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mwong11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144666
看新聞報道, 港股技術上步入熊市(我唔識技術分析), 但短線跌了三千點, 估計應該會有短期反彈, 不過, 我決定就算反彈, 都唔會入貨, 寧願唔賺, 都唔要輸錢.
記得08年時, 多次大跌, 然後反彈, 跟住又大跌, 跌到你唔信, 跌到好多股低過淨現金值, 我怕又黎一次, 唔敢博. 參考以下blogger(You'll never walk alone) 以市帳率分析熊市底部. http://ynwa-investment.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08.html. 95年-08年多次熊市底部P/B:由0.93-1.35倍, 「目前恆指的預測帳面值14254,用以往熊市底部的不同P/B值計,今次低潮期的恆指的底部介乎13,256至19,243之間。今次的危機同是比較嚴 峻,用P/B值1.1至1.2倍推算,今輪熊市的底部估計在15,679至17,105之間。」我認為這方法推算值得參考.
記得今年三月 時, 看見企業公佈的業績, 有唔少都出現盈利倒退, 毛利下降的情況, 原因主要在於通帳引致的成本急增, 企業未能轉嫁成本給消費者, 已知今年股市路難行, 現在情況仍然無改善, 通帳仍然惡, 仍然未見企業轉嫁成本的能力, 大陸仍然未放緩緊縮政策,收緊銀根,企業借貸成本貴, 淨係利息支出都令成本大增; 而家歐美債務危機, 影響股市, 影響財富, 影響消費力, 影響銀行借貸, 又再一次的消費需求急速下跌, 歐美消費力弱, 中國出口企業就慘了, 成本因為通帳增加, 市場消費力卻在下跌, 人仔又升值, 大陸人工又加, 工業出口股死得, 跌多多都唔好亂買.
參考09年的復甦, 隨著經濟的下滑, 商品價格跟住下滑, 成本下跌了, 下跌初期, 由於市場供應多, 需求弱, 企業的貨品銷售價跌得仲快過成本下跌; 但過一段時間後, 企業執笠汰弱留強,加上因為之前企業存貨減少了, 市場供應少了, 而政府谷經濟的政策生效, 消費力增強, 企業議價能力提高, 貨品銷售價升得快過成本, 毛利提高, 做成新一輪的牛市.
今日的情況是, 人仔愈升愈有, 美元愈跌愈有, 中國在谷內需, 提高人民的消費力, 所以要讓人民的工資穩步增加+人仔升值, 由於中國人的工資上升, 內需的消費力有無限憧憬, 內需企業的成本轉嫁能力亦較強, 在近一年的公司業績中, 內需股的業績算不俗, 或在一些係大陸有生意的港資內需股, 佢地係內地的增長都很不錯, 所以在下一輪的牛市, 集中研究內需股.
幾時先係新一輪牛市? 假若商品價格下跌, 通帳受控, 中國放寬銀根, 俾企業容易d 借錢, 成本不再增加甚至下跌; 同時, 人仔仍然升值, 買外國貨品或者原料會平d, 而人工仍然保持穩步增加; 當物價不再增加或甚至平了, 人工增加了, 有多餘錢便出黎消費, 消費需求增加了,其時不少中少企已經執笠, 汰弱留強, 又再重演09年的復甦, 其實歷來牛熊牛熊, 都是不斷交替.
不過, 商品價格會容易下跌嗎?歐美又準備大印銀紙, 流動性又增加了, 美元又跌了, 商品價格又點下跌呢? 或者要等到歐美日停止印銀紙, 通帳由高滑落, 才有牛市轉機. 但又要諗下, 唔印銀紙又點還債呢? 唔還債即係要違約, 一違約就又死得. 即是要還債>印銀紙>商品價格高>通帳;同時歐美經濟差消費弱> 滯漲> 股價跌
但我在想中國會否唔同呢, 我指中國讓人仔加速升值及工人薪金升, 同時打算減進口稅, 令購買商品較便宜, 那樣一些進口零售商, 如香港的佐丹奴, 利信達待, 雖然成本因通帳而增加, 但成本應該可以轉移給消費者, 他們在中國的增長應該無問題, 問題只是香港的業務唔知會唔會因為租金上升而拖後腳者.
當然而家未必係熊市, 但企業的盈利能力下跌卻明顯, 既然前路危機重重, 而家入市都係賭錢, 何不等待企業盈利明顯好轉時再入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