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經開區30強:江蘇7家居首 蘇州工業園區表現搶眼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被視為中國國家改革“試驗田”和開放“排頭兵”,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崛起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近日,商務部首次公布對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的考核評價結果。考核顯示,這些開發區總體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勞動生產率已達44.6萬元(人民幣,下同)/人,遠高於同期全國勞動生產率9.5萬元/人的水平。

此次對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考核評價內容分為產業基礎、科技創新、區域帶動、生態環保、行政效能等方面。考核結果顯示,這些經開區主要指標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輻射帶動作用。

商務部投資促進局副局長李勇介紹說,開展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旨在定期評估關鍵領域的發展情況,“相當於一份‘體檢報告’”,推動這些經開區加快發展、發揮好引領示範作用。

數據顯示,2016年,219家國家級經開區的地區生產總值8.2萬億元,同比增長8.5%,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貿易額占全國的24%。截至2016年末,國家級經開區擁有1.4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國的13.7%。

與此同時,國家級經開區對區域帶動作用提升。2016年,國家級經開區稅收收入占所在設區市稅收收入的比重為11%,比上年提升1.4個百分點。截至2016年末,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參與共建園區122個,對口援疆、援藏、援助邊境合作區58個。

從區域分布上看,考核評價綜合排名前30名的國家級經開區東部地區有21家,中部地區6家,西部地區3家(名單附後)。30家國家級經開區中,既有改革開放初期創建,40年來一直銳意改革、引領開放的“老字號”國家級經開區,也有近年來剛剛躋身“國家隊”行列的後起之秀;既有註重開放創新、優化資源配置的沿海國家級經開區,也有註重學習複制、承接產業轉移收效明顯的中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國家級經開區。

分省份來看,國家級經開區綜合排名前30名中,江蘇最多,達到了7家,浙江3家,廣東、山東、天津、四川各2家。這6省占據全部30強的五分之三。

這其中,蘇州工業園區表現搶眼,不光綜合排名位列全國第一,科技創新、對外貿易等關鍵指標也位居榜首。該園區在5個考核領域均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在科技創新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位列全國第一。截至2016年,園區共建成19個國家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比上一年度增加46.15%;省級以上研發機構達132個;經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28個,比上一年度增加16.46%。

在前30強中,目前經濟總量最大的地級市蘇州有三家上榜,分別是排名第一的蘇州工業園區、排名第六的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排名第二十六的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

相比江蘇,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僅有2家入圍前30強,不到江蘇的三分之一,為何兩者之間的差距這麽大?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江蘇在開發區的發展方面,探索的模式比廣東多一些,給的政策優惠和服務力度都比較好,經開區在江蘇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比如在蘇南一些地方,基本上每個鎮都有一個省級開發區。當地政府在經濟園區與鄉鎮之間突破行政區域的限制,通過整合政府職能、促進區域融合,實現功能互補、統籌發展的一種行政管理模式。

相比之下,廣東雖然也先後有蛇口工業區、光明新區、中山火炬園區等開發園區,但開發園區起到的作用沒有江蘇那麽大。這里面的一大因素在於廣東的鎮域經濟、產業集群比較強,鎮的統籌能力比較強。比如早期廣東吸引的“大頭”港資,很大一部分是返鄉創業,對開發區的依賴度沒有那麽大。

另一方面,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最早的4個經濟特區中,廣東就坐擁深圳、珠海和汕頭3個,特區的政策優惠和吸引外資的力度都很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廣東的對外開放開發更早,園區的形態更為多樣,產城融合的程度更高。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第一財經分析,隨著產城融合的推進,廣東的很多園區形態也不斷升級,不僅有產業的發展,而且有生活的配套,而不再是單一的經濟開發區的形態。

表1:國家級經開區綜合排名前30名

表2、產業基礎前10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