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貼圖]朱共山

1 : GS(14)@2011-04-21 20:53:25


2 : GS(14)@2011-04-21 20:53:36

朱共山-人物簡介


朱共山,1958年2月生,籍貫江蘇阜寧,博士學歷,保利協鑫能源(1.97,-0.02,-1.01%,經濟通實時行情)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素有「電王」之稱的朱共山擁有的資產除了江蘇中能外,還包括若干個風電、太陽能發電以及熱點項目。

朱共山,保利協鑫公司的執行董事、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自2006年7月起為保利協鑫執行董事,並為保利協鑫主席及策略發展委員會成員。朱共山為保利協鑫集團的創辦人及公司主要股東。

朱共山為江蘇省政協委員、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業委員會的副主任、香港江蘇同鄉會名譽會長、南京大學校董。朱共山於1981年畢業於南京電力專科學校,主修電氣自動化。朱共山持有工商管理博士學位。

現年51歲的朱共山,發跡於江蘇,在太倉建立起第一家熱電廠。之後在其戰略盟友中國保利的鼎力支持下,於其人脈資源豐富的江蘇、浙江兩省入手,主攻垃圾發電、生物質等環保能源發電,手下電廠已不下20家。以民營資本的身份在華能、國電、華電、大唐、中電投這五大電力集團及申能、粵電、深能和皖能等地方軍控制之外的狹小空間裡騰挪,並以30億人幣的身價,位列《2008 胡潤能源富豪榜》第18位。之後朱共山又將業務拓展至煤炭開發、煤化工業務、與人合資生產風電設備,同時又在江蘇徐州努力打造號稱「亞洲最大」的多晶硅項目江蘇中能光伏。

朱共山1981年畢業於南京電力專業學校,主修電氣自動化。2005年在菲律賓比利勤國立大學獲得工商管理博士學位。2006年7月為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主席及策略發展委員會成員。現為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業委員。 [1]
朱共山-創業經歷


在《2008胡潤能源富豪榜》中,位列第18位的朱共山身價是30億元,但2009年6月23日,他卻宣佈用260億的天價全資收購江蘇中能。

朱共山的大膽,源自他的大產業。他掌控的協鑫系,擁有近20家以垃圾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等為主的再生能源電廠,即使在華能、國電、華電、大唐、中電投這五大電力集團及申能、粵電、深能和皖能等地方軍控制之下,也能在狹小的空間裡騰挪。

小貓躲五虎

國內電力市場首先是華能、國電、華電、大唐、中電投等五虎當家,佔據國內電力供應近四成的市場。不僅如此,還有申能、粵電、深能和皖能等地頭蛇牢牢把控地方電力市場。

民營企業要想再分一杯羹,必須有降龍伏虎的本身。

但就是在這狹小的空間內,朱共山卻找到一條出路。

在其戰略盟友中國保利的鼎力支持下,朱共山從人脈資源豐富的江蘇、浙江兩省入手,為二、三線城市及經濟開發區建立工業配套電廠,並主攻垃圾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等環保再生能源電廠。

其實朱共山1996年建立第一家電廠——太倉新海康協鑫熱電(後更名為太倉協鑫垃圾焚燒發電有限公司)時,正趕上電力供應過剩,江蘇的很多地方有電都賣不出去,紛紛出台鼓勵用電措施。當時除了朱共山,估計誰也想不到未來會發生電荒。

他以反週期的敏銳和執著,10餘年間陸續建起蘇州、湖州、崑山等10家電廠。

2007 年10月,朱共山在開曼群島註冊了保利協鑫公司,整合了上述10家電廠的資產,在香港資本市場公開募股。保利協鑫所擁有的10家電廠總裝機容量達到642 兆瓦,上市募集資金後又收購了5家電廠的權益,以及用21%的股權換得保利所持有的另外6家電廠,至此,保利協鑫在上市後的總裝機容量達到4191.50 兆瓦,權益容量1889.04兆瓦。

肥貓不是虎

2006年3月,朱共山又從電力領域轉到太陽能,投資 70多億元在江蘇徐州建立了江蘇中能,主要產品是多晶硅。

如果說朱共山做環保與再生能源電是在五虎間拼縫,做太陽能,則更多屬於跟風,不僅國際多晶硅製造巨頭已經有數十年的生產經驗和成本控制能力,獨佔鰲頭,中國很多對手也早在五年前就已經啟動。

2008年,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這一領域已經出現病態,從國際多晶硅巨頭,到中國的無錫尚德等,無一遭遇困境。

但朱共山又來了一次反週期大衝刺:2007年9月一期1500噸生產線投產,二期1500噸生產線則於2008年4 月投產。2年間急擴產能到3000噸。據規劃,且第三期生產線產能設計15000噸,建成後多晶硅年產能將達18000噸。

不僅如此,他還計劃2010年成為全球三大多晶硅廠商之一。

朱共山的底氣是,2008年,江蘇中能銷售1530噸多晶硅,贏利222億。他的計劃是年底另外1.5萬噸量產後,徹底坐定國內霸主地位。

但朱共山除了勇氣,就是勇氣。江蘇中能就是一隻暴肥的小貓而已,毫無核心技術,成本高達海外巨頭的兩倍以上。[2]
朱共山-人物事蹟

朱共山朱共山

一筆27億港元撬動263.5億港元的「蛇吞象」式交易,可能成為2009年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併購案。

20096月23日,市值僅僅27億港元、在香港資本市場默默無名的保利協鑫(03800.HK)宣佈,將以263.5億港元(折合人民幣232.3億元),向大股東朱共山等收購太陽能多晶硅及硅片供應商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江蘇中能」)的全部股權。由此,江蘇中能將成為國內純硅料公司海外上市的第一例。 透過這筆「以小博大」的收購,能源富豪朱共山的資本運作技巧再次震驚業界。

「左手倒右手」
這是一宗典型的關聯交易。朱共山為保利協鑫第一大股東兼主席,而朱本人全資持有的「智悅控股」也是江蘇中能的最主要賣家。資料顯示,江蘇中能的股權結構相當複雜,共涉及大大小小16家企業,據其中的股權結構推算,朱共山及其家族共持有股江蘇中能66.3%的股份,為絕對控制人。

分析該交易可知:其一,保利協鑫將發行每股2.2港元、合計90.51億股的新股(總計199億港元)來換取江蘇中能64%的股權(此次發行並非 「增發」,而是換股行為)。通過這一動作,註冊於開曼群島的公司協鑫光伏的股東將成為保利協鑫的股東;其二,餘下64.4億港元將通過現金、發行有抵押票據及新股形式支付(折約2億美元現金、3.5億美元的有抵押票據及部分保利協鑫的新股)給智悅控股,即其全資持有者朱共山家族。若交易完成後,朱共山及其家族等關聯人士對保利協鑫的持股比例將由原來的34.47%提升至56.17%。

該「蛇吞象」交易案立刻引來一片爭議之聲:朱共山是在巨資豪賭,還是江蘇中能資金鏈出現問題,或者是朱共山藉機套現? 知情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江蘇中能並未如外界猜測的「遭遇資金瓶頸」,而朱共山也並非通過此次交易套現。「朱共山希望借此迅速打通太陽能產業鏈,盡快建立自己的光伏電站。」

1996年,朱共山與香港新海康航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太倉新海康協鑫熱電有限公司。資料顯示,保利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香港嶸高貿易有限公司」持有新海康航業投資有限公司65%的股份—這也是朱共山在維爾京群島註冊了協鑫集團後,在國內運作的第一個項目。但朱共山的起步並非一帆風順,當年工程進行中,一度因為資金問題而被迫停工。

十多年來,在華能、國電、大唐等五大電力集團及申能、粵電、深能等地方軍控制之外的狹小空間裡不斷騰挪,朱共山的保利協鑫掌控了18家高效能熱電廠、1家垃圾焚燒發電廠和1家風力發電廠,並於2007年11月在香港上市。朱共山也被冠以「電王」稱號,以30億元的身家,位列《2008年胡潤百富榜》第 261位,能源富豪榜第18位。

2006年,坐擁20座電廠的朱共山也開始轉戰太陽能領域,並投資70多億元創立了協鑫硅業(實體即江蘇中能),目前多晶硅產能18000噸,而到 2010年將達到27000噸,成為全球三大多晶硅廠商之一。

曲線海外上市
若非生不逢時,江蘇中能早已被「電王」推向資本市場的前台。
2008年7月 18日,美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SEC)已接受了「協鑫硅業」的171份文件。文件顯示,協鑫硅業擬在當年8月登陸美國紐交所,發行最高為8.625億美元的初始股,計劃融資8.625億美元。

然而,江蘇中能未能趕上中國光伏企業赴美上市「最好時光」。2008年,隨著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不斷下挫,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多晶硅概念開始「審美疲勞」,多晶硅產品價格也開始大幅跳水,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使江蘇中能登陸日期一推再推,並最後導致上市未果。

衝刺紐交所失敗之後,將江蘇中能裝入保利協鑫曲線海外上市,成為這位資本運作高手的不二選擇。保利協鑫23日宣佈將以263.5億港元收購江蘇中能 100%股權,當天該公司股價升15.2%。 [3]
朱共山-主要成績

1996年,朱共山與香港新海康航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太倉新海康協鑫熱電有限公司。保利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香港嶸高貿易有限公司」持有新海康航業投資有限公司65%的股份——這也是朱在維爾京群島註冊了協鑫集團後,在國內運作的第一個項目。

從這之後,朱共山與協鑫集團的發展也許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 2002年---2006年在阜寧投資達3.5億元建設熱電廠等項目。 2008年投資12.5億元在阜寧建設漢德風電項目,目前,該項目一期6條生產線已順利投產,預計可實現銷售15億元。

短短8年時間,協鑫集團在急速膨脹,內部人稱「整個集團規模已經數百個億」。

目前協鑫集團還在積極拓展新項目的開發,正在蘇州市和江浙滬地區參加水務業競投,而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註冊成立了協鑫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朱共山在國內運作的第一個項目就是與香港新海康航業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的太倉熱電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朱共山的第一次投資就與保利集團合作,而後這種合作也貫穿到他更多的投資上。這個年近半百的江蘇鹽城人,不僅有著「蘇商」的睿智與精明,更有著別人不能效仿的好運氣,每每在命運的關鍵點上得到貴人相助,從而搏得今日的百億資產。朱共山不僅投資實體,也是個資本運作高手,在政界有著極深的人脈,其經營能力遠非一般民營企業家所能及,而在此期間,也形成了協鑫系十分複雜的脈絡。2007年11月整合了10家電廠資產的保利協鑫在香港資本市場公開募股。朱共山也被冠以「電王」稱號。

2008年7月18日,美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SEC)已接受了「協鑫硅業」的171份文件。文件顯示,協鑫硅業擬在當年8月登陸美國紐交所,發行最高為8.625億美元的初始股,計劃融資8.625億美元。然而,江蘇中能未能趕上中國光伏企業赴美上市「最好時光」。2008年,隨著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不斷下挫,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多晶硅概念開始「審美疲勞」,多晶硅產品價格也開始大幅跳水,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使江蘇中能登陸日期一推再推,並最後導致上市未果。衝刺紐交所失敗之後,將江蘇中能裝入保利協鑫曲線海外上市,成為這位資本運作高手的不二選擇。

2009年,香港上市公司保利協鑫6月23日宣佈,將通過配股、支付現金和發行抵押票據等方式籌集263.5億港元拿下江蘇中能。江蘇中能和保利協鑫的實際控制人是同一個人——朱共山。這筆交易其實是一樁內部買賣。這是「電王」朱共山對巨資投資多晶硅行業的冒險式救贖。(朱共山為保利協鑫第一大股東兼主席,而朱本人全資持有的「智悅控股」也是江蘇中能的最主要賣家。江蘇中能的股權結構相當複雜,共涉及大大小小16家企業,其中朱共山及其家族共持有股江蘇中能66.3%的股份,為絕對控制人)。該交易額不單單創造了全球太陽能行業收購案的最高紀錄,也是今年以來A股和H股市場的最大收購項目。[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0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