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華泰證券(601688.SH)加入“阿里系”,騰訊早已經入股了中金公司(03908.HK),並且跟國金證券(600109.SH)等合作多年,證券行業生態未來將會發生什麽樣的變化?
相比2017年公布的發行預案,華泰證券無論是發行價,還是募集資金總額都近乎“腰斬”,發行價也遠低於2015年5月市場頂峰的港股IPO價格,這也顯得三年多過去之後,券商股有多麽弱勢。
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巨頭以大券商作為入口,未來雙方協同效應的產生,其實要取決於監管部門的推進,券商行業的分化將會進一步加劇,未來行業一旦出現複蘇的話,大券商的優勢將會進一步擴大。
募資額縮水近半
8月6日晚間,華泰證券公告稱,收到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江蘇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做好全省第一批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公司被納入全省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名單。
江蘇省國資委控制的江蘇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信集團”)計劃繼續增持華泰證券,累計增持股份比例為不低於公司發行完成後總股本的0.061%(500萬股)、不高於0.347%,截至2018年8月6日,國信集團持有華泰證券發行後股份15.18%。以上比例均含自2018年7月3日起已增持股份,國信集團自2018年7月3日起的6個月內將會繼續增持。
8月3日晚間,華泰證券發布公告稱,非公開增發10.89億股,發行價格為13.05元/股,募資總金額142.08億元。認購對象包括,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2024.SZ)、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北信瑞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陽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企業。
2017年11月24日,華泰證券調整發行方案中的募集資金數量及用途,具體表述如下:“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不超過人民幣255.1億元(含人民幣255.1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公司資本金和營運資金,以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由此可見相比去年的預案,華泰證券的募集資金總額縮水近半。另一方面,“本次非公開發行價格為13.05元/股,為發行期首日前20個交易日交易均價的90%。”此前,255.1億元的非公開發行總額,對應10.89億股,也就是每股發行價曾經計劃在23.43元,發行結果每股整整縮水了10元,也遠低於2015年港股IPO的價格24.8港元。
此前,海通證券、廣發證券、興業證券等多家券商都公布了相應的融資計劃,不過目前這些券商的交易股價,都低於其融資預案的價格,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等券商的股價,甚至依然處於“破凈”的狀態當中。
對此,深圳某知名券商高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華泰證券募集資金“縮水”跟市場走勢關系很大,而且現在非公開增發要按照市價“打折”發行,預計未來其他券商都會可能有類似情況;目前部分券商股價已經“破凈”,對國企來說,如果要增發的話,增發價要在凈資產以上,“破凈”是無法做增發的,真要做的話,估計要等市場回暖了。
“在完成非公開發行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基礎上,公司將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適當引入新的戰略股東代表擔任公司董事,構建結構多元、優勢互補的董事會”,華泰證券8月6日晚間的公告中也稱。
互聯網巨頭布局大券商,業務協作仍需監管推進
“公司的業務結構不會因本次非公開發行發生重大改變,”華泰證券公告稱。而蘇寧易購則稱:“雙方在智慧零售能力構建上有較強的協同性”。華泰證券8月6日逆市漲1.46%,報收14.64元,這個漲幅遠不如2017年9月21日,中金公司一天暴漲18%。
在2017年的經紀業務排名,華泰證券以7.54%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而第二名的中信證券不足5%,華泰證券遙遙領先,這次加入“阿里系”之後,經紀業務會否“如虎添翼”?
蘇寧易購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投資認購華泰證券非公開發行股份,雙方將以資本為紐帶,進一步推動戰略業務合作,蘇寧易購和華泰證券將依托各自的產業優勢,在零售客戶的營銷及服務、金融產品發行銷售、資管業務、資產證券化業務等方面展開全方位金融服務合作,有利於進一步提升蘇寧易購的金融服務能力;蘇寧易購也將結合自身在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領域的優勢,與華泰證券開展深度的技術服務合作,強化面向用戶的核心服務能力構建。
從2017年9月騰訊入股中金公司持股5%,到現在阿里入股華泰證券持股3.25%,蘇寧易購持股3.15%,互聯網巨頭布局金融行業,從過去以中小券商為目標,到今天的入股大券商,發生了一定變化。
廣州某知名券商非銀行業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騰訊入股中金公司,阿里入股華泰證券,預示在牌照管理日漸嚴格背景下,互聯網巨頭產業卡位、流量兌現采取入股頭部券商的方式,而牌照新設或控股中小券商的預期落空。在行業低迷時期,頭部券商的反卡位,將在未來行業複蘇中凸顯優勢。中金公司是高端客戶領域的優勢突出,華泰證券是整體經紀份額的龍頭地位比較穩固,兩大券商各有特色,互聯網巨頭參股也是青睞有競爭優勢的龍頭公司。
上述深圳知名券商高管認為,互聯網公司大比例入股券商,監管部門都會事前以各種形式進行把關的。就互聯網公司來看,目前主要還是布局的安排,由於牌照和監管的因素,顛覆性的改變依然比較難,但行業的改變是大趨勢,最終的變化速度取決於監管的態度,短期來看過分排他性的合作估計可能性不大。
2017年9月,騰訊宣布入股中金公司後,中金公司首席執行官畢明建表示,中金很高興引入騰訊為公司戰略投資者,此次合作有助於中金以金融科技加速財富管理轉型,為客戶提供更加差異化的金融解決方案。騰訊控股總裁劉熾平表示,中金是中國一家領先的投資銀行,騰訊期望與中金在產品及服務方面進行系列合作,包括向中金提供先進的金融科技,以及引入中金在財富管理方面的能力,為用戶提供更佳的服務。
龍頭券商優勢凸顯
2018年市場走軟,成交全面萎縮的大背景下,行業數據也反映了龍頭券商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 2018 年上半年度經營數據,131家證券公司上半年 實入現營業收入1265.72億元,同比下降11.92%,實現凈利潤328.61億元,同比下滑40.53% ,其中106家公司實現盈利。
與整個行業經營數據慘淡相比,龍頭券商業績表現亮眼,如中信證券上半年凈利潤預計長增長13.38%,華泰證券上半年凈利潤預計增長7.8%等,經過這次向互聯網巨頭增發後,大券商的優勢有望進一步擴大。
中銀國際非銀金融分析師王維逸認為,目前政策導向長期來看利好龍頭,將進一步提升全市場集中度,擴大龍頭優勢,龍頭券商股的優勢進一步擴大,價值凸顯。在行業寒冬時,龍頭券商表現出大幅領先的業績穩定性。
華泰證券分析師沈娟表示,2017年六大券商(中信、國君、海通、招商、廣發、華泰)營業收入集中度為49%,較2015年提升11個百分點;而凈利潤集中度為47%,較2015年提升12個百分點。
8月6日東興證券開盤不久的“閃崩”跌停,興業證券依然深陷相關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的事件,東方證券再度大跌4.18%,距離歷史高位跌幅超過八成,這些都讓投資者對中小券商的生存情況產生更多擔憂。
對此,廣州一位私募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稱,最近市場下跌加上部分“黑天鵝”事件,估計很多股權質押的風險事件還沒有全部披露,某些券商會在股權質押業務上“大傷筋骨”,投資券商股要註意這方面的風險,其實不僅限於中小券商,股權質押業務較多的大券商,同樣會受到這方面影響,投資者需要仔細鑒別。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