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荷蘭一家設備商 牽動全球半導體產業 英特爾、台積電都不敢小看的公司

2012-7-30  TWN




是誰的地位如此之重要,技術如此前驅,所冒的風險之大,甚至連產業龍頭英特爾都無法獨力承擔,還可能讓三個半導體的最大死對頭湊起來聯手合作?它是艾司摩爾(ASML),這個你可能不熟悉的名字,握著全球半導體進入下一個世代的鑰匙……。

撰文‧楊卓翰

上周五台積電的法說會上,只見滿頭銀髮的張忠謀在台上漫步。面對外資法人的問題,他想表現得輕鬆,然而他嘴裡說出來的話,卻格外謹慎。外資不斷追問的事情,就是荷蘭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ASML)的投資案。

七月上旬,艾司摩爾執行長艾瑞克.莫里斯(Eric Meurice)宣布,邀請英特爾、台積電和三星這三家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廠商,共同投資研發新技術。而且,產業龍頭英特爾已經開出四十一億美元(約一千二百億台幣)的投資承諾。消息一出,市場開始擔心台積電會被迫跟進,否則將被邊緣化。這讓張忠謀在法說會上澄清「我們很積極地評估」、「台積電不會被迫投資」。

一年只賣三百台

獨占全球高級機台

這家一般人不太熟悉的公司,究竟有什麼本事,敢同時邀請三個最大的競爭對手聯合投資,還讓張忠謀如此小心謹慎?

總部在荷蘭小鎮維荷芬(Veldhoven)的艾司摩爾,在年報上非常謙虛地介紹自己:「我們是全世界領先的微影設備商(Lithography Equipment)。」實際上,全球前十大半導體製造商,全部都是它的客戶,市占率達三分之二。換言之,艾司摩爾的技術到哪裡,全球半導體的製程就在哪裡。

微影設備,就是用極微弱的光,將電路藍圖縮小印在晶圓上,是IC製程中最關鍵的角色。台積電想印出更小、更精確的電路,想做出更大的矽晶片以提升產能,端看微影機能將電路圖縮到多小、拍照面積多大。而艾司摩爾的產品保證每一項都是極限。

過去台積電曾經成功開發出「浸潤式曝光」,可以應用在二八奈米製程,要實現產能,還是得靠艾司摩爾生產的微影機。艾司摩爾的一台二八奈米微影機從八千萬美元(約二十四億台幣)起跳,包含其他機種,一年平均只生產三百台。聽起來不多,但它去年的營收高達五十六億歐元(約二千億台幣),而且現在下訂單,二年後才能交貨,可見得全球廠商「搶機台」的情況。

掌握EUV技術

一口氣跨三個世代

隨著行動裝置時代演進,要印出更小的電路圖,浸潤式曝光逐漸步入極限。艾司摩爾開發的其中一個次世代方案,就是真空的EUV(超紫外光)技術。這種技術最高可以將線路精準度提升到七奈米,只比一個分子稍微大一點。要達成這種水準,艾司摩爾台灣區總經理劉興凱解釋,祕訣只有「專注和砸錢」。

艾司摩爾從一九九九年開始研究這種遊走在物理邊緣的超紫外光技術,如今已經邁入第二階段的應用。「好幾年的研發,只擠出一點點光!」劉興凱說。但這一點點光所印出的微影,足以改變全世界的半導體產業,目前只有超紫外光最有希望同時達成次世代的精準和效率。

不只如此,艾司摩爾也正在擴大顯影晶圓的面積到十八吋,讓產能提升二.二五倍。更高的精確度、以倍數成長的產能,「我們基本上就是在加速摩爾定律。」劉興凱說,也就是每隔一年半,晶片的產出量增加一倍的定律。

「但摩爾定律不會自然達成,那背後都是一年好幾個B(十億元)的研發。而且EUV不只是下一個世代的技術,我們可以從現在的二八奈米一口氣跳到十奈米,跳了三個世代。」而這正是吸引英特爾、三星及台積電的超級技術。雖然EUV最快在一八年才能量產,但沒有一家廠商願意輕易錯過研發的機會;那個機會,就在艾司摩爾手上。

不過,如此重要的公司,在台灣卻不太有名。連清大榮譽客座教授李家同都曾投書感嘆台灣年輕人「只知道蘋果,不知道艾司摩爾」。艾司摩爾亞太區公關艾蜜莉(Emily Leung)就說,公司在台灣沒沒無聞,甚至讓召募人員變得困難:「畢業生都只想進TSMC(台積電),對ASML卻興趣缺缺。」殊不知,其實艾司摩爾的全球訓練中心就在台北林口,包括各國的作業員在操作微影機之前,都得先到台灣來受二個月至二周的訓練。

「這不能怪大家。」劉興凱說:「艾司摩爾不是終端消費品,所以跟一般人接觸不多,所以好像很低調。外界自然也對我們有些…(嗯)…誤解。」他所說的,正是市場擔憂台積電若不參與投資,可能會在製程失去先機,甚至被排擠的傳聞。

「這絕對是錯的。」劉興凱澄清,台積電一直都是重要的客戶,不會因為不參與投資而影響台積電產品的時程。「供應商和廠商的合作每天都在發生,例如我們自己的產品也和蔡司等供應商投資研發。台積電是不可能被邊緣化的。」無論如何,艾司摩爾都是這樁投資案的最大贏家。野村證券分析師Richard Windsor認為,英特爾的注資已經到手,未來艾司摩爾在高階設備上的獨占優勢已然確立。這一場投資案,不論是艾司摩爾或是英特爾等公司,決戰的都是未來。特別是當未來的窄門只有七奈米之寬時,張忠謀的盤算,得打個更精。

艾司摩爾(ASML)

執行長:艾瑞克.莫里斯(Eric Meurice)

總部所在地:荷蘭

全球員工人數:近一萬名

產品:半導體微顯影設備

近三年營收、獲利:(單位:歐元)

營收獲利

201156億14億201045億10億200915億-1.5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38

實威國際守穩全球最夯3D繪圖軟體 雲林漁村囝仔讓鴻海、台達電都買單

2012-9-24  TWM



台灣有一家3D繪圖軟體代理商,業績好到各大軟體廠找上門,要它幫忙賣產品,甚至還能打破軟體業限制跨國代理的遊戲規則,讓台商可以一地購買、兩岸使用,連鴻海都指明購買,它是實威國際。

撰文‧翁書婷

鴻海在中國的工廠,一位台灣工程師正專注地設計新款的傳輸線。他設定參數,然後按下一個鍵,螢幕上立即拉出一條曲線,畫完這條線的立體樣貌後,又繼續測試這條線能承受最大的彎曲斷裂拉力,是否合乎標準。在這座以裝配iPhone、iPad等時尚電子產品著稱的工廠裡,一套當紅的3D繪圖軟體,正是鴻海掌控產品品質的當關利器之一。

事實上,除了鴻海之外,宏達電、台達電、奇美電等五千家大廠,也都要倚仗這套軟體來生產出合乎客戶要求的品質。這套熱門的3D CAD(電腦輔助設計)繪圖軟體SolidWorks,自然來頭不小,它是由生產幻象兩千戰鬥機而聞名的法國達梭集團旗下公司達梭系統所設計,主要用在消費性電子、機械、醫療儀器、家具等領域,「全世界有一五○萬人使用我們的軟體,其中最小的才十歲。」達梭系統執行長Bertrand Sicot說,這些使用者借助它來畫出產品的立體樣貌,以及模擬測試產品功能是否完善。

這套去年全球下載次數最多的3D繪圖軟體,彷彿就像一棵搖錢樹;誰掌握了它的代理權,誰就能立於不敗之地。而這項理應由國際軟體大廠掌控通路的熱門產品,為何會由一家沒有驚人名氣的台灣廠商掌握兩岸代理權?

只代理一家 用忠誠換商機「很多人想搶實威的代理權,卻都沒能成功。」一位軟體代理同業點出SolidWorks的熱門程度。已經掌握SolidWorks十六年台灣獨家代理權的實威國際,創辦人兼總經理許泰源自有其一套贏家哲學。

對照其他台灣同業是二至三家代理商共同代理一套繪圖軟體,「實威沒有貳心,我們只專心做一家公司產品,把服務做到最好。」許泰源自信地說。

實威一直是達梭全球四百家代理商中的資優生,不僅長期銷售績效名列全球第五,金融海嘯時期,甚至還逆勢拿下全球第一,「許泰源總是能達成我們設定的目標。」Bertrand Sicot分析。

實威這樣的代理成績,讓其他軟體原廠不斷找上門,希望實威替他們賣產品,然而,許泰源從未動搖過,將這些送上門的錢擋在門外。

不是許泰源傻到將軟體廠捧來的錢往外推,而是他深諳代理商忠誠度比什麼都重要的道理。因此,當○七年達梭系統企圖進軍中國時,幾乎沒有多考慮,第一時間就找上許泰源,「達梭老闆直接問我,給你去上海設點要不要?」許泰源對達梭的忠誠,讓他換得了搶進新市場的機會。

許泰源用忠誠換來走出台灣的機會,看在同業眼中,可是相當眼紅。一般繪圖軟體廠代理遊戲規則裡,都會清楚劃分代理商的權限,台灣代理的產品只能在台灣用,若客戶要在中國區使用繪圖軟體,就得另外向中國區代理商買,否則就要加付授權金。

「台灣市場會越來越飽和,成長性有限,我們也想去中國賣,但原廠並不答應。」一位軟體代理同業主管無奈地說。

雲林漁村出身的王牌業務員然而,實威卻能打破限制,手握台灣、中國兩岸代理權,讓台商可以一地購買、兩地使用,正因實威能跨國代理,立於戰略高地,讓鴻海主動找上門來,一年內就買了兩百套軟體。「只有我們,才有能力在兩岸六座城市同步開課,教鴻海工程師怎麼使用3D繪圖軟體,這是其他代理商做不到的。」許泰源點出他多年經營下來的競爭利基。

一九六○年次的許泰源,是個出身雲林漁村的小孩,父母從事水產買賣,家境並不富裕,「三餐不見白飯,只見番薯乾;小時候爺爺拿了一小瓶汽水回家,我趕緊湊上前,卻只能分到小小一口。」許泰源瞇著眼睛,微笑地憶起童年,彷彿所有的辛苦都化為甜美。

因此,當他靠著父母攢下來的錢讀完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現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科,進入當時的大眾電腦當業務員後,他時時刻刻都在警惕自己:「比起小時候的困苦,現在的苦都不算什麼。」正因家境窮困,讓許泰源跑起業務總比別人勤,「別人周末休息,我是星期六自動加班,與五股、新莊模具廠老闆們應酬、打關係,就連結婚隔天一早,也沒多休息,就出門見客戶,直到凌晨才回家。」膚色黝黑與鄉下人的質樸,加上科班出身的專業,在在成了許泰源賣軟體的利器,最高紀錄曾一次賣掉二十二套,替公司賺進一億元業績,成為大眾的王牌業務員。

後來,在一次會議中,許泰源偶然接觸到SolidWroks這款軟體,他訝異地發現,這軟體具有很大的競爭力,不僅可以在微軟作業系統上使用,比起兩百萬元的高階繪圖軟體PRO/E,三十萬元的SolidWroks小而美,又很容易上手。

於是,在友人提議不如一起創業下,許泰源毅然辭掉工作,「我也猶豫過,但想到父親跟我講的話:『只要你有七成把握就可以做,而不是等到有百分百的把握,那時機會早就沒有了。』」實威過去三年獲利穩健,去年和前年分別交出每股稅後純益(EPS)六.八元與七.五元的亮眼成績單;就算○九年遇到金融海嘯,客戶下單意願降低,也交出四.九元的好成績,平均毛利率高達六○%。

今年九月實威轉上櫃,從創業到上櫃匆匆十六年,實威一步一腳印扎根台灣、跨足中國,但接下來才是關鍵。面對眾多的投資人,一位基金經理人就不諱言說,「隨著中國代理商規模逐漸增大,實威必須不斷跑在前面,積極耕耘內地或東南亞地區,才是未來主要成長動力。」

許泰源

出生:1960年

現職:實威國際總經理

經歷:大眾電腦、台灣鷹圖、未來趨勢科技學歷:台灣科技大學科技管理所

實威國際(8416)

成立:1996年

資本額:2.32億元

董事長:李建興

總經理:許泰源

主要業務:SolidWorks全系列軟體代理實威近3年營收(單位:億元)年度201020112012上半年營收4.38 4.83 2.13 淨利1.49 1.59 0.56 EPS7.57元6.84元2.4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84

深度剖析 從威盛到弘達電都未改變的「失敗基因」王雪紅 為什麼又讓股東心碎

2013-08-12  TWM  
 

 

她是台灣唯一,創造兩個股王;卻也是台灣唯一,在成為股王之後,兩家公司股價一路破底,市值剩下一成二。

她完全授權,人才卻流失;她高價護盤,淨值卻縮水至少206億。

宏達電會不會成為威盛翻版?王雪紅能否記取教訓,拯救陷入危機的宏達電?

深度剖析,宏達電還有沒有明天?

製作人‧林宏文 撰文‧李洵穎 研究員‧黃家慧

用創投心態經營企業

── 王雪紅對股東沒說清楚的5個爭議爭議1威盛出售轉投資持股 轉買宏達電2006年,威盛以每股700多元的價格出售轉投資的威連科技持股,給王雪紅旗下投資公司──全德和弘茂。當時宏達電股價約650元,威盛以市價再買進宏達電0.59%的持股。

威盛表示,是為了使公司財務透明化,但市場質疑為何只處理威盛和宏達電之間持股,而不一併處理其他轉投資事業?

爭議2宏達電收購多普達

宏達電2006年宣布以1.5億美元收購多普達國際,隔年決定以1450萬美元買下多普達國際的九個子公司。

多普達國際股東都是王雪紅及王永慶二房家族成員,董事長由陳主望擔任,他是王雪紅大姊王貴雲的兒子,市場對此案存有關係人交易的質疑。

爭議3威盛賣廠辦大樓給宏達電 現賺2億2010年,威盛出售自2000年購置、位在新北新店廠辦予宏達電,總金額4.04億元,處分利益將近2億元。

威盛處分資產給宏達電而挹注獲利,得以美化帳面。

爭議4威盛將連年虧損的S3高價賣給宏達電2011年,威盛將旗下繪圖處理技術的公司──S3 Graphics賣給宏達電,交易金額為3億美元。而S3另一個大股東是王雪紅的投資公司WTI。

威盛、WTI、宏達電大股東都是王雪紅,為何不採用直接授權?

市場「關係人交易」、「左手賣右手」的罵聲紛紛出籠。

爭議5宏達電買Beats股權 不到一年賣 出虧1.5億2011年,宏達電斥資90億元,吃下美國耳機潮牌Beats的51%股權。

一年不到,宏達電再動用67.44億元借給Beats,讓Beats的創辦人以45億元向宏達電買回原本出售股權的一半,宏達電在這樁交易上虧損將近1.5億元。而Beats代工廠是捷音特,王雪紅三家投資公司持有的鴻達國際是捷音特的大股東之一。

八月三日,是個典型的台灣夏季天氣,炎熱且悶溼,宏達電選在這天舉行家庭日。董事長王雪紅率領執行長周永明、研發與營運總經理劉慶東一同做有氧操;她不時向員工比出勝利手勢,神情看來十分有活力,員工也熱情回應著。這一幕讓人覺得這真是一家活潑、熱情的公司。

不過,就在家庭日的前四天,宏達電卻讓所有分析師、小股東感到寒冬提前來臨。

七月三十日,也是一個炎熱的午後,宏達電舉行線上法說會。法說會一向只由財務長張嘉臨主持,執行長周永明每年只會「發聲」一次;但這天,簡報時間還沒開始,在線上聆聽的分析師、媒體卻聽到周永明的聲音,心想:不妙了!因為這是周永明今年第二次「現聲」線上法說會。

果然,宏達電端出比外界預期還差的第三季營運展望,主要的財務指標沒有一個好消息。

宏達電預估,第三季營收縮減到五百到六百億元,比上一季衰退一五%到三○%;毛利率區間落在一八%到二一%,也比上一季下滑三到五個百分點;營益率的區間只有零到負八%。換言之,宏達電第三季本業很有可能出現掛牌上市以來首度的單季虧損。

「宏達電虧損?」「宏達電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威盛?」來自於投資人的質疑聲不斷出現。這也是對有「股王製造機」之稱的王雪紅另一種不信任感。

二○○○年,威盛率先以盤中六二九元奪下股王之冠;○六年,宏達電以千元之姿首度坐上股王寶座;一一年,宏達電挾著一千三百元的氣勢再度傲視群雄。

王雪紅是台股史上,唯一創造兩個股王的董事長;也是唯一在成為股王之後,兩個股王都從高峰墜落,市值縮水,宏達電只剩下一二%,威盛則僅剩三%。

只是,這一次,宏達電因業績展望不佳,跌破上市承銷價一六三元,在一片看壞聲中,從經營面檢視,王雪紅能拯救深陷危機的宏達電嗎?

她,充分授權經理人相信經營團隊判斷 讓他們放手去做王雪紅對於公司的營運事務不太干涉,都交由專業經理人打理,威盛如此,宏達電也是。一位離職基層員工這麼形容:「一年內,只有兩個日子看得到她(王雪紅),就是耶誕舞會和年終尾牙;其餘時間,去靈糧堂找到她的機會可能較高。」不過,就在宏達電近半年表現不盡理想,王雪紅對於公司事務變得較以往關心。過去半年,她每周都會進宏達電新北市新店辦公室一次,同時也會順便繞去威盛看看。

交大管理學院副院長唐瓔璋透露,早年PDA作業系統大廠Palm曾找上王雪紅兜售,但她嫌太貴;回過頭來看,如今智慧型手機已走入作業系統平台的競爭,手機的尺寸、規格都是其次,宏達電在手機競爭上就是缺少作業系統平台支持,當年王雪紅因缺乏對市場了解而錯失關鍵良機。

唐瓔璋說,董事長不只是單純出資者而已,更是股東會、董事會的最高領導者;對外代表公司,對內更具有帶領董事會處理執行公司重要業務的責任,也可以聘任總經理、執行長。

一位不願具名的員工認為,從投資人角度來看,王雪紅沒有讓董事會充分發揮作用。王雪紅對人信任,但她周邊的人揣摩上意,提出王雪紅會有興趣的投資案,只要沒有太多負面作用,王雪紅大多都會同意。

王雪紅欣賞別人的優點,放手讓部屬發揮所長,不管是威盛還是宏達電,王雪紅對於經營團隊都給予相當的尊重,放手讓這群天才盡情發揮。「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她的用人哲學。與其說是王雪紅信任他們,倒不如說是她太相信自己用人的判斷。

她,讓威盛丟掉股王營運成績持續崩壞 也未撤換總經理作為一位董事長,王雪紅的確管得很少,因此宏達電可說是,成也周永明,敗也周永明。只是完全授權之後,當公司發生問題時,包括內部高層人事動盪,三年來走了十三位副總級以上主管;加上對市場反應不夠敏銳,本刊在去年八月封面故事「驕傲的輸家」就點出,周永明不願跨入中低階手機市場等四大問題。經過一年,經營團隊才開始切入中低階手機,以致錯失良機。

當一家公司的執行長或總經理績效表現不理想時,董事長具備解除他們職務的權力。

但是,王雪紅不曾開除過任何一位總經理,即使做得不好也一樣,這有違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則,如今宏達電陷入危機,王雪紅難辭其咎。

回頭看看,為何兩個股王雙雙從雲端跌落谷底?

先談威盛,威盛在短短六年不到的時間,股價從最高峰的六二九元,最慘曾摔到四.八九元。從○六年起,威盛連續七年虧損,一二年每股虧損高達八元。

這樣的營運成績,總經理陳文琦仍安穩坐在其位。陳文琦是王雪紅的夫婿,妻子撤換先生的職務,業界未曾聽聞。然而,「萬年CEO」是否符合公司治理,有待商榷。

她,與周永明有「默契」手機大廠CEO換過一輪 周卻未受影響再說宏達電,面臨競爭激烈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宏達電市占率節節下滑,跌落全球前十大之外。去年獲利僅為前年的三分之一不到,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可能再比去年的二十元減少一個零。市值也從高峰的一.一兆元急縮到一千三百多億元。

每當股價急跌時,宏達電總會實施庫藏股,到目前為止,宏達電一共啟動十一次。扣除目前正在執行的這一次,過去十次買進,買回平均價格最高的一次,是一一年七月的八五○.九三元,十次庫藏股部分註銷後,使淨值減損二○六億元;自有資本比率從○七年的六成下降到去年底的四成。

一位離職員工指出,周永明過於自信,輕敵是他的致命關鍵。三年前,周永明認為,三星不是對手,如今宏達電銷售量遠遠落後三星。

另外,當市場去年無不關注中國品牌手機廠興起時,周永明依舊輕忽。他在一場記者會中曾說,中國高階手機價格也不過是宏達電高階手機的一半,話正說著,手擺出「砍一半」動作。

在這一波手機版圖大洗牌過程中,績效不佳的手機品牌大廠大多出現撤換執行長的情況,以示負責。包括諾基亞(Nokia)、黑莓機製造廠BlackBerry、索尼(SONY)、LG等國際手機品牌大廠因業績不盡理想,執行長都在近一、兩年遭撤換。

如今威盛和宏達電正處風雨飄搖之際,兩家公司的總經理似乎無法解決公司危機,王雪紅應該善盡董事長職責,發揮董事會作用,而不是再用過去的信任或放任管理企業,正視事實才是挽救公司的良藥。

曾有媒體報導王雪紅和周永明關係緊張,但遭到王雪紅公開駁斥。兩人之間的互動,確實值得進一步深究。值得留意的是,周永明○四年升任總經理以來,這九年,他始終未進入董事會。這麼重要的角色,卻未能擔任董事,王雪紅和周永明之間的合作是否有某種「默契」,令人玩味。

她,讓威盛歷史重演抓到機會財大爆發 卻沒有守成策略威盛和宏達電之所以成功,都是靠賺機會財來的,一次的成功,造就出前後兩任股王的佳話。

威盛因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產品線策略定位錯誤,給予威盛生存空間,創造出「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傳奇。不過,隨著英特爾自我反省、重新定位產品線後,加上威盛轉投資不順,以及半導體業景氣自二○○○年後急速下滑,使得昔日股王身價早已不再。

曾經有位小股東,因為看到外資看好威盛而給予八百元的目標價,大舉買進六百元的威盛股票;沒想到威盛股價自高檔一路走空,這名小股東因融資追繳、被迫斷頭,幾近破產。

威盛之後,就在○六年,宏達電接棒成為新一代股王。宏達電以PDA手機代工起家,善於在自己弱小的時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助他人之力,壯大自己,為往後雙方在產品研發的緊密關係奠定良好基礎,無形中提升了宏達電的品牌地位。

與微軟合作,宏達電生產出全球第一台搭載WinCE的掌上電腦、全球第一支微軟系統為基礎的智慧型手機、全球第一支微軟3G智慧型手機系統、第一款微軟Windows Mobile 6智慧型手機;與Google合作,替宏達電累積在移動上網方面的能力;與Google推廣Android平台,奠定了宏達電在Android平台智慧型手機的領先地位。

靠著不斷領先,宏達電股價也不斷推升,挑戰一千元、一千三百元,外資更喊到了一六五○元,在一片歡呼聲中,大家幾乎都快要忘記威盛慘痛的失敗經驗。

但是,在商言商,當Google希望能夠將Android平台廣泛使用在各家品牌手機上時,就不可能只選擇宏達電為唯一合作廠商,這時,宏達電的優勢逐漸消失。

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心中有個「猴子理論」,森林的猴子手中雖抓著樹枝,但要衡量樹枝牢不牢,還要在樹枝斷掉前,先盪到另一棵較牢靠的樹。現在的宏達電正在找尋下一棵比較牢靠的樹。

不過,就在周永明仍在尋找牢靠的樹當中,宏達電的股價卻像溜滑梯般下來,令許多投資人措手不及。一位太太在宏達電九百多元時買進,後來跌到二四○元買進攤平。她無奈地說,當時是因為相信王雪紅才投資,沒想到賠掉一千萬元,令她欲哭無淚。

她,用創投心態經營關係人交易充斥 對股東難以交代王永慶曾說:「身為一家公司的老闆,絕對不能讓股東賠錢。」很多股東向他抱怨,台塑股票不會動,但王永慶有不同看法:「漲的時候,我們(大股東)就賣一些;跌的時候就買一些回來,減緩股價的波動。那麼股東買的股票,就可以長期投資,不會受傷。」○四年的威盛股東會中,小股東也質問王雪紅:「為什麼你弄成這樣?」王雪紅面對威盛小股東只給了一個交代:「我是經營之神的女兒,請各位股東給我一個機會。」但,眼看悲劇再度重演,宏達電股價這般表現,恐怕連王永慶看了也會流淚。

過去威盛、宏達電坐上股王寶座之際,小股東對於王雪紅的經營手法,或許不盡滿意,但看在股價上漲、業績攀升的面子,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宏達電面臨危機,王雪紅對企業的經營心態,再度被市場拿出來檢驗。

翻開過去王雪紅威盛和宏達電集團的投資史,總充斥著「關係人交易」的市場爭議。

爭議一:威盛出清威連持股,轉買宏達電○六年,威盛處分旗下轉投資事業威連科技(持有宏達電),以每股超過七百元的高價,賣給王雪紅夫婦旗下的兩家投資公司──弘茂及全德,該筆交易讓威盛蒙受處分損失一千九百萬元;但這一頭認賠賣出,但另一頭卻購入宏達電股票二五八五張。

威盛當時的官方說法是,威盛對宏達電持股由間接轉成直接持有,可以提高公司財務透明度。但威盛若真要讓公司財務透明化,應一併處理為數眾多的轉投資公司才對,怎會只針對宏達電的部分呢?威盛的動作令人不解。

爭議二:宏達電收購多普達宏達電在○六年中,宣布以不超過一.五億美元,收購手機品牌廠商多普達五○%以上股份,將其納入旗下子公司。

宏達電與多普達之間,市場始終有雙方原始股東重疊的疑慮,但多普達一直以「開曼群島註冊的私人公司」為由,不願透露股東結構和持股比率,以及與宏達電的關聯。

時任多普達財務長楊世寧曾表示,多普達董事長「Timothy Chen係美籍華裔」作為回應。事後,這位當事人Timothy Chen親口證實自己是多普達的董事長,他就是王雪紅的外甥──陳主望。

外資最忌諱的是,此一入股案是否涉及「關係人交易」,會不會替大股東開了一扇「套現」的方便之門?

爭議三:宏達電向威盛收購廠辦威盛在一○年出售新店廠辦給宏達電,交易金額為四.○四億元。若以威盛在二○○○年購入的價格二.○八億元來算,威盛獲得將近二億元的處分利益。

從威盛的年報看來,在處分資產利得挹注下,威盛當年度每股虧損僅○.九四元,是○八年金融海嘯以來虧損金額最少的一年。因此,威盛處分新店廠辦,可以替自己美化帳面;另一方面也替宏達電解決空間不足的問題,看來是個一石二鳥之計。

爭議四:宏達電收購S3,被疑左手賣右手宏達電在一一年以三億美元購併威盛旗下的繪圖晶片廠S3 Graphics。S3○一年被威盛購併,當時威盛出價二.○八億美元。S3在繪圖晶片領域地位不復當年,連續十年虧損,再由王雪紅的投資公司──WTI進行增資。

外界對此次股權收購案,依舊存有關係人交易爭議。因為S3兩大股東──威盛和WTI,以及買主宏達電等的背後老闆都是同一人,難免啟人疑竇。

爭議五:宏達電買Beats股權,不到一年,賣回原股宏達電在一一年七月吃下了美國耳機潮牌Beats的五一%股權;然而不到一年,宏達電在一二年八月借錢給Beats,好讓創辦人向宏達電買回原本出售股權的一半,宏達電在這樁交易上估計虧損將近一.五億元(四八七萬美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Beats代工廠是捷音特,目前已登錄興櫃,預計明年掛牌上櫃。根據年報,捷音特大股東之一的鴻達國際持有捷音特一五%股權,而鴻達國際的三大法人股東就是王雪紅旗下的三家投資公司。

看完以上案例,投資人想知道的是,為什麼威盛或宏達電的投資案,總脫離不了王雪紅個人的投資公司呢?公司往後評估各項投資案時,是不是能做得更加俐落?在頻繁的關係人交易中,王雪紅留給股東一大堆無解的問號。

她,面臨畢生大挑戰蘋果推中階產品 宏達電要如何接招?

如何衡量一家公司的財務好壞?資誠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薛明玲說,一家正常的企業不會盲目實施庫藏股,尤其高價股較不適合啟動庫藏股,因為會侵蝕淨值,損及股東權益。薛明玲也認為,轉投資事業複雜,尤其非本業的轉投資事業過多,關係人交易複雜,且資金貸與頻繁,通常也代表一家公司出現財務危機徵兆。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在○四年一場公司治理論壇的演講中比喻:「戰爭是打天下,公司治理則是治天下。」他舉亞歷山大大帝為例,亞歷山大只會打天下,他死後,辛苦創建的帝國,在五年內便迅速瓦解。

蔡明介說:「公司治理目的在於提升企業績效,必須經營到某個程度,才需要談公司治理,否則過度強調公司治理,也是一種浪費。」宏達電剛成立時,在決策上或許可以因時制宜;但當公司大到一個規模時,制度應該一一建立,決策皆按制度來走。

一位美系外資券商高層表示,宏達電在Android平台的研發能力很強,雖然公司業績處於低迷,但對於宏達電能否東山再起,仍有所期待。宏達電必須跳脫過去在高階市場和蘋果、三星搶攻市占率的思惟,提出不一樣的對策,才會讓外資重拾投資信心。

宏達電過去錯失中階平價手機市場,周永明也已在法說會承認中階產品線不足,他表示,第三季底到第四季初,將會發表多款的中階價位機種。

綜觀全球手機市場,今年下半年會很熱鬧,中階平價手機將成為重心。除了宏達電,蘋果也傳出將在今年秋天推出平價版的iPhone 5C。

當手機霸主也跳下來玩中階市場時,證明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已飽和。宏達電現今已做出選擇,朝中階市場發展。中階手機不好做,價格不能比高階貴,但規格又不能和高階差太多,否則只要競爭對手端出好一點點的規格,自己的手機立刻就會被比下去。

宏達電現已處在中階市場的戰局,獲利空間無法再像高階手機來得大。這場仗能不能打贏?王雪紅能否帶領宏達電走出寒冬,不再重蹈覆轍,是她畢生最大的挑戰。

兩個股王的崩壞

宏達電

將步威盛後塵?

──威盛和宏達電上市以來股價威盛股價已走了13年空頭,投資人擔心宏達電會成為威盛翻版威盛巔峰力抗英特爾,創造「小蝦米對抗大鯨魚」傳奇,以629元創下掛牌最高價。

讓出股王威盛讓出股王寶座,小股東大失血,宏達電站在巨人肩膀上,嶄露頭角。

宏達電稱王以1220元,宏達電成為首檔登千元的電子股。

重摔一跤跨足自有品牌,業績衰退,股價腰斬。王雪紅多次實施庫藏股,信心喊話。

二度稱王二度坐上股王寶座,2011/4以1300元收市。

十字路口宏達電跌破承銷價,小股東欲哭無淚,未來將反轉向上?或一蹶不振?

13位高階主管出走 經營雪上加霜──宏達電近年高階主管離職狀況人名最高職位就職前職務任職期間Matthew Costello營運長索尼愛立信資深副總裁2010.12~2013.06 Lennard Hoornik南亞區總裁索尼愛立信全球行銷長2011.05~2013.05 Florian Seiche歐非中東地區總裁Orange裝置總監2005.09~2013.05 Ronald Louks策略長索尼愛立信技術長2010.07~2012.02 Gregory Fisher全球行銷資深副總裁英特爾亞太整合行銷總監2011.02~2013.02 小寺康司產品長索尼愛立信產品部門主管2010.07~2013.05 Jason Gordon全球企業與市場溝通副總裁摩托羅拉公關經理2006.12~2013.05 王景弘行銷長─2005~2012.12 陳學群研發副總經理友笙資訊經理人2004.03~2010.10 林淇源副總經理─2012.06離職容覺生財務長新光金財務長2011.01~2012.04 周咸誠資訊長中芯國際半導體資訊長2008~2012.03 陸學森創意長微軟行動平台產品群創意總監2006.11~2011.04

整理: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89

全球頂尖CEO爭奪330兆減碳大生意 巴黎峰會現場》從蘋果到台達電都在學:「夠綠,才有買氣」

2015-12-21  TCW

十二月十二日,改變人類未來生活的最重要協議終於完成。

「《巴黎協議》對人類和我們的地球來說,是一次歷史性的勝利。」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與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法國外交部部長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站在一起,舉手歡呼著說。

十二月的巴黎,香榭大道兩排林蔭下,掛著閃閃發亮的燈飾,上百攤市集賣著紅酒、烤香腸、可麗餅,店員忙著歡迎準備過耶誕節的市民和遊客,若沒注意到一旁拿著槍、四處巡邏的警察,如此歡樂氣氛,實在讓人難以想像,不到一個月前,這裡才剛發生過恐怖攻擊。

二○一五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也稱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二十一次締約國大會,就在微妙氛圍下,在巴黎展開了。

十一月三十日的開幕式上,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Obama)、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等各國元首相繼發表演說。接著,全球一百九十五國代表齊聚一堂,展開為期兩週的多方談判。終於,在十二月十二日晚問七點半,完成長達三十九頁的最終協議,至少達成三點共識:第一,二十一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與前工業時代相比,上升不超過攝氏兩度,並朝攝氏一.五度的目標邁進。

第二,協議於二〇二〇年後生效,簽署並通過協議的國家,須訂定減碳目標,二〇一三年開始,每五年重新檢討、精進。

第三,已開發國家提供一千億美元「氣候資金」,幫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變化。

這也是人類有史以來,首份要求所有國家減少碳排放量、對抗氣候變化的協議,比起一九九七年制定的《京都議定書》,來得更有效力。此協議出爐,未來使用煤、石油驅動的商業模式,將逐漸式微。

比起先前協議,為什麼這次的《巴黎協議》會成功?

首先,是人類比起過去更直接慼受到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威脅。

根據聯合國「跨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估計,若政府、企業不採取任何減排措施,到了二〇五〇年,全球平均氣溫即將上升攝氏兩度,屆時地球上兩億人居住的地方、台灣北部淡水河沿岸一半區域,都將泡在水裡。

微軟》揪團成立「能源聯盟」偕臉書、阿里巴巴大舉投資新創團隊

事實上,過去一百年內,台灣都會區氣溫已上升攝氏一.四度,是全球平均的兩倍。今年,跨國保險組織勞合社倫敦總部和英國劍橋大學風險研究中心調查全球三百零一個城市,高居危險指數第一名的竟然是台北市,未來十年,因為各種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金額,更高達一千八百一十二億美元!我們所受的衝擊,其實比想像還大。

再來,是氣候變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讓企業不得不加緊面對。

IPCC研究指出,只要氣溫上升攝氏一度,全球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就會下降八.五%,每個人的荷包越來越扁,企業的營運支出也將大於收入。相反的,如果你把危機化為轉機,未來十五年,這至少是十兆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三十兆元)以上的商機。

因此,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微軟創辦人蓋茲(Bill Gates)找來臉書創辦人佐伯格(Mark Zuckerberg以及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等二十八位企業、投資界大老,成立「突破能源聯盟」,投資各種新創團隊、實驗室,運用商業力量找出解決辦法。

蘋果》聯手鴻海建太陽能廠未來你的iPhone,靠太陽能發電製造

不只蓋茲揪團,二〇〇九年起,蘋果每年都會針對自身的碳排放量進行調查。

其結果顯示,由供應鏈產生的碳排放量,高達總量的七成,因此,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決定聯手鴻海,在中國河南興建太陽能電廠,目標產出超過六億瓦電力,未來你買的每一支日iPhone手機,很可能都是用太陽能發電所製造出來的!

當蘋果一個動作瞄準供應鏈,準備減少生產過程產生的碳排放量,這牽動的可是台灣三十多家供應商。

「今天不做,搞不好明天就被踢出供應商名單,」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朱竹元指出,國際企業推節能,台灣業者卻沒有迫切感,但從蘋果大力鼓吹綠能就知道,這是既定趨勢,未來蘋果若對供應商一聲號令,沒有人敢不遵從,台廠反應太慢,訂單恐被搶走。

除了影響訂單,企業夠不夠「綠」,甚至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欲。

二〇一 一年,非營利組織Carbon TrustStandard己針對一千名英國消費者進行調查,其中六六%傾向購買有環保名聲的品牌,甚至有五六%的消費者對這些品牌具有忠誠度。

上述因素,都讓企業看待節能減碳,不再只是一門好生意,而是必備競爭力。

這一次,全球五百大企業也來到巴黎,參與周邊會議和展覽,分享他們如何透過實際作為,增加「綠色競爭力」。

走進位於香榭大道旁的大皇宮,這裡是氣候峰會主會場外最大的展覽區域,關心的主題正是:企業因應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參展企業近七十家,包括國際電力大廠ABB,網通設備廠思科(Cisco)、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以及消費性品牌可口可樂、萊雅等。以綠建築為主題參展的台達電、電動機車廠Gogoro更是唯二來自台灣企業界的代表。

台達電》蓋節能綠建築貢獻營收不大,卻獲非、義官員談合作

五年前,台達電決定轉型,從原先專注在電源供應器的四十多年大廠,朝提供客戶整套電源管理方案邁進。但台達電要如何讓客戶相信,老字號的它也懂大數據、物聯網等新科技,可以用一支手機管整座工廠的電源系統?

「這時候我們所做的實際案例就非常重要,」台達電品牌長郭珊珊說。因此,二〇〇六年開始台達電和建築師合作,先用自己的工廠當示範,蓋起節能效果三成到五成的綠建築,接著再到偏鄉蓋教室和住宅,即便目前所做的二十一棟綠建築中,半數都是公益性質,對營收貢獻還不大,卻成為宣傳新事業的活招牌。

像這次在聯合國主要展區設展,其太陽能建築就吸引不少非洲國家官員注意,連義大利政府都上門談合作,打開國際大門。也因此,台達電在能源管理業務上的營收,從二〇二年占總營收逾一成,增加到今年的三成,顯示轉型初步成績。當綠色競爭力逐漸成為顯學,做不到的企業,又會怎樣?

近來最慘烈例子莫過於福斯(Volkswagen)。十年前,美國提高柴油車排氣標準,福斯於是藉由在廢氣排放軟體動手腳,美化廢氣排放量。但今年九月中旬被美國政府發現,廢氣排放量數字造假,實際排放量遠超過法定標準三十倍。

消息公布後,福斯汽車股價狂瀉超過三成,信用評等被從A級調降到BBB+級,可能在美國面臨高達一百八十億美元罰款,在美國單月銷售量年減達二五%,不只打壞名聲,也影響獲利。

其實,綠色競爭力高的企業,也更容易得到資本市場青睞,有助於吸金。

綠色產業》票房毒藥變綠金 英國海港城變「綠」,成了創新中心

過去,投資綠色概念產業,好比捐錢做公益。英國愛丁堡大學針對一千四百檔基金研究顯示,「綠色」基金有如票房毒藥,由於產業不大,往往只有中小型股、新興公司可投資,波動與風險皆大,表現遠不如投資石化燃料業的「黑色」基金,績效也落後一般基金平均值。

但隨著更多企業投入綠色產業,綠色基金表現在二〇三一年起大為改善,超前黑色基金,與一般基金平均值在伯仲之間。

新世代的綠色投資不應只看所謂的綠色概念股,在所有產業中,綠化、節能、減碳做得最好的公司,股價、獲利表現平均皆能比競爭對手突出。

貝萊德(BlackRock)今年十月發表的氣候變遷對投資組合影響報告中發現,MSCI全球股票指數的成分股中,每單位營收碳排放量減少最多的前二〇%公司,這三年來股價表現較MSCI全球股票指數高出六%;減碳表現最差的二〇%公司,股價走勢落後指數也約達六%。如今,在大趨勢推動下,包括國際上的永續性指數,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以及新興的整合性報告書,也透過投資市場,在在增加對企業綠化的壓力。

由此可見,當《巴黎協議》出爐,未來節能減碳對企業來說已經不是「Yes」或「No」的加分選項,而是為了經營,必須找出解方的一門課題。

而我們在巴黎氣候峰會現場也發現,連城市都可以因為變得更「綠」,吸引更多的資金和人才。

例如,獲得今年歐盟「綠色首都」獎的英國城布里斯托(Bristol),其商業繁榮程度不及倫敦,卻從二〇〇五年開始確定以「永續生活」做為定位,陸續投資超過五億英鎊,改善能源和交通建設,並成立數百萬英鎊不等的基金,吸引從事環保與科技相關的新創團隊進駐。

十年下來,布里斯托已經從一個海港城市,搖身一變成為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眼中的「創新中心」,也是英國最適合從事新創事業的城市,勝過牛津、劍橋,一個只有四十四萬人的二線城市,因此創造了近萬名綠能相關產業工作人口。

「行動不是一個選項,而是我們必須去做的一件事,」布里斯托市長弗格森(George Ferguson)在這次氣候峰會的永續創新論壇上說。

巴黎峰會結束,企業對抗氣候變化腳步正要快速展開。未來,面對各國政府更嚴格的減排規定,以及投資人、客戶環保意識日益覺醒,過去一支皮箱走遍全世界做生意的台灣企業,還能置身於外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