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滬市公司半年報揭曉:實體企業實現業績較快增長

上交所9月2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31日,滬市1,439家公司半年報全部對外披露。數據顯示,滬市公司業績整體實現較快增長,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均在10%以上。尤其是,公司經營質量持續向好,實體企業業績增速遠高於金融行業;石油、鋼鐵、有色、化工等傳統中上遊行業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業績增速居前;一批先進制造、創新科技、新興服務和消費企業經營業績也快速增長。同時,也有部分企業受多種因素影響,生產經營出現一定困難,需要主動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和國家戰略導向,持續深化改革,及時轉型升級。

一、滬市公司整體業績較快增長,實體行業企業增速高於金融行業

今年上半年,滬市公司專註實業,努力改進經營,主動適應國家經濟結構調整要求,積極應對內外部挑戰,業績實現較快增長,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5.4萬億元,同比增加11%;凈利潤1.6萬億元,同比增加14%,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雙增長。

上半年,滬市實體行業企業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實現營業收入12.1萬億元,同比增加13%,實現凈利潤約0.6萬億元,同比增長25%;金融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4萬億元,同比增長7%,實現凈利潤約0.9萬億元,同比增長7%。實體行業企業凈利潤增速遠高於金融行業企業。實體行業對滬市公司整體凈利潤貢獻占比也有所提高,達到41%,較去年同期增加4個百分點,國家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已初見成效。

大盤藍籌股仍是滬市凈利潤貢獻的壓艙石。上證50公司實現凈利潤0.9萬億元,同比增加14%,占滬市整體利潤的56%;上證180公司實現凈利潤1.3萬億元,同比增加13%。從企業所有制屬性看,國有企業實現凈利潤1.4萬億元,同比增加13%;民營企業實現凈利潤0.2萬億元,同比增加22%。民營企業體量較小,但凈利潤增速高於國有企業。

二、中上遊供給端行業業績增速表現突出,下遊需求端業績增速低於實體整體水平

上遊行業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業績較為突出。上半年,石油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4萬億元,同比增加13%,實現凈利潤696億元,同比增加75%;有色金屬實現營業收入1,528億元,同比增加14%,實現凈利潤88億元,同比增加75%;但受煤電聯動等因素影響,煤炭實現營業收入3,848億元,同比僅增加6%,實現凈利潤460億元,同比增加4%。

中遊行業中,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環保約束增強,運行規範、技術先進的上市公司競爭優勢凸顯,凈利潤增速表現突出。化工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617億元,同比增加11%,實現凈利潤272億元,同比增加63%;鋼鐵實現營業收入4,265億元,同比增加15%,實現凈利潤296億元,同比增加134%。

下遊行業企業業績出現一定分化。醫藥制造業實現凈利潤239億元,同比增長22%;汽車制造業實現凈利潤403億元,同比增長16%;家電行業實現凈利潤70億元,同比增長14%;批發零售業實現凈利潤212億元,同比增長僅為4%,低於實體類企業25%的整體增長水平。具體分析,中上遊行業原材料價格上升,消費需求擴張不及預期,下遊大消費行業的增長可能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值得註意的是,滬市一批先進制造、科技創新、新興服務和消費公司業績也實現了快速增長。專用設備制造業實現凈利潤95億元,同比增加5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凈利潤100億元,同比增加25%;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實現凈利潤83億元,同比增加36%。

三、投資端,實體企業更專註於做強主業,對外投資擴張有所減弱

數據顯示,實體企業投資更註重內生增長,對外並購的現金支出顯著減少。上半年,實體企業購建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合計為7,066億元,同比增加11%;發生的研發費用合計1,300億元,同比增加22%;並購支付的現金合計745億元,同比減少21%。

具體分析,國有企業擴張動機有所下降,民營企業投資仍然比較積極。上半年,國有企業購建長期資產和研發費用支付的現金同比僅分別增加4%和18%。與之相比,民營企業購建長期資產和研發費用支付的現金同比均大幅增加,增幅分別為38%和33%。

行業上看,周期性行業中,石油、有色和化工等行業中的質優公司呈現一定擴張態勢,購建長期資產和研發費用支付的現金同比有所增加。同時,鋼鐵、煤炭等行業,受去產能政策影響,投資行為略顯謹慎,僅有個位數的增長。另外,可能受上半年基建投資放緩所致,部分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公共事業行業的上市公司投資有所下滑。

四、融資端,實體企業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均保持增長,但融資結構有待優化

上半年,報表反映,實體企業整體融資約4.5萬億元,同比增加9%。其中,直接融資金額合計5,282億元,同比增加12%。直接融資中,發行股票融資2,597億元,占比49%,發行債券融資為2,685億元,占比51%。從融資結構看,上市公司直接融資占比仍然較小,需要創造條件,繼續大力發展上市公司直接融資,持續優化其融資結構。

半年報顯示,民營企業整體融資1.1萬億元,同比增加11%;國有企業整體融資3.5萬億元,同比增加9%。其中,民營企業直接融資金額合計2,160億元,同比增加19%,國有企業直接融資金額合計3,122億元,同比增加7%。整體上看,民營企業融資增速高於國有企業。

具體分析,上證50指數公司直接融資1,219億元,同比增加8%;上證180公司直接融資2,583億元,同比增加6%,上證380公司直接融資1,009億元,同比增加8%。總體上看,不同規模企業直接融資增速基本相近。

五、負債端,實體企業資產負債率基本保持平穩,去產能重點行業降杠桿效應比較明顯

上半年,實體行業企業整體資產負債率由61.24%上升到61.84%,略增0.6個百分點,基本保持平穩。數據顯示,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62.22%,略高於民營企業的60.53%。趨勢上,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由去年年底的61.60%上升0.62個百分點至62.22%,民營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由去年年底的60%增長0.53個百分點至60.53%,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的增速略高於民營企業。

大類行業中,去產能重點行業主動去杠桿效果明顯,呈現業績增長較快、資產負債率不斷下行的特點。鋼鐵、煤炭、石油與天然氣開采、有色金屬、化學品制造等傳統產能行業在業績增長的同時,資產負債率分別下降了0.81、0.36、0.24、0.05和1.49個百分點。

其他行業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及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等,分別較去年年底下降4.61個百分點、1.77個百分點以及1.12個百分點,前述行業的資產負債率下降較快。另外,市場關註的房地產資產負債率為79.22%,較去年年底上升1.06個百分點。

六、部分公司生產經營出現比較大的困難,需要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及時有效實現轉型升級

當前宏觀環境下,外部因素錯綜複雜,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壓力較大,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有些公司生產經營遇到一定困難。數據顯示,滬市上半年共有149家公司虧損,占比與去年持平,其中多數經營凈現金流為負,經營質量有待改進。實體類公司中,剔除建築業、房地產、公用事業等傳統高負債類行業,有98家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70%。

這類公司家數不多,其營業收入、凈利潤占滬市公司整體規模比例也較低,但其經營情況也反映了企業在經濟結構調整中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如產業升級困難、技術創新不足、環保約束成本增加等。總體上看,需要繼續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導向,扶優限劣,支持企業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加快轉型升級和資源整合,積極引入優質資產,努力改善經營。同時,對於長期不專註主業、喪失經營能力,甚至進行不當市值管理的公司,要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持續改善市場生態秩序,促進資本市場健康良性發展。

責編:李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0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