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貨幣基金收益率下行,“寶寶類”年內首破4%

貨幣基金收益率下行大勢所趨。

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 5月11日-5月17日當周,74只互聯網寶寶產品的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為3.89%,較上一周下降了0.18個百分點,今年以來首次“破4”,並創去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Wind數據也顯示,貨幣基金最新七日區間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為3.72%,中位值為3.82%。在上一個區間內,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和中位值則分別是3.91%和4%。

“整個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在往下走,不只是‘寶寶類’貨幣基金。可能有些沒有下降,但新增規模多的產品收益率肯定是下降的,最近的配置收益率都在趨於下行。”北京某公募基金貨幣基金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表示。“收益率高的時候增量越多,收益也就容易下的越快。”

一季度流動性的實際情況顯示,寬松程度較去年有所提升,並且資金利率中樞水平出現明顯回落,帶動同業存單、短融等貨幣市場工具利率在去年末沖高後大幅下行。

收益率下行難改

雖屬於繳稅繳準期,但上周資金保持相對寬松,央行對資金面呵護意圖明顯。數據顯示,上周央行進行了2700億7天期,2200億14天期,合計4900億公開市場操作,回籠了800億。

“長期來看,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下行趨勢難改,不過短期也可能會有所回升。最近降準等一系列政策下基本面寬松,引發收益率下行。而到了季末或半年末收益率則可能會有所上升。”該北京貨幣基金經理說。

2018年1季度,大行接力中小行放量發行同存、同存規模再創新高,同存收益率回落慢於資金面。貨基配置同存的動力仍然較大,貨基對同業存單配置比例進一步上行。

“去年9月的流動性新規後,貨幣基金的被動化投資增多,就是會嚴格按照新規來投資。比如久期縮短,會從之前的80天下調到55-60天,同時長久期資產占比也在下降。”該公募基金貨幣基金進一步說。

2017年9月1日證監會正式發布《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對貨基資產配置比例、資產評級、集中度、流動性都進行了嚴格要求。

“到6月份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可能也會再上來。雖說監管會有影響,還是跟銀行的CD利率等有關系。央行流動性緊的時候,還會回到4%以上。但是現在可能傾向於收益率向下走。”上述北京公募貨幣基金經理告訴第一財經。

“流動性新規是去年10月份以後,當時很多基金都開始施行了。應該說歸根到底還是資金面流動性的原因。”上海一位公募基金固收負責人也表示。

在博時基金固定收益總部現金管理組投資總監陳凱楊看來,盡管貨幣政策總基調不會發生變化,但考慮到後續防風險相關措施的陸續落地和執行需要維持一個相對溫和的流動性環境來對沖政策所帶來的宏觀影響,因此二季度流動性有望延續一季度的整體平衡甚至略偏寬松局面。

陳凱楊指出,由於一季度以來銀行存款、同業存單收益率下行引發的再投資收益率顯著下降,貨幣基金收益率或將逐步下行。

申萬宏源認為,同存將逐步向流動性管理工具的本質回歸,疊加在年內資金面預期企穩,同存收益率也有望逐步回落。

“對同業存單配置比例的監管將循序漸進推進,後期貨基持續大幅增持同存的動力預計將有所弱化。”

貨基優勢削弱

需要看到的是,不僅收益率下行,類剛兌、T+0等也增加了貨幣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監管壓力有增不減。

WIND數據,2018年初至今,總共有13只貨幣基金上報,但無新成立貨幣市場基金。而去年一季度,市場總計有26只新成立貨幣市場基金,監管對新成立貨基審批的放緩也反映監管對貨基態度趨於謹慎。

此前監管層召開閉門會議就貨幣基金的T+0等征求意見,比如限定每日快速贖回額度在1萬元以內等。

“T+0客戶體驗會很好,取代了活期存款的功能。就相當於是現金工具。變相提高了銀行活期存款的成本。”上述滬上公募固收負責人表示。

並且有進一步的消息稱,近期基金業協會召集基金業人士召開2次關於市值法貨幣基金的研討會,會議也討論了市值法貨幣基金相關指引。此前,已經有多家基金公司上報了市值法貨幣基金。

業內人士指出,攤余成本法是實現T+0的重要制度基礎,凈值法下由於需要計算贖回份額的當日單位凈值,通常一般是T+1。

目前已上報的市值法貨幣基金共有4只,分別是易方達市值法貨幣基金、富國安惠市值法貨幣基金、中融市值法貨幣基金和建信日日鑫市值法貨幣基金。

“後面具體怎麽做,包括市值法的推出等,貨幣基金應該會出一些細則。成本法肯定是希望沒有太多的收益率。畢竟風險低,收益率也就下來了。”上述北京公募基金貨幣基金經理也認為。

“貨幣基金還是以讓利投資者為主要特點,本質是讓投資者能夠拿到不要承擔太多風險的收益,因為投資者要求也不高。所以,我們對基金經理的要求也不用特別出色,比如管理費偏低一點,投資者實際拿到的業績還是在市場很靠前。”某老十家公募固收副總也告訴記者。

毋庸置疑的是,在基金流動性新規和資管新規的約束下,以及監管對貨基態度轉向謹慎之後對貨基的約束也會進一步加強,貨基優勢被進一步削弱。

有分析指出,今年第一季度以來,個人為主的A類貨基和寶寶類基金成為申購主力,由於機構(尤其是銀行表內)申購貨基的規模受免稅等政策變動的影響比較大,如果這個優勢不再,機構投資者購買貨基也將受到較大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5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