述知情人士说,解决方式有二:一是只还本金,不还利息,“企业岌岌可危时,此种方式在温州也很普遍”;二是债转股的方式,债权人转身变成信泰集团的股东。
记者知悉,被誉为“温州眼镜第一人”的寿加定,其旗下公司浙江泰恒光学有限公司亦会参与重组,但此消息尚未获得该公司证实。
24 :
Louis(1212)@2011-10-01 17:32:38內地民企 share how many percent of China National GPD?
25 :
greatsoup38(830)@2011-10-01 18:19:05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110322.html
8
月31日,網友發消息稱:「唐鷹服飾」的老闆逃走了。此後,該消息迅速在坊間和網絡流傳。9月5日,「唐鷹」方面回應稱,公司總經理胡緒兒失去聯繫已超過一週,但公司未受影響。
當地法院受理破產申請
8月31日,網友稱「唐鷹服飾」老闆逃走了。9月5日,公司承認,總經理胡緒兒失去聯繫已超過一週。
最新的消息是,工商銀行奉化支行已向奉化法院申請「唐鷹」破產,理由是「唐鷹」欠其3100萬元,已資不抵債。胡緒兒曾向多家商業銀行貸款,債務總額在兩億元左右。除此之外,胡緒兒還欠個人以及擔保公司巨額債務。
日前,記者聯繫了工商銀行寧波分行一姓董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工商銀行奉化支行曾向「唐鷹」公司貸款3000多萬元。
「後來聽說老闆失蹤了,我們內部進行了評估。」董姓負責人表示,9月2日下午,工行奉化支行就向法院申請了訴前保全,要求查封、凍結「唐鷹」3100萬元的財產,後因為手續不齊被退回。
9月7日,工行奉化支行再次向法院提出關於「唐鷹」的破產清算申請,理由是:「唐鷹」已負債纍纍;胡緒兒外出避債,至今下落不明。
記者隨後向奉化法院求證。法院證實,的確收到了工行奉化支行的申請書。按法律規定,收到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他們已通知了「唐鷹」公司。在法定期限內,「唐鷹」公司沒有對這份申請提出異議。據悉,奉化法院已作出了受理工行奉化支行對「唐鷹」破產清算申請的裁定,同時指定由奉化市處理唐鷹公司事宜的領導小組辦公室為唐鷹公司的管理人,進駐「唐鷹」履行接管職責。
公司訂單已排到明年6月
記者致電「唐鷹服飾」常務副總經理田炎君,目前他代為負責企業日常工作。
「目前仍沒有胡緒兒的消息。」田炎君表示,企業仍在正常運作,「和老闆失蹤前相比,我們現在的生產規模還有所擴大,最近還在招聘一線員工,訂單已排到明年6月。」
針對工商銀行向法院申請公司破產一事,田炎君表示企業已經收到相關法律文書,但未就此事表態。「奉化市委、市政府會對此妥善處理。」田炎君說。
奉化法院有關人士稱,鑑於「唐鷹」公司目前生產正常,涉及的員工也很多,他們爭取對「唐鷹」破產重整。
胡緒兒名下房產全部變賣
「唐鷹」老總出走後,署名「陳一亨炫」的微博網友發消息稱,「作為十七八年的老朋友,緒兒你這次的出走事件,我寧願相信是一次突發奇想的,或者說蹩腳的營銷手段,這麼多年的艱難困苦你都撐過來了,這次你為何要出此下策呢?」
網友姓陳,是奉化當地一家廚具生產企業的負責人,以前經常跟胡緒兒夫婦接觸。「與胡緒兒一起出走的總共有7人,分別是胡緒兒夫婦和兩個兒子,胡的岳父岳母和父親。」陳先生透露,胡緒兒出走前一個月,已經將其個人名下的房產全部變賣。
陳先生說,聽說胡緒兒涉及高利貸,但具體情況不瞭解。對於坊間傳言胡緒兒涉賭一事,陳先生說圈內人士也略有知情。
26 :
GS(14)@2011-10-12 22:30:38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696594
不過,凡事兩面看,記者去到正得利對面的舒珍鞋業了解,有舒珍工人指公司正在增聘人手,但沒有正得利的員工來應徵,「工廠一直缺人,正得利出事前也請,但沒聽過請了正得利的人。」
記者走遍中國鞋都多間工廠,發現大部份門外都貼上招聘告示,街上更有經紀負責招聘工人,除了一般工人外,連會計、秘書及市場銷售等「白領」職位也大量缺人。經紀向記者表示,中國鞋都對工人需求量很大,「雖然正得利倒閉了,但這條街的工廠一直缺工人。」記者發現有服裝製造廠索性在工廠門外售賣衣服,職員表示為減低成本,「衣服放出來可讓零售商試衫,賣衣服給路人更可直接收錢。」
記者隨後到有超過 3000名員工的信泰集團,工廠同樣倒閉鎖門,保安表示老闆胡福林「有良心」,「老闆走前先付了工人工資,但聽說他會回來」。
「工資太低叫人怎過活」
事實上,溫州中小企陷入財政困境,但工廠對勞動力的需求卻有增無減,記者來到溫州職業介紹所,人頭湧湧,但經過一小時觀察,發現很少工人應徵,很多間經紀公司都放滿工作申請,但工資普遍不超過 2000元(人民幣.下同),大多數人都表示「做不下去」。
有失業工人說,「花了 3日時間都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工資只有 1400至 1800元,這叫人怎生活?」曾當個酒店的工人則認為做工廠太過辛苦,「很多工廠一個月才休息兩日,我以前做酒店舒服很多。」另一位工人更坦言對工廠失望,「現在很多工廠倒閉,我怕拿不到工資。」儘管介紹所擺滿工作推介,經紀指現時到處請人,「但成本很高工廠利潤卻很低,工資卻不高,很多工人寧願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