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六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有所回落,這引起了廣泛關註。因為在現階段,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的拉動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們關註的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的回落是否會進一步影響我國的經濟增長活力。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在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消費仍然保持比較合理的增長速度。這基本消除了人們的疑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個百分點,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而今年五六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到了一些政策性和季節性因素的影響。
除了上述“政策性和季節性因素”之外,還應該看到消費升級及其預期對消費增速帶來的遲滯性影響。從總體上說,我國消費升級、消費總量持續擴大、消費繼續帶動經濟增長的趨勢不會改變。但在這個進程中,消費總量的增速可能會出現波動,這是正常現象。關鍵的是,消費產品的供給者要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提供更多優質的消費品,從而為消費總量的增長提供基礎。
消費升級對消費總量帶來的遲滯影響已經有所體現。比如進口汽車關稅下調的政策預期,可能使一部分居民持幣待購,出現延期消費現象。這說明消費者更希望以相對等量的貨幣獲得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這其實就是消費升級預期造成的效應。
事實上,消費升級已經成為大趨勢。再比如,過去我們缺少美食,到了自助餐廳就想著盡量多吃,能夠“吃回本”。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很少了,因為大家更多地註重自己的健康,要少吃、吃好的東西;在購買衣物方面也是這樣。過去有錢就買好多衣服,現在大家更多註重適合自己的、時尚的、質量好的、個性化的衣服。這就是消費的升級。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質量成為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沒有合適的消費產品,許多人會選擇延遲消費而不將就。從這一點上說,低質量的消費時代已經過去,高質量消費產品的湧現會刺激消費總量的增長。
可以預見,隨著促進消費的機制不斷完善、消費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不斷提升、消費軟硬環境不斷健全,居民的消費意願和能力也會逐步提高,這樣就會使居民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我國居民消費仍會保持平穩增長。
但需註意的是,擴大開放是中國堅定不移的政策,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國外優質產品、優質服務進入國內市場。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消費產品不能迅速實現升級,那就很難抵擋其帶來的沖擊。我們應借此機會提高產品競爭力。
今年7月初,中央深改委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幹意見》、《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其中包括:構建更加成熟的消費細分市場,壯大消費新增長點;健全質量標準和信用體系,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強化政策配套和宣傳引導,改善居民消費能力和預期。這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就是“消費升級”。
要想擴大消費的總體規模,除了提供升級版的消費產品之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持續增加居民收入,這是擴大消費的基礎。上述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昨天也說:(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對一部分居民消費能力和預期提升可能也有所制約。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6%,同比回落0.7個百分點,收入對消費的支撐作用也有所減弱。因此,進一步減稅降費,控制房價上漲,也有助於擴大消費。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