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溫室中的創業家

2010-12-23  NM




上星期六,偶爾到中環走一趟,剛好滙豐銀行地下的公共空間,有一個中學生創業學習計劃的展覽。閒來無事,我便探進去看個究竟,順便為自己補充一下對時下年輕人文化的認知。瀏覽了大約十分鐘,我發現這班青年創業家有兩大共通點。

首 先,他們所創的業,十居其八九都是手工藝的買賣。買買賣賣的生意,既容易理解,學生也可以從頭到尾,一條龍親手操作一般的營商環節。 有理由相信,學習計劃的設計,重點在於讓參與的學生明白到營商有不同環節,導師也傾向指引學生循買賣的方向構思生意。可惜,礙於法例的限制,學生沒有可能 搞飲食和服務的生意實驗,否則,相信他們可以學到的營商知識會更多,更深入。

其次,參與的學生花了大量精力,在門面功夫上。攤位的布置,團隊的制服和產品的包裝,都很有心思。這種比賽有固定框架,參與的團隊所搞的生意,內容亦大同小異,所以,到最後,可以讓這些年輕人發揮的地方,就只有門面功夫這一層。

讓 年輕人親身去操作的實驗式學習,總勝過只講不做。要是學習計劃的框架可以再寬鬆些,內容可以細膩點,參與的學生應該可以對創業過程,有更深刻的了解。尤其 是在選擇做什麼生意的問題上,我主觀的感覺是導師和參與的學生,都未有用盡他們的創意和觀察力。創業的靈魂不存在,之後落實概念的過程,也難免流於操作, 學習的結果無論如何都會打折扣。

幾年前,黎智英老闆還有點空閒的時候,他在集團內部搞了個創業意念計劃,選拔了一些年輕的同事,要他們在極度有限的條件,嘗試構思新的生意出來,我也被指派去做其中一些團隊的導師。

起 初,同事們都絞盡腦汁,希望可以想出些與別不同的東西;也有一些團隊,從一開始便將精力放在猜度老闆和評審想見到的結果,畢竟,被選拔出來的都是公司的明 日之星。所以,我給這批同事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請他們將生意的範圍盡量縮窄。再好的生意概念,要是沒有能力去落實,永遠都只會是一個概念,對任何人都沒有 價值。

另外,公司為創業意念計劃的每一隊人,都準備了一點零用錢,可是我卻認為,參與的同事要先用盡公司可以提供到的資源,才去想額外的撥 款。事實上,到最終不少團隊都沒有動用那筆零用錢。我相信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資本不是創業的先決條件。相反,當資本得來太輕鬆,生意會得到先天的大頭症, 很難有長久可持續的發展。開始習慣在缺乏養分的條件生存,壯大後的生存力也會更頑強。

有調查指出,香港雖然是營商自由度高的地方,不過創業 文化卻相對薄弱。除了知識和技能之外,我相信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多數香港人在求學階段,已經被灌輸「避免錯誤」的思想病毒。創業的精神,就是要有心理準 備,接受自己的想法可能完全錯誤。創業家會在跌低之後,拍拍身上的灰塵,繼續上路,溫室中培訓的創業家,差別就在這一點謙卑。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00

中美達成溫室氣體減排協議 中國非化石能源占比將提升至2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88

12prexy-hp-02-master675

美聯社,中美兩國今日達成溫室氣體減排協議。中國將力爭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30年左右開始減少。美國則承諾,確保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下降近四分之一。

美聯社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今日在一份聲明中提出上述目標。中國將盡力在2030年以前實現該目標。中國還承諾,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從2015年的15%提升到2030年20%左右。美國則承諾,在2020年後把二氧化碳減排速度提高一倍。到2025,實現美國年溫室氣體排放較2005年整體下降26%-28%。

近年來,中國政府推出多項舉措,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明確提出2030年的時間點,尚屬首次。

美國政府官員對路透社表示,中美兩國經過數月談判,達成該協議。 中美共同作出表態,有助於鼓勵其他國家做出類似承諾,推動全球氣候變化談判進程。

目前,中國和美國是全球兩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其排放占全球總排放的42%。2013年4月中美成立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雙方在氣候變化以及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問題上不斷加強合作。

10月24日,歐洲理事會宣布通過歐盟委員會今年初提出的《2030年氣候與能源政策框架》。該協議要求歐盟成員國到2030年,相比1990年的水平,共同減少國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40%,並把可再生能源在歐洲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提高至27%,而且這些目標將對所有成員國具有法律約束力。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稱,歐盟制定的減排目標使歐盟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處於主導地位。歐盟成員國有必要落實歐盟制定的減排新目標,希望中日美也積極公布減排目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15

北韓農改奏效 溫室蔬果救糧荒 前進禁區》戒掉吃大鍋飯 該走責任分區

2015-11-23  TWM

北韓給人的印象是經濟不振、糧食不足,但是根據《東洋經濟週刊》記者在當地的觀察發現,政府對農業擴大投資,加上改革生產的制度,讓北韓人民的餐桌開始豐富而且多樣化。

「這裡是我國近代農業,尤

其是溫室農業的前線基

地。」將泉蔬菜專門協同農場的技師長趟燦表自豪地說道。此地位於距離平壤中心約三十分鐘車程處。

一踏進農場內的典型溫

室,會看到裡面種滿了白菜。

白菜很水嫩,就像日本超市店頭賣的那樣。二〇一四年六月,北韓最高領導人暨第一書記金正恩來到當地指導,為既有的農場加設三十公頃的溫室。除白菜外,這農場還栽培了番茄、小黃瓜等作物。

自從金正恩政權正式上路

的一二年以來,北韓的經濟就漸有斬獲。其中一項成果是糧食的供給狀況改善,而主因是占北韓GDP兩成強的農業生產一直在向上提升。

採分組管理經營農業

今年九月下旬,記者走訪當地,發現在前述的將泉蔬菜專門協同農場裡,每棟溫室都有它的「分組」,實施「田地負責人責任制」。

一三年起,北韓開始實施田地負責人責任制。原本的作法是,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分派十至二十五人左右作業(分組管理制),現在改為在組的架構下,再細分化為個人或二至三人以家庭為單位的土地負責人,藉以經營農業。

這可以解決團隊集體投入

農業時責任不清的問題,收成後,也會依照每位農場人員的工作狀況與成果分配農作物。

這可說是一套足以激起務農者的幹勁、促成增產的制度。趙技師長說:「實施後,總收成增加了三至四成。」

水耕溫室產量增三成

離開農場後,記者又造訪同樣位於平壤郊外的平壤蔬菜科學研究所。此地於〇七年為既有農場增設水耕栽培的研究設施,於一二年又增建大規模溫室。栽培面積據稱為四十萬平方公尺,規模甚大。

和將泉蔬菜專門協同農場

一樣,溫室內有小黃瓜、番茄、辣椒等,全都結實纍纍。

溫室內也試種了取自他國的種子,也種了日本產的蔬菜。該研究所為生產單位,農場人員都在設施內部忙碌地工作著。

記者詢問田地負

責人制度,水耕溫室

栽培研究室室長深正

赫很自豪於成果,「產量增加三成。」回國後,記者把

這兩個設施的照片與

影片交給日本農業專

家觀看,判定這兩個

單位的作物栽培都很

順利。「作物看不出缺少水分或營養不足。

雖然溫室面積比日本

大,病蟲害的發生機率較高,但北韓的氣候比日本寒冷,因此就算面積廣,或許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產量仍未達自給自足

由於社會主義國家瓦解,以及洪水等天然災害,一九九〇年代後半的北韓,甚至發生饑荒。或許因為這樣,現在大家都還有「北韓等於經濟不振、糧食出問題」的印象。

現在的北韓,雖然主食稻米與玉米的生產(穀物生產)趨向增加,但仍末到達據信為自給自足水準的五五〇萬至六〇〇萬噸水準的穀物生產量。

朝鮮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的工業經營室長朴成哲分析道,「一三年的穀物生產量為五六六萬噸(精穀基準),一四年由於乾旱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比一三年減少一些。」今年生產量,估計會和前年同一水準。

另一方面,一〇年以來,除了穀物產量復甦外,北韓也正式進口加工食品或由國家自己生產。首都平壤等地的飲食生活改善不少,市民的喜好也開始多樣化。

「穀物生產量一日一超過四〇〇萬噸,北韓就不會有人餓死。」韓國國民大學教授鄭昌鉉指出。雖然國家提供的配給減少,但減少的量,可透過市場供給替代。近一到兩年,市場的糧食價格很穩定,「這是糧食普及的證據。」鄭昌鉉說。

政府擴大投資農業基礎建

設,還開始推動田地負責人責任制等制度改革。這樣的模範案例已漸漸拓展到全北韓,只是似乎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確切的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33

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7.5%的俄羅斯 將批準《巴黎協定》!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27日從多名俄羅斯政府相關人士處獲悉,俄政府擬於年內批準去年獲得通過的取代《京都議定書》的全球變暖對策新框架《巴黎協定》。

《巴黎協定》的生效需要得到196個締約方中至少55個國家及地區的批準,溫室氣體排放量之和需占全球排放量的55%以上。排放量之和占38%的美國和中國已表明將於年內批準協定,加上排放量占7.5%的俄羅斯,協定的早日生效將向前邁進一大步。

5月七國集團(G7)伊勢誌摩峰會的首腦宣言寫明將努力促成《巴黎協定》年內生效。在擔心英國脫離歐盟將導致歐盟各國批準滯後的背景下,排放量占3.8%的峰會主席國日本的年內批準或將受到期待。

接受采訪的俄羅斯自然資源與生態部幹部稱,俄羅斯正在制定為實現“2030年排放量降至1990年的70~75%”這一目標的國家行動計劃。制定工作將於近期結束,稱“批準的準備就緒”。行動計劃中除政府規定的減排措施外,還包括了各產業部門的對策。

另一名俄政府相關人士透露稱:“《巴黎協定》對於擁有核電站和高效天然氣利用技術的俄羅斯而言有利。”

圖為2016年4月莫斯科部分地區再現霧霾,空氣中彌漫著焦煤味道。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資料等,中美兩國加上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和印度,即使不算歐盟,排放量之和也能達到55%。

熟悉全球氣候變暖談判的名古屋大學教授高村由加里(音譯)表示:“印度也在與美國的首腦會談中一致同意推進國內手續以爭取年內批準,協定生效的時機逐漸成熟。日本也不應落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190

“十三五”嚴控溫室氣體排放 國務院出臺方案

11月4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

方案還要求,到2020年,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氫氟碳化物、甲烷、氧化亞氮、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控排力度進一步加大。碳匯能力顯著增強。支持優化開發區域碳排放率先達到峰值,力爭部分重化工業2020年左右實現率先達峰,能源體系、產業體系和消費領域低碳轉型取得積極成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運行,應對氣候變化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初步建立,統計核算、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得到健全,低碳試點示範不斷深化,減汙減碳協同作用進一步加強,公眾低碳意識明顯提升。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國發 〔2016〕 61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10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以下為全文:

“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

為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低碳發展目標任務,推動我國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盡早達峰,特制訂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順應綠色低碳發展國際潮流,把低碳發展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采取積極措施,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快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碳排放和大氣汙染物排放協同控制,強化低碳引領,推動能源革命和產業革命,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消費端轉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二)主要目標。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氫氟碳化物、甲烷、氧化亞氮、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控排力度進一步加大。碳匯能力顯著增強。支持優化開發區域碳排放率先達到峰值,力爭部分重化工業2020年左右實現率先達峰,能源體系、產業體系和消費領域低碳轉型取得積極成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運行,應對氣候變化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初步建立,統計核算、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得到健全,低碳試點示範不斷深化,減汙減碳協同作用進一步加強,公眾低碳意識明顯提升。

二、低碳引領能源革命

(一)加強能源碳排放指標控制。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基本形成以低碳能源滿足新增能源需求的能源發展格局。到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費比2015年下降15%,非化石能源比重達到15%。大型發電集團單位供電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550克二氧化碳/千瓦時以內。

(二)大力推進能源節約。堅持節約優先的能源戰略,合理引導能源需求,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嚴格實施節能評估審查,強化節能監察。推動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降耗。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組織開展重點節能工程。健全節能標準體系,加強能源計量監管和服務,實施能效領跑者引領行動。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動節能服務產業健康發展。

(三)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積極有序推進水電開發,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穩步發展風電,加快發展太陽能發電,積極發展地熱能、生物質能和海洋能。到2020年,力爭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4億千瓦,風電裝機達到2億千瓦,光伏裝機達到1億千瓦,核電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加強智慧能源體系建設,推行節能低碳電力調度,提升非化石能源電力消納能力。

(四)優化利用化石能源。控制煤炭消費總量,2020年控制在42億噸左右。推動霧霾嚴重地區和城市在2017年後繼續實現煤炭消費負增長。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幅削減散煤利用。加快推進居民采暖用煤替代工作,積極推進工業窯爐、采暖鍋爐“煤改氣”,大力推進天然氣、電力替代交通燃油,積極發展天然氣發電和分布式能源。在煤基行業和油氣開采行業開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規模化產業示範,控制煤化工等行業碳排放。積極開發利用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加強放空天然氣和油田伴生氣回收利用,到2020年天然氣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0%左右。

三、打造低碳產業體系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將低碳發展作為新常態下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動力,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依法依規有序淘汰落後產能和過剩產能。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提升企業低碳競爭力。轉變出口模式,嚴格控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著力優化出口結構。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6%。

(二)控制工業領域排放。2020年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22%,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趨於穩定,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積極推廣低碳新工藝、新技術,加強企業能源和碳排放管理體系建設,強化企業碳排放管理,主要高耗能產品單位產品碳排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施低碳標桿引領計劃,推動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碳排放對標活動。積極控制工業過程溫室氣體排放,制定實施控制氫氟碳化物排放行動方案,有效控制三氟甲烷,基本實現達標排放,“十三五”期間累計減排二氧化碳當量11億噸以上,逐步減少二氟一氯甲烷受控用途的生產和使用,到2020年在基準線水平(2010年產量)上產量減少35%。推進工業領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試點示範,並做好環境風險評價。

(三)大力發展低碳農業。堅持減緩與適應協同,降低農業領域溫室氣體排放。實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減少農田氧化亞氮排放,到2020年實現農田氧化亞氮排放達到峰值。控制農田甲烷排放,選育高產低排放良種,改善水分和肥料管理。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推廣稭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因地制宜建設畜禽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控制畜禽溫室氣體排放,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推進畜禽廢棄物綜合利用,到2020年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比例達到75%以上。開展低碳農業試點示範。

(四)增加生態系統碳匯。加快造林綠化步伐,推進國土綠化行動,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三北及長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全面加強森林經營,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著力增加森林碳匯。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和災害防控,減少森林碳排放。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森林蓄積量達到165億立方米。加強濕地保護與恢複,穩定並增強濕地固碳能力。推進退牧還草等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工程,推行禁牧休牧輪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強草原災害防治,積極增加草原碳匯,到2020年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探索開展海洋等生態系統碳匯試點。

四、推動城鎮化低碳發展

(一)加強城鄉低碳化建設和管理。在城鄉規劃中落實低碳理念和要求,優化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探索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模式,開展城市碳排放精細化管理,鼓勵編制城市低碳發展規劃。提高基礎設施和建築質量,防止大拆大建。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強化新建建築節能,推廣綠色建築,到2020年城鎮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比重達到50%。強化賓館、辦公樓、商場等商業和公共建築低碳化運營管理。在農村地區推動建築節能,引導生活用能方式向清潔低碳轉變,建設綠色低碳村鎮。因地制宜推廣余熱利用、高效熱泵、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綠色建材、綠色照明、屋頂墻體綠化等低碳技術。推廣綠色施工和住宅產業化建設模式。積極開展綠色生態城區和零碳排放建築試點示範。

(二)建設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推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快發展鐵路、水運等低碳運輸方式,推動航空、航海、公路運輸低碳發展,發展低碳物流,到2020年,營運貨車、營運客車、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分別下降8%、2.6%、7%,城市客運單位客運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2.5%。完善公交優先的城市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智能交通和慢行交通,鼓勵綠色出行。鼓勵使用節能、清潔能源和新能源運輸工具,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嚴格實施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提高重型商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研究新車碳排放標準。深入實施低碳交通示範工程。

(三)加強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低碳化處置。創新城鄉社區生活垃圾處理理念,合理布局便捷回收設施,科學配置社區垃圾收集系統,在有條件的社區設立智能型自動回收機,鼓勵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在社區建立分支機構。建設餐廚垃圾等社區化處理設施,提高垃圾社區化處理率。鼓勵垃圾分類和生活用品的回收再利用。推進工業垃圾、建築垃圾、汙水處理廠汙泥等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在具備條件的地區鼓勵發展垃圾焚燒發電等多種處理利用方式,有效減少全社會的物耗和碳排放。開展垃圾填埋場、汙水處理廠甲烷收集利用及與常規汙染物協同處理工作。

(四)倡導低碳生活方式。樹立綠色低碳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弘揚以低碳為榮的社會新風尚。積極踐行低碳理念,鼓勵使用節能低碳節水產品,反對過度包裝。提倡低碳餐飲,推行“光盤行動”,遏制食品浪費。倡導低碳居住,推廣普及節水器具。倡導“135”綠色低碳出行方式(1公里以內步行,3公里以內騎自行車,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鼓勵購買小排量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五、加快區域低碳發展

(一)實施分類指導的碳排放強度控制。綜合考慮各省(區、市)發展階段、資源稟賦、戰略定位、生態環保等因素,分類確定省級碳排放控制目標。“十三五”期間,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碳排放強度分別下降20.5%,福建、江西、河南、湖北、重慶、四川分別下降19.5%,山西、遼寧、吉林、安徽、湖南、貴州、雲南、陜西分別下降18%,內蒙古、黑龍江、廣西、甘肅、寧夏分別下降17%,海南、西藏、青海、新疆分別下降12%。

(二)推動部分區域率先達峰。支持優化開發區域在2020年前實現碳排放率先達峰。鼓勵其他區域提出峰值目標,明確達峰路線圖,在部分發達省市研究探索開展碳排放總量控制。鼓勵“中國達峰先鋒城市聯盟”城市和其他具備條件的城市加大減排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力爭提前完成達峰目標。

(三)創新區域低碳發展試點示範。選擇條件成熟的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生態功能區、工礦區、城鎮等開展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到2020年建設50個示範項目。以碳排放峰值和碳排放總量控制為重點,將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擴大到100個城市。探索產城融合低碳發展模式,將國家低碳城(鎮)試點擴大到30個城(鎮)。深化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將試點擴大到80個園區,組織創建20個國家低碳產業示範園區。推動開展1000個左右低碳社區試點,組織創建100個國家低碳示範社區。組織開展低碳商業、低碳旅遊、低碳企業試點。以投資政策引導、強化金融支持為重點,推動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做好各類試點經驗總結和推廣,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發展模式。

(四)支持貧困地區低碳發展。根據區域主體功能,確立不同地區扶貧開發思路。將低碳發展納入扶貧開發目標任務體系,制定支持貧困地區低碳發展的差別化扶持政策和評價指標體系,形成適合不同地區的差異化低碳發展模式。分片區制定貧困地區產業政策,加快特色產業發展,避免盲目接收高耗能、高汙染產業轉移。建立扶貧與低碳發展聯動工作機制,推動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開展低碳產業和技術協作。推進“低碳扶貧”,倡導企業與貧困村結對開展低碳扶貧活動。鼓勵大力開發貧困地區碳減排項目,推動貧困地區碳減排項目進入國內外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改進扶貧資金使用方式和配置模式。

六、建設和運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一)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及有關實施細則,各地區、各部門根據職能分工制定有關配套管理辦法,完善碳排放權交易法規體系。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國家和地方兩級管理體制,將有關工作責任落實至地市級人民政府,完善部門協作機制,各地區、各部門和中央企業集團根據職責制定具體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責任目標,落實專項資金,建立專職工作隊伍,完善工作體系。制定覆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和航空等8個工業行業中年能耗1萬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的碳排放權總量設定與配額分配方案,實施碳排放配額管控制度。對重點汽車生產企業實行基於新能源汽車生產責任的碳排放配額管理。

(二)啟動運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現有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交易機構和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機構基礎上,根據碳排放權交易工作需求統籌確立全國交易機構網絡布局,各地區根據國家確定的配額分配方案對本行政區域內重點排放企業開展配額分配。推動區域性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向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順利過渡,建立碳排放配額市場調節和抵消機制,建立嚴格的市場風險預警與防控機制,逐步健全交易規則,增加交易品種,探索多元化交易模式,完善企業上線交易條件,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到2020年力爭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躍、監管嚴格、公開透明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實現穩定、健康、持續發展。

(三)強化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基礎支撐能力。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註冊登記系統及災備系統,建立長效、穩定的註冊登記系統管理機制。構建國家、地方、企業三級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工作體系,建設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報送系統。整合多方資源培養壯大碳交易專業技術支撐隊伍,編制統一培訓教材,建立考核評估制度,構建專業咨詢服務平臺,鼓勵有條件的省(區、市)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能力培訓中心。組織條件成熟的地區、行業、企業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示範,推進相關國際合作。持續開展碳排放權交易重大問題跟蹤研究。

七、加強低碳科技創新

(一)加強氣候變化基礎研究。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和戰略政策研究基地建設。深化氣候變化的事實、過程、機理研究,加強氣候變化影響與風險、減緩與適應的基礎研究。加強大數據、雲計算等互聯網技術與低碳發展融合研究。加強生產消費全過程碳排放計量、核算體系及控排政策研究。開展低碳發展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耦合效應研究。編制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發展專項規劃,評估低碳技術研究進展。編制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積極參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相關研究。

(二)加快低碳技術研發與示範。研發能源、工業、建築、交通、農業、林業、海洋等重點領域經濟適用的低碳技術。建立低碳技術孵化器,鼓勵利用現有政府投資基金,引導創業投資基金等市場資金,加快推動低碳技術進步。

(三)加大低碳技術推廣應用力度。定期更新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節能減排與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推廣清單。提高核心技術研發、制造、系統集成和產業化能力,對減排效果好、應用前景廣闊的關鍵產品組織規模化生產。加快建立政產學研用有效結合機制,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低碳技術創新聯盟,形成技術研發、示範應用和產業化聯動機制。增強大學科技園、企業孵化器、產業化基地、高新區對低碳技術產業化的支持力度。在國家低碳試點和國家可持續發展創新示範區等重點地區,加強低碳技術集中示範應用。

八、強化基礎能力支撐

(一)完善應對氣候變化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推動制訂應對氣候變化法,適時修訂完善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政策法規。研究制定重點行業、重點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標準、建築低碳運行標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標準等,完善低碳產品標準、標識和認證制度。加強節能監察,強化能效標準實施,促進能效提升和碳減排。

(二)加強溫室氣體排放統計與核算。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統計工作,完善應對氣候變化統計指標體系和溫室氣體排放統計制度,強化能源、工業、農業、林業、廢棄物處理等相關統計,加強統計基礎工作和能力建設。加強熱力、電力、煤炭等重點領域溫室氣體排放因子計算與監測方法研究,完善重點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指南。定期編制國家和省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實行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報告制度,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信息系統。完善溫室氣體排放計量和監測體系,推動重點排放單位健全能源消費和溫室氣體排放臺賬記錄。逐步建立完善省市兩級行政區域能源碳排放年度核算方法和報告制度,提高數據質量。

(三)建立溫室氣體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公布我國低碳發展目標實現及政策行動進展情況,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信息發布平臺,研究建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公報制度。推動地方溫室氣體排放數據信息公開。推動建立企業溫室氣體排放信息披露制度,鼓勵企業主動公開溫室氣體排放信息,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企業要率先公布溫室氣體排放信息和控排行動措施。

(四)完善低碳發展政策體系。加大中央及地方預算內資金對低碳發展的支持力度。出臺綜合配套政策,完善氣候投融資機制,更好發揮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作用,積極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及綠色債券等手段,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工作。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完善涵蓋節能、環保、低碳等要求的政府綠色采購制度,開展低碳機關、低碳校園、低碳醫院等創建活動。研究有利於低碳發展的稅收政策。加快推進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規範並逐步取消不利於節能減碳的化石能源補貼。完善區域低碳發展協作聯動機制。

(五)加強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編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方案,加快培養技術研發、產業管理、國際合作、政策研究等各類專業人才,積極培育第三方服務機構和市場中介組織,發展低碳產業聯盟和社會團體,加強氣候變化研究後備隊伍建設。積極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等各領域的國際合作,加強人員國際交流,實施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計劃。強化應對氣候變化教育教學內容,開展“低碳進課堂”活動。加強對各級領導幹部、企業管理者等培訓,增強政策制定者和企業家的低碳戰略決策能力。

九、廣泛開展國際合作

(一)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積極參與落實《巴黎協定》相關談判,繼續參與各種渠道氣候變化對話磋商,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全面、有效、持續實施,推動建立廣泛參與、各盡所能、務實有效、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我國低碳轉型提供良好的國際環境。

(二)推動務實合作。加強氣候變化領域國際對話交流,深化與各國的合作,廣泛開展與國際組織的務實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氣候和環境資金機構治理,利用相關國際機構優惠資金和先進技術支持國內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深入務實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設立並用好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和防災減災能力。繼續推進清潔能源、防災減災、生態保護、氣候適應型農業、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設等領域國際合作。結合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促進低碳項目合作,推動海外投資項目低碳化。

(三)加強履約工作。做好《巴黎協定》國內履約準備工作。按時編制和提交國家信息通報和兩年更新報,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國際磋商和分析進程。加強對國家自主貢獻的評估,積極參與2018年促進性對話。研究並向聯合國通報我國本世紀中葉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

十、強化保障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發揮好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協調聯絡辦公室的統籌協調和監督落實職能。各省(區、市)要將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和政府工作報告,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建立完善工作機制,逐步健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監督和管理體制。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按照相關專項規劃和工作方案,切實抓好落實。

(二)強化目標責任考核。要加強對省級人民政府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完成情況的評估、考核,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年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的跟蹤評估機制。考核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接受輿論監督。建立碳排放控制目標預測預警機制,推動各地方、各部門落實低碳發展工作任務。

(三)加大資金投入。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圍繞實現“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統籌各種資金來源,切實加大資金投入,確保本方案各項任務的落實。

(四)做好宣傳引導。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內外宣傳和科普教育,利用好全國低碳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等重要節點和新媒體平臺,廣泛開展豐富多樣的宣傳活動,提升全民低碳意識。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傳播培訓,提升媒體從業人員報道的專業水平。建立應對氣候變化公眾參與機制,在政策制定、重大項目工程決策等領域,鼓勵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營造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良好社會氛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159

減低溫室氣體排放 環保部啟動聚氨酯行業淘汰計劃

第一財經記者從環境保護部對外合作中心獲悉,環保部將啟動聚氨酯行業第二階段氫氯氟烴(HCFCs)淘汰計劃。根據這項計劃,聚氨酯(PU)泡沫行業HCFC完全淘汰的時間提前到2025年底。

2016年10月15日,近200個國家在盧旺達基加利簽署協議,以減少強效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HFCs)的排放,從而在本世紀末防止全球升溫0.5攝氏度。這就是基加利修正案,該修正案為減少強效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鋪平了道路。

根據基加利修正案,各國已同意將氫氟碳化物列入限控清單,並擬定了時間表,規定在2040年前逐步減少80%-85%的氫氟碳化物。

修正案規定,發達國家將從2019年首先減少氫氟碳化物用量。包括中國在內的100多個發展中國家將從2024年凍結使用氫氟碳化物,印度和巴基斯坦等一些發展中國家從2028年開始凍結。

氫氟碳化物本是作為淘汰氟利昂的替代物,為何又被盯上了?專家告訴記者,原來,氫氟碳化物通常用於空調、冰箱、噴霧劑,泡沫和其它制冷產品中。它們是作為氯氟烴(CFC)和其他對臭氧層有害物質的替代品引入的。

但是,人們很快發現,這一保護臭氧層的救星卻會導致另一個問題。氫氟碳化物被證實為強效溫室氣體,其全球變暖潛能值比二氧化碳高數千倍。它已經成為目前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溫室氣體,其排放量正以每年10%的速率增加。

在聚氨酯產業中,發泡劑是聚氨酯行業的關鍵原材料,粗略估算發泡劑年用量40~50萬噸左右。目前,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聚氨酯生產和消費國。

對於淘汰任務如何落地的問題,專家告訴記者,目前,聚氨酯行業廣泛使用的二代物理發泡劑屬於氫氯氟烴類,三代物理發泡劑都屬於氫氟碳化物類物質,這意味著,兩者都有明確的淘汰時間表。

但現狀是,企業目前仍在大量使用氫氯氟烴。一些企業出於出口要求,需要使用第三代物理發泡劑。山東理工大學教授畢玉遂介紹,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已在市場上開始應用,“這種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是目前世界上除水外,唯一一類能與異氰酸酯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有機化合物。”

環保部對外合作中心項目三處副處長郭曉林表示,未來的技術要求非常明確,就是堅持“對環境友好”的基本原則。

環保部此前出臺的《含氫氯氟烴重點替代技術推薦目錄》明確,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結合國際替代品發展的趨勢,為相關行業實現“供給側改革”提供重要的指導,通過大力推動既對臭氧層友好、又對氣候友好的替代技術,引導相關制造業從供給側實現技術升級和產品結構優化。

相關:

溫室氣體有哪些?

公眾對二氧化碳作為溫室氣體都已熟悉,但溫室氣體不止二氧化碳一種,還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京都議定書》中統稱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和三氟化氮等六類氣體為“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

物理發泡劑中的第一代CFC-11和第二代HCFC-141b屬於氯氟烴類物質,對大氣臭氧層具有極大的破壞作用,歐美等國家在2003年完全禁止生產和進口HCFC-141b。

以歐美大量使用的第三代物理發泡劑HFC-245fa為例,該發泡劑雖然在使用過程中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小,但在生產過程中依然產生大量破壞臭氧層的物質。

科學研究發現,第三代物理發泡劑中的氫氟碳化物在導致氣候變暖的各種因素中所起的作用會越來越大,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在第四次評估報告指出,氫氟碳化物的全球變暖潛能值(GWP)值是二氧化碳GWP值的11700倍,即使用1噸氫氟類物理發泡劑相當於向大氣中排放11700噸二氧化碳,溫室效應特別明顯。

第四代發泡劑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物理發泡劑,具有高效節能、不燃、不含可揮發性有機物(VOC)、低GWP等特點,但是它的GWP仍大於1,分子中依然含有氟氯元素,生產過程中無法避免鹵化反應,對臭氧層的破壞是無法避免的,其本身也是具有毒害的物質。嚴格意義上講,它還是一種過渡產品,終將被淘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007

溫室中的創業家

1 : GS(14)@2010-12-27 17:18:18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06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298

用另類藝術表達感受溫室小花 紓解後雨傘鬱結

1 : GS(14)@2015-03-08 13:33:16





■卓思穎於雨傘運動期間,不惜由奧地利回港到佔領區做記錄。受訪者提供圖片


【本報訊】雨傘運動期間,她身在奧地利,間歇回港,不想缺席。像無數香港人,憤怒過、期盼過,失落告終。清場後,她重返佔領區,以定點方式攝錄一個月的變化,「馬路開通,欄杆、石墩上的口號,褪封塵至完全消失」。作品〈等待下一輪〉中重新運行的車輛,車轆不停轉動,似前進,又似原地踏步。以新媒體藝術表達後雨傘時代的鬱悶與期盼,她是卓思穎。記者:呂麗嬋


■卓思穎攝錄解封後的馬路製成〈等待下一輪〉,影片表達雨傘運動原地踏步的鬱悶。馮就康攝


走進牛棚的錄影太奇展覽廳,她早在等候,廿六歲的年輕藝術家,禮貌周周。去年大半時間都在海外,回港籌辦展覽,第一時間,她想為後雨傘時代補點白,「九.二八放催淚彈,我不在港,但望着電視,眼淚卻止不住」。運動如火如荼,爭取回港,睡在佔領區,沒幾日又得回去。隔岸觀火不好受,不斷上網了解事態發展,又與不同國家的藝術家,舉起雨傘拍照放上網,以示支持。「真正回港是十一月中,運動已到尾聲,發生立法會撞爛玻璃事件,第二日黃之鋒喺電台解釋,好多爭拗,感覺焦點模糊了,不再一樣」。總說毋忘初衷,是提醒也是願景,只因曾經迷失。這種感覺,讓她籌辦了名為《每每》的展覽,利用裝置藝術,抒發鬱悶情緒,「寫文章,都會用上每每這兩個字,意指不只發生一次,我哋嘅生活,也常常陷入不斷迴旋嘅死胡同」。



「悲觀之中 應有盼望」


在佔領區,她遇上兩個年輕人,在空蕩蕩的馬路上玩技巧球,「係一支小棍連着紅色皮球嘅小玩意」。寬闊的馬路,寂靜無聲,只有皮球拍在地下的聲響,坐在佔領區,她忍不住錄下這段奇異的聲音,結果成了作品〈如果那刻來了〉,「皮球不斷撞向透明玻璃,玻璃上卻佈滿鐵絲網」。看似以卵擊石,但她深信,皮球總有一天一飛沖天。「悲觀之中,也應該有盼望,前面嘅路仍然好長」。利用抽象物件,表達深層意義,向來是她的專長。過去,她便曾以迪士尼玩具的錄像裝置,表達男女差異,為她贏得掌聲,但以政治運動為題材,她不諱言也有掙扎,她說:「撇除審批問題,創作呢類題材,也會擔心被定型為某類創作人,只係佔領後嘅無力感,真實存在,好想以熟悉嘅媒介作紀錄,回應社會。」城大創意媒體學院畢業的卓思穎,原從事藝術行政工作,三年前辭職全職創作,專攻冷門的前衞藝術。上年,她先後到過巴西、奧地利、羅馬尼亞及杜拜舉辦展覽及交流,四月將到瑞士,「所謂嘅創作,大部份時間係不斷寫計劃書同申請資助,過程冇想像咁美好,但能夠全職創作,到世界各地交流,感覺係夢想成真」。媽媽教書,父親是退休生意人,生於中產家庭的小妮子,自嘲謂十八歲前的她,絕對「離地」。



不走主流「成功之路」


「家姐讀女拔,我讀聖保祿,同學都家境好好,中學時代,真係以為住公屋嘅只係少數」。父母全力栽培,身邊同學不是立志做醫生就是律師,主流認定的「成功之路」,她笑言很熟悉,「中學同學感情好,但價值觀唔一樣,始終格格不入」。立志讀藝術,成了家族同儕中的異類,「屋企人唔贊成,一畢業揾份朝九晚五嘅藝術行政工作,係希望佢哋知,我有能力打工,希望佢哋放心少少」。在乎家人的感受、努力撰寫計劃書爭取機會,醉心香港人永遠覺得「唔知講咩」的新媒體創作,卻又不厭其煩努力解釋;遇上政治敏感的題材,也不迴避,直視自己的感受,就是在無人留意的展館展出,也全力以赴,希望引起共鳴。「佔領運動之後,我知道好多人都覺得好鬱悶,但與其消沉,不如重新上路」。聲線柔弱卻堅定,這個八十後,與別不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08/190679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298

200國同意減排「強勁溫室氣體」

1 : GS(14)@2016-10-16 08:20:00

全球近200個國家昨天就減少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hydrofluorocarbon,HFC)使用量達成協議,成為展開對抗全球暖化的新里程,期望本世紀結束前可令全球暖化的速度減慢0.5℃。


克里︰地球重大勝利

HFC常用於雪櫃、冷氣機及氣體噴霧產品,不會損害臭氧層,但保存熱量產生溫室效應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數千倍,被視為「強勁溫室氣體」。在盧旺達致力斡旋協議的美國國務卿克里,形容今次協議是地球重大勝利;歐盟能源事務委員卡湼特指這是落實巴黎氣候協議的重要實質一步。協議具法律約束力,分三階段執行,歐美等發達國家要在2019年開始減少使用10%HFC,直到2036年減幅要顯著提升至85%;而包括中國在內的逾100個發展中國家要在2024年開始凍結使用量;印度、巴基斯坦及伊朗、伊拉克等波斯灣國家就在2028年開始。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6/198023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2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