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開始從制動安全、穩定安全、結構安全、保護安全等方面開始客車安全性評價,以便從源頭上降低營運客車的安全風險。
中國客車安全評價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28日介紹,在乘用車領域,美國、歐洲、日本和我國等早已推出新車方面的測試規程,以考驗乘用車的碰撞安全性。
然而在客車領域,國內外在安全性能方面只有強制性標準作為準入門檻,對高於標準要求的產品缺乏系統定量的評價方法,客車安全性能差異無法得到有效甄別和體現。
為彌補國內外客車安全測試評價領域的空白,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重慶車輛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機構,於2017年7月底聯合成立中國客車安全評價管理中心,推出了《中國客車安全評價規程》(下稱《評價規程》),按照“比我國現有強制性標準更加嚴苛”的要求,對車輛進行安全性能測試,通過量化分值直觀展示客車產品的安全性能。
中國客車安全評價管理中心測試專家遊國平介紹,《評價規程》從制動安全、穩定安全、結構安全、保護安全四個維度,選取最具代表客車安全性能的關鍵項目,既包括制動、操穩、整車傾翻、座椅結構性能等傳統安全項目,也包括一些先進主動安全技術,並從引領新技術、新裝備應用的角度設置了加分項。
“四個維度,前兩個屬於主動安全技術,後兩個屬於被動安全技術,分值占比大概在6:4。”遊國平說。
主動安全技術,指車輛在正常行駛、事故發生前或事故發生過程中,能夠通過主動、輔助控制車輛或提醒駕駛員等形式,以防止事故發生的安全技術;被動安全技術,指的是事故發生時能夠有效保護車輛或車內乘員受傷、受損的安全技術,可以使事故損失盡量降低。
28日,中國客車安全評價管理中心在京發布了首批3個車型的測評結果。廈門金龍、宇通客車、廈門金旅各有一款車型以超過95分的總成績,獲得國內首批五星安全客車。
中國客車安全評價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參與第一批測試的車型都采用了較高的安全配置,如全盤式制動器、高性能輪胎、電控空氣懸架等,在制動性能等方面得分都比較高。而隨著電子控制技術的發展,以及在車輛主動安全技術中的運用,測試車輛在自動緊急制動性能、電子穩定控制性能方面,也都有亮眼的表現。
“發布的車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客車生產企業在產品研發層面能夠達到的最高安全水平。測試評價結果也說明,中國客車企業完全有能力,引領世界客車產業發展,制造出全球領先的安全客車。”中國客車安全評價管理中心專家白崤說。
白崤表示,發布的車型將為其它客車生產企業進行產品研發提供對標依據,同時也為政府主管部門對客運的安全監管政策提供一些技術支撐,為客車運輸企業購買車輛提供直觀的決策參考。
“首批車型的測試開了一個好頭。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國家新的政策導向、國際最新前沿技術,結合國內客車行業發展程度以及首批測試中積累的經驗,對《評價規程》規程進行不斷修訂、完善和更新,以真正起到始終引領行業技術發展的作用。”白崤說。
鄭州交運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周峰表示,隨著道路運輸車輛及從業人員數量的不斷增長,運輸網絡覆蓋範圍的日益擴大,影響道路運輸安全的因素更趨複雜,安全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如何從源頭上降低營運客車的安全風險,更好地履行好安全主體責任,是運輸行業關註的熱點和焦點。
周峰說,《評價規程》通過權威、公正的測試評價,對客車安全性能進行了全面的“安全體檢”,以量化打分評星的形式呈現,企業將把《評價規程》的測評結果作為新增運力和車輛更新時的重要參考要素,從車輛采購環節入手,采購高品質、高安全等級的車輛,從源頭上把好旅客運輸安全關。
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17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擁有公路客車、城市客車共146.73萬輛,完成客運量868.55億人次,承擔了全社會近60%的旅客運輸任務。客車的安全技術水平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