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sdw.html
1968年出生的王志忠祖籍山東威海,出生於東北,瀋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 本科畢業後,王志忠進入一家科研單位做了6年的工程師,工作之餘,王志忠慢慢對股票市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1994年至1999年的幾年時間裡,王志忠 閱讀了大量巴菲特、索羅斯等投資名家的經典著作,並在實戰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投資風格。在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時間裡,王志忠兩次空倉,恰好避開 了資本市場的兩次大跌,這不僅讓他保住了勝利果實,也讓他在業界獲得了名聲。
2001年初,王志忠認為,很多上市公司的質地都比較差,但估值卻不便宜,由於股權分置,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與大股東的利益並沒有多大的關係。某種程度上,上市公司就是圈錢的工具,而且讓王志忠感到不安的是,不少上市公司都在做委託理財,沒有好好地經營企業,這讓王志忠嗅出了股市裡危險的氣息,他果斷地清掉了股票,轉戰香港,重倉一隻醫藥股,兩年的時間收益率超過300%。
轉戰香港時,王志忠還投資了B股。彼時,他認為B股市場面臨局部性牛市。2004年,A股市場上貴州茅台[206.28 1.40% ]市盈率僅有15倍,股價30元不到,王志忠認為,保守地估算貴州茅台的存貨,茅台的股價也可望達到100元。在王志忠眼裡,一個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來臨了!於是2004年王志忠又回到A股市場,先後重倉貴州茅台、蘇寧電器[13.25 -0.15% ]、大商股份[42.99 -0.99% ]等牛股。
2005年四季度,大宗商品市場迎來了牛市,美元又 長期處於貶值的通道,全球經濟、尤其是中國經濟處於低通脹、高增長的階段,主要的金屬庫存基本上都在四成以下。更讓王志忠興奮的是,美國養老基金當時配置 了一個百分點的大宗商品,王志忠堅信美國養老基金在接下來的2006年會繼續配置大宗商品,由此有色金屬很可能迎來一波強勁的牛市。
在有色金屬裡,王志忠最為看好與鋅相關的上市公司。理由是:當時鋅的庫存比銅還低,而且回收利用的程度不如銅,與鋅相關的上市公司業績確定。循著這一思路,王志忠重倉了馳宏鋅鍺[24.71 0.98% ]、宏達股份[14.44 0.21% ]、中金嶺南[13.66 -1.51% ]等有色股,獲益良多。
現在看來,2008年之前進行了減倉或空倉的投資者是多麼明智!王志忠在2007年 8月份的時候就認為,當時A股市場的瘋狂程度已經無法用價值投資來解釋清楚了,市場上的資金很多,但大多是在做籌碼的遊戲。上市公司之間交叉持股的情況非 常嚴重,一旦股市下跌,就會形成互相殺跌的惡性循環。「用價值投資的方法,當時已經找不到有安全邊際的股票,而且我當時也判斷美國經濟的情況會非常糟 糕。」
2007年底至2008年初,王志忠逐步清掉了所有的股票,徹底躲過了2008年的大跌。不過,他也坦承,雖然判斷對了美國金融危機的危害性,但中國經濟下滑速度之快,卻是超乎他想像的。
實事求是進行價值投資
「只有兩種情況下,市場是容易判斷的。第一是典型性的牛市,其次是牛市結束後熊市的 第一階段。」王志忠認為,除了以上兩種情況,其他情況下市場的走勢是不容易判斷的。「我不會隨意去判斷市場,不想讓自己太累!」在典型性的牛市裡,週期性 股票很可能成為領漲的品種,投資此類品種可以獲取最大收益。而在牛市結束後的熊市第一階段,王志忠會保持空倉。
篤信價值投資的王志忠在過去的十年投資生涯中,基本上都是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則去選擇 有價值的上市公司。對經濟的看法不會成為他股票操作的依據,因為在王志忠看來,一般的投資人對宏觀經濟的看法很難真正洞悉全部,即便是一流的經濟學家,判 斷宏觀經濟也常常出錯,因此,王志忠並不會過於看重市場上關於宏觀經濟的各種言論,相反,他更重視嚴格地去篩選投資標的,非常看重股票的安全邊際。
不過,王志忠的價值投資並非買入並持有的死板套路。他遵守的原則是,任何股票買入一 年之後,股價都應該在現有股價之上。也就是說,王志忠有信心買入的股票,哪怕短期內出現下跌,但一年後不能賠錢。「在我這裡,價值投資的期限是一年!」王 志忠主張多標準、多角度地運用多種估值方法去評判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在這位私募基金掌門人眼裡,投資不僅僅是一門嚴謹的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它在紛繁複 雜的市場中追求獲勝概率的最大化。
「我奉行的是自下而上、實事求是的價值投資,從來不會去做趨勢投資和波段操作。」王 志忠表示,不管多麼優秀的企業,一旦估值超過他認可的合理範圍,就不能說是好的投資標的了。價值投資應當是積極的價值投資,不能買了股票就睡大覺。在王志 忠的投資過程中,他會經常提醒和反問自己:優秀的投資標的是否會發生變化?是否有更好的投資標的?同樣好的投資品種,有沒有更好的投資品種以供選擇?
理工科出身、做過工程師,王志忠有著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他說自己的性格似乎只適合 於投資,投資已經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浸淫資本市場多年,王志忠有著切身的感悟:投資不在於「術」,更多地是哲學意義上的「道」。很多時候投資人都需要足 夠的勇氣去戰勝人性中固有的貪婪,有時候又需要特別冷靜。
「我喜歡去尋求事物的本質!」王志忠至今感謝華爾街投資經理們的投資智慧,比如《如何選擇成長股》、《聰明的投資》、《股票作手回憶錄》等等投資經典書籍,王志忠都至少看過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