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價表現市值,市值體現價值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s04.html

    對於股票,有些朋友以為是,股票好比是企業貨幣,代表企業現有多少家產,其真實價格也就相當於企業的凈資產值,至於高出部分只能看做是市場溢價出來的泡沫。按照這個認識來做投資,毫無疑問,肯定不會吃虧,而且包賺。你想,一個好企業,你在它股價差不多等於或低於其凈資產值的時候買入,怎會不賺?這是一種追求確定性價值投資的方法,肯定管用。

    在這里,我們不談投資策略方面的問題,只談談由這個“股票認識”引申出來的一個話題:股價背後企業的價值與市值的關系。

    關於股票的價值,大致涉及到五項內容:票面價值、凈資產價值、清算價值、內在價值、市場價值。前面提到的那些朋友只是特別註重其中的凈資產價值。然而,對於股票,更有意義卻又不太好理解的是其市場價值,即股票的市值,這是因為股票價格是股票市場價值的集中表現,又因為受眾多因素的影響,股票的市場價值經常發生變化,價格也就會不斷變化。我們通常所說的股票價格也就是股票的市場價值(市值)。而市值是企業價值的體現,反過來,亦可衡量企業的價值。

    我們知道,如果企業不放到市場上去交易,其價值究竟怎樣是永遠不得而知的。於是股票市場應運而生。股票短期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器,股價終將反映企業價值。

    關於這個問題,本人在小文《企業的價值與市值》(2015-11-19)中專門談到過。

企業的價值與市值[節選]
(2015-11-19)
    企業要從追求利潤最大化轉向追求價值(市值)最大化。
    根據現代金融學原理,優秀的現代企業家應該,一是,要使所有者(股東)利益最大化,竭力讓他們企業的價值增長;二是,要能使所占有的社會資源效率最大化,顯著地提高效率,這樣也就是對社會的最大貢獻。而要做到這兩點,企業價值是根本。
    那麽,企業價值是什麽呢?又何以體現呢?
    對於“企業價值”,百度百科解釋:“金融經濟學家給企業價值下的定義是:企業的價值是該企業預期自由現金流量以其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貼現率折現的現值,它與企業的財務決策密切相關,體現了企業資金的時間價值、風險以及持續發展能力。擴大到管理學領域,企業價值可定義為企業遵循價值規律,通過以價值為核心的管理,使所有企業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債權人、管理者、普通員工、政府等)均能獲得滿意回報的能力……”這麽個既拗口又抽象而晦澀的解釋!我們還是通俗一點地來講吧,盡管不太嚴謹和準確,但多少還能講明核心意思。
    傳統觀念認為,企業經營就是要追求利潤最大化。然而,人們在圍繞這個目標運作中,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各級管理者很容易采取短期行為,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短期利潤,而輕視或不顧企業長期利益與健康發展,結果是,雖然短期利潤大增,但長期風險和不利因素加大,透支了未來,致使企業滑坡,實質上導致了企業價值下降。那麽,經營企業是不是應該著重於企業價值的提升呢?說對了!
    企業價值似乎是個很抽象的東西吧?那怎樣才能看得到和摸得著它呢?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企業放到資本市場上去交易,由廣大的投資者通過交易來評定。不然的話,其價值到底何許是永遠不得而知的,用俗話說就是,是騾是馬拉出來遛遛。這有點類似於商品的價值與價格的關系,倘若商品不交易,沒有價格,其價值是怎麽也體現不出來的。
    那麽,企業的價值又由什麽來體現呢?為了便於簡單明了地說明道理,我們不妨以股份全流通的上市公司為例,這時,企業股權的市場價值就相當於企業的價值,而企業股權的市場價值就是企業在股票市場中的市值。眾所周知,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發行股份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即每股股票的市場價格乘以發行總股數。這樣一來,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自然而然地和理所當然地就轉變成為追求市值最大化了,“企業價值”的問題也就隨之變得既簡單又直觀了。是不是?這可謂是個劃時代的進步!
    以企業市值最大化為目標就能較好地解決企業長期發展的問題,因為市值不是由企業或企業家隨意而定的,而是由市場投資者通過交易“投票”得到的結果,即由市場決定的。而投資者最關心的是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及其相應的抗風險能力怎樣,而不會只單單看重利潤指標有多少。這就是說,哪怕某家企業眼前利潤再大,但若投資者一旦發現,它是冒著未來很大的風險換來的,將有可能大大地損害企業的長期利益,是飲鴆止渴、殺雞取卵的行為,那他們不但不會把票投給它,而且還會拋售其股票。由此可見,股價是預期收益與其相應風險均衡的反映;股票價值是由企業價值決定的,反過來,它也反映了企業價值。這就是企業市值對價值的反映職能。
    隨便舉個近日“雙十一”阿里巴巴的例子吧。“雙十一”這天,阿里巴巴創出了歷史最高銷量912億人民幣,利潤大增,然而,當天其股價卻大跌,並且前後數天也連續大跌;而長期虧損的京東商城的股票則表現倒不錯。這說明了,投資者並不認為你阿里巴巴大賺一把就可提高價值了,而是恰恰相反,投資者預期你阿里巴巴將會牽連到大量售假售劣問題(當然,假貨劣貨並不是阿里巴巴制造的,線下到處都是,線上的阿里巴巴也控制不了,無法獨善其身),將有可能影響企業信譽,所以就拋售其股票,市值隨之減少,反映出價值下降。[在此,特別補充一點:由於阿里巴巴進步迅速,截至今天(2017年8月30日),市值達到了4262億美元,與巴菲特的伯克希爾(4396億美元)旗鼓相當,價值大幅提升!]
    關於企業的社會價值,也可依據企業的市值來做判斷。因為效率越高,價值也就越大,能夠獲得更多投資者青睞,企業市值勢必更高,表明市場看好其對社會資源的使用效率,這也是社會對企業的要求,因此,投資者評判企業優劣,預判企業未來價值的變化,市值就是一項重要指標。
    誠然,企業市值不可能時時刻刻與企業價值吻合,在短期內往往難以衡量出企業的真實價值,有時甚至是很離譜的,這是因為市場並非總是有效的,人為幹預,蓄意炒作,都會致使市值遠遠偏離價值,不是虛高就是虛低。盡管如此,但這只能高(或低)得了一時,卻高(或低)不了一世,最終價值總要回歸,市值還是會比較準確地反映出價值的。長期而言,市場不但是有效的,而且是非常有效的,這已被股市幾百年以來的實踐所歸納證明。據此可知,所謂的市值管理靠炒作最終肯定是行不通的。
    雖然市值常與價值不符,但迄今又沒其他更好的方法來體現價值,價值只能由市值來表達,所以說,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也就只能通過追求企業市值最大化來實現,這好像有點無奈吧?而資本市場的力量正是在這點上告訴你企業的價值何許,提示和鞭策你企業應該如何發展,這也就是上市的重大意義所在,上市並非簡單的股權融資之事。其實,股權融資成本是最大的,因為一旦上市,猶如背上永遠還不清的“債”。
    下面,舉個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巴菲特及其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上世紀60年代初,伯克希爾剛上市時的股價是7美元,經過50多年,今天是204280美元,市值是1748萬美元,增長了將近3萬倍!這就是市值體現價值的最典型案例。
    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最後,讓我們一起來重溫巴菲特闡述企業管理的智慧之言:
    “盡管組織形式是公司制,但我們將股東視為合夥人。
    “我和查理·芒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副董事長)將我們的股東看作所有者和合夥人,而我們自己是經營合夥人。我們認為,公司本身並非資產的最終所有者,它僅僅是一個渠道,將股東和公司資產聯系起來,而股東才是公司資產的真正所有者。
    “順應以所有者為導向的原則,我們自食其力。
    “多數公司董事都將他們大部分的個人凈資產投入到公司中。查理和我無法確保運營結果,但我們保證:如果您成為我們的合夥人,不論時間多久,我們的財富將同您的同步變動。我們無意通過高薪或股票期權占您的便宜。
    “我們的長期經濟目標:每股實現內在商業價值平均年增長的最大化。我們並不以伯克希爾的規模來評價其經濟意義或業績表現。我們的衡量標準是每股的增長值。”
    好一個“衡量標準是每股的增長值”!看到了吧?巴菲特無時無刻不在追求價值(市值)最大化、所有者(股東)利益最大化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