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區塊鏈”火燒資本市場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2635

區塊鏈掀起熱潮。(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1月18日《南方周末》)

僅A股就有二十余家上市公司宣布進軍區塊鏈領域,諸多公司的股價自2018年以來漲幅都超過了20%。

以迅雷、暴風、人人網等公司為代表的老牌互聯網企業試圖依靠區塊鏈技術實現自身的轉型,但大部分上市公司僅僅發表了意圖進行區塊鏈研究的公告,並無實際研究成果或創新。

2018年1月5日,受海外市場區塊鏈概念股暴漲的刺激,A股眾多與區塊鏈沾邊的上市公司股價也開始普漲。

然而僅一周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就發布了一則“關於防範變相ICO活動的風險提示”,直指迅雷發行的以“鏈克”(原名“玩客幣”)為代表的IMO融資模式,稱其存在風險隱患。

以迅雷、暴風、人人網等公司為代表的老牌互聯網企業試圖依靠區塊鏈技術實現自身的轉型,但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的區塊鏈,其實是一種去中心的分布式記賬方式,大部分上市公司僅僅發表了意圖進行區塊鏈研究的公告,並無實際研究成果或創新。

這究竟是一場資本市場套利,還是貨真價實的商業模式?

變種的“ICO”

2018年1月12日,互聯網金融協會撰文稱,隨著各地ICO項目逐步完成清退,以迅雷“鏈克”(原名“玩客幣”)為代表的一種名為“以礦機為核心發行虛擬數字資產”(IMO)的模式值得警惕,存在風險隱患。

簡單理解,IMO(Initial Miner Offerings)和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最大的區別在於,需要購買專業礦機(專門用於挖掘數字貨幣的主機)來挖掘區塊鏈上的數字貨幣,然而在這類貨幣的價值產生機制上並沒有本質區別。

互聯網金融協會指出,以迅雷“鏈克”為例的IMO項目,發行企業實際上是用“鏈克”代替了對參與者所貢獻服務的法幣付款義務,本質上是一種融資行為,是變相ICO。同時,迅雷還通過招商大會頻繁推銷、發布交易教程助推炒作等方式,吸引大量不具備識別能力的群眾卷入其中。

從ICO到IMO,背後折射出的是資本對區塊鏈概念的狂熱追逐。

“最近還有炒幣的人在圈子里找項目,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募集一筆錢、成立一個基金來專門炒幣,炒一波就走;另外一些人所謂的項目基本是幌子,主要目的就是圈錢。監管針對的就是這類人。”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張烽向南方周末記者說。

2016年年底,《“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正式發布,首度將區塊鏈技術建設納入國家信息化規劃。這一原本藏身於比特幣背後的底層技術擺脫了監管上的“曖昧不清”,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兒。

但無論是區塊鏈的底層技術或是相關應用都沒有建立起行業標準,很難將其運用至成熟的商業環境中。與此同時,以瑞波幣、以太幣等為代表的其他幣種大放異彩,大有和數字貨幣的元老比特幣平分秋色之勢。

資本聞風而動,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數字貨幣首次公開眾籌)此後日漸成為主要的數字貨幣投資方式,關於ICO的造富神話不絕於耳。

監管對於ICO的整肅如期而至。2017年9月4日,央行、網信辦、工信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七部委聯合發布的公告《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將ICO定性為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立即停止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各個數字貨幣交易所關閉相關交易。

一個月後,IMO登場。

“一石三鳥”

在蔣海看來,區塊鏈的造鏈成本相當之低。蔣海是區塊鏈企業布比的創始人,布比是國內最早的區塊鏈基礎服務商之一。

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雖然區塊鏈的構造並不複雜,但是要形成成熟的區塊鏈卻是一項相當複雜的系統性工程,“普通人很難從技術層面判斷區塊鏈項目是否靠譜,隨便抄一下代碼也能組成一個鏈。”

技術上的可複制性客觀上促成了企業紮堆區塊鏈的現象。ICO不可行後,熱錢開始尋找新的目標——上市公司。

很難說是熱錢先找上了這些公司,還是這些企業創造了新的股價增值方法。一些上市公司發現,不論出身、不論業績,只要貼上了區塊鏈標簽,就能迅速獲得資本認可。

迅雷玩客幣(現更名為鏈克幣)一經推出就受到市場追捧。僅過了一個月,該幣價格從原來的1毛錢上漲幾十倍。公司股價也從每股不到5美元快速升至近25美元,股價翻了五倍。

此後相似的故事不斷上演,2017年12月,停盤將近5個月的暴風集團轉身成為“區塊鏈概念股”,並在隨後的兩個交易日漲停。2018年1月,一家名叫中網在線的中概股在宣布與井通科技開展區塊鏈合作後,股價突然暴漲,從2018年1月3日的收盤價1.17美元/股暴漲698.29%,並在1月5日盤中價一度漲至11.9美元/股,漲幅超過十倍。

如果僅從業務模式來看,迅雷的玩客雲實際上是讓用戶將家中的路由器和移動硬盤連接形成私人雲盤,將雲計算的分布方式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轉變,讓用戶的玩客雲就變成區塊鏈中的數據節點。

這樣一方面可以解決用戶硬盤內存不夠問題,同時通過分享閑置帶寬和存儲為用戶帶來一定的收益。值得一提的是,迅雷早於2016年就推出了一項“賺錢寶”項目,本質上都是針對客戶的閑置寬帶資源,將礦機作為服務器,然後計算每臺玩客雲的數據使用情況並計算收益。之前用戶收益是用所謂“水晶”個數來計算,如今玩客雲中的收益則是用玩客幣來計算。

雖然賺錢寶並沒有給股價帶來大幅提升,但其硬件銷售給迅雷帶來的收益相當可觀,等到2017年第三季度玩客雲硬件推出,該礦機已經被玩客幣玩家們從399元炒至近千元。據其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截至當年9月30日,迅雷第三季度總營收為4730萬美元,同比增長15.6%,其中包括雲計算在內的其他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達2080萬美元,環比增長32.4%,同比增長64.9%。

迅雷的連番動作,呼應了公司近年來迫切的轉型需求。傳統會員收入增長僅為1%的情況下,如何從一家網絡下載工具軟件轉變為雲服務商?以區塊鏈為概念的玩客幣和玩客雲就成為了最好的突破口。

股價、賣硬件、轉型,這樣“一石三鳥”的買賣或許讓迅雷這樣的企業難以拒絕。

“人人網”突圍

然而,並非所有公司都能像迅雷那樣幸運,監管風險如影隨形,隨時可能給想要打“擦邊球”的企業當頭棒喝,比如人人網。

2017年年底,人人網在股東溝通會上宣布進軍區塊鏈行業。據其發布的RRCoin白皮書稱,公司打算依托人人網自身的社交網絡,建立起一個開源性的區塊鏈平臺,打通目前的直播、商業推廣、社交遊戲、錢包應用等場景。

該項目最大的亮點在於該區塊鏈將發行10億枚RRCoin貨幣,其中40%用於私募,25%將用於RRCoin基金(負責技術開發及平臺運營),15%則用於市場運營和研發,剩下的20%代幣將用於社區商務合作。

具體來看,RRCoin承載著人人區塊鏈的支付功能,譬如在直播應用中的打賞功能,觀眾支付RRCoin給主播,直播開發者和主播按一定比例分成。如果開發者的直播服務被更多的主播使用,開發者對社區的貢獻越大,就能獲得平臺獎勵的代幣。

正是這一點引起了監管關註,在項目宣布啟動僅數日後,人人網遭遇監管約談,項目被立即叫停。有業內資深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指出,該項目慘遭腰斬的最大原因可能是向私募投資人進行募集。

根據上述《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利用ICO代幣進行公開融資的行為已被認定為違法行為,任何利用代幣進行社會資金募集的行為都將被視作違法犯罪活動,而人人網利用RRCoin與私募投資者對接吸收投資資金明顯觸犯了法律紅線。

然而在央行嚴令禁止下,很多企業為何仍然敢於冒進突圍?

在正式宣布區塊鏈項目後,人人網的股價在隨後兩日內暴漲近80%,一度達到18.7美元/股,創出五年來新高。而在此次股價大幅上漲之前,這家公司自2012年起股價已經下跌了超過70%,並始終在低位盤旋。

具體分析公司的成交量和持倉情況更為清晰。數據顯示,自2017年11月後,小部分的機構資金開始增倉人人網,公司股價在12月開始小幅陸續回升。直到區塊鏈計劃發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公司的股價仍較為平穩,最初交易量並不大,在消息發酵一段時間後才顯示出人氣,並導致了第二天股價翻了一番。

與此同時,機構數量和持倉比例反而較此前出現了小幅下降,表明有機構在減倉人人網。可見公司股價前期上漲更多來源於主力資金,此次股價飆升的主力資金是來源於散戶交易,而非機構投資人。

截至2018年1月9日,公司的股價再度回到了12.55美元/股,距離近日最高股價已經跌去近50%,交易量也迅速回落。

仔細分析,類似RRcoin貨幣的分配制度與傳統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性質並不相同,在功能上更類似騰訊Q幣這樣的內部交易貨幣和平臺燃料貨幣,而且是可以通過法定貨幣進行籌資的工具。

這被稱作“類區塊鏈技術”,屬於高度中心化且可以操控的,客觀上能夠快速吸引市場中的熱錢,充當助推公司股價或者規模上升的工具。

由此衍生出的問題是,一個區塊鏈項目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判斷?

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張烽在近兩年的觀察和實際客戶接洽中,總結出“靠譜”區塊鏈的三個要點:一是要真實可實現,即交易上具有可行性;二是穩定不脆弱,在技術上要穩定成熟;三是要能提高交易效率並降低交易成本,有現實意義。

“再造一個比特幣或者以太坊從技術上並不難,但關鍵是要有生態,要能解決問題。”張烽說。

監管如影隨形

對迅雷、人人網這批成名於PC時代的公司而言,以人工智能、區塊鏈為象征的這一次互聯網技術變革,可能是自己最後的機會。

迅雷聯合創始人程浩曾對媒體表示,他認為迅雷錯失了三個重要的發展機遇,第一個是瀏覽器(移動端);第二個機會是流媒體;第三個則是手機的應用商店。

曾經一度坐擁4億用戶的迅雷,無論是2008年收購PS光影魔術手卻敗給美圖秀秀,還是2013年“雷鳥”定制手機無疾而終,抑或2015年以1.3億元賣掉了瀏覽播放器迅雷看看,都是其業務線不斷縮減、用戶大量流失的證明。

人人網也是相同的故事,曾經豪言對標全球最大社交平臺臉書(Facebook)的中國第一,已經在原有的各個經營領域式微。據資料顯示,人人目前的轉型方向主要在互聯網金融和人工智能兩部分:包括和人人理財、人人金控等對標的互聯網金融部門,以及人人網、人人直播、真眾互動等社交性質較強的部門。

2016年,人人網創始人陳一舟在接受采訪時就曾表示,“人人翻盤是場打不贏的仗,我們現在做的是特種金融”。而同時具備金融和互聯網屬性的區塊鏈技術,無疑成為人人網要抓住的風口。

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僅A股就有二十余家上市公司宣布進軍區塊鏈領域,諸多公司的股價自2018年以來漲幅都超過了20%,諸如區塊鏈龍頭之一的易見股份(600093.SH)漲幅將近80%,新晨股份(300542.SZ)的漲幅也超過70%。

然而繼監管發聲後,已經有多家上市公司澄清公司業務和區塊鏈的關系。

高偉達(300465.SZ)稱沒有區塊鏈相關業務收入,暴風集團(300431.SZ)表示與暴風新影無控制關系,四方精創(300468.SZ)稱區塊鏈合作項目對業績貢獻很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2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