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最近發布了《全球大都市監測報告2018》,該報告推出了全球300個大都市經濟運行表現指數榜單,愛爾蘭都柏林、美國聖何塞和中國成都分列這個榜單前三位。
布魯金斯學會是全球頂級智庫,被稱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庫”。它每兩年發布一次全球大都市監測報告。此次報告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中國大都市數量迅速增長,以及成都進入榜單前三名。
布魯金斯學會為什麽會這麽認可並看好成都呢?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加速,以及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落地,中國中西部城市開始迅速成長,顯示出宏偉前景。成都因此多次進入多個國際機構的榜單,這些榜單從多角度、多維度來觀察成都為代表的中國城市的成長歷程,也相互印證著對成都的研究結論和預期。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發布的300強大都市前10名
大城市的增長“源動力”
布魯金斯學會以城市來研究經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他們梳理出來的300個主要大都市的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的近一半。因此,以國家作為全球和地區經濟形勢的基本分析單位還遠遠不夠。
報告根據就業和人均GDP這兩個指標,梳理研究了這300個全球大都市對全球經濟總量、就業和人口吸納的貢獻率。報告顯示,300個最大的都市區占全球就業增長的36%,占全球GDP增長的67%。
其中,新興大都市經濟地區成為推動增長的重要力量,在60個表現最好的大都市地區中占80%。中國大都市和新興亞太地區都占據了上層的主導地位。中國此次上榜的103個大城市全都是推動國家和地區增長的“源動力”。
從數據上來看,中國大都市地區的人均GDP增長率是全國其他地區的四倍(2000年至2016年,中國六年來的人均GDP增長率高達42.8%)。成都、福州等10個城市的就業增長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至少四個百分點;重慶、揚州、宿遷等8個城市的人均GDP增長率比全國平均值高出兩個百分點以上。
不僅如此,中國城市化進程十分迅速,大城市的能級和數量不斷上升。在2012年的全球300個典型大都市進行研究分析時,中國上榜的城市只有48個。而在今年發布的報告中,這個數字增加到103個,超過北美和西歐的總和。
中國大都市的崛起已經成為重要經濟現象。上個月上海社科院和社科文獻出版社發布了《國際城市藍皮書:國際城市發展報告(2018)》,對世界“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aWC)的6輪世界城市排名進行了分析,中國擁有的世界城市總數僅次於美國的51個。
該報告認為,從2000年進入“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世界城市榜單的6個城市增加到2016年的33個,中國占全部世界城市的比重相應的從2.64%增加到9.14%。綜觀2000年以來的16年,2012年至2016年的跨越最大,中國新增15個世界城市。
在中國大城市大量進軍世界城市的過程中,成都成為表現最為耀眼的城市。
布魯金斯學會的報告以人均GDP增長率和就業增長率為兩大指標,評估了過去幾年這些城市的表現。從數據來看,近年來中國大城市的表現在所有國家乃至地區中最為矚目,發展勢頭強勁。除北上廣等“老牌大都市”,一些新興都市的表現非常突出。成都以人均GDP增長率7.2%和就業增長率5.9%的成績,全球排名第三,在上榜的中國城市中排名第一。
成都近年來推動高質量增長,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以中國西南美國商會為例,成都在整個西南地區中是最受美資企業歡迎的投資地,在蓉美資企業達到560家左右,商會現有會員超過300多家,覆蓋IT、高端制造、金融保險、零售等多元業態。
截至目前,在成都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達281家,其中境外企業199家,境內企業82家,數量均創歷史新高。落戶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數量穩定增長,直接投資企業數量也進一步提升。
成都多次登上國際榜單
布魯金斯學會的報告再次讓成都成為關註的焦點。不過,這不是成都第一次登上國際榜單,這些年來,成都的迅速發展以及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被國際機構越來越多地看中。通過時間來檢驗,這些榜單排名相互印證對方的結論和預期,也驗證了成都的發展。
2011年,《福布斯》雜誌發布未來10年全球發展最快的城市研究報告。報告站在全球城市發展的角度剖析,認為成都依托著中國快速發展,西部大開發的深入推進,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的可觀的商業發展前景,將成為全球發展最快城市的第一位。
不僅如此,另一家美國著名雜誌《財富》更將其論壇放在成都舉行,這是繼上海、香港、北京之後,中國第四個《財富》全球論壇舉辦城市。其總編蘇安迪認為,西部大開發引擎城市、創新之城、獨特的文化體驗之城、中國會展名城和政務環境優良政府運轉高效是選擇成都的理由。
此後,來自美國的智庫米爾肯研究所分別在2015年和2017年在其發布的“中國最佳表現城市”報告,將成都作為中國最佳表現城市第一位。他們認為,受益於政府支持,尤其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工作和彌補東西方的發展差距的努力,令成都的工資、地區生產總值(GRP)和外商直接投資(FDI)方面均有出色的增長。
米爾肯研究所董事總經理、研究員、中國報告聯合撰寫人黃華躍表示,成都在多元化和高附加值產業的積極發展,對創新和創業精神的鼓勵,人才儲備豐富,和較低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領銜全國一線城市。
顯然,這些國際機構的肯定和認可證明了成都發展的實力和前景。
事實上,成都已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產業基地,並且與國外經濟交往頻繁,這對整個西部地區的發展具有巨大帶動力;就交通物流而言,成都已成為“一帶一路”的交通物流樞紐,34個國際友好城市、53個友好合作關系城市、106條國際地區航線、17個國家獲批在成都設立領事機構……成都開放程度領先中國西部。
成都還確定了“三步走”戰略目標:到2020年,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到2035年,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全面建成泛歐泛亞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天府,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
這是從全球視野來定位成都,格局之變必將帶來能級之變。為完成“三步走”目標,成都提出並確定了建設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國際綜合交通通信樞紐的“五中心一樞紐”功能定位。
最近,成都又發布了《關於加快構建國際門戶樞紐全面服務 “一帶一路” 建設的意見》及《建設西部對外交往中心行動計劃(2017-2022年)》。表明了這座城市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
成都提出全面構建聯通全球通江達海的戰略大通道、做強做優 “三區五園多支撐”開放平臺體系、積極推動國際貿易和投資優化升級、精準高效促進資源要素全球配置、全面深化高品質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按照規劃,到2022年,成都將全面建成國際門戶樞紐。全市國際(地區)客貨航線總數突破120條,形成48條客運、14條貨運、30條文旅航空戰略通道和7條國際鐵路貨運通道、5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萬人次,航空貨郵吞吐量突破110萬噸。國際鐵路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國際班列在國內開行城市中持續保持領先地位,服務貿易規模達到2000億元。
到2022年,成都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1萬億元,年均增長保持7.5%左右,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萬億元,外來消費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30%以上,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100個以上海外綜合服務站,實現沿線重要城市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系城市全覆蓋,年入境遊客達到620萬人次以上,年度舉辦國際會展次數超過200場。
隨著這一系列目標的一步步實現,未來的成都將會獲得更多國際機構的認可,吸引更多國際目光的關註。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