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廠長在2013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24/164810.shtml

廠長在2013
接招 接招

廠長在2013

百度O2O戰略的失敗,始於地圖,終於外賣。

來源 | 接招(ID:itakethat)

文 | 方浩

百度外賣終於賣了。再次印證了中國互聯網江湖的一條鐵律:老大和老二打,打沒的是老三。

無論以後百度外賣以何姿態示人,一個事實是,它錯過了一條不止百億美金的賽道。看看美團和餓了麽的估值,就會知道這個教訓有多大。

更重要的是,這也宣告了百度O2O戰略的徹底終結。百度O2O戰略始於地圖,終於外賣。而所有的故事,都從2013年的兩場收購未遂開始。

那年初春,我去采訪俞永福。當時的UC正在風口浪尖上,一會騰訊收購、一會百度收購,甚至周鴻祎也偶爾進來敲一竹杠。UC就像蘇州街上一位搶手的大姑娘,不停被媒體賣身。

2012061309141334019461677

「賣藝不賣身,這是UC的底線。」俞永福底氣十足。春節前,雷軍剛剛送他一輛Model S。采訪結束,俞永福還不忘提及那句日後被各路媒體反複提及的話:「雷軍說,永福做什麽都支持。」

2012年,小米手機第一年就賣了100億,那個時候的雷軍應該給兄弟們發紅包、買豪車。京東GMV做到100億用了6年,百度則用了整整10年。所以,2013年春節前,李彥宏急了,開始呼喚百度的狼性。

為什麽急?因為狼來了。到2013年,移動端開始取代PC端成為互聯網的主要流量入口,微信眼看就要成為騰訊新的獠牙,阿里IPO在即,李彥宏一回頭,發現死對頭周鴻祎提著刀過來了。

周鴻祎的刀是360手機助手。用了不到一年時間,這個依靠PC端強力導流的應用分發渠道就在2013年年初躋身第一陣營,除它之外,還有網龍的91助手+安卓市場,以及如日中天的豌豆莢。應用寶、百度手機助手這些富二代,還只是準一線。

李彥宏跟當時百度「太子」李明遠說,時間不等人,想不明白也要試(買),我們摸著石頭過河吧。李彥宏不可能摸360手機助手,周鴻祎也不會讓他摸。

時任百度副總裁、負責投資並購業務的老大湯和松說過一段話,大致可以還原李廠長和百度的過河邏輯。「從PC到手機,其實就是跨過一條河,怎麽過河?兩種方式:一是架橋,一是坐船。買手機瀏覽器是架橋,買應用商店是坐船。」

2013年的中國,UC就是手機瀏覽器,手機瀏覽器就是UC。2012年年底,UC全球用戶突破4億,而手機百度達到這個數字比UC整整晚了一年。換句話說,在2013年春節前後,百度沒有一款產品的用戶數超過UC。所以,摸UC成了李彥宏的首選。

百度對UC的報價就發生在春節前後。一位投資人後來跟我說,報價一路漲達到12億美金,全部用現金。說白了,就是創始團隊套現走人,百度生吃一個4億用戶的大金蛋。要知道,微信在2013年年初才剛剛突破3億用戶,手機淘寶過了當年夏天才突破3億用戶;如果買下UC,李彥宏至少能睡個安穩覺了。

但是UC團隊不從。這筆賬劃不劃算,在一年後阿里巴巴的上市招股書得到驗證:2013年3月,阿里曾對UC戰略投資31.3億人民幣,12月,又支付了11億現金進一步增持,總計獲得UC 66%的股份。沒錯,控股了,但重點不是這里。

2014年6月,阿里收購了UC Web全部剩余股權,對價為4.79億美元現金+1230萬股限制性股票。1230萬限制性股票意味著什麽?如果阿里巴巴上市市值達到2000億美金,這部分股票的價值就是10億美金,加上之前三次註資,UC的估值也就是後來大家所熟知的近50億美金。

「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UC的同事享受到阿里的IPO增值和業務成長帶來的增值。」俞永福說的很直白了。

12億美金和50億美金哪個大?問題是在2013年,誰也看不出來,當時的阿里估值在800億美金左右,遠遠高於百度的市值,百度如果給股票,增值空間是不是更大?但百度不給。

幾個月之後,百度拿下了91助手,同樣全部是現金,19億美金,創造了中國互聯網歷收購史的記錄。這個價格比給UC的最終報價多出整整7億,而7億美金正好是百度最早對UC的報價。

後來雷軍在飯局上遇到湯和松,開玩笑說一開始覺得這麽高的價格買91怪怪的,沒想到這個交易帶動百度市值漲了90億美金。但雷軍同樣沒想到的是,阿里會漲到4000億美金。今天來看,特斯拉送對了。

雷軍送別人特斯拉,李彥宏自己造無人駕駛;雷老板廣結善緣,李廠長盡在掌握。表面上看,是百度錯過了UC,實際上是李廠長錯過了UC團隊。

dim1200x750_4b364f9e674f9ab54f1b18746b3468

除了UC,另一家公司也曾被百度摸過,這就是高德。我在《AT巨獸誕生記:掀桌、爆買、血洗賽道》(點擊標題閱讀)一文中說過這麽一個故事:

當年百度內部對「是推的地圖產品,還是買一家現成的公司」,有過糾結。後來買下高德成為主流聲音,並且很快與高德團隊談的差不多了,但最終高德團隊發現,他們與百度收來的小公司沒啥差別,因為李彥宏根本沒有打算見一見他們。

幾乎與此同時,阿里出手。馬雲親自接見高德團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演說家一舉從百度手里搶下高德。據一位投資人說,阿里第一次投資之前,高德在C端用戶的市場份額,要比百度地圖差很多。但時至今日,二者的市場格局早已變天。

而阿里買高德的路數與UC一樣:先投資控股,轉年全部拿下。2013年3月阿里對UC那次註資,實現了控股,轉年6月份正式買入剩余股份;2013年5月,阿里註資高德,成為其第一大股東,轉年2月從納斯達克將其私有化。節奏幾乎一致。

據說2013年,百度還接洽過大眾點評,路數與報價UC、高德一樣,控股拿下,無奈最後被實力更強大的騰訊截胡。

UC是純互聯網產品公司,to C基因強大;高德則是to B業務起家,當時在車載市場具有統治力,但在C端與百度差距巨大。就在阿里徹底控股這兩家公司的2014年8月,俞永福出任了高德互聯網業務負責人,並於轉年正式出任高德集團總裁。讓具有to C經驗的產品團隊接手高德,這是阿里的一招險棋。

先說一組數字。2013年8月份,百度地圖突破2億用戶;高德手機地圖達到這個數字,是在當年年底,晚了小半年。也就是在最初的競爭階段,兩家體量都差不多,百度地圖還稍稍占據優勢。那此前百度為什麽還想生吃高德呢?因為O2O。

從2013年到今天,中國互聯網創業最大的風口就是O2O,無論是團購、外賣,還是共享經濟,都是這個風口之下的產物。線上流量越來越依賴線下流量,巨頭瘋狂布局。

33564

風口面前,百度地圖先行先試。2012年10月,百度正式把之前的地圖業務升級為LBS事業部,與當時李明遠負責的移動雲事業部成為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兩大護衛。從縣級市,一躍成為省部級,與太子執掌的部委雙子閃耀,在百度還從來沒有一個產品部門享受過這樣的待遇。

LBS其實就是O2O概念的前身。地圖在LBS事業部的角色,其實就是百度O2O戰略的支點。2013年,百度的河就這樣變成了O2O,當時在百度地圖上,可以看到百度自己的團購、以及後來買來的糯米團購、還有百度外賣。

戰略決定路徑。當百度圍繞O2O不斷做加法的時候,百度地圖一度承載了所有O2O業務。而此時的高德地圖卻選擇了做減法,從2014年開始,就逐步去掉了一切跟O2O相關的業務。直到2016年,在日活這個關鍵數據上,高德地圖首次趕上百度地圖。

應該說在2013年前後,阿里對O2O的核心期待,不是地圖,而是美團、快的等超級風口之上的的賽道。這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高德地圖的「負荷」。而百度不是。

全資收購糯米之後,又自己做了外賣,再加上之前的地圖,這成了百度應對O2O的三大法寶,每一塊都很重要,彼此被需要,當O2O是公司最核心戰略的時候,合力大於3,但當這個戰略的價值日益萎縮的時候,單塊業務隨時可能成為棄子。這次外賣轉手給餓了麽,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實早在2014年9月份,百度地圖+O2O的戰略就已經出現疲態。先是LBS負責人沈麗離職,加盟百度O2O業務的最大友商美團。接著是2015年年初,LBS事業部幹脆銷售,旗下核心業務並於李明遠的移動雲事業部,再到2016年,李明遠再次從百度離職。人事變動的背後是公司戰略的變動。到了2017年,百度的河又變成了人工智能。

除了戰略搖擺不定,戰略的落地能力也是百度錯失O2O的一大原因。李彥宏曾說拿出200億人民幣補貼外賣,但當美團、餓了麽在2016年春節瘋狂加班的時候,百度外賣選擇了非常人性化地放假。錢沒到位,還喚起了競爭對手的狼性。

據說,通過大力推廣自有產品和並購,百度在2013年這一年共計獲得14款用戶過億的產品,這在當年的BAT中,絕對是第一,但到了今天,還有幾款能夠停留在各大APP排行榜的Top 20?

從UC到高德,俞永福走了4年;從O2O到人工智能,李彥宏也走了四年。四年後的今天,UC還在、高德還在,但是91助手、糯米、百度外賣去哪了?

俞永福 百度外賣 高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9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