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知乎、微博、快手以及各大內容平臺對今日頭條早已巴不得除之而後快。
來源丨歪思妙想(ID:wddtalk)
文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互聯網的爭鬥絕對不遑多讓。而今日頭條現在的處境,與金庸《倚天屠龍記》中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頗為相似,互聯網公司能享受到這種極端待遇的少之又少。
今日頭條也像極了明教。四處點火、侵蝕別家地盤,前腳剛剛挖了知乎的墻角,後腳就逼得新浪不惜激起“民憤”,明知錯誤也還一意孤行的強行截斷抓取內容的所有入口。
可以說,知乎、微博、快手以及各大內容平臺對今日頭條早已巴不得除之而後快。甚至就連官方背景的人民網也連續三天發文怒對今日頭條,雖然沒有實質性的傷害,但起碼已經代表了“主流”媒體的態度。
光明頂之戰是個陰謀,但也是主角張無忌正式登場的時刻,他一人之力解了明教覆滅的死局。如果沒有張無忌,那麽最終的利益所得者就只有大BOSS成昆。如今今日頭條和其它對手的競爭,卻是一地雞毛。
畢竟,今日頭條沒有張無忌,只有張一鳴。對手里有沒有成昆,也未可知。
拿版權問題當突破口的圍剿不會成功
在今日頭條之前,內容江湖上,新聞資訊以及原創產出、分發的入口,幾乎由騰訊為首的四大傳統門戶把持,微博、知乎、豆瓣等小門小戶趁機而起,尋得一方立足之地後也逐步加入了主流抗爭,不過基本上是各守家門、相安無事。
但是以智能算法打入市場的今日頭條,從骨子里就帶著“離經叛道“的基因,直接拋開內容生產的環節,聚攏各個媒體的內容,用個性化分發撬動了用戶的需求。
雖然今日頭條是一步步做起來了,但其搬運工出身的角色實在是大大地背離了“正統”之義,就像明教以宗教為名,聚攏了一批行事乖張、舉止詭秘的怪人,出了點破事就容易背鍋。
當然,明教遭此一役也是必然,誰讓你選個教主都那麽麻煩,非得搞內鬥、自耗實力,被一幫自詡正派的名士找到可乘之機。
相比之下,正處在上升時期的今日頭條,還有以一敵眾的實力,不過正如找準了時機同樣可以打得明教就此覆滅一樣,被多方進攻、瞄準軟肋的今日頭條,可有些焦頭爛額。
但是,版權侵權是不是頭條最大的軟肋呢?備受爭議的侵權一事,怎麽說都是頭條這方理虧,若是以此為由最大程度地限制它獲取內容的能力,是不是有可能觸動頭條核心利益,從而獲得作戰優勢呢?
但就目前的圍攻頭條者的表現和侵權責任的承擔來看,這顯然不是一個有效的突破口。
一則,以圍剿方最為強勢的微博來說,微博的霸王條款實實在在是一個昏招,強迫用戶接受一個不可撤回的授權,不僅擅自“代表”用戶去和今日頭條博弈,還變相把持了用戶的版權。這種將畏懼強勢的火氣轉嫁到用戶身上的做法,著實水平一般。雖然過去一段時間了,卻導致新浪微博一直深陷爭議。
可以說,新浪微博對今日頭條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二則,在諸多侵權訴訟中,原告的索賠要求往往在二三十萬元左右,這說明各方對今日頭條的訴訟打擊,目前還僅僅停留在公關層面,相應地也就不會產生太大的阻礙作用。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今日頭條如今已經基本上從內容的搬運工轉型為內容生產平臺了。即使失去了其他內容平臺的版權,依舊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由此看來,指望利用各家對頭條進行侵權攻擊產生效果,可能效果將微乎其微,當然,向人民網這種不食人間煙火,僅僅批評今日頭條的道德和價值觀的話,更是有些呆萌的可愛。
總的來說,對於今日頭條的圍剿,可能最終並不能真的給頭條帶來多大的毀滅性打擊。
今日頭條正在重複美團曾經犯過的錯
多線作戰、分身乏術,今年的今日頭條不免令人聯想到去年的美團,大約也是在這個時候,唱著下半場之歌的王興開始踏足他人之地,尋求自身的邊界。
說實話這並非不可取。目前美團各種招黑不說,估值縮水、外延業務的資本故事唱不響等等,都跟其多個方向擴張的嘗試相關。
當然現在還不能說美團擴張失敗,但已經水深火熱。同樣作為TMD中的一員,不應該視而不見。
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逐層疊加的對手是否有可能一起發難,打得頭條措手不及,畢竟還沒戰隊的張一鳴,看起來有些孤立無援,不像美團當時還先跟了阿里又投向騰訊,總之背靠大樹好乘涼。
據頭條的一貫打法,先內部孵化然後以獨立應用的產品矩陣推出,逐漸把觸角高調伸向各個領域,步伐之快、強勢之極超出了外界的預測。照此行事風格,不管是不是老東家,擋住道路了哪還講什麽情面,由此看來,不止是這些已經站在鬥爭漩渦中的對手,今日頭條未來潛在的競爭者還會繼續增多。
而騰訊跟頭條的這些敵手顯然關系密切,在反頭條聯盟上做些引導作用也未必不可。畢竟,以如今今日頭條的瘋狂拓展的趨勢看,打不打得過另說,但與騰訊的全面競爭,也是遲早的事。
就算是騰訊不直接出面,知乎、微博也未必咽的下著這口氣,沒事就來個挖墻角、上訴侵權或是舉報低俗內容,就像是光明頂上對白眉鷹王的輪番車輪戰,看上去不太光彩,可在正義的掩蓋之下管用就行,屆時恐怕單打獨鬥的頭條也會疲於應對。
當然這些小打小鬧的前提是守住各自的護城河,一旦頭條發現出力不討好自然也就敗下陣來。
比如,頭條完全照搬微博和知乎的模式,表面看起來在4億用戶的體量上有奮力一搏的資本,可難以否認的是,和用今日頭條之法很難打敗今日頭條的道理一致,另一個版本的微博或知乎,對用戶來講也很有可能只是嘗嘗鮮而已。
另外,官媒三評今日頭條及其算法,雖然並無實質性打擊,但這一信號的意義也令頭條背負了一些極具我國特色的潛在風險。
當然,從技術角度來看,其中所提及的“舒適地帶”確實會引致很多問題,比如內容的空洞、雷同,不僅會產生虛耗時間之感,而且放任自我認知處於一種不被外界幹擾的狀態,並不是一件好事,這些感受相信即使是普通用戶,時間一長也會有所察覺,對頭條來說,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種產品缺陷。
對今日頭條來講,以前可以算是結營紮寨,現在才是大張旗鼓地戰鬥,撐住了多方攻勢,即使不是勝者也必將稱霸一方,可一旦敗陣而歸也就意味著龜縮一隅、早找買家。
BAT不允許互聯有這麽牛X的存在
僅在內容生產和分發市場上,從反圍剿到主動出擊,今日頭條大概經歷了三次戰役。
其一,騰訊以天天快報為主力對標個性化分發,也就是頭條的老本行;其二,頭條跳出包圍圈,開始多點作戰,第一槍對準了知乎;其三,新增“微頭條”板塊,不顧老股東情誼,將觸角延伸到了微博的戰壕內。
從結果來看,天天快報一次狙擊不成恐難有太大作為,知乎吃了個啞巴虧也只能強顏歡笑,而微博打出的一記“七傷拳”,也不知是哪方損失更大。可見無論是儲備多時,還是對應猛然進攻的快速反應,在這些明爭暗鬥之中,目前頭條基本穩占上風,再加上內容侵權的效果不大,所以圍剿雖然是個麻煩,但對如今的今日頭條來說,已經難以對頭條造成致命打擊。
但這並不意味著頭條可以高枕無憂。因為在圍剿的高處,還有三巨頭BAT在磨刀霍霍。一旦頭條能夠真的威脅到他們,那麽這幾個巨頭必然不會現在這樣只活躍於幕後。
首先應該明確頭條對BAT的確具有潛在威脅。TMD三家之中,美團現在有些困頓未解、方向未明,而滴滴和BAT基本上沒有直接的業務沖突,頭條則不一樣,市值猛增、多線擴張,而且還一副不依賴BAT的倔強模樣,著實是一種勇氣可嘉的挑釁。
而且一旦拳打知乎、腳踢微博的嘗試有了起勢的苗頭,屆時加上短視頻或金融等其他業務,頭條體量翻一番也不是沒有可能。
保守的推算一下,如果頭條在社交化方向成功塑造了類似微博、知乎這樣的產品,再加上短視頻領域內能夠憑借三款產品成功狙擊快手,那這些業務累積的商業價值基本上會達到它們市值之和,也就是250-280億美元左右。而目前頭條市值已超200億美元,也就是說將會誕生又一個市值接近500億美元的巨頭,這對BAT來講並不是什麽好事。
尤其是對一直被掉隊論困擾的百度而言,由於人工智能的爆發期還未到來,形式最為嚴重,說不定又是另一個京東殺出來讓人尷尬一下。當然,從反面來看,百度的Feed流也在一定程度上給頭條造成了威脅,不過正如張一鳴在與《財經》雜誌的對談中所說,雖然承認百度發力Feed流對頭條有影響,但並不認為對頭條的生存構成威脅,他最忌憚的還是騰訊。
在今日頭條以前,騰訊憑借多個產品已經坐穩了內容分發的老大位置,即使現在新聞客戶端和天天快報的體量總和,依然超出頭條很多,唯一的劣勢在於其增長速度。更關鍵的是,騰訊和知乎、快手等平臺的組合,幾乎都對準頭條的核心競爭力,利用競爭對手消耗頭條多線戰鬥的實力,同時,也為騰訊今年內部架構改革、重新整合內容爭取更多的時間。
一旦騰訊完成種種布局,頭條必將迎來最慘烈的打擊。
至於阿里,與頭條的企業屬性反而有些互補。大膽推測一下,一旦頭條遭遇到致命打擊後,可能阿里會成為今日頭條的最後的歸宿。只是按照並入阿里的慣例,心高氣傲的張一鳴恐怕相當不願意冒著丟失領導權的風險。
但又不得不說,在國內不依附於BAT的互聯網公司,想要獨立成長為一方巨擘的難度,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很多。而從三巨頭稱雄中國互聯網之後,時至今日也沒有出現過一家。
畢竟,BAT是不會允許有這麽牛X的存在的。這一點,比今日頭條被競爭對手圍剿多少次都更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