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京東的苦生意與阿里的護城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14/165994.shtml

京東的苦生意與阿里的護城河
秋源俊二秋源俊二

京東的苦生意與阿里的護城河

京東和阿里,無疑都是好公司,但是區別很大。

京東新一季財報出來了,這次似乎不一樣。

營業收入達到837億人民幣,增速為39.2%,披露出來盈利為22億人民幣。當然了,這個盈利還是老規矩,不被公允認可的,實際按照通用準則,10億人民幣左右。

而在十天前,阿里披露第三季營收增速,高達61%,阿里的利潤就更恐怖了 。

那麽問題來了,阿里的電商業務,是否取得壓制性優勢呢?京東還有機會嗎?今天本文要思考的是這兩家公司生意的“品性”。

企業賺錢能力分析

在討論業務特點前,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企業掙錢能力主要取決於哪幾個因素?

無外乎三點:產品毛利率高低、資產周轉速度和企業的杠桿程度。這三個詞語,似乎不是那麽好懂,我給大家解釋一下:

(一)產品毛利率,我們把它稱為“茅臺模式”

所謂茅臺模式,就是指毛利率超級高,比如茅臺,翻看一下報表:

微信圖片_20171114144636

看一下,最後一行,毛利率高達90%左右。

為什麽有“萬億茅臺”,因為毛利潤高的企業,只要規模產量跟上,那麽就是無敵的印鈔機。而大家常見的蘋果手機,相比茅臺,弱爆了,才40%左右的毛利率。

(二)資產周轉速度,我們把它稱為“沃爾瑪模式”或者“戴爾模式”

這類企業,有一個特點,凈營運資本很少甚至為負值。簡單說,這類企業,靠著應付賬款來籌集運營資金,需要企業擁有強大管理能力和運營水平。

比如戴爾的直銷,還有沃爾瑪,他們因背靠強大的流水,壓榨供應商款項,這種企業賬上有很多的應付賬款。

而與此同時,公司僅有少數存貨,因為周轉率超級高,比如戴爾的直銷模式、零售行業的商品流通。同時呢,應收賬款非常少,因為客戶購買商品,直接付現金。

這里談談戴爾。戴爾的電腦,直銷模式曾經有一段時間獨步天下、聞名全球,原因就是靠供應商賒賬給自己,由於走貨量很大,所以應付賬款非常大。而與此同時,直銷意味著存貨很少,消費者都是掏現金買戴爾的電腦。

這樣就造成了做這個生意基本不需要套本金,像戴爾這種把直銷模式做到極端,就有多余的營運資金。因為經營負債,足夠滿足日常經營需求,甚至還有多余的資金去理財,比如拿錢買P2P、去炒股。

原因就在於,首先這個模式對於上下遊來說,議價權太大了。曾經巔峰時期的蘇寧國美,就是利用這種模式,把現金流生意玩得飛起,那時候,國美和蘇寧都搞房地產。

其次,這個模式可以利用大規模經營負債,而且是無息負債,有點類似巴菲特的保險浮存金。

這種模式體現在財務報表上,一般就是凈運營資本天數為負數。

(三)企業杠桿程度,我們把它稱為“銀行模式”

這個很好理解,就是企業運用杠桿,進行收益放大。比如銀行、最近比較火熱的現金貸、消費貸企業。

這類公司最大的問題是,一旦經濟環境惡劣,就是掙多少賠多少。這也是銀行等金融監管機構對現金貸極為嚴厲的原因。核心資本充足率,就是約束銀行的。

最近趣店、拍拍貸以及和信貸等上市,數據爆表,就是受益於經濟周期處於繁榮期,但是一旦有風吹草動,很容易倒閉掛掉。

所以除了強大監管約束外,經營這類企業得時時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一旦馬虎,就玩完了。

財務總結:這三個要素,其實就是杜邦分析的翻版,凈資產收益率取決於毛利率、周轉率和杠桿系數。

企業商業模式分析

問大家一個問題?上面三種模式,那個最好最省心?

一般情況下,人們最喜歡的一類是“暴利企業”。

因為你會發現,即便公司經營很爛,管理層在費用控制方面慘不忍睹,甚至亂花錢,但是公司還是很掙錢,最終得出的凈利率還是非常高。

因為不管公司怎麽浪費,管理層如何垃圾,但是沒辦法,錢就是花不完。產品成本太低了,除此之外,公司還擁有定價權。

比如茅臺,時不時就漲價,怎麽提價都有人買,日子太好過了,為什麽呢?因為有些人請客,必須茅臺,它代表誠意。再比如蘋果推出iPhone X,高配定價9688元,其實就是漲價,沒辦法,國人照樣買買買。

公司經營好壞,和經理人關系不大,用巴菲特的話說,就是“傻子都能管的公司”。公司每年掙數百億元、數千億元,這不並見得是管理層的本事,因為公司的經濟特性,決定了誰來做都可以取得類似的結果。

第二類就是看管理,企業得一個個地摳,因為毛利潤低啊,零售業能夠達到20%就非常不錯了,成本太高了。

我們舉個可能不太恰當例子,比如以iPhone為例,定價為6000元,假設蘋果手機本身的成本為100元。你想想,這時候,蘋果公司不管怎麽浪費,就算是公司經費各種花、出差五星級賓館、早餐不花錢,團建去馬爾代夫旅遊,也都可以“躺著賺錢”。

而對於中國用戶來說,你買了,花了大錢,還喜歡得不要不要的,當做寶貝。

而假如毛利潤低,零部件成本為5000元,這時候,蘋果公司就必須摳了,差旅費不能亂花,餐補10塊錢,公司團建北京六環轉一圈,透個氣回來。

必須得摳門,必須得成本控制,必須姿態很低,公司才能掙錢。

這時候,公司就是靠管理,靠團隊。

最後一類,就是看天吃飯,飽一頓餓一頓,一般不招人喜歡。

回到京東和阿里

雖同屬於電商行業,但京東和阿里的業務模式卻大相徑庭。所以直接分析財務數據,不具備可行性。但是由於每年都有“貓狗大戰”,還是分析一下。

剛說了那麽多,其實大家可能內心已經有類似判斷,第一類生意最好,因為坐等掙錢,不需要努力,你唯獨需要做的就是睜眼看看銀行賬上的數字。

阿里就是這一類企業,搭建一個交易平臺,由於網絡效應的存在,存在強者越強的趨勢。讓企業客戶去激烈競爭,反正阿里收地租就行。

這有點類似賭場荷官,不管怎麽玩,按點提成。荷官和賭場,唯獨要做的就是保證賭場能開起來,玩的人多。

阿里的帝國已經建立起來了,而且生意品性很好,不需要費大力氣,輕松掙錢。也不需要去各種摳門小氣,反正“錢就是掙著花的”。

對比之下,京東就不一樣,是典型的靠管理、靠日複一日地控制成本賴以維繼的。生意靠的是周轉率,依賴的是服務。掙那麽一丟丟的差價,辛苦死了。貨送慢點,服務差一點,客戶就開始找客服罵。

生意的本質決定了京東必須看客戶臉色,掙辛苦錢。

京東、阿里財報評論

今天,京東的三季報顯示,營業收入增速只有39%,而阿里增速高達61%,不知道的還以為完了,京東可能永遠趕不上阿里。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京東應收是以直接商品交易額為主的收入,說白了就是賣了多少貨物。

而阿里,就是像天貓、淘寶客戶,大規模收費。一般情況下,如果營收增速為61%,那麽平臺交易額的增速,也應該大概在61%左右。

然而,事實不是這樣的,我們以雙十一GMV時間橫截面分析:

微信圖片_20171114144651

阿里增速只有39%;

微信圖片_20171114144702

而京東卻高達50%;

結論一目了然。

目前所謂阿里增速61%,並不代表平臺發展更好了、更活躍了。之所以那麽多,是因為平臺收費收的更貴。所以各位可以想想,阿里究竟為何營收那麽誇張,遠遠超過GMV速度。沒別的,就是各種“加重苛捐雜稅”。

阿里繼續這麽放任下去,會面臨百度曾經遇到過的問題——過度商業化,把原始的土壤弄變質了。

但是你又不得不佩服,馬雲又要開新業務,搞其他收費,比如雲計算的靚麗表現。

你或許還會質疑,說阿里營收增長那麽快,是其他業務引起的。那咱們看這個披露:

微信圖片_20171114144715

仔細看,核心電商業務,營收增速為63%,遠遠超過GMV 39%的速度。

電商的成交金額,就是這類公司的基石。歷史告訴我們,“越是沈重苛捐雜稅,越容易出現暴民動亂”。

還好阿里有下一個新的發力點——雲計算。

結語

寫了這麽多,主要是分清這京東和阿里兩種生意的本質,以及大家在分析財務報表時,別光看數據,得回歸業務本身,回歸最基礎的分析。而不是單純運用數據,求比率,那是得不出正確結論的。

京東和阿里,無疑都是好公司,但是區別很大。京東的生意做起來挺辛苦,然而卻擁有好的管理。

阿里則是擁有極為寬廣的護城河,雖然在抵禦敵人方面有天然優勢,但要小心過重的”苛捐雜稅”讓護城河演變為“臭水溝”。

京東阿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0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