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縣改市”開閘 中小城市發展進入加速通道

自去年“縣改市”開閘後,今年該項工作繼續推進。近期,陜西彬縣和江蘇海安先後撤縣設市獲批。

據陜西省政府和江蘇省政府發布的消息,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彬縣,設立縣級彬州市;撤銷海安縣,設立縣級海安市。

大規模“縣改市”封閘20年後,國務院於2017年“解凍”了撤縣設市的審批,河北省平泉縣、浙江省玉環縣、陜西省神木縣、四川省隆昌縣、湖南省寧鄉縣、貴州省盤縣六個縣於當年獲批撤縣設市。

“十三五”規劃把加快中小城市的發展,作為完善城市規模結構的主攻方向,其中撤縣設市和推動特大鎮改市是重要途徑。

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發布,提到2018年要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穩妥有序增設一批中小城市,繼續開展撤縣設市、撤地設市,推動城市群及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範圍內符合條件的縣和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率先設市。”

去年5月,民政部有關負責人就撤縣設市相關問題進行解讀時指出,我國城鎮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中小城市數量少、集聚產業和人口不足、發展質量和水平不高的問題比較突出。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城鎮化水平由剛剛超過30%上升為2016年的57.35%,但縣級市數量減少了80余個。

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地級市的擴張,很多縣級市被改成了區。該負責人表示,縣級市數量的持續減少,導致中小城市發展滯後,帶來大中小城市發展失衡、城鎮化布局形態不合理、人口城鎮化滯後、大城市病凸顯等一系列矛盾和問題,制約了我國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進一步提升。

因此有序撤縣設市,對於推進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例如,通過撤縣設市培育發展一批中小城市,有利於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降低人口轉移成本,有利於推動優質資源向中小城市集聚,進一步優化生產力布局,有利於減輕大城市壓力。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的城鎮化水平已經明顯提高,很多縣完全是城市的規模,撤縣設市是對它們名稱的調整,讓它們更加名正言順。

當然,除了名號之外,縣改市對地方仍有一系列實質性的利好。比如,改成市就意味著擁有更多的城市建設管理權限,尤其是城市建設中的用地指標、基礎設施負債等權限都明顯擴大。

此外,通過縣改市,增加中小城市數量,也有利於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陜西彬縣和江蘇海安縣的縣改市,其中的一個著眼點就是要加大區劃資源整合力度,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陜西彬縣地處陜西西北部與甘肅東部交界處,周圍城鎮化水平較低。通過縣改市,可以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