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社論:網約車亟須由亂而治

最近,網約車安的問題受到公眾高度關註,滴滴順風車司機涉嫌殺害乘客事件發生後,不僅滴滴方面出臺系列整改措施,監管部門也在完善相關法規。

5月24日,交通運輸部公布了新修訂的《出租車服務質量信譽考核辦法》,將網約車平臺公司和駕駛員納入考核體系,明確網約車需要開展服務質量信譽考核。根據規定,對駕駛員遵守法規、安全生產、經營行為、運營服務等方面實施考核,考核期內得分低於3分的,按要求接受培訓,並建立駕駛員服務質量信譽檔案。

作為近年出現的新業態,網約車行業發展迅速,需求也較為旺盛,初衷是為人們出行提供多元化服務,如今也已成為一大趨勢。然而,隨著惡性事件相繼出現,網約車的安全性問題一次次暴露在大眾面前。為規範其發展,國家及地方紛紛出臺網約車新政,不過實踐證明,從監管部門到網約車企業,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仍然不少。

從企業的角度看,誕生於互聯網時代的網約車,多是通過平臺將兩端的服務提供者個人與服務需求者個人聯系起來。這種模式下,企業與司機並非傳統企業雇傭模式,但企業可以篩選司機,出於保障乘客利益的考量,網約車企對平臺註冊司機應該加強審核。

目前的現實是,司機審核是一項頗為複雜且耗費成本的工作,規模大、利潤率低的平臺更加追求效率,在審核上投入較少。在當下流量為王、偏重估值的時代,企業紛紛選擇了從商業和經濟的角度來考量。此前,滴滴順風車車主申請條件十分寬松,美團打車也因為招募條件過於寬松,甚至公然違反地區規定而廣受詬病。

這種現狀必須改變,網約車企應查漏補缺,堵上管理漏洞,比如在歷次事件中暴露的客服夜間無人值守、人車不一或車牌不吻合等情況。以滴滴為例,日前順風車業務經過一周整改後在部分城市重新上線,重大的調整包括需要車主和乘客都上傳身份證照片外,還規定車主在每次接單前必須進行人臉識別等,並就是否應在行程中對乘客進行錄音等問題公開征求意見。

對於監管部門而言,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網約車作為新經濟不應被扼殺。但交通體系完善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涉及經濟、人口、運力、調度等問題,相對於仍在灰色地帶試探的美國,以及偏向“一刀切”保護傳統業態的德國、日本,中國已在立法方面給予了網約車合法地位。此時,如何更好地引導行業發展,以及遏制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公眾安全,成了監管部門致力的方向。

現實中,各地方準入機制和監管機制不一,但都在逐漸加大監管力度和完善監管細節。交通運輸部方面近日表示,將加快清退不合格的車輛和人員,確保平臺上註冊的車輛和人員與實際的車輛、人員一致,並取得相應資質;同時,將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實施聯合的懲戒名單,今年7月底將完成網約車信息保質保量完整地傳輸監管平臺。

日前有消息稱,成立於2012年,至少完成8輪、總額超200億美元融資的網約車平臺“滴滴出行”將於下半年啟動登陸港交所的上市之旅。6年之間,得益於中國網約車市場規模,滴滴成長為一家數百億美元體量的大企業,同時也意味著滴滴需要完善公共服務、提升社會責任意識,以回饋公眾。

總體而言,面對共享經濟需要開放心態,更需要總結經驗教訓。針對網約車帶來的公共安全問題,行政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有機結合正成為社會共識,網約車亟須由亂而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