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輿論又將大眾視線引導至百度以前的一個舊賬上。
來源 | 歪思妙想(ID:wddtalk)
文 | 歪道道
近日,一則輿論又將大眾視線引導至百度以前的一個舊賬上。起因是因為百度近日宣布,因業務規劃及運營需要百度福州研發中心的相關業務將陸續遷往北京,涉及此次調整的員工可以轉崗來北京。後經部分輿論發酵,這次的業務調整被理解為“關停”、“失敗收購”等解讀上。客觀的講,四年前百度收購91後,旗下應用商店、遊戲等核心業務已經融合到百度業務中,91的資源和流量導入手機助手,也讓百度手機助手獲得了很快的發展,並逐漸在安卓市場占得優勢。可以理解為,91產品持續運營中,只是換了個方式。而福州研發中心僅是創意孵化中心,所以將此次業務調整蓋棺定論的落到“91無線”解讀,多少有些張冠李戴的誤解。針對百度的91無線收購案,看得到的是“業務調整”的結果,而背後,還有當時的收購戰略之後更多的價值孵化。
百度這場最大收購案帶來的可不僅僅是一個91無線
以成敗論英雄是一種偏頗,在商業活動中也是如此,對於91無線和百度的結合,其實單從結果出發不足以正確評判,更客觀的應該是回到當時的市場環境去揣摩。2013年百度宣告以19億美元的高價全資收購91無線,很多人都認為91無線身價的虛高註定這是一場虧本買賣,而如今的結局似乎也成了此種推斷的最直接證據。但顯然他們忘記了這場“聯姻”給百度帶來的利益,在當時的市場形勢下實際上是彌足珍貴。最明顯的是股價,據報道,自並購91無線以來,2013年10月百度的市值便飆升到495億美元,與2013年年初相比,股價上漲了大約34%,累積漲幅超過13%。照此算來,其增值部分已經相當於3個91無線,而且這次股價攀升已然成為百度多年來最為強勁的股價高峰之一。
證券市場的利好隨之也助長了有形資產的提升,從當時某商業雜誌所做的財務績效數據中可以看到,百度總資產在此次並購完成後逐步上升。另外在杠桿效應下,企業的營運現金流由2012年4季度的11996百萬人民幣,增值到2013年4季度的13793百萬人民幣。反應在直觀業績上,2014年5月百度應用平臺總分發量和活躍用戶數持續上升,日均分發量已突破1億,市場份額達到41.2%,超過360成為行業第一。總而言之,2014年前後百度的上升勢頭和此次並購不無關系。當然,更為關鍵的其實是91無線在百度戰略布局上的核心價值。換句話說,如果百度當時沒能拿下這個重量級移動互聯網入口,反而讓阿里或者360搶了先,那對於百度當時的境況來說,更是一個不小的麻煩。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破釜沈舟地收購91無線,某種程度上既阻隔了對手的擴張,也是百度逆轉移動互聯網步伐的決心。而且91無線本身也具有極強的商業實力,不僅僅是入口或渠道那麽簡單。除了龐大的遊戲開發者資源,它還擁有無線互聯網貨幣化經驗,和垂直於Android用戶和開發者的社區和門戶。以現在的情況看,這些都算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優質資源。當年騰訊、360、阿里都曾參與到對91的收購案中,其中阿里尤為積極,不僅自始至終都在洽購91無線的行列中,而且種種表現也說明對91的勢在必得。這也說明,百度能成為最後的收購人,實則是擊敗阿里、騰訊的一次實力顯現,對企業無形資產的提升也起到刺激作用。
從百度階段戰略來看,91無線已經發揮了其最大價值
移動互聯網初期,百度的戰略構想其實一直比較明朗,無外乎移動搜索、應用分發和生態系統,這也是其他互聯網巨頭普遍認同的打法。由此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91無線對百度意味著什麽、處於一個什麽樣的地位。從結果導向的輿論認為91無線並未如願發揮其核心作用。其實結合當時整體情況還是其長遠價值來看,這種觀點未免偏頗。一方面,智能手機廠商各自開發應用商店,不斷擠壓著騰訊、百度以及360等公司應用分發入口的市場空間,這是收購之前沒有預料的。而且應用分發市場用戶增速放緩、趨於飽和的情況下,91助手的價值縮水是大勢所趨,這和豌豆莢從15億美元估值降到2億美元賤賣的道理一致。所以換句話說,即使當年阿里是這場競購案的勝者,也未必能比百度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在百度的布局下,91無線的使命就是幫助獲取移動端應用的分發優勢,在這點上,其實91無線已經發揮了應有作用。收購結束之後,百度的策略並不是扶持91助手的發展,而是持續打造百度手機助手的品牌,把91的資源和流量全部導入後者,借此兩者成功完成了整合。即使到現在,百度助手的整體態勢和市場地位也已經比較穩定了,更何況當時還一度超越360,成為最大的應用分發渠道,可見91無線確實已經踐行了其該有的使命。其實還有一點不容忽視,就是當時91無線在百度和360之間商業競爭中的價值。資料顯示,當時360手機助手的市場份額超過91、騰訊等競爭對手,位列第一。所以反擊早已是刻不容緩,而收購91無線迅速增強了百度的移動分發能力,也恰到好處地充當了對戰360的先鋒,很好的牽制了對手。總之,91無線或許是百度的一場豪賭,但某種程度上,它在百度進軍移動市場的過程中就已然完成了應有使命。
巨頭取舍決斷本屬正常,業務調整意味百度開始新的布局策略
如果單以結果論述,縱觀國內外收購或並購案,最後無疾而終其實占了很大比重。例如2000年VeriSign以 210 億美元收購了著名的域名註冊商 Network Solutions,三年後卻以 1 億美元賠本賣出。泰若網絡曾以 125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當時非常著名的搜索引擎和門戶網站 Lycos,但2004 年就宣布以 9540 萬美元將 Lycos出售。這些天價收購案最終都以極低的價格轉讓出去,可見高投入也意味著高風險,即使是在互聯網經濟相對成熟的現在,像谷歌、微軟和Facebook這樣的商業巨頭也有跟隨市場趨勢的戰略調整。比如和百度收購91無線極為類似,谷歌2014年曾以32億美元購入Nest。本想借此打開智能家居的市場,但Nest在谷歌旗下的表現差強人意,2015年的營收大約只有3.4億美元,並且屢屢達不到設定的營收目標。正如谷歌坦言的那樣,近1/3的收購以失敗告終,不是關停就是低價賣出了。所以針對91無線的結果過分解讀百度的失誤,實際上更應該從現實情況出發認清商業競爭的殘酷之處。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場收購絕不是外界全盤否定的那樣,它在移動互聯網初期對百度所起到的階段性作用,正是應對當時市場形勢的必然之舉。當然,隨著百度的戰略陣地逐漸從移動市場轉移到人工智能,91無線的價值自然而然地相應縮小,這也是為什麽去年百度開始著手處理91無線多項業務的原因。如今最後的裁撤或調整,更確切地講,應該算是公司針對不同時期的不同布局所作出的正確抉擇。並且從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把91無線簡單地歸結於百度的舍棄,未免有些片面。畢竟,互聯網風雲突變,還在用四年前的老眼光判斷四年後的新趨勢,是淺薄和幼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