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交易所去年修訂《企業管治守則》後,很多上市企業對其內部進行改善,普華永道最新報告顯示,很多港交所上市國企的企業管治水平都大幅提高,反而是香港的部分老牌上市企業要保持警惕,在董事會匯報及提升內部審核職能方面應繼續努力。
調查結果顯示,92%的上市企業對風險管理和內部監控系統都執行了年度檢討工作,較上一年度上升23個百分點。其中,93%的恒指成份股企業執行了相關工作,同比增加7個百分點;國企指數成份股中,有85%的企業達標,這一比例同比增加了25個百分點。
按照行業劃分,零售企業的表現最好,有97%的企業達標;其次為房地產行業,比例占93%;科技企業占95%;金融服務企業占90%。
此外,78%的上市企業已經披露了其辨認、評估和管理重大風險的程序,同比上升33個百分點,其中80%的國企成份股企業也有相關披露,同比大幅上升57%,披露水平已接近恒指成份股企業(84%)。其中金融服務業占比90%,優於其他行業。
87%的上市企業披露了其處理及發布內幕消息的程序和內部監控措施,同比上升44個百分點。91%的恒指成份股及88%的國企成份股達標。其中,只有77%科技企業完成這方面的披露工作,其余行業比率都接近90%。
從數據上來看,不少國企的企業管治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普華永道風險及控制服務合夥人余潔雯稱,隨著新修訂的《企業管治守則》生效,大部分大型上市公司都加強了風險控制及相關披露工作,尤其以國企指數成份股的披露水平顯著提高,反映出企業都認同提升管治水平能為企業帶來正面影響。
余潔雯稱,國企開始更加關註內部審計,並且開始采取一系列系統化、標準化的措施,增強公司的企業管治水平。另一方面,香港的上市公司雖然歷史悠久,但是面對新的法規條例應該時刻保持警惕,切忌固步自封,因為在企業管治上,很多時候都是“不進則退”。
與此同時,分析發現,有97%的企業雖然聲稱已設立內部審核職能,但只有36%的企業認為他們有足夠資源和經驗豐富的內部審核團隊應付這方面工作,同比只增加16個百分點;按照指數分類,只有10%的國企成份股企業和44%的恒指成份股企業在他們的年報中詳列投放於內審工作的資源;按行業分類,只有房地產企業在這方面表現較為理想,比例達到了58%。
在調查的上市企業中,只有三分之一披露了董事會已取得管理層對發行人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系統有效性的確認,同比上升20個百分點,說明上市企業在增強內部審計職能,但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普華永道香港及中國華南區內部審計主管合夥人梁嵐稱,上市企業應該精益求精,持續完善風險管理機制,並投入充足資源於內部審核工作,對員工提供相關的培訓。此外,企業管理層和董事會也有責任進一步加強聯系,完善重大風險訊息內部通報機制。她認為,提升企業管治水平不只是合規要求,而是企業績效的表現,將有助增加企業價值,促進投資者關系及保障股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