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公布的第二季度業績不如預期,8月16日盤中一度跌破320港元,連續反彈四天後,成交一天比一天萎縮,騰訊控股(00700.HK)後續走勢依然讓投資者擔憂:“企鵝”的高增長是否真的一去不複返,“企鵝”到底是否真的跑不動了?這在不少投資者心目中也出現了極大爭議。
過去騰訊每一次公布業績,幾乎都能遠勝市場預期,因此股價能夠帶領恒生指數節節上升,讓沒買到的投資者分外“眼紅”,多年之後這是騰訊首次業績不如市場預期。在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機構投資者看來,也出現了極大的爭議,除了遊戲收入下滑以外,騰訊投資收益的降低也是投資者的擔憂所在。
遊戲收入下滑,業績不如預期
對於市值比之年初縮水超過25%的騰訊來說,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無異於雪上加霜,這是一張令人失望的成績單,單季凈利潤出現了13年來首次同比下滑。騰訊股價下跌,場內資金分流的因素同樣不可忽視。2018年小米、美團、中國鐵塔等公司先後赴港IPO,對市場資金形成了分流作用;再者,騰訊市值2017年一年增長超倍,2018年下跌被認為是前期增長的合理回調。
至8月21日,騰訊股價報收於350.6港元,市值為33385億港元,較年初蒸發約25%,對應的市盈率(TTM)僅為34.31倍。
騰訊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 30%到736.75億元,主要受支付相關服務、數字內容訂購與銷售、社交及其他廣告以及智能手機遊戲所推動。 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同比略微下降 2%,主要是由於投資相關項目產生的“其他收益凈額”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 2018年第二季的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環比下降 23%至 178.67 億元。
以“現金牛”業務遊戲收入來看,2018年第二季度,騰訊手遊收入同比增長19%、環比下降19%至176億元;端遊收入同比下降5%、環比下降8%至129億元。2018年上半年,騰訊手遊拳頭產品《王者榮耀》逐漸步入下行期,接棒者《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卻遲遲無法變現。
這意味著,用戶大量時間轉移至一款免費遊戲上。“騰訊上半年很大一個問題是包括《絕地求生》在內的很多手遊沒有做好變現工作,沒有把流量、玩家變成它的利潤。”平安財富策略分析師沈潤稱。端遊層面,騰訊8月8日宣布《怪物獵人》中文版將於8月15日在We Game上線,卻又於8月13日宣布了這款遊戲下線的消息,這也被認為是騰訊近日股價大跌的導火索。
除此之外,騰訊再無新遊戲推出。實際上,自今年3月以來,遊戲版號的發放工作一直處於暫停之中。騰訊管理層在電話會議上表示,目前有15款遊戲處於審批當中,“通過審批只是時間問題。”一個無法忽視的背景是,遊戲市場整體增速放緩。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公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端遊收入315.5億元,首次出現下滑;手遊同比增長12.9%,相比上年同期近5成的增速亦是大幅放緩。
頭部公司亦無法幸免,同樣的困擾也伴隨著騰訊的競爭對手。不過騰訊業務正在多元化,遊戲業務占總收入比重正逐步下滑,從2017年的超過半壁江山變為今年上半年的四成左右。
投資收益下滑拖累第二季度業績
盡管收入依然有同比三成的增長,關於第二季度的業績下滑,騰訊作出了如此解釋:“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同比略微下降 2%,主要是由於投資相關項目產生的其他收益凈額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到底這些投資相關項目出現了什麽樣的問題,從而導致第二季度業績無法滿足投資者期望?
半年報顯示,第二季度騰訊“其他收益凈額”達到25.06億元,然而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三個月就有75.85億元,也就是說騰訊第二季度投資項目收益環比大幅下滑了超過50億元。騰訊表示,2018年第二季的其他收益凈額同比下降 51%至25.06 億 元,2017年第二季度這個數字是51.25億元。“該項減少主要反映投資的視同處置收益凈額減少,以及若幹投資的減值撥備增 加,部分被我們的投資組合公允價值的凈增長帶來的收益所抵銷。 ”
對此,深圳一位TMT行業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因為騰訊投資這些項目是持續存在的,所以這個負增長可能同樣有一定持續性,但這比主營業務的下滑要好一些,因為這一塊最終是可以用拆分上市等方式重新估值,不過就算下半年美團點評等公司上市,也只是對騰訊業績有短期影響。
騰訊近年來一個重要動作是向B端轉身。在5月23日的“雲+未來”峰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表示,騰訊以往是連接人與人,未來要將連接從C端(消費者端)拓展到B端(商業端)和G端(政府端)。
實際上,騰訊這方面業績的增長,已經是高度依靠投資收益了。IT桔子數據顯示,截至8月1日,2018年騰訊對外投資範圍涵蓋電子商務、企業服務、交通物流、文化娛樂和教育等方方面面,如拼多多、銷售易、滿幫集團、育碧遊戲和新東方在線等。
騰訊控股過去投資的各種企業股價表現,在港股市場的來看,除了金山軟件相對較好以外,包括華南城、華彩控股等公司都不盡人意,眾安在線更加是大半年跌了三分之二;不過騰訊早在2015年已經套現了大部分金山軟件。
而在美股市場來看,2014年3月10日,騰訊與京東聯合宣布,騰訊入股京東15%,成為其一個重要股東,目前來看京東算是騰訊投資比較成功的一個,而搜狗上市後股價則很不穩定,二季度業績不如預期引發了大跌,而騰訊對特斯拉5%股權的投資能否成功也存在很大不確定因素。
大股東“先知先覺”減持
進入2018年,騰訊迎來多事之秋,被質疑“沒有夢想”,今日頭條、抖音等App開始爭奪用戶時間,股價8個月來下跌幅度超過25%。大股東減持似乎是“先知先覺”了,3月22日,騰訊大股東Naspers宣布將出售至多1.9億股騰訊股票,出售數量約為騰訊總股本(94.99億股)的2%。
Naspers為騰訊第一大股東,與騰訊源遠流長,2001年即投資騰訊,持有騰訊股票長達17年,減持前持有騰訊33.2%股票。同為上市公司,騰訊上市以後,Naspers股東經常對管理層提出減持騰訊股票套現的要求。可每一次,Naspers管理層都會以現在不是減持騰訊最佳時機為由拒絕,直到今年3月22日。
Naspers減持的時機掌握的恰到好處,剛好在第二季度騰訊業績全面轉弱之前。
再者是小米、美團等互聯網巨頭赴港IPO,對市場資金形成了分流作用。7月9日,小米凈籌資240億港元,成為港交所首家試點“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今年6月,美團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其IPO前最後一輪融資發生在2017年10月,融資額高達41億美元。
平安財富策略分析師沈潤表示,2018年上半年,伴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市場情緒悲觀,估值較高的標的在該輪回調中首當其沖,騰訊股價一度突破450元,股票向下的回調幅度處於正常範圍。
對於騰訊未來,一位在330港元左右抄底騰訊的私募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騰訊目前估值不高,其本身擁有超過10億用戶的屬性還在,未來的變現依然有很大想象空間,偶然一個季度業績不符合市場預期,並不代表未來增長速度就全面放緩。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版號受限、新遊上線較晚以及集中準備金率上升等多種因素共同創造了公司所面臨的困境,但對騰訊而言困難只是暫時的,成長仍將繼續。具體體現在:版號的政策受限是暫時的,各種新遊戲的成長潛力終將釋放;從5月底開始,小程序的廣告價值逐步釋放將帶來社交廣告的高增長;高端金融產品分發等金融業務的推進將會抵消集中準備金率上升帶來的負面影響;零售、醫療、教育全面布局,小程序為騰訊打開新的大門。
招商證券(香港)則有不同看法,“由於情緒低迷和盈利進一步削減,騰訊股價仍將疲弱。我們重申短期謹慎觀點,由於預計18年下半年和19年公司業績將會偏軟,賣方紛紛下調盈利預測,所以我們建議待前瞻市盈率降至25倍以下再重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