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生態環境保護進入“新周期”,助力中國高質量發展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眾所期待的2018年全國生態環保大會將繪就未來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新藍圖,確定新目標。

“在生態環保方面,過去五年多來,黨和國家的重視前所未有,各方的支持與投入前所未有,法治措施的嚴厲前所未有,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人民群眾共識的形成前所未有,為中國邁向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5月18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常紀文表示,“在新時代、新目標、新部署下,2018年全國生態環保大會將開啟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新周期。”

環保督查員的身影越來越多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其治汙水、防洪水、排澇水、保洪水、抓節水的“五水共治”在全國首創。

麗水市已在浙江省率先完成全境剿滅劣V類水任務,水質保持100%達標。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14年蟬聯浙江省第一;美麗浙江考核連續10年蟬聯浙江省第一;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連續9年蟬聯全省第一。

“五水共治”不僅治出了新藍海,更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麗水市旅遊業總收入496億元,增長18.5%;優質水源培育出來的“麗水山耕”品牌越來越受市場青睞,產品平均溢價33%,今年銷售額38.7億元,增長158%;“麗水山居”經營總收入23億元,增長36.4%。良好的生態推進了投資新增長,首屆界麗水大會簽約合作項目221個,總投資1359億元。

前不久,麗水市被授予2017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優秀市大禹鼎。麗水市已連續兩年獲此殊榮。大禹鼎是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的最高榮譽。

在如今的浙江,山水相依、桃源春色的自然秀美風光已隨處可見。攝影/章軻

目前,浙江全省已基本清除“黑、臭、臟”等感觀汙染,城鄉環境得到很大改觀,最直觀的感受是垃圾河、黑臭河變成了景觀河,由黑臭河、垃圾河變風景河的“昔日臭水塘,今日蓮花香”的沿岸村莊比比皆是。

在享受了山水田園美麗景色的同時,百姓們也越發感受到,身邊的環保力度越來越大,甚至環保督查人員的身影都越來越多地出現。

“前天剛剛舉報,沒想到今天就拆了。政府動作太迅速了,老百姓拍手叫好。”2017年5月3日,福建省福安市甘棠鎮北門新安村村民林秀全說。

長期以來,新安村有個恒躍金屬制品加工廠,生產燃料為煤炭,煤煙味很重,噪聲擾民,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2017年4月,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福建後,村民們打了舉報電話。當天就由督察組轉給當地鎮黨委、政府,各部門快速聯動,對這家無審批手續的企業查封扣押,強制斷電、拆除相關生產設施。

福州市永泰縣長慶鎮村民魏祥義也告訴記者,當地有10家蜜餞廠,生意越做越大,排汙也越來越大。向督察組舉報後,幾天時間,這些蜜餞廠就停止生產了。永泰縣還決定建蜜餞加工園區,汙水經過處理後達標排放,不入園區的堅決取締。

“蜜餞廠整治後,村里小溪的酸臭氣味沒了,我們住得更舒服了。”魏祥義說。

在廈門,當地一位居民說:“多少次,臺風沒把廈大翔安校區東門對面的機磚廠煙囪刮倒,督察組一來就倒了。怒贊!”

像這些發生在群眾身邊,有的雖然不算嚴重汙染,卻像蒼蠅一樣讓群眾生活不得安寧的汙染源,在一次次環保督察(查)中被清理。

數據顯示,中央環境保護督察進駐期間共問責黨政領導幹部1.8萬多人,直接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8萬多個。

2016年11月26日,中央環保督察組正在受理群眾來電。攝影/章軻

2016年12月13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廣東省下沈督察時,督察人員向當地百姓了解實情。攝影/章軻

中國正在變得越來越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從中央到地方,“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被落實到黨委、政府各個層級。中央環境保護督察覆蓋31個省市區,即將開展“回頭看”;

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逐年加碼。藍天保衛戰、汙染防治攻堅戰、打擊洋垃圾、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清廢行動2018”、整治黑臭水體……

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寶島海南“汙染項目不上島”,京津冀嚴厲整治“散亂汙”……

在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全方位、大力度,效果明顯。

五年多來,全國上下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在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後產能基礎上,退出鋼鐵產能1.7億噸以上、煤炭產能8億噸;散煤治理,推進重點行業節能減排,71%的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提高燃油品質,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000多萬輛;重點流域海域水汙染防治,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

五年來的數據最能說明問題:

“大氣十條”各項任務順利完成。與2013年相比,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濃度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39.6%、34.3%、27.7%。

五年多來,我國累計治理沙化土地1.5億畝,完成造林5.08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成為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相比2012年,2017年全國地表水好於三類水質所占比例提高了6.3個百分點,劣五類水體比例下降4.1個百分點。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中國正在變得越來越美。

“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不論是在北京部委高層采訪,還是走訪地方省、市、縣、鄉,第一財經記者感到,上述這些新環保理念,已經變成了切實的行動。

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環保與經濟發展不再對立。“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成為一條成功的生態文明建設通道。

四川省攀枝花市是資源型重化工業城市,受資源稟賦、產業結構、開發背景、自然環境等因素影響,曾一度空氣汙染嚴重,環境問題突出。2004年,攀枝花被戴上了全國十大空氣汙染城市“黑帽子”。

“十年以前,我都不敢穿白色的襯衣,因為穿上一天就快成灰色襯衣了。”攀枝花市環境保護局一位工作人員說。

近年來,攀枝花市累計實施森林生態、林業產業、生態文化、支撐保障等各類工程項目563個,新建林地(綠地)36.7萬畝。

按照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總體規劃,攀枝花市以金沙江幹熱河谷區生態治理為重點,對裸露工礦跡地、破損山體等“硬骨頭”進行生態植被恢複,綜合整治工礦廢棄地及山、水、林、田、湖,共完成廣廈采石場、龍蟒尾礦庫、青杠坪尾礦庫、二灘粘土礦等50個礦山跡地的生態治理,面積達到1.65萬畝。

隨著綠化面積的增多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如今,攀枝花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定在95%以上,PM2.5值常年低於32微克/立方米。如今的攀枝花,不僅賣地下的資源,也賣天上的陽光。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同年9月,《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公布,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等8項制度成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頂層設計。

2017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發出通報。甘肅約百名黨政領導幹部被問責。包括3名副省級幹部、20多名廳局級幹部。問責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在全國形成強烈震撼。

五年多來,環境保護法、大氣汙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水汙染防治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完成制修訂。各級環保部門下達行政處罰決定份數和罰款數額大幅增長,查封扣押、停產限產、按日連續處罰成為遏制環境違法行為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武器。

5月11日,生態環境部約談廣東省廣州、江門、東莞,江蘇省連雲港、鹽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和浙江省溫嶺等7市政府現場。攝影/章軻

常紀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通過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與建設,黨領導下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形成,人民群眾的環保改善獲得感顯著提升。

常紀文說,黨的十九大設計了美麗中國建設的2020、2035和2050年階段性目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今後三年我國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實施的機構改革,為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體制基礎。

新時代生態環保的新周期

“行勝於言。”去年底,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署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看到了很多切實的行動。在雄心勃勃的國家公園計劃中,中國正將2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納入保護範圍,將國土面積和空間的2%還給大熊貓、東北虎、藏羚羊等野生動物。”

埃里克·索爾海姆說,中國針對汙染制造者的行動也在升級,排放達標已經成為地方官員的一項重要考核指標,煤礦和重工業正在逐步關閉。“我們將非常期待看到中國建設生態文明,並通過‘一帶一路’等平臺,將這一理念帶往國外。”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介紹,目前,中國正在推進生態文明“八大制度”的建設,這“八大制度”是相互關聯、邏輯貫通、層層遞進的。

楊偉民說,這“八大制度”包括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空間規劃體系、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市場體系、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等等。

楊偉民說,治理環境、保護生態,不僅需要行政和法律的手段,也需要更多地運用經濟的手段,需要培育形成市場主體,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健全市場體系。同時,政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必須充分履行職責,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

今年機構改革後,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多次表示,生態環境部的基本職責定位是“監管”,統一行使生態環境監管者職責,重點強化生態環境制度制定、監測評估、監督執法和督察問責四大職能。

目前,擺在生態環境部面前的,是一塊塊難啃的硬骨頭。

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的僅占29%。部分區域流域水汙染仍然較重,各地黑臭水體整治進展不均衡、汙水收集能力存在明顯短板。耕地重金屬汙染問題凸顯,汙染地塊再利用環境風險較大,垃圾處置能力和水平還需提高。

此外,我國產業結構偏重、產業布局不合理,能源結構中煤炭消費仍占60%,公路貨運比例持續增長,經濟總量增長與汙染物排放總量增加尚未徹底脫鉤,汙染物排放總量仍居世界前列。生態空間遭受持續擠壓,部分地區生態質量和服務功能持續退化的局面仍未扭轉。

今年4月2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要打幾場標誌性的重大戰役。緊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7年2月19日上午,環境保護部2017年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第13督查組在山東省濟南市華能黃臺電廠檢查。攝影/章軻

李幹傑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圍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將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複、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汙染治理七場標誌性重大戰役作為突破口和“牛鼻子”,抓緊制定作戰計劃和方案,細化目標任務、重點舉措和保障條件,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確保3年時間明顯見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