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無疑是港股市場上近年來最熱門的明星股,不過進入2018年之後,整個科技股板塊的表現讓投資者很失望。
8月22日,小米集團-W(01810.HK)作為首家同股不同權公司,公布了大致符合市場預期的業績。不過無論是手機產業鏈的代表舜宇光學(02382.HK)、瑞聲科技(02018.HK),還是“股王”騰訊控股(00700.HK)等等一批互聯網公司,發布的業績幾乎一面倒的低於市場預期,整個移動互聯網產業似乎都搖搖欲墜。
移動互聯網超過十年的“紅利”是否就此終結?對投資者而言,科技股是否繼續有投資價值?在智能手機已經全面普及的今天,移動互聯網整體成長空間還有多大?這都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註,過去被認為近乎沒有“天花板”的成長似乎並不現實,投資者或許需要降低對整個行業的成長預期。
小米毛利率繼續下滑
“物美價廉遇上簡約時尚的喜好。”看到小米今天發布收入大幅增長的半年報,一位“米粉”向第一財經記者如此解釋,同樣配置的手機,小米幾乎是最便宜的,手提電腦、電視機等產品也遠比其競爭對手便宜。
小米創始人雷軍信奉“便宜就是硬道理”,或許正是小米毛利率繼續下滑的理由。
8月22日下午收盤後,小米公布的半年報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取得收入452億元,同比增長68.3%。經調整利潤同比增長25.1%至21億元。所有業務分部收入均強勁增長,其中IoT及生活消費產品分部增長最為迅速。然而整體毛利率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14.3%降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12.5%。
半年報稱,智能手機分部收入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192億元增加58.7%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305億元。2018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為每部952.3元,而2017年第二季度為每部863.8元。平均售價上升主要是由於,小米MIX 2S及小米8等中高端型號於中國市場的強勁銷量所致。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收入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51億元增加104.3%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104億元,主要是由於智能電視及筆記本計算機。互聯網服務分部收入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24億元增加63.6%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40億元,主要是由於廣告收入增加。MIUI的月活躍用戶在2018年6月超過2億人。
小米自稱手機平均售價提升近百元,然而毛利率卻大幅下滑,半年報稱,智能手機分部毛利率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8.7%降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6.7%。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毛利率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11.7%降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9.4%。這兩者都是大幅下滑超過兩個百分點。
“我們會有選擇地優於毛利率考慮更高增長以取得關鍵產品的市場份額,為獲得長期價值打下基礎。”小米首席財務官周受資作出如此表述。
關於小米第二季度業績,華南某知名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小米的整體收入增速比較快,通過價格戰爭奪市場份額影響了毛利率,未來如果整個營銷攻勢放緩影響不好判斷,其看點依然是在增速較快的IoT和生活用品業務,這部分硬件銷售遠快於整個公司的增速,未來可望複制小家電企業的成長路徑。
可見一直被稱為互聯網公司的小米,增速最快的依然是硬件銷售部分。
移動互聯網板塊業績不如預期
雖然小米的第二季度業績基本符合預期,然而恒生指數成份股里面的明星們,包括騰訊控股、瑞聲科技、舜宇光學的半年業績都讓投資者失望了。
8月15日晚間,騰訊公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業績,實現營業收入736億元,同比增加30%,低於此前市場預期的776億元的同時,增速也創下2015年二季度以來新低。凈利潤178.69億元,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23%,並低於市場預期的193億元。
關於第二季度的業績下滑,騰訊作出了如此解釋:“主要是由於投資相關項目產生的其他收益凈額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半年報顯示,第二季度騰訊“其他收益凈額”達到25.06億元,然而今年一季度卻有75.85億元,也就是說騰訊第二季度投資項目收益環比大幅下滑了超過50億元。騰訊表示,“該項減少主要反映投資的視同處置收益凈額減少,以及若幹投資的減值撥備增加。 ”
深圳一位TMT行業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因為騰訊投資這些項目是持續存在的,所以這個負增長可能同樣有一定持續性,但這比主營業務的下滑要好一些,因為這一塊最終是可以用拆分上市等方式重新估值,就算下半年美團點評等“騰訊系”公司陸續上市,也只是對騰訊業績有短期影響。
8月22日午間,瑞聲科技宣布中期業績,午後股價大幅跳水,跌近10%,不過尾盤有所回升。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凈利潤17.7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6.4%。2018年上半年,隨著智能手機滲透率日漸趨近飽和,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了2.4%。市場相對疲弱,特別是第二季度智能手機銷量低於預期,抵消了公司第一季度所取得的同比增長,對公司上半年的業務表現造成了短期的影響。另一不利因素是產品結構變化所致。
此外,此前舜宇光學的半年業績不如預期,也讓其股價較高位“腰斬”。
科技股前景幾何?
從2007年智能手機出現開始,移動互聯網十年的紅利時期,成為了投資的最大風口,不少公司上市後都在幾年間暴漲幾十倍,然而這樣一個好時代是否已經走向結束?
一位對沖基金經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騰訊等幾個恒生指數成份股的業績披露會對整個互聯網板塊和遊戲行業的股價產生聯動影響,在短期內肯定會有一些消極的沖擊。它會打壓互聯網和遊戲兩個板塊的估值,另外由於它的體量巨大,也會打壓恒生指數,從而影響本來就很脆弱的市場信心。
博大資本行政總裁溫天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移動互聯網的高估值,讓投資者形成了一個近乎無邊際的成長想象空間,然而業績一旦不如市場預期,這也會造成股價上的杠桿式的踩踏,所以互聯網的發展是否已經達到一個瓶頸階段,有待繼續觀察,一旦某些企業無法成為細分行業龍頭的話,利潤的確不好保證。
中信證券傳媒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唐思思表示,移動互聯網紅利幾近結束,建議投資者重點關註處於高增長期子賽道里用戶增長和貨幣化加速的機會,以及處於成熟期但行業加速整合、貨幣化能力持續提升的機會。細分行業中,關註仍處高速增長期的短視頻、音頻、二次元領域;關註已處於成熟期的社交網絡、在線視頻(長視頻)、數字音樂、數字閱讀的貨幣化加速,直播行業加速整合、貨幣化能力的持續提升,以及遊戲行業的精細化運營。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