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黃霑徒弟上海賣創意

1 : GS(14)@2010-08-22 22:22:56

2010-8-14 iM

  《獅子山下》、《滄海一聲笑》,還有無數首港人耳熟能詳的流行曲,是有「香港流行曲詞壇教父」之稱的已故填詞人黃霑作品。進入演藝界前,早已在廣告界闖出名堂的黃霑,也創作過不少經典廣告歌,像《兩個就夠晒數》、《斬料、斬料、斬大舊叉燒》,港人至今琅琅上口。

  陳派20年前膽粗粗寄上一封自薦信給黃霑,表示願做其「接班人」,從此與黃霑結下師徒緣,成為專業廣告文案撰寫人(Copywriter),轉眼在此行 15載。5年前他首次踏足上海,驚歎這城市的發展潛力,即使人到中年,仍決定留下發展,在上海創立自家廣告公司,又創立紙家具品牌「豈有紙理」,以瓦通紙造家具,以環保概念做起生意來,更在這個大城市落地生根。每個北上生活的香港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

  唸李惠利工業學院設計科出身的陳派,剛畢業時,花了頗長時間找工作,那時大家只愛理工設計系畢業生,工業學院畢業的被視為低一等,機會亦較少,但機會,其實可自己爭取。1990年初,有天他看到黃霑在專欄裏寫道,當今時代沒人願意做Trainee Writer(撰稿練習生),找不到接班人,「看了以後,我想,咦,機會來了,就寫了封信給他說,你要找的人就在這兒了。」陳派說,那時沒有Email,手寫自薦信寄出後不久,便收到了黃霑親筆寫的回信,陳派的廣告生涯,由此展開。

被上海小伙子感動了

  九十年代是香港廣告業發展的黃金時期,與黃霑合作一年多後,陳派先後換了數間廣告公司工作,最後當上了4As的Creative Director(創業總監,簡稱CD)。到了2000年,科網股興起,陳派轉往這方面發展,加入了當時還沒正式運作的ESDLife網站,主力設計網站廣告、版面。離開廣告界後,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做Freelance、個人Creative Project,過了一段頗悠閒生活,直至有天相約一名舊老闆吃飯,為陳派打開了通往上海的大門。

  舊老闆說,他的一個CD剛離職了,既然陳派有空,不如去幫他幾個月,直到他物色到新人選,但陳派卻對這個主意無興趣,「我不太喜歡大陸,還是比較喜歡在香港工作。」舊老闆卻笑着勸他先不要這麼快便將建議判處死刑,隨即訂了前往上海的機票與酒店,邀陳派旅遊性質地去上海一星期,順便看看那邊的環境。

  舊老闆的誠意把陳派帶到了上海,但打動他的,卻另有其人。陳派憶述,當時的上海,雖然地鐵綫路還不夠多,世博的建設也還沒動工,但已可說發展得不錯。時值冬天,他在偶然的機會下走進一間咖啡店避風,碰到了一個小伙子。「他用英語跟我聊天,說是將會去國外唸攝影。我覺得很驚訝,覺得挺感動的,中國的年輕一代不比香港人差,他們的理想、追求和機會,跟我們是一樣的。」那一刻,陳派覺得想更認識多一點中國這個市場。

訂10年計劃主打環保

  陳派2005年到上海,但「紙生意」是到上海工作兩年後才開始的,當時他已辭去工作,開設了自己的廣告公司。在一次展覽會上,他遇見了這盤生意的拍檔,拍檔印製了一批筆記簿,捉着陳派問東問西,像是在做顧客意見調查一樣,陳派也大方地與他分享設計心得。展覽結束後,兩人又見了幾次面,便談到一起合作發展這盤以筆記簿起家的生意,「那時他也做了一些很簡陋的紙書架,我提出了一些設計上的意見,對書架作出改良,其後覺得只做書架有點單調,便又想了很多方法,做出了其他產品來。」

  與拍檔合作數年,筆記簿部分的生意雖然不錯,但盈利還不足以養活兩個人,好在陳派靠自己的廣告公司已能過活,拍檔卻沒有這般幸運,做出版的生意很艱難,最後沒能力再投入資金,兩人被迫「分家」。拍檔的離開,沒有動搖陳派將紙傢俬生意發展下去的決心,於是便另行註冊品牌「豈有紙理」,繼續做「紙生意」。

  陳派更為這門「紙生意」訂下了個10年計劃,「頭3至5年是純投入,收入和利潤都是零,之後便要開始找銷售渠道,再計劃每年的展覽會、怎樣宣傳自己、設立網站和開設網上商店等。」雖說頭幾年是零回報,但其實,筆記簿的銷情還是不錯的,在上海不同的書店、賣場、超級市場、文具店等,都能找到陳派與拍檔設計的筆記簿,每月利潤,也有數千元(人民幣,下同)。靠着這筆收入,加上他自己的廣告設計收入,陳派閒時便全情投入紙家具的設計。

順勢而行賣環保意念

  他對紙家具這盤生意有興趣,是認為這個Idea符合社會環保、低碳發展大趨勢,「它是可回收再造的紙,舉個例子,你向我買了10件紙家具,用了5年差不多該換了,我就幫你回收,循環再造成新款產品,你可以再向我購置這些新產品。」

  陳派公司出產的紙家具全由瓦通紙以白膠漿黏合而成,白膠漿只要浸在水中便會溶化,之後與瓦通紙一起被打成紙漿,便可再造成瓦通紙板,從而再生產出新款產品來。

  產品與理念具備至今兩年多,他仍遲遲未有將這系列產品推出市場,對此,陳派解釋說,從沒想過自己的產品設計出來會變成Masterpiece,用來觀賞,而是希望人人都買來用,「以我現在的生產量來算,成本包括人工、運費都貴,產品訂價也較高,我希望先把產品的生產量、生產綫增加至一定數量,成本得以拉低的時候,才推出市場。」因此,他暫只將產品售予直接訂購者,「像早前,萬科地產便向我訂製了12張紙梳化,用以配合他們以環保為主題的發布會。」

以大學生出發測反應

  不過,陳派最近也為了將紙家具一步步推出市場,邊設計新產品,邊試着與上海當地的大學洽商合作。紙製家具所符合的環保、低碳概念,是年輕人所追求的,因此,這門生意的目標顧客,自然是年輕人。

  陳派計劃以商業研究的形式與大學合作,將多功能紙立方(產品之一,見左下圖)配給住宿的學生,從而研究產品被大量使用時,經過一段時間,在回收、再造紙、再生產的過程中,會產生甚麼影響,像是物流運輸費用、再造紙時有沒有造成污染、消費者對產品的接受程度等問題,「這是個一石二鳥的計劃,可用作商業研究之餘,也可讓產品進入大學校園,繼而打進市場。」陳派說,已和造紙廠與相關渠道洽談過,大家都認為這辦法可行度很高。

  陳派在上海已生活5年多,樂不思蜀,暫時沒想過遷回香港,「香港當然比較親切,大家都說廣東話,比較了解,也比較願意互相幫忙。」而在上海,特別是做生意,的確會遇上不少困難,單是註冊公司,程序便比香港繁複許多,陳派說,大概是因為內地在這方面還不夠開放,但他隨即指出,以香港人的身份在上海生活、做生意,也有好處,「他們會覺得我們比較有見識、先進一點,對他們來說有幫助,這是香港人的優勢。」

做生意還是上海好

  與陳派在他的辦公室做訪問,辦公室不大,除了幾張桌子和電腦,還有些紙立方用來放東西,再沒甚麼其他的了。記者提出要拍一些紙家具的照片時,他便把我們領進了另一間小房間。小房間原來是Showroom,也是個小貨倉,更有一整櫃陳派自己做的陶瓷藝術品,熱愛陶瓷的他說,在上海,這些玩意的消費比香港低多了,只需香港價錢的三分一,而且可選擇做陶瓷的場地和材料,都比香港多。

  「除了陶瓷外,對於搞創意的人來說,上海的機會,也比香港多,香港的市場太小了。」他說,就算上海還不夠香港現代化,交通與購物也不夠方便,當地人的素質也還有待改善,他還是選擇了定居上海,甚至在那裡找了個上海妻子,成家立室,此刻感到上海比香港更適合自己,「再以做生意的角度看,在這裏,生意就算做得不好,營業額也比香港高。」陳派笑說。

﹏﹏﹏﹏﹏﹏﹏﹏﹏﹏﹏﹏﹏﹏﹏﹏﹏﹏

陳派Profile

 2009年至今上海自創品牌「豈有紙理」,專注於筆記簿與紙家具生意,筆記簿目前每月盈利有數千元,紙家具則暫未正式推出市場,只接受直接訂購

 2008年:加入品牌「紙有境界」,開始發展筆記簿與紙家具生意

 2007年:於上海創立自己的廣告公司

 2005年:受邀往上海工作,於4As廣告公司任職創意總監

 2002年:於科技公司從事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rketing)工作,客戶包括IBM、Citibank等

 2000年:科網股興起,加入ESDLife網頁,從事網頁版面設計、統籌工作

 1990年:認識已故填詞人黃霑,並加入其公司成為廣告文案撰寫人,首次踏足廣告界

八十年代末畢業於李惠利工業學院,修讀平面設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4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