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行兩會”發力,金融對外開放路線圖已明晰

隨著“一行兩會”近期的密集發力,中國金融的大開放格局已日益清晰。

4月29日零點之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證監會”)發文宣布,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新規向證監會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

4月27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銀保監會”)連發三道監管文件,先是公布了金融業四大開放舉措,表示受理申請已同步開始,緊接著又發布放寬外資銀行市場準入和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的兩大具體通知。

更早之前的4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宣布12項中國金融擴大對外開放舉措,包括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等6項措施,今年內爭取開通“滬倫通”等。

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表態,中國對外開放重大舉措“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而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對外開放具體措施的“快節奏”公布,表明中國金融對外開放路線圖已逐漸明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產業升級與區域金融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李虹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金融開放舉措具有全面覆蓋的特征,開放的領域既包括銀行,也包括證券、基金管理、保險公司。在本次調整中,證券、基金管理、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放寬至51%。同時,承諾在未來幾年還會進一步放開投資限制,甚至取消。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去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到十九大的召開,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路線圖已經非常明確。如今推出具體的開放細節和時間表是水到渠成之事。

金融開放路線明晰

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履從未停頓。2017年,中國在一系列重要會議上釋放出了要擴大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重要信號,從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到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擴大金融開放都有清晰且詳盡的論述。去年年底,中國宣布了一系列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

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其中提到“放寬或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外資股比限制,統一中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標準”。

隨著“一行兩會”針對銀行、券商、保險對外資開放政策接連落地,一些外資機構申請陸續開始。

銀保監會4月27日表示,近期已有來自英國、日本、新加坡的商業銀行以及來自法國、德國的保險機構,表達了在上海等地新設機構或增持股權的意向,銀保監會將根據既定的開放方案做好政策和準入輔導,推動一批項目適時落地。在持續完善法規制度建設的同時,銀保監會將同步受理對接各項開放措施的準入申請。

就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方面,去年11月正式成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作為金融監管的最高機構,金融委在強化統籌協調監管的同時,也為對外開放做出了制度保障。李虹含表示,金融委指導地方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對金融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進行業務監督和履職問責等。這也為未來擴大對外開放後強化對外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的監管提升了有效性和效力。

銀保監會表示,“目前中國金融開放不是迫於外部壓力或是被動選擇,而是針對中國經濟改革、金融發展現實情況做出的主動選擇。是根據中國國情,全面慎重評估所做出的舉措,是中國經濟發展規模、實力與監管能力、水平同步提高等基礎上進行的對外開放措施。”

李虹含表示,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格局,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我國後,我國金融機構通過對其技術溢出的吸收、新產品的模仿,不斷改善自身技術水平,提高人才素質,加強金融創新,以及通過對其先進管理經驗、管理方法的學習,改善了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了自身經營效率。這必將會對我國的金融結構產生一定影響,繼而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在博鰲亞洲論壇的最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宣布了12項中國金融擴大對外開放舉措。資料圖

證券行業開放加速

證券業對外開放政策,自征求意見至新規宣布落地實施,僅二十天時間。我國證券行業對外開放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快速推進。

4月29日淩晨,證監會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並表示,即日起,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新規,向證監會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

與此前的《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相比,修訂後的《辦法》主要有五方面不同:一是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二是逐步放開合資證券公司業務範圍;三是統一外資持有上市和非上市兩類證券公司股權的比例;四是完善境外股東條件,境外股東須為金融機構,且具有良好的國際聲譽和經營業績,近3年業務規模、收入、利潤居於國際前列,近3年長期信用均保持在高水平;五是明確境內股東的實際控制人身份變更導致內資證券公司性質變更相關政策。

值得註意的是,境內機構持股券商的新規預期也將於不久落地。證監會3月30日發布《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公開征求意見,反饋意見截止日為4月29日。證監會表示,待這一規定正式出臺後,將對內資機構參與證券業進一步做出整體安排。

隨著中國金融業開放路線圖的明確,證券業開放正在進入深水區。業界認為,證券領域開放措施如此迅速落地,折射的是中國金融業開放的決心,彰顯出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自信和底氣。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證券業的進一步開放是中國金融壯大的路徑,也是實體經濟發展的抓手。擴大開放能夠讓內資證券機構逐步增強國際競爭力,也有助於引導更多的智慧資本服務中國實體經濟發展。

銀行保險迎更大開放

事實上,中國銀行業開放自有一套按照自身金融發展實際情況規劃的時間表。

例如,去年12月,原銀監會官網發布《銀監會積極穩妥推進銀行業對外開放》,將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經營空間,取消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等待期,支持外資銀行參與金融市場業務,提升金融體系活力等。

此次銀保監會發布《銀保監會加快落實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舉措》及《關於進一步放寬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業內人士表示,這是銀保監會合並後首次對金融機構對外資開放進行的完整表述,系統、明確地寫明了銀行、保險業開放措施,既有原銀監會歷史對外開放政策的回顧,也有結合博鰲論壇新開放措施的具體內容補充。

一位銀行業專業人士說,對外資金融機構的對外開放措施,都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不歧視任何具體國家,但強調尊重平等互利原則,新規將支持合法合規金融機構來中國境內發展。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外資銀行獲得“國民待遇”並不意味著沒有監管,而是中外資的監管標準統一,“國內金融機構很多業務需要資質準入,這樣的標準也應同樣適用於外資。”

除了銀行外,對於非銀機構,銀保監會指出,鼓勵信托、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紀、消費金融等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引進境外專業投資者。這些領域本來就沒有外資限制,但是由於各種現實、風險考慮,外資進入比較少。

保險行業也迎來了一大波實打實的開放政策。4月27日,《關於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的通知》落地,意味著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將與中資一致,並於當天生效。業內人士表示,此次保險行業的開放力度較大。

“保險經紀在內的中介行業的開放,將有助於外資財險公司深化市場分工與提升專業化經營水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進程中,保險業開放時間最早、力度最大、效果也最明顯。原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共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保險公司在我國設立了57家外資保險公司;外資保險機構市場份額逐步擴大,截至去年7月末,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10022.50億元。

面對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和勢不可擋的金融開放進程,外資險企也在不斷謀變。上述有關放開外資保險經營範圍的通知發布當天,上海保監局就正式為韋萊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辦理《經營保險經紀業務許可證》換證手續,標誌著中國銀保監會有關保險中介行業擴大開放舉措在上海正式落地,韋萊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家獲準擴展經營範圍的外資保險經紀機構。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保險學系主任王緒瑾表示,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與中資一致,(使中外險企)在同一起跑線競爭,引入一些市場主體,尤其是外資主體,使市場進一步完善,使消費者得到更多的實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