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nfzm.com/content/62143
大量的數據流量需求擺在面前,3G網絡不堪重負,直接導致了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對WiFi領域的巨資投入和跑馬圈地。但要找到WiFi的盈利模式,仍是一件艱難的事。
幾乎在一夜之間,中國的IT達人們發現,只要打開手機的WiFi(無線寬帶)搜索功能,能免費上網的地方突然多了起來。
不僅是星巴克咖啡廳和香格里拉酒店的大堂,類似於大快活、真功夫這樣的快餐店,綠茵閣、仙蹤林這樣的茶餐廳也開始提供WiFi信號。在有些地方,店 家為了方便顧客,甚至連賬號、密碼都不需要就可使用。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
兩年前,中國的行貨手機中,連WiFi模塊都沒有——不是生產者做不出來,而是被有關部門禁止。現在,WiFi功能早就成為智能手機的標配,而中國的三大運營商也著急上火地紛紛在各地部署WiFi熱點。
中國移動計劃於2013年在全國範圍部署100萬個WiFi熱點,這意味著它的整體數量要增加8倍;中國電信的「百萬WiFi熱點」預期將比移動提前一年實現——2012年底由現在的30萬個增加到100萬個。而中國聯通也計劃在2012年底覆蓋至少4萬座單體樓宇。
平安證券2011年3月發佈的調研報告指出:預計WiFi建設將帶動250億-300億元的電信設備新市場。在2011年中國電信運營商總體上15%-20%的增長預期中,WiFi投資是其中的「結構性驚喜」。
圈地是頭等大事
「佔領WLAN市場和建設場地等於搶佔了先機。」中國移動湖南分公司的技術員王平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搞移動通信的都知道,站址是稀缺資源,一旦佔領了,別人就很難插手。
王平負責的是WiFi設備的安裝。他所在的岳陽市,2010年的WiFi熱點(AP-Access Point)建設任務是2000個,今年則是7000-9000個,翻了3倍還多。
電信運營商這樣的衝動,在2009年之前是看不到的。當時,任何一款帶有WiFi 功能的手機進入中國市場,都必須去掉此功能。任何一部加載了這一模塊的國產手機,都沒法通過工信部的檢測。
禁止令的背後是標準之爭。工信部一方面擔心,開放WiFi會衝擊傳統電信網運營商的業務,另一方面則是出於對國家自有標準WAPI的保護。
但到了2009年,大批水貨手機進入中國,早已讓消費者提前體驗了WiFi快捷上網的好處。同時,電信運營商也看到了WiFi 對數據業務的貢獻。禁止令不攻自破。當年6月,國內第一款帶有WiFi模塊的行貨手機摩托羅拉A3100通過工信部的入網檢測上市。
2010年8月,首款帶有WiFi模塊的蘋果iPhone 4「行貨」在國內市場面世。這被看成一個標誌性事件——現在,你已很難在「行貨」市場上找到一款沒有WiFi模塊的智能手機終端。
那些擔心WiFi會衝擊傳統電信網運營業務的人發現,這純屬杞人憂天。各類消費電子終端給運營商帶來了海量的數據流量,但這也讓運營商的3G網絡不堪重負。
王平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對中國移動而言,這種困境似乎更為突出。在一些數據使用量比較大的地方,比如高校,經常出現擁堵。「以前只有大學出現,現在高中或者職業中學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據他透露,現在關於移動網絡方面的投訴,最多的都集中於上網,「其實其他兩家運營商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只是因為他們用戶少,暫時還沒那麼明顯而已。」王平說。
與傳統的蜂窩網絡相比,WiFi的數據傳輸速率更快,幾乎是前者的10倍,這成為迅速緩解網絡擁堵的捷徑。因而也成為各大運營商爭相投資的領域。
王平負責的區域,2011年需要建設66個熱點。他說,招人的速度趕不上工程的進度。這66個熱點,從建設到維護,只有包括他在內的兩個人。而裝一個熱點,就需要15個工作日。
為了拉到更多熱點,王平所在的中國移動湖南分公司還規定,可以「充分利用社會人員積極簽訂WLAN業務合作建設入場協議」,對簽訂有效WLAN業務 合作建設入場協議(能順利進場建設,且完工後一年內,未出現因業主原因要求拆除熱點WLAN設備的現象,視為有效協議)的社會人員還可發放酬金——每個熱 點300元。
為了搶佔更多的地盤,在鋪設WiFi熱點時,各大運營商之間也是奇招迭出。在南方週末記者拿到的一份電信運營商的WiFi入場協議中,雙方約定,建 設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費用,包括設備投資、施工隊伍工資等均由電信運營商承擔。商戶不需要投入一分錢。建成之後,甚至連設備運轉所產生的電費也不用掏。電 信運營商會一年一結,如有拖欠,商戶甚至還可追責。
對這些忙於搶佔市場的電信運營商來說,最新的一個好消息是,上個月北京市東城區公安局要求所轄區域的咖啡館等商家花2萬元購買雨人公司生產的網警設備。
「這為運營商帶來了新的機會。因為運營商安裝的WiFi,本身就有安全監控功能。」中國移動廣東分公司市場部的一位負責人對南方週末記者說,這些停掉WiFi的咖啡館如果找運營商安裝,則不需要另外再掏這筆錢,去購買這個所謂的技術系統。
賠錢賺吆喝
對電信運營商來說,一窩蜂圈地之後的難題是怎麼賺錢。
2008年前後,隨著3G牌照的發放,國內曾掀起一股「無線城市」的建設熱潮,由於看不清未來,運營商們反應冷淡。但近兩年來,WiFi的大熱,又提高了它們的興趣。
中國移動已經陸續在9個省的77個城市開展無線城市業務體驗試點;聯通也宣佈,希望通過3G+WiFi形成連續的全方位覆蓋;中國電信提出的則是「光網城市+無線城市」的「智慧城市」概念。
這些都需要天量投資支撐。曾經有人作過測算,如果要覆蓋一個北京大小的無線城市,至少要在1000平方公里內建設1萬個WiFi基站。按當前的設備採購價格,僅建設的總費用就需要1億元人民幣。
投資能否收回,現在仍是個未知數。截至目前,全球「無線城市」建設幾無成功先例。以美國的費城為例,早在2002年,其就首次提出了無線城市的概 念。六年之後,美國運營商EarthLink終止了費城的無線上網項目——在擁有140萬人口的費城,其「無線費城」的註冊用戶只有6000人。
在全球的其他地方,也是如此,目前除了新加坡仍由政府埋單將免費WiFi維繫下去之外,舊金山、紐約、波士頓和台北等城市和地區都陷入成本過大難以為繼的困境。
電信運營商不會做虧本買賣,如果政府不為「無線城市」的概念埋單,他們就需要考慮消費者是否願意埋單。他們已經多次用免費的方式來測試這種需求。如 廣東電信2011年4月宣佈了深圳大運會期間用戶使用WiFi免費的政策。兩個月後,中國移動也在北京啟動了用戶可免費體驗WiFi的「WiFi手機季」 活動。中國聯通也發佈了3個月免費WLAN的體驗活動。
免費確實帶來了用戶的增長,但卻不可延續。2010年亞運期間,廣東電信曾經免費開放廣州全城的WiFi網絡,據媒體報導,當時電信的活躍WiFi 用戶(每月使用1次以上)從2萬多戶快速增長到15萬戶,但在亞運後,隨著免費WiFi業務的停止,其活躍用戶迅即下降到6萬戶左右。
作為3G網絡的補充形式,WiFi的商業模式仍很模糊。而突破口可能在於——它的功能顯然不僅在於寬帶接入,還包括了提供增值服務的可能。
中國移動正與星巴克進行一次實驗,在手機導航、移動支付和積分兌換方面,商洽新的合作方式。而中國電信則試圖通過服務區提示、熱點地圖搜索、流量統計和提醒等服務,尋找將它們轉化為另一種商業化服務的可能。
(應採訪者要求,文中王平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