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金融+”,必然是一種順應經濟轉型發展需求的新常態,反映了金融與實體經濟以創新方式深度融合的現實。

這是金融跨界的時代,這是金融+的時代。

如果說互聯網+實體經濟,能實現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廣泛連接,那麽金融+實體經濟則能強力促進經濟轉型發展。其實,從本源來看,金融的誕生是為了服務實體經濟,在實體經濟的借貸行為和買賣交易過程中提供中介服務,為實體經濟配置資源。

目前來談“金融+”,必然是一種順應經濟轉型發展需求的新常態,反映了金融與實體經濟以創新方式深度融合的現實。

在國家層面,無論是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上海戰略新興板),還是要求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產品等,都是為了滿足更多的、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對資金有強需求的實體企業的需求。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創業創新蓬勃發展,既有草根創業者,也有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做新事者,更有大型公司的創新業務等,他們對資本的需求各有不同。

比如草根創業者可能更希望能獲得直接的天使股權投資,比如鉛筆道;而一定規模的有收入和利潤的企業則希望通過掛牌新三板,希望通過規範的股權市場進行股權融資,比如黑馬企業皇品微電影;有的企業則希望能獲得上市的大公司的戰略投資或者並購,比如近期被樂視控股70%的易到用車;還有的傳統大企業則希望通過發債的方式募集創新業務的資金,比如由天風證券負責發行的企業債——株洲市城市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公司債券;當然,一些有實力的公司則希望通過在中小板、創業板進行IPO,募集大筆資金做創新業務。甚至有的企業,既希望自己孵化出來的小業務能獲得股權投資,又希望自己的一些業務能單獨拆出來上新三板或增發或並購來處理……

新經濟常態下的金融服務者,很難光憑一種金融業態就能服務好實體企業,所以,但凡是像天風這樣,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服務者,必然會成為跨界金融服務者。跨界的本質源於客戶的需求不以金融分業形態為自然分割,因此跨界的首要原因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必然選擇。

金融+跟實體經濟的緊密結合,也會導致另外一個問題——讓金融服務者用不同的業務來服務實體經濟,使得各種業務形態在金融服務主體內產生融合,久而久之,這種融合之後的專業能力表現為“跨界金融服務專家”,所以某種意義上說,金融+也是各種金融服務業態的深度融合。

而要保證金融服務能夠伴隨企業發展過程中不斷變化的需求,也要求要有像天風這樣的跨界金融服務專家,及時追蹤最前沿的金融方向,尋求更多可被融入的服務業態,捕捉變化,應對變化,才能確保始終如一的嚴謹專業形象和業務發展腳步,否則絕難跟上。

而一旦金融+跟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反過來也為中國民間“資金水庫”(數十萬億)的釋放提供了堅定的基石。我們都清楚,中國居民儲蓄率高,急需尋找合適的投資渠道。而所謂的投資理財,其實就是通過投資優質的股票、債券、股權等獲取對應的收入。但很多金融資產比較專業,需要通過跨界金融服務來進行整合設計,並提供包括股票經紀、互聯網金融服務、綜合支付、眾籌服務,開發固定收益產品以及資產管理產品等,讓普通民眾也能通過天金融+,享受到時代發展與變革的紅利。

現在,天風已掌握了金融+實體經濟,金融+消費服務這兩把金融+的鑰匙,正在金融+的風口上狂飆!2000年成立於四川,2008年遷至武漢的天風證券已成為一家註冊資本達46.62億元且擁有全牌照的全國性綜合類券商。特別是自2008年遷址到2015年中期,天風的註冊資本增長25倍,凈資產增長54倍,凈資本增長67倍,總資產增長38倍,營業收入增長15倍,凈利潤增長25倍,業務也從傳統的經紀業務擴展至投行、資產管理、新三板做市、互聯網金融等多業務齊頭並進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