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校園市場後,趣店在非校園市場上找到了一條盈利之路。
i黑馬訊 9月19日消息,分期消費平臺“趣店”今日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上市申請招股書,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擬最高籌資額為7.5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2季度,趣店集團註冊用戶數約4790萬,平均月度活躍用戶數達2890.6萬人,2017年第二季度實際交易用戶數558.8萬人。
今年上半年,趣店總營收約為18.33億元(約2.70億美元),凈利潤達到9.73億元(約1.43億美元)。其2016年營收為14.42億元(約2.12億美元),凈利潤為5.76億元(約8506萬美元),2015年營收為2.35億元(約0.36億美元),凈虧損為2.33億元(約0.35億美元)。
在今年第二季度,金融收入占趣店總收入的83%達8.3億元,較上一季度增長19%,較上年同期增長288%。第二大收入來源銷售傭金(Sales commission fee)為1.51億元。
在成本和費用方面,趣店在二季度支出4億元,較上一季度的2.99億元增長35%,較上年同期的1.23億元增長228%。
趣店原名為“趣分期”,瞄準的是大學生分期消費市場。在成立之初,趣店創始人、CEO羅敏和幾個創始人跑到學生宿舍,發傳單,做地推,吸引大學生們嘗試分期購物。一年後,趣店App上線,靠著一桶泡面、一包鳳爪、一塊肥皂的優惠,吸引了數百萬的學生成為潛在的分期消費用戶。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大學生分期”成為趣分期的標簽。
而這一市場曾遭遇廣泛爭議,銀監會向從業平臺提出整改要求。去年9月,趣店正式宣布退出賴以發家的大學校園市場,並更名為趣店。
此前,羅敏在接受創業家&i黑馬專訪時表示,趣店沒有在校園市場賺過錢,一直處在虧錢狀態。
目前,趣店的業務已全面轉向非校園市場,業務分成兩塊:現金分期和實物分期。羅敏把目光投向了全國5億非信用卡人群。他們是不被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的藍領和小白領,他們集中在二、三線以下城市,月薪3000元到5000元。
一個典型的消費場景是:他們月底需要還交水電煤氣費,交房租等等,在工資發放之前,需要有小額的資金周轉,這種周轉短平快、利息低,大概一兩周時間。
據了解,趣店曾獲得多輪融資,投資者名單里不乏螞蟻金服、源碼資本、藍馳創投以及國盛金控等知名企業及機構。
附趣店發展歷程(數據來自趣店官網):
2014年3月:“趣分期”正式上線運營
2014年8月:源碼資本、藍馳創投等風險投資機構首次聯合投資“趣分期”
2015年6月:A股上市公司昆侖萬維投資“趣分期”
2015年9月:螞蟻金服戰略投資“趣分期”
2015年12月:鳳凰祥瑞投資“趣分期”
2016年5月:“趣分期”獲得江西首塊互聯網小貸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