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都是投機倒把,公募基金跟對沖基金有啥不同

今年可是港股的大好年份啊,街上的二級狗們應該都是一聲驚嘆:握草,碰上大年了,年底咋花錢(不要擔心,下周蝸牛妹會來給你們講一講)!

 

難得遇到一個公募基金跟對沖共狂歡的年份,蝸牛妹想來先講一講,都是投機倒把,這兩群人有什麽不同。

 

什麽支持你在市場投機倒把


對沖基金收入來源是2%的管理費,20%的表現費,客戶要有錢不要多,抓住幾個大金主就能開張大吉了。

 

公募基金對金主沒有對沖基金那麽挑,開門都是客。管理費他們是和對沖基金一樣收的,但是表現費就很少有基金能收的出來了。內地的公募大不了就再加上申購、贖回、托管再收上一筆;境外的公募倒是還有些嘗試過加收表現費,至於賣出去了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對於對沖基金而言,比規模更為重要的,是基金表現;而公募基金,最重要的是規模,大起來收入才能做上去。

 

舉兩個極端的例子。


盡管2007年以前,John Paulson在華爾街上不算特別有名,但一場次貸能賺上150億美元的基金經理有幾個?


所以那幾年基金的AUM是蹭蹭的漲啊,最高峰是在2011年(歐債危機最捉急的時候),AUM有360億美元。然鵝,之後的業績越來越差,到了今年AUM已經跌到10億美元以下了。

 

當然也完全不用為大佬傷心,盡管身家縮水了20億美元,但福布斯說他還有79億美元的身家哦。

 

而另一邊世界上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2016年的AUM是1500億美元;但你們知不知道,公募界主動管理基金Fidelity中,有個叫做William Danoff的基金經理。


他管了一只叫做Fidelity Contrafund主動基金(主要投美國股市),截止2017年11月30日,他一個人的AUM是1246億美元(一個人基本抵上了整個橋水)。

 

感覺只要收上一年的管理費,就可以財富自由了。特別想知道是什麽支持著這位基金經理堅持在市場里投機倒把,錢不夠花可以找我們幫忙啊!


 

用什麽衡量你的投機倒把


公募基金需要比自己的benchmark(多為指數)跑的好去交差。比如上面那個管了1000多億刀的PM,基金YTD(月度)上漲了31.83%,贏了標普500指數20.49%的升幅,今年可以交差了!

 

但註意,公募是要跑贏指數,跌的比指數少也算贏的。2008年時候,上面這位PM就虧了37.16%,那一年標普500指數是跌了37%,所以那一年算是不及格了。

 

沖基金就不能跟指數比,要跟自己比啊,無論市場升跌,你都要有正回報才可以。


這就意味著對沖基金對於回撤及波動的容忍度非常非常非常低!

 

KPI不同,就導致兩類基金的配置方法不同。

 

公募最簡單就是跟著跟蹤指數去配置。但今年的情況又有點特殊,大港股漲的最多的是什麽,是大騰訊啊。但在今年上半年,騰訊占恒指比重都超過10%,而多數公募的mandate都規定單一股票持倉不能超過基金的10%,所以怎麽買都買不滿騰訊;而且大企鵝越升越有,就意味著企鵝一邊升,公募就要一邊賣,不能超過10%的最大倉位。

 

而且也不是所有基金經理都敢配滿騰訊,就有一類mentally lazy的公募基金經理,典型特征是這樣的:出來就給你一套fancy的不要不要的ppt,什麽看好消費升級、新能源、新科技,吹得那叫一個天花亂墜;結果一翻到基金板塊占比,丫配的最多的全是什麽能源、銀行、國壽,騰訊、阿里這種還非要來個underweight。簡直比驚嚇過卸了妝的女生,差評差評!

 

只能祝福他們的基金回報可以跟ppt一樣fancy了。

 

到了對沖基金這里呢,選股那就是門藝術了。首先,不要推太容易的票!

 

Billions里就上演過,大Boss向下面的小PM搜刮股票,一個PM弱弱的說了句,咱能買點蘋果麽?

 

被大Boss直接懟了個體無完膚:“我們的客戶付給我們3%+30%的收費,你要我跟他們講,我們為他們買了無fk可說的蘋果?”

 

其次,一定要有相當高的確定性!

 

正確跟Boss推票的方式如下,當老板問:What’s your level of certainty?

 

回答:I AM NOT UNCERTAIN.

 

當然了,確定性高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內幕交易。

 

像我們這種每天累得要死要活的金融民工吧,蝸牛妹覺得最大的底線就是不犯法,別把自己搭進去對吧,所以貼一段原來A股之神徐翔在逮捕後的懺悔:


“我原以為我是站在監管之上的人,沒人可以打敗我,但你們卻徹底打敗了我,更是征服了我。”

 

無論怎樣,還是要做個有底線的人。金錢誠可貴,自由價更高啊!

 

走在投機倒把的大路上


大概前段時間吧,正好跟倆基金經理吃飯,他們一個公募、一個私募,一見面就開始熱烈的討論最近都在買啥,哪個哪個票靠不靠譜。

 

然後我問:你倆投機倒把時候,有啥不同麽?

 

他倆沈思了三秒鐘:買入決策時候大家差別不大,主要差別在於投後管理。

 

你們看哈,一個票從被分析猿發現,到搭好model,然後安利給基金經理,到最後買入,這流程是可快可短。

 

放在個regional的對沖基金,也就是需要一個分析猿加一個基金經理拍板的事兒;但要是擱到個公募基金,一個分析猿伺候N個分布在全球不同地區的基金經理們,這個耗時、這個過程長度,估計等基金經理想明白這票,股價都已經先漲20%為敬了。

 

買完到了投後管理。記得上面我們說過,對沖基金對於回撤及波動的容忍度是非常非常非常低的。Billions原型Steve Cohen的基金,任何一只票只要跌了5%,那麽可就到了斬倉的時候了。


對股價的敏感度上,假設一只票每天跌個1%-2%,15個交易日中10天都在下跌,可能對沖基金在第三個交易日,就要開始琢磨這票出現了啥問題,是不是要賣了。而公募基金就稍微慢些,跌到第十天,沒了個10%,基金經理才開始找分析猿:哎,這票最近是怎麽了?


兩種基金容忍度差別這麽大呢,主要還是錢的多少決定的。你說,讓一個幾千億的公募經常換倉,市場上也沒那麽多他能買進去的票啊,還不如老老實實待在原來的票里面。除非是有那種特別極端一下子跌成翔的票,比如紅黃藍這種,否則公募基金真的比較難會在下跌階段的前期就開始采取措施,我們可以在IPO解禁時候看看公募會不會來砸盤。


而對沖基金則是規模與持倉時間長度成反比,盤子越小的、就越好調頭,否則一個票跌個10%,這季度就白幹了啊,必須反應神速。再加上對沖基金比公募多了一個可做空的選擇,這令他們投機倒把時候可以更為靈活。我們以阿里巴巴舉例。


 

如果你是個公募基金,有幸IPO時候拿到allocation,一路拿到現在那是大漲了2.6倍,只要你有這個信心和耐心

 

但如果你是個對沖基金,要保證最大回報,肯定要在2015年多翻空,2016年空翻多才能賺上大錢的。能不能踩準點,會深刻的影響你的回報。

 

至於提高踩點率,主要就是靠zuo了。比如:看中國宏觀的,花錢雇衛星去拍中國地圖;看澳門的,花錢雇人去賭場里數桌子;看互聯網的,還要自己學會編程抓關鍵詞看熱度看評價等等。當然這些在大A股,還可以有更簡單粗暴的方法,請見下圖:

 

總之呢,公募基金的投後管理基本奉行馬伊琍的且行且珍惜策略,對沖基金的投後管理差不多就跟張雨綺願意跟王全安出事後一起承擔一樣,你們可以再去體會下。

 

好了,我差不多也就寫到這里,大家周末愉快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6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