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被動資金5月31日收盤全部到位,MSCI將加大A股納入步伐

6月1日,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一事將正式生效,共有233家A股大盤股公司入圍。按MSCI公布的進程表,A股首次納入將在2018年6月1日、9月3日分兩次完成,6月1日進入首次納入適應期,納入比例2.5%,對應MSCI新興市場指數市值權重0.37%;9月3日完成首次納入,納入比例5%,對應權重為0.73%。

5月29日,MSCI主席、首席執行官亨利·費爾南德茲(Henry Fernandez)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媒體發布會,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MSCI並不希望做頻繁、小幅度的納入調整,而是希望每次調整都會涉及更大百分比的A股納入,即步伐會更大。”同時,他也表示,目前對於進一步納入A股的中盤股尚無時間表,外資對於眾多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覆蓋能力能否匹配是主要考量之一。

更值得註意的是,究竟被動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資金何時流入A股?MSCI內部人士對記者解釋稱:“5月31日收盤後,A股就已經被正式納入到新興市場指數中(即當天被動資金要投資A股的都已經投完了)。6月1日正式生效,即到當天才能體現正式納入後的情況。”

盡管很多外資早前就通過滬港通、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布局A股,但納入MSCI也代表著A股不斷與國際接軌,將長期利好A股。MSCI預計,5%的納入權重將帶來近22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先“試水”後加速

A股納入MSCI後,主要資金將由被動跟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1.9萬億美元帶來。盡管早前眾多外資都已經主動配置A股,但A股對於很多外資而言仍是新興領域,除了BAT等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眾多中國內地的上市公司對外資而言仍然陌生。因此,此次納入可謂是一次關鍵“試水”。

“如果海外投資者在這個很小額度的納入中,能增進對A股市場的了解、提升對A股的信心,預計更多國際資本將會進入中國市場。”費爾南德茲提及,在6~9月的這個階段,MSCI會與國際投資者、中國央行、香港金管局等保持密切溝通,並不斷收集反饋意見,包括了解投資者對於初步納入的體驗、是否有問題需要改善。

他也直言不諱地表示,在“試水”過後,未來納入的比例會更大,因為MSCI並不希望做頻繁、小幅度的納入調整,而是希望每次調整都會涉及更大百分比的A股納入,即步伐會更大。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即在MSCI公布納入A股的決定後,主要在三大方面作出了諸多努力。

首先,MSCI不斷聽取客戶回饋,即全球機構投資者如何看待MSCI新興市場指數納入A股的決定。“我們驚訝地發現,機構客戶對這一決定非常支持,這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因為之前的經驗表示,往往機構都希望推遲這類決定。”他稱。

其次,“MSCI也不斷與內地和香港方面商量,包括希望上調每日交易額度,讓南下、北上資金進出更加便利。”他稱。早在4月1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分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宣布,為進一步完善內地和香港兩地股市互聯互通的機制,從5月1日起把互聯互通每日的額度擴大4倍。當時第一財經記者從機構處獲悉,這一調整其實也在為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鋪路。

第三,MSCI還不斷與中國央行、香港金管局合作,確保離岸市場有足夠的人民幣存量,來滿足納入日的需求。同時,MSCI也在不斷豐富其投資工具,滿足機構的需求。

就中國的金融開放進程,費爾南德茲表示,“很難想象,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全球第二大的股市、第三大的債市,卻還沒有完全融入全球經濟金融市場,因此中國擴大金融開放只是時間、速度和形式的問題。”

同日,第十五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在上海開幕,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論壇上表示,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將在深度和廣度上繼續推進。

持續關註停牌、流動性問題

那麽,在A股“後納入時代”,MSCI的關註重點又在什麽領域?

記者獲悉,眼下確保資金進出的靈活性、繼續改善停牌問題、確保離岸人民幣的充足仍是MSCI的關註重點。

費爾南德茲對記者表示,9月納入階段完成後,MSCI的工作會集中在以下幾個層面:首先,確保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即機構能不能把資本持續投入中國,要賣出的時候能否自由退出,也就是流動性問題,是外資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基本信心;第二,A股有自身的獨特性,例如深、滬港通有額度的限制,只能投資1500只股票,機構也不能參與IPO;第三,市場關註的停牌問題進展需要進一步改善。

此外,持續確保離岸市場有足夠的人民幣存量也是一大關鍵,“外資要買A股的話,國際投資者都會通過滬深港通,就需要在香港市場獲取離岸人民幣,這是關鍵。”他稱。

其實,中國央行早前已經出臺了相應政策。央行近日發布了《進一步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管理、支持金融市場開放有關事宜的通知》(下稱《通知》),頒布了三項措施完善跨境人民幣資金管理。《通知》的一項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完善滬深港通資金匯兌機制,便利境外投資者選擇使用人民幣或者外幣進行投資”。

交易人士也對記者表示,該通知的核心就是讓境外投資者可以更加便利得獲取並使用人民幣,同時境外人民幣存量會相應增加。

此外,過去幾年MSCI無法納入A股的障礙之一在於在中國A股衍生品發行受限。“去年宣布納入A股以來,MSCI與中國監管層商討衍生品使用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已經有重大突破。討論的內容包括MSCI是否可自由使用交易所的數據,並設計相關衍生品,尤其是在OTC(櫃臺交易)的衍生品和互換產品方面,目前在授權產品開發方面已經沒有約束。”費爾南德茲對記者表示。

方星海此前也表示,A股納入MSCI後將對國內衍生市場發展產生促進作用。A股納入MSCI後,MSCI將會推出風險管理工具,場內衍生品工具需要得到證監會及交易所認可,場外工具可自行推出。

中盤股納入尚無時間表

在“後納入時代”,市場希望了解的另一個問題在於,MSCI納入233只A股大盤股後,下一步會否納入中盤股?

費爾南德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有兩種選項——一是提高大盤股的權重,二是把中盤股也納入進來。“至於何時納入中盤股,這要在9月納入過程完美結束後,才會做出判斷,目前尚無時間表。”他稱。

值得註意的是,MSCI一貫的做法是,將一國的大、中盤股一起納入,然而此次MSCI新興市場指數納入的只是233只A股大盤股。早在2016年審議時,MSCI一共提議了448只A股,包括大盤股和中盤股,不過最後依然排除了中盤股和停牌股,MSCI認為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雙贏的局面。

在MSCI看來,目前關鍵的問題在於,如果繼續納入中國A股的中盤股,那麽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股票數會提高到1200只左右,其中近600只是中國企業,“在這一情況下,海外投資者是否能夠跟上了解、研究A股公司的步伐?他們現在是否有能力覆蓋這麽多公司的研究?這都是MSCI和機構投資者需要考慮的因素。”

不過費爾南德茲也強調,在“試水”成功後,MSCI未來希望可以加大A股的納入步伐。

可以預見,隨著海外投資者對於A股的了解更為深入,進一步的納入只是時間問題。“如果海外投資者在這個很小額度的納入中,能增進對A股市場的了解、提升對A股信心,預計更多國際資本將會進入中國市場。” 他稱。

富達國際(Fidelity)基金經理馬磊對記者表示,隨著A股被納入MSCI,預計深度對接中國長期結構性增長機會的板塊將重點受惠,例如消費、信息技術及工業等行業。

“目前中國A股市場的主要投資者為散戶,市場走勢受到較多短期信號及羊群心理的影響。隨著A股納入MSCI和進一步開放,預計這一風格將會轉變。機構性投資者傾向於進行長線投資,在消費及工業升級的推動下,消費、技術及工業板塊在未來三到五年有望實現持續而穩健的增長,因此有較大機會成為機構投資者的長線投資對象,從而跑贏大市。”他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