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資金病態雙軌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82940&time=2011-07-24&cl=115&page=all

利率雙軌導致了病態的資金雙軌制,依然是銀行資金唱主角,只是換了平台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溫秀

 

  緊縮依然。銀行信貸管控更加嚴格,民間拆借水漲船高,銀行資金的體外循環衝動不減。

  一位大行公司部負責人對財新《新世紀》透露,貨幣監管部門在6月份曾口頭要求主要銀行,調整貸款規劃,包括部分地推遲放貸,以免對居高不下的CPI火上澆油。「目前我行北京分行要求各個支行每週上報提款額度,包括放款給哪幾家企業、額度是多少。」一位基層貸款員稱,至於需求最為飢渴的房地產開發行業,早已停貸。

  「如今房地產商主要通過民間拆借來周轉資金。一家地產商就以年息60%的利率拆借了數億元資金。」一家大行東部地區分行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利誘之下,低成本的信貸資金向民間借貸市場轉移。一位擔保公司風險控制部門負責人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鋼鐵企業放私貸已是行業的普遍行 為,「因為抵押物變現快,鋼材企業比較容易拿到銀行貸款。鋼材貿易利潤又特別低,佔壓資金非常大,所以不如放貸賺錢。」他透露,這些私貸的月息通常是 3%-7%月息(即年息36%-84%),而一些大企業的銀行貸款利率仍維持在個位數,年息最高才到10%。

  面對資金雙軌制下出現的尋租現象,貨幣當局的知情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央行現在左右為難,一方面,需持續加息來控制通脹預期,改善負 利率;另一方面,還要面對來自不同背景企業對融資成本上升的不滿,至於利率市場化,更是受制於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7月20日,中國銀監會召開2011年第三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分析會,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嚴格遵守相關監管規定,規範開展 理財業務和其他金融創新活動,進一步完善以日均存貸款為基礎的統計、監測和考核機制,堅決取消單純依賴時點指標考核的做法。高度警惕近期網絡借貸、民間借 貸和小額貸款公司等領域凸顯的風險。

非對稱雙軌

  據央行統計,上半年中國社會融資規模達到7.76萬億元,而同期銀行貸款為4.17萬億元,銀行體系外的資金融資佔比攀升到46%。有分析認為,如果考慮到還有一些未被納入統計的民間拆借,銀行體系的資金供給已不足50%。

  光大證券的一份研報則稱,儘管信貸佔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92%下降至目前的55%左右,但銀行通過表外業務(委託貸款+信託貸 款+銀行承兌匯票)提供的融資量佔27.4%,再加上銀行參與的企業債承銷及交易,銀行直接和間接參與比例依然佔社會融資總量90%以上。

  一位銀行高管就透露,在銀信合作的信託貸款被抑制之後,委託貸款已成為銀行最重要的一種創新貸款方式。所謂委託貸款是指由委託人提供合法來源的 資金,委託業務銀行根據委託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的貸款業務。委託人包括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及個人 等。

  並不擠佔額度是委託貸款受歡迎的原因,前述國有商業銀行公司部負責人透露,因為窗口指導,各主要銀行在6月末都沒有出現明顯的季末沖高,而是將相關貸款計劃重新分解到下半年。這使得部分原先可以拿到貸款的企業階段性地感到資金緊張,轉而尋求委託貸款,利率也為同期限貸款基準利率的1倍-2倍。

  民間拆借也因此水漲船高。前述大行發達地區分行的負責人介紹,這種高息尤其在地產行業尤甚,究其因,一方面是房地產行業高回報的性質,使得他們 能夠承受較高的資金成本;另一方面,開發商通常都只是階段性資金緊張,只要臨時周轉數月,把樣板房建起來,進入預售階段便可很快回籠資金,從而攤薄了實際 的拆借利率,如果按月息、季息計算,實際的資金成本約20%-30%,在可承受範圍之內。

流動性偏緊

  月末、季末的存貸比考核正使存款大戰愈演愈烈。一位國有商業銀行財務高管透露,原定6月開始實施的日均存貸比考核並未嚴格執行,否則將意味著不少銀行「關門歇業」。

  他表示,無論大、小銀行,都面臨相當的存貸比壓力,如果切實實行日均考核制,很多銀行都會不時面臨觸發值,遭到業務准入暫停等監管處罰。目前, 監管機構雖然要求貸存比以75%為上限,但對國有銀行提出更嚴格的差異化觸發值的考核要求。其中,工行的觸發值約為63%,而中行則為72%。多位受訪的 業內高管均表示,各家銀行通常不敢鋌而走險。中行貸存比較高主要是因外幣貸存比在升值背景下居高不下。

  貸存比一直是商業銀行最忌憚的一柄利劍。某大型銀行高管表示,貸存比考核還有待更進一步精細化,比如對新增貸存比是否應有所規定,2008年,有的銀行的新增貸存比超過了100%;另外,外幣貸存比是否也應該單獨考核,部分銀行的外幣貸存比也已經過百。

  在宏觀緊縮背景下,商業銀行自身資金也面臨多重壓力。如央行每次上調存款準備金,不少銀行甚至一些大行都會措手不及。中行曾險些湊不足須繳納的準備金,而建行的日常資金頭寸在繳納準備金後,流動性也曾捉襟見肘。

  前述某大行高管直言,這與各行對同業存款的考核政策有關。由於多數銀行都不將同業存款納入考核,所以不少銀行日常的同業存款都是零或長期負增長。

  目前工行和建行對同業存款有所考核,但由於機制和授權不同,考核方式各異,所以對同業存款的處理也不同。有的銀行4%的利率拆入,再轉手以4.5%的價格拆出,賺取利差。中小銀行則通常以賺取利差為主要目標,但大銀行則傾向高度集權。

  「過去由於管理混亂,曾經出過案子,所以現在有的銀行傾向於集權管理,優勢在於成本和風險可控。但從利率市場化的角度看,這是最基本的最簡單的項目,應該允許適度放權,讓銀行在實踐中增加應對利率市場化的能力。」前述人士直言。

利率市場化困境

  前述股份制銀行高管並不諱言,利率雙軌制導致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失靈,便宜的信貸資金為國有企業壟斷,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不得不千方百計去尋求體外資金,不僅成本居高不下,有時還鋌而走險。

  前述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稱,有銀行高管建議貨幣當局考慮進一步貸款利率下限的浮動區間。他的理由是,一方面,在整個信貸資源比較有限的情況下, 銀行有較強的議價能力,不會對其立竿見影地產生衝擊;另一方面,在對稱加息導致融資成本增加的情況下,銀行可以自主對優質客戶採取更大的下浮比例,從而對 沖其影響。

  一位央行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貨幣當局認為利率市場化是大勢所趨,但一直多有顧慮,「比如,市場上同時存在面臨財務硬約束的銀行和沒 有財務硬約束的銀行,就可能存在不公平競爭。如面臨資本充足率約束的銀行和不受約束的銀行,有政府補貼的銀行和不享受補貼的銀行,特別是在市場化退出機制 尚未建立,市場約束效力有限,對存款人隱性擔保依然存在的情況下。」

  央行行長周小川就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擔心。他認為,金融危機中,一些金融機構在出現問題時,往往通過高息攬儲或發行一些高收益產品獲取資金,以掩 蓋資產負債表出現的問題,寄希望未來有機會緩過氣來。如何防止問題機構不正常利率鋌而走險,不正當競爭,是利率市場化推進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不過,周小川亦表示,在商業銀行財務重組和股份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後,為選擇一些具備財務硬約束的金融機構推進利率市場化奠定了基礎。

  某股份制銀行高管表示,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可以悄然推進。基本路徑是,進一步放開金融工具的利率市場化,當替代型融資佔比超過30%以後,推 進利率市場化就可以水到渠成。當年以直接融資為主的日本同樣是採取了類似的步驟。由於當前理財產品的發展空前繁榮,上半年的流量已近10萬億元,而存量也 已接近2萬億元。他認為這部分產品的定價已經為銀行利率市場化進行了預演,也將進一步倒逼市場化進程。不過,同期銀行貸款餘額高達76萬億元,要達到三成 的目標還很遙遠。

  前述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認為「時機並未成熟」,利率市場化的推進與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亦緊密相關,互相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