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618今年進入第15個年頭了,在這個已經成功上升為電商年中購物節的檔期,這一次京東卻閉口不提大促了。
前兩天的京東今年618啟動會上,京東商城各個具體品類的負責人一個都沒上臺,整場活動618的促銷政策一個字沒提,出來講話的都是京東技術研發線的負責人。
京東集團首席營銷官徐雷對此給出的解釋是,京東未來希望打造成為一個零售的科技類型的公司,而本質上就是通過技術開放賦能的方式。
“開放賦能”這種說法一直比較虛,如果換成實際點的表達,其實重點就是京東去年提出的轉型——要從一個零售平臺轉型成為一個零售基礎設施的服務提供商。
如果再直白點說,就是之前京東更多是扮演在線賣貨的電商平臺角色,而現在京東希望開發賣貨之外的賺錢方式。
作為中國本土電商的代表之一,以自建物流見長的京東經常和亞馬遜放在一起比較。
但如今亞馬遜最受關註的其實不是電商業務,也不是早幾年頻繁被提及的物流業務,而是雲計算AWS(Amazon Web Service)。
而亞馬遜的財報也證實了,相比電商這種賣貨的業務,技術輸出是非常賺錢的。2018年一季度,亞馬遜總營業收入510億美元,而AWS雲服務第一季度凈銷售額為54.4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36.61億美元增長49%。
上述財報發布後,亞馬遜股價大幅上漲4%,一度到達1617美元的歷史高點。
作為表現最好的大盤股之一,今年為止亞馬遜的股價已經上漲了30%,而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收益率幾乎為零。
雲計算業務有多受市場追捧?
要知道,老牌科技企業微軟這幾年正是憑借雲計算業務翻身,股價一路回升,市值還成功在今年5月30日超過了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
和國內各大互聯網還有IT公司一樣,京東目前也在大力布局雲計算業務。
2016年,京東宣布已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Docker集群,建立了完備的公有雲和私有雲體系。
事實上,早在2013年,京東就考慮開始做自己的雲服務。2016年,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強調京東未來將聚焦在電商、金融和技術三大領域。作為京東技術的核心支撐和對外服務平臺,京東雲在整個技術業務里面占據了核心的戰略地位。隨後,京東雲業務也從之前的技術支撐部門變成京東的業務部門。
除了加大力度布局雲計算,開放物流也是京東當下技術輸出的重點。
2014年,一段視頻將亞馬遜倉庫內的工作情景公之於眾,曾引發中國電商界的一陣驚呼。在這個電商企業的倉庫里面,十幾臺Kiva機器人迅捷而有序地忙碌著,周圍偶然出現一兩個人類員工。
而這樣的視頻現在已經在京東真實上演。
京東最近對外開放了其位於上海嘉定區的亞洲一號無人倉。作為京東首個全流程無人倉庫,一財記者參觀發現整個無人倉內,幾乎看不到工作人員,除了傳統的AGV(自動分揀運輸機)外,還有六軸機器人、自動打包機器人等十幾種不同工種的上千個機器人。
事實上,現在整個無人倉內唯一的“體力工作”——替AGV機器人套打包袋是由三名工作人員承擔的。不過,據說再過幾個月,這一道工序也要被機器人代替了。
X事業部總裁肖軍給出的目標是,到2020年京東要做全球前五的智能機器人科技公司。
而這背後,在過去的10多年時間里,受益於創始人劉強東的強硬姿態,京東更多時候表現出的還是一家敢於打仗的電子商務公司,技術和科技的因素在對外形象傳播過程中或多或少被“弱化”了。
但如今京東希望自己能夠表現得更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