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獲利模式》越大越好的集團vs.小而美的獨立品牌 台灣該學LVMH或愛馬仕?



2015-10-19  TCW

「如果你想要引誘一位美麗的女子,你不會一開始就試圖從後面強暴她。」愛馬仕(Hermès)第六代掌門人杜馬仕(Axel Dumas)面對LVMH(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的收購,說出上述名言。

要理解品牌,你一定要看懂愛馬仕與該集團間的戰爭,這背後代表的,是兩種商業模式的取捨。

二0一0年,LVMH掌門人阿諾(Bernard Arnault)打電話告知在法國鄉間騎腳踏車的杜馬仕,集團已經購入愛馬仕一七%股權。愛馬仕家族大驚,隨即雙方展開四年攻防戰,最終在法國監管當局對LVMH開罰八百萬歐元,阿諾把該集團持有的愛馬仕股票轉讓給股東,終結這場紛爭。

如果說,LVMH代表的是集團打群架的方式,愛馬仕代表的則是獨立品牌不追求規模的理念。

鑽研精品產業的復旦大

學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助

理教授盧曉曾以「LV或

愛馬仕,該學誰?」為主題探討,兩種模式各有優劣,但卻都創造驚人的營收報酬(見一一三頁表),單單LVMH集團去年營收約新台幣一兆一千億一元。

LVMH》時尚界肉食動物擴張至上,旗下60多個品牌全球最大先看LVMH。這個在日本策略大師大前研一口中:「一方面利用集團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一方面要讓個別企業充滿個性和活力」的企業。

精品集團成長的祖師,是集團的總裁阿諾。他出生於法國房地產家族,不到三十歲就當上家族企業執行長,三十五歲把家產抵押,買下規模比自己多一倍的迪奧(Dior)集團。隨後阿諾透過購併,讓LVMH成為擁有六十多個品牌,全球第一大精品集團。

曾是該公司時尚集團台灣區總經理,虹策略品牌顧問集團執行長石靈慧,形容阿諾的生意嗅覺:二00一年,阿諾搭著私人飛機抵達台北,卻對她說,最想參訪的不是LV專賣店,而是百貨公司週年慶跟夜店。當時他想提升迪奧的彩妝銷量,當他走進Sogo一樓的化妝品區看到滿是購物的上班族,大大的嘴笑得開懷,因為聞到欲望的味道。到夜店去,他則想看台灣人如何牛飲一瓶六千元起跳的香檳王。

石靈慧說,阿諾相信生意要做大,絕非只是賣給金字塔頂端的人,而是渴望精品的大眾。

在此邏輯下,阿諾迅速將集團擴張,並整合

通路、財務、採購跟廣

告等後勤系統。例如,

化妝品部門可以共用

研發資源,原料採購上

可比同業低了二0%的

成本。從二000年至今,集團淨利成長達五.四倍,但阿諾也知道,不能強勢干涉個別品牌經營,否則會失去品牌個性。

《哈佛商業評論》曾專訪阿諾,他說:「如果你像是典型的管理者,重規則、方針與調查消費著的偏好等,你很快會扼殺天才。我們這行最基本的就是給藝術家和設計師毫無限制、充分發揮的舞台。」阿諾認為:「你不可能,『管理』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迪奧的前設計總監)。

就如同你不會管理達文西。」阿諾透露,他選設計師的標準是兼具創意與商業頭腦。「最成功的設計天才,會希望看到滿街都是穿他設計的衣服,他們不會只為了設計而設計,經理人最大的職責,就是選到對的設計人才。」懂得市場的設計天才加上尊重創意的經理人,讓阿諾的精品帝國快速擴張。他實際、殘酷的商人個性,也讓他會隨時替帝國汰弱留強,他可以從愛馬仕挖來當家設計師,成立新品牌Christian Lacroix,後來又賣掉;買下CÉLINE的第一件事,是把年過花甲的品牌創始人趕出門。

愛馬仕》品牌界草食精兵

小而專一,堅持傳統工藝寧讓客戶等相較如大聯邦的LVMH帝國,愛馬仕就如同隱身巴黎的小工坊。

二0一四年,該集團營收是愛馬仕的七.四倍,淨利約是愛馬仕的七倍,但愛馬仕的股價跟淨利率都高於前者,甚至愛焉仕員工個人產值是前者的一.三倍。阿諾對愛馬仕深深著迷,因為集團即便在商業與創作這邊平衡得再好,卻不能達到愛馬仕的頂級極致。

阿諾曾說:「有兩家公司讓我欽佩,香奈兒(CHANEL)以及愛馬仕。」他從二00二年就開始購入愛馬仕股票。

愛馬仕祖傳六代,是由家族管理與經營的企業,有四分之三的股權集中在家族手上,他們篤信「成長,但是不過度擴張」,除了投資中國品牌「上下」外,愛馬仕是獨立品牌經營。它專門經營金字塔最頂端的精品買家,皮包價錢四千歐元(約合新台幣十五萬元》起跳,高於LVMH的一千四百歐元;經典產品柏金包永遠有著長長的等待名單,它寧願讓客戶等待也不想擴大生產線,這是LVMH這種上市公司,無法做到的奢侈行為。

愛馬仕前執行長湯瑪斯(Patrick Thomas》曾說:「沒把自己當成是精品企業,而是創意匠人聚集的企業。利潤,只是對我們圓滿完成工作的獎勵。」阿諾渴望變大,但是愛馬仕追求做精。

阿諾喜歡鋪天蓋地砸廣告費、找代言人,以豪華奢侈感取勝,但在愛馬仕眼裡,這太浮誇,是對傳統工藝的背叛。愛馬仕行銷費用占營收僅五%,LVMH則是三八%。

台灣抉擇》想清楚自己是誰做出獨一無二特點,才有發展條件當台灣正在朝品牌之路邁進時,未來,我們也會面臨如LVMH打群架做大,還是該學愛馬仕做精的抉擇。

關鍵還是在,想清楚自己是誰。

在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于卓民眼裡,想要做精如愛馬仕,必須有所犧牲。他認為,愛馬仕用單品牌成長,家族擁有絕佳的掌控能力,但是卻也冒著錯失市場機會的風險,顧客等不到愛馬仕的包,可以轉向更高檔的品牌,其成長的速度也遜於LVMH,這可能會讓它錯失吸引優秀的人才與資金的機會。

愛馬仕更有賴於家族代代出現有才能且篤信價值的經營者,他認為,現在是做大、打群架的時代,愛馬仕跟香奈兒還是少數幸運兒。

石靈慧則直指,若以做品睥而言,台灣還在萌芽,光有創意但是管理、執行、通路擴展能力都不足,當務之急並非要不要購併、打群架,而是得先做出能吸引他人合作的特點。

唯有先找到自己的特點做強,我們才有選擇打群架還是單打獨鬥的機會。

堅守品質天命

愛馬仕堅持不擴大生產線,一個手工訂製的凱莉包即使要等上數月,排隊名單也從未縮短。

兩種經營模式,各擁精品半邊天

打群架集團

LVMH總裁阿諾

「我最喜歡的事情,我生命中的最愛,是把創意點子轉化成利潤。」

獨行俠企業

愛馬仕第6代掌門人杜馬仕「做為愛馬仕第六代人,與LVMH之間的對抗注定將是我們這一代的戰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22

學不了股神,該學甚麼?

畢非德的投資哲學,並不是一般人可輕易學會實踐的。近日看了數篇文章,更是感受深刻。若果常人學不了畢菲特,世間有否透過訓練而提升投資效益的方法?筆者相信有。

上週五畢老林兄的《誰有本事跟「千倍股」愛一世》, 提及美國Home Depot (家得寶) 上市至今,34年累計總回報高達5068.75倍,年均回報超過28%。他說「選中千倍股並非最難,買入後風雨同路不離不棄才考功夫」,畢竟科網爆煲後該股價曾累跌7成。而曹仁超前輩在11月《信報月刊》的文章強調止蝕不止賺,例如他曾及時止蝕避過股災,並列舉多個藍籌股份的高低位(部份差距超過8成)。週一高天佑君的《股神都認輸》談及巴郡於一年半前高價買入Walmart,而第三季以近年低位減持(沒有越跌越買),一來一回相差三成...  以上三篇文章都值得讀者細看。
很多人以為學股神般有耐性,公司「質地好」股價自會隨年月上升,像家得寶般為投資者帶來財富。其實坊間各類的畢非德投資法書藉,沒一本是股神親自撰寫,內容都是旁人對股神的觀察和解讀,所以散戶難以全盤學習畢非德的投資哲學,即使學會,實踐時也困難重重。

巴郡的資金多,全是大規模投資,有機會接觸公司管理層,詳細了解運作和前景,甚至派人進董事局。單是獲取的第一手資訊已遠勝散戶。至於耐性,有多少人肯定未來數十多年,都不會出現「需要現金流而急於套現股票」的情況? 巴郡和散戶的資金規模大相逕庭,坐貨能力不可比擬。再說對自行選股和公司業務的信心,有誰能任何時候都毫不動搖,每當股價下挫便越跌越買?  

要做到以上三點,除了資金要夠多、數十載人生要夠平穩,更要有非比尋常的心理質素。即便有齊上述條件,人始終會犯錯,包括股神 (發現Walmart 前景不如理想便止蝕離場)。

針對散戶客觀條件不如巴郡的事實,應對方法可以是:每項投資的規模減低 - 不必一注獨買,畢竟投資不是結婚,不需要不離不棄一生一世。事實上,要選中千倍股的機率很微,因為研究分析都是單向的,與揀對象談戀愛時刻互動的過程不一樣。

投資是希望滾存和創造財富。任何可以達到目標的方法都應該予以考慮。若果選中千倍股兼守足幾十年的成功機率低,那便尋找成功機率較高的途徑,例如「炒股不炒市,止蝕不止賺」。未知讀者有否檢視交易記錄的習慣。一般而言,投資組合表現由三兩個不止蝕的交易嚴重拉低。只要緊守資金配置和止蝕規矩,兼且不止賺(在趨勢顯著回落才袋錢離場),就能累積回報。相比「買股後緊抱一生」,這方法有較多實戰機會,能透過訓練不斷改進。日子有功,自能透過投資累積財富。

《網上加料版》

早前曾為文提及中國生物製藥(1177) 每兩股送一紅股,財務穩健加上計劃擴股增資,當日每股$6.4 (除淨後股價) 左近屬抵買。上週四集團公佈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業績(以下為港幣):

收入: 114.4億 (2014Q1-Q3:  91.5億,+25%)
毛利:   88.5億 (2014Q1-Q3:  71.5億,+24%)
盈利:   21.1億 (2014Q1-Q3:  17.2億,+22%)
毛利率:77.3% (2014Q1-Q3:  78.1%,-0.8%)
盈利率:18.4% (2014Q1-Q3:  18.8%,-0.4%)

從上述數字可見集團的銷售增長強勁,同時保持高毛利率和盈利率。集團持有的現金約43.5億,加上可供出售投資價值6.7億,合共超過50億。短期銀行貸款僅1億,而長期銀行貸款約16.3億,流動資金充足。

集團主要銷售肝病用藥, 心腦血管用藥和抗腫瘤用藥,分別佔集團收入48%、17% 和 10%,當中以抗腫瘤用藥的各類產品銷售增長最高,介乎30%-169%。而其他產品如鎮痛劑、骨科用藥、抗感染用藥和腸外營養用藥,各佔收入約 6-8%。

研發方面,累計的臨床批件、正進行臨床試驗、申報新增的在研產品共320件,當中以抗腫瘤藥最多(132件),其次是心腦血管用藥(36件)。 而於首三季新專利申請達49項,並取得授權公告專利17項。集團至今合共獲發明專利授權429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1項。單憑這些數字,讀者也許無從分析各個專利的潛力。對藥業公司而言,擁有某些藥物銷售的專利權,代表有高盈利率的產品。而未來有多個可能獲得專利的產品,顯示集團業務仍保持增長潛力。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932

學不了股神,該學甚麼?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5/11/blog-post_25.html

畢非德的投資哲學,並不是一般人可輕易學會實踐的。近日看了數篇文章,更是感受深刻。若果常人學不了畢菲特,世間有否透過訓練而提升投資效益的方法?筆者相信有。

上週五畢老林兄的《誰有本事跟「千倍股」愛一世》, 提及美國Home Depot (家得寶) 上市至今,34年累計總回報高達5068.75倍,年均回報超過28%。他說「選中千倍股並非最難,買入後風雨同路不離不棄才考功夫」,畢竟科網爆煲後該股價曾累跌7成。而曹仁超前輩在11月《信報月刊》的文章強調止蝕不止賺,例如他曾及時止蝕避過股災,並列舉多個藍籌股份的高低位(部份差距超過8成)。週一高天佑君的《股神都認輸》談及巴郡於一年半前高價買入Walmart,而第三季以近年低位減持(沒有越跌越買),一來一回相差三成...  以上三篇文章都值得讀者細看。
很多人以為學股神般有耐性,公司「質地好」股價自會隨年月上升,像家得寶般為投資者帶來財富。其實坊間各類的畢非德投資法書藉,沒一本是股神親自撰寫,內容都是旁人對股神的觀察和解讀,所以散戶難以全盤學習畢非德的投資哲學,即使學會,實踐時也困難重重。

巴郡的資金多,全是大規模投資,有機會接觸公司管理層,詳細了解運作和前景,甚至派人進董事局。單是獲取的第一手資訊已遠勝散戶。至於耐性,有多少人肯定未來數十多年,都不會出現「需要現金流而急於套現股票」的情況? 巴郡和散戶的資金規模大相逕庭,坐貨能力不可比擬。再說對自行選股和公司業務的信心,有誰能任何時候都毫不動搖,每當股價下挫便越跌越買?  

要做到以上三點,除了資金要夠多、數十載人生要夠平穩,更要有非比尋常的心理質素。即便有齊上述條件,人始終會犯錯,包括股神 (發現Walmart 前景不如理想便止蝕離場)。

針對散戶客觀條件不如巴郡的事實,應對方法可以是:每項投資的規模減低 - 不必一注獨買,畢竟投資不是結婚,不需要不離不棄一生一世。事實上,要選中千倍股的機率很微,因為研究分析都是單向的,與揀對象談戀愛時刻互動的過程不一樣。

投資是希望滾存和創造財富。任何可以達到目標的方法都應該予以考慮。若果選中千倍股兼守足幾十年的成功機率低,那便尋找成功機率較高的途徑,例如「炒股不炒市,止蝕不止賺」。未知讀者有否檢視交易記錄的習慣。一般而言,投資組合表現由三兩個不止蝕的交易嚴重拉低。只要緊守資金配置和止蝕規矩,兼且不止賺(在趨勢顯著回落才袋錢離場),就能累積回報。相比「買股後緊抱一生」,這方法有較多實戰機會,能透過訓練不斷改進。日子有功,自能透過投資累積財富。

《網上加料版》

早前曾為文提及中國生物製藥(1177) 每兩股送一紅股,財務穩健加上計劃擴股增資,當日每股$6.4 (除淨後股價) 左近屬抵買。上週四集團公佈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業績(以下為港幣):

收入: 114.4億 (2014Q1-Q3:  91.5億,+25%)
毛利:   88.5億 (2014Q1-Q3:  71.5億,+24%)
盈利:   21.1億 (2014Q1-Q3:  17.2億,+22%)
毛利率:77.3% (2014Q1-Q3:  78.1%,-0.8%)
盈利率:18.4% (2014Q1-Q3:  18.8%,-0.4%)

從上述數字可見集團的銷售增長強勁,同時保持高毛利率和盈利率。集團持有的現金約43.5億,加上可供出售投資價值6.7億,合共超過50億。短期銀行貸款僅1億,而長期銀行貸款約16.3億,流動資金充足。

集團主要銷售肝病用藥, 心腦血管用藥和抗腫瘤用藥,分別佔集團收入48%、17% 和 10%,當中以抗腫瘤用藥的各類產品銷售增長最高,介乎30%-169%。而其他產品如鎮痛劑、骨科用藥、抗感染用藥和腸外營養用藥,各佔收入約 6-8%。

研發方面,累計的臨床批件、正進行臨床試驗、申報新增的在研產品共320件,當中以抗腫瘤藥最多(132件),其次是心腦血管用藥(36件)。 而於首三季新專利申請達49項,並取得授權公告專利17項。集團至今合共獲發明專利授權429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1項。單憑這些數字,讀者也許無從分析各個專利的潛力。對藥業公司而言,擁有某些藥物銷售的專利權,代表有高盈利率的產品。而未來有多個可能獲得專利的產品,顯示集團業務仍保持增長潛力。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5/11/blog-post_25.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188

改革者該學蘋果 中環客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9/08/%e6%94%b9%e9%9d%a9%e8%80%85%e8%a9%b2%e5%ad%b8%e8%98%8b%e6%9e%9c/

千呼萬喚之下,iPhone 7終於隆重登場,由於7同廣府話粗口關係密切,三星嘅Note 7趕住出狙擊iPhone 7變咗流動炸彈,爆到係連美國都考慮唔俾帶上飛機果隻,所以依家Note 7真係變咗果句粗口,咁iPhone 7會唔會一樣鑊氣重真係不得而知。

不過,iPhone 7一直盛傳會取消傳統耳筒插口,好多人都猛話蘋果嘅做法有違用戶意旨。只不過,啲人見到AirPod個型樣,以及蘋果會附送的Lightning耳筒轉接器,當堂唔記得曬之前對蘋果嘅質疑。

其實蘋果已經唔只一次大幅度改變用家慣常習慣,包括取消咗慣常PDA嘅手寫筆,人人用手指寫字,加大換SIM Card難度,手機唔可以隨便換電池等等,呢啲設計都喺蘋果未推出新款電話前,好多人預言係唔可能改變到用戶習慣,但最後證實用戶習慣都係改變到,甚至競爭對手都要追隨蘋果嘅做法。作為改革者,蘋果好成功。

蘋果成功改變一般人嘅使用習慣,唔係因為佢係蘋果特別型,而且蘋果可以提供更合理嘅方案出嚟,例如手機唔俾換電池無問題,因為蘋果嘅作業系統可以做到比佢嘅競爭對手慳電,加上尿袋呢種嘢出現,仲方便過自己換電池。而AirPods肯定熱賣,因為AirPods細到同助聽器一樣,中環人未見過任何一款藍芽耳筒可以同助聽器一樣咁細,但蘋果偏偏能人所不能做到,所以蘋果咪夠薑取消曬傳統耳筒插口,因為你自然會乖乖額外俾錢買AirPods,甚至唔換iPhone 7都要買AirPods。其他競爭對手,根本就係提唔到更好嘅方案,咁又點可能改變到人地嘅生活習慣。

所以講嚟講去,你要改革社會無問題,你要學似蘋果咁,俾一樣型到震嘅嘢你,令你甘願跟蘋果去改變自己嘅行事習慣。問題,十個政界同商界人,九個半都無蘋果嘅功力。所以蘋果啲現金多到唔知點駛,而你間公司,或你個政府,就好鬼擇駛。

中環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