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制造”對標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欲建200個技能大師工作室

自打響“四大品牌”在4月底提升為上海發展新戰略以來,推動“上海制造”升級、加快建設全球卓越制造基地的各項部署正在開展。

本月6日,上海發布《技能提升行動計劃(2018—2021年)》,提出到2021年服務於“上海制造”的人才建設總體目標:屆時高技能人才要占技能勞動者的35%以上,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

作為全國工業重鎮,上海既要振興一批歷史經典品牌,又要持續在先進制造業擁有核心實力,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以高科技為主導的優勢產業集群與人才戰略。

建立高科技產業集群

上海是中國近代重要的民族工業發祥地。改革開放前貢獻了一系列家喻戶曉的“上海制造”品牌,如永久牌自行車、蝴蝶牌縫紉機、大白兔奶糖等。

在工業發展過程中,上海一直都把重點項目帶動作為產業推動的重要抓手。今年4月底,上海市經信委牽頭制訂《全力打響“上海制造”品牌 加快邁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快將上海建設成為全球卓越制造基地;到2020年,3家左右制造業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培育8~10家制造業“獨角獸“、200家”隱形冠軍“。上海聚焦發展先進制造業的信心和決心更加明確。

《行動計劃》提出,上海要打造汽車、電子信息兩個萬億級世界級產業集群,培育民用航空、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和綠色化工四個世界級產業集群,並建立“基地+基金+機制”的世界級產業集群共建模式,協同推動“集群長三角”建設。

專家認為,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三省一市工業增加值率為22%左右,不到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一半,與世界級產業集群的要求尚有差距。為邁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上海仍然需要探索區域協同發展的新機制和新路徑。

近年來,上海一方面通過上汽集團、上海電氣等龍頭企業積極布局長三角,以設立生產基地、兼並重組等方式,帶動並實現跨區域構建產業鏈條;另一方面,張江高科技園區在矽谷、以色列、芬蘭設立海外人才工作站,走出去實現高質量的全球合作。

除園區品牌的海外輸出外,“飛地建設”、跨區域園區共建等更多園區合作方式、運行框架與標準也正在不斷探索中。

《行動計劃》還提出,要推動制造與服務、設計、互聯網、AI,及推動軍民深度融合。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近十年來,中國機電產品的平均出口單價只有19.75美元/公斤,遠低於日本的39.74美元/公斤,從制造業產業結構看,其產業結構高級化程度還不夠。”

全球化競爭浪潮下,企業多利用差異化的服務尋求發展。向服務型制造轉變,能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從而提升企業全球競爭力。

越來越多的個性化定制、綜合解決方案提供、智能信息服務正被有效運用。如永久自行車針對熱衷騎車的年輕人推出“永久C”,打造“輕客”的新概念;上海重點行業雲計算覆蓋率超過50%,部分國有企業采取“混合雲”方式加快業務轉型;上海海立的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達到了每萬人703臺,處於全球領先水平。

根據《2017上海產業和信息化發展報告》,上海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指數為87.43,高出全國平均3個百分點;處於集成提升和創新突破階段的企業占30%,高出全國平均16%。

打造技能人才梯隊

為承載“上海制造”擁有核心技術、掌控產業鏈關鍵環節、占據價值鏈高端的發展,技能人才梯隊的形成與支撐必不可少。

“制造業大而不強,是制造業供給結構的突出矛盾。主要體現為中低端和無效供給過剩、高端和有效供給不足的結構性失衡。形成工業和服務業良性互動、融合共生的關系,化解產業結構失衡,是構建創新驅動、以效率為導向的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任務,也是發展實體經濟的關鍵。”黃群慧說。

為了進一步顯現高技能領軍人才的帶動作用,近日發布的上海市《技能提升行動計劃》中也明確,到2021年,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要達到120家,市級首席技師等高技能領軍人才達2000名,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達200個。

《行動計劃》包含了“名家匯聚專項行動”,提出圍繞科學引領,企業家運營、精工巧匠支撐三支隊伍,匯聚卓越產業人才,打造產業“人才夢之隊”,三年內新增100名制造業海外高層次人才和200名行業領軍人才,打造一批 “上海工程師”、 “上海師傅”。

“每維修一臺‘反推’,就能為公司節省下45萬元的成本。”東航首席技師吳誌巨,在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介紹起了團隊自主研發的工藝技術。

吳誌巨口中的“反推”,是指使客機著陸時產生反推力並減速、縮短著陸距離的裝置。以往,由於技術尚未攻關,如果自主維修,可能效果不佳,容易損壞;如果送到國外維修,不僅成本高,而且維修周期也長。該技術實施三年以來,共完成反推修理29臺次,節約直接維修成本772.8萬元。

“兩扇車門之間的間隙,有時會出現上下不一致的情況,有些地方的工人覺得只要不影響使用就不要緊,但在我們這里,差0.1毫米都不行。” 上汽集團的樣板車技師楊山巍說。

楊山巍在去年世界技能大賽車身修理項目獲得金牌,為上海實現金牌零的突破。而這名“95後”也已獲得了上海戶口和獎金,崗位重點培訓等一系列激勵。上汽集團作為上海市首批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人才選拔與培育日趨年輕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