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入市的意義 蔡東豪
2008-10-16 NextMagazine本欄曾經談論過,有些人我們千萬不要跟他們對立,一定要跟他們坐在談判桌上同一方,因為他們是叻人中的叻人,旺人中的旺人,我們不要天真的相信自己可戰勝他們,連「偷雞」也不可去想。
這 叻人名單包括李嘉誠、畢菲特、通用電氣、高盛等等。李嘉誠或畢菲特旗下公司分拆上市?通用電氣出售資產?高盛發行「高息」債券?Thanks, but no thanks。在叻人的字典,Win-Win是Win完再Win。當他們互相對壘的時候,情況猶如「互相矛盾」的典故,是矛鋒利,抑或是盾堅固?金融海嘯 中兩宗矚目交易是畢菲特入股高盛和通用電氣,三雄正面交鋒,戰果是一面倒;畢菲特取代了美國政府和評級機構,成為投資者最信任的一把聲音。
畢 菲特入股高盛和通用電氣的條件大同小異,大部分投資者看過細節後,即時反應是條件過分優厚。高盛和通用電氣發行予畢菲特是年息10%的優先股,另外獲發認 股證,以低於市價價錢購買額外股份。從表面看,畢菲特虧本風險受到保障,賺錢空間可擴大。許多人認為這兩宗交易屬於個別事件,不能作為市場指標,畢菲特這 時候入市,也不能視為入市訊號。
《信報》曹Sir近日的一篇文章《畢菲特早咗入市》,他的意見是現市況仍處於熊市,未見曙光。我們從另一角度看現在是否入市時機,假設是畢菲特眼光必準,因此需要分析他入股高盛和通用電氣是否作個別事件來看待。
先 看入股高盛。在美國政府的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未通過的時候,美林被美國銀行以低價收購,雷曼兄弟申請破產,摩根士丹利傳財政不穩,這是投資銀行業最風雨飄 搖的一刻。連穩如泰山的AIG也被政府接管,有誰可保證高盛可捱過今次難關。畢菲特購買的優先股比普羅股民持有的普通股無疑較穩陣,但假如高盛破產,優先 股股東屬於無抵押債權人,股票變牆紙的機會極高。把畢菲特入股高盛形容為無風險,是與事實不符。
畢菲特名言之一,是「坐着不動也是一種動作」,他清楚自己可選擇不變應萬變,等待海嘯過後才部署策略。把畢菲特入市形容為愛國行為是無稽,他所作出的投資決定必須是獨立兼合理,因為他須向巴郡股東交代。現時平貨滿街都是,畢菲特沒必要急於入股那前景最不明朗的投資銀行業。
畢 菲特的另一名言是「寧願以合理價錢買優質資產,也不會以低價買平庸資產」。爛股票怎便宜仍是爛股票,因此單以價錢吸引不可能打動到他。我認為他入股高盛是 認同高盛有前景,認為現在是難得以合理價錢購入優質資產的良機。投資銀行在金融海嘯中受重創,成為眾矢之的,被認定為引發海嘯的主要黑手,日後必遭受到嚴 厲監管,經營環境不如前。股神此刻入股高盛不可能是「貪平」,他對高盛以至投資銀行業必定有很強的信念。
入股通用電氣的背景較複雜。畢菲特 入股條件同樣是年息10%優先股,同樣獲發認股證。我認為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通用電氣的股息達5%,即是說,你和我從市場購入通用電氣普通股,皆享有5% 股息(通用電氣過去25年每年股息都有增長)。畢菲特會否勞師動眾,在兵荒馬亂時候入市,為了額外5%回報?我看他不會。
通 用電氣多元化的業務遍布全球,大部分業務屬於實業,猶如環球經濟的溫度計。海嘯過後,假如全球經濟走向長時期蕭條,通用電氣業績必受創。因此,投資通用電 氣的風險不低。畢菲特宣布入股後,通用電氣股價不升反跌,他入股時所得的認股權暫時不值錢。股神選擇此時入股通用電氣,代表他對經濟前景不是過度悲觀,相 信優質企業可安然度過。
曹Sir不認同畢菲特入市,我認為兩人的看法可能都沒錯,只是兩人的投資信念各不同。曹Sir相信趨勢,捕捉市場變 化,而畢菲特對長期持有優質企業股份有很強的信念(雖然他78歲)。現市況可能繼續下滑,遲一點可能會出現更吸引的入市條件,即使是畢菲特也不能準確預測 市場的最低位。畢菲特入市給我們的啟示,是經濟再差也不至於崩潰,優質企業憑着創新、效率和應變能力捱過這難關後,有能力再發光發熱;此時優質企業股價低 沉,是入市良機。我認為投資者應效法畢菲特的做法,選擇自己有強烈信念的股份,伺機入市,不理會短期波動,作長期持有,三五年後回望,後悔的是沒有多買一 點。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