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白領廢中小心了

什麼是經濟危機?就是很多人丟工作。什麼是經濟轉型?就是很多人換工作。今次經濟轉型,白領將受重創,別以為,這僅僅是社會新鮮人的擔憂,是走不出舒適圈的工作者們的課題。

過去十年,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將陸續出現:

大量的製造業企業的藍領工人將轉型到服務行業,新移民、中老年轉型為快遞,餐飲就是典型代表;在過剩產業中就業的白領階層將轉向服務領域的藍領工作,一些人成為自僱。


他們大多正處在中年階段,上有高堂下有幾房,日常開支很大。失業對他們來說是晴天霹靂,對於白領,尤其是大齡資深白領來說,被炒的時候可能是他在一生中最灰暗的一天。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適應這種變化,一些人會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獲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成就感,而另外一部分人則由此跌落到更低的社會階層,從而成為Loser

如果大量中老年員工的工作被取代,那時的重新培訓將會非常困難。可能唯一的希望,就是讓他們進入服務業,從事必須由人來完成的那些簡單工作。但是,廢中們,妳願意嗎?

美國80年代產業結構調整中,很多中產階級失去了原來的白領工作,從製造業、金融業、傳媒業、房地產業等高薪工作轉向零售、餐飲、旅遊等低薪藍領工作。所有人在失去原來工作的時候,都以為這一次只不過和以前的歷次跳槽一樣,只是從這家公司跳到同行業的另外一家公司,說不定還會升職加薪。

自從20163AlphaGo橫空出世以來,全世界都在關注,Deep Learning自動化、人工智慧(AIRobot這一波科技進展,擔心著未來五年十年時間裡,到底有多少人類的工作會被機器全部或部分取代?人工智慧會讓人類大量失業嗎?傳統印象中高收入、高知識的金融分析師、醫師、律師與教師,答案是肯定的。

其實不用五年,今天已經取代著妳的工作。客服、保安、護衛、司機等工作岌岌可危,任何帶有「助理」「經紀」和「師」的白領職位,更直接被點名為高風險群,世界都沒有現金,都用Bitcoin,要持鎗護衛做乜?G4S那個美女經理讀者,快走吧。

New York Times》對美國勞工部的統計分析表明,從1979年到1995年美國有超過4300萬個工作崗位被撤銷。其中雖然有更多的崗位被創造出來,但消失的崗位越來越多的是那些白領員工丟掉的,其中許多人是為大公司服務的,而且處於他們職業生涯的巔峰期。

1980年以來有四分之三的家庭中接觸過裁員,有三分之一的家庭中有成員丟掉過工作。與其說失業,不如說,大多數情況下,工作不是消失了,而是轉變成新的形式。

與以前的情況相反,目前是具有大學教育程度的員工構成了被炒的主體,其數字超過了至多只有高中文聘的員工。而且薪水較高的員工丟掉飯碗的比例是80年代的兩倍。其痛苦之處在於,以前絕大多數被炒員工,都能找到薪水同他們原來工作差不多的崗位,而後來僅有35%的找到了同等報酬或者薪水更高的工作。

各行業從事技術、管理、銷售等崗位的白領們即使有短暫的失業也幾乎都會很快在自己拿手的領域中重新找到就業或創業的機會。而今次不同的是,很多曾經高速發展的行業中的一些崗位可能永遠消失。


李開復大膽預言,什麼工作最容易被AI取代?

他用一個「五秒鐘準則」,來篩選工作被取代性的高低,這一準則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適用的。一項本來由人從事的工作,如果人可以在五秒鐘以內的時間裡,對工作中需要思考和決策的問題做出相應決定,那麼,這項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慧技術全部或部分取代。這就是今天各大股票交易市場裡,傳統意義上的交易員正大幅讓位給電腦的原因所在;也是汽車駕駛工作日後終將被自動駕駛技術全面替代和超越。

例如,在股票交易市場工作的普通交易員,對於一樁交易能否成交,他們只需要根據買家或賣家的指令來做出判斷、完成實際交易操作。基本上,每個獨立判斷,花兩三秒就能做出。

未來會出現三類新的組織類型。
第一,是一種以重要管理人員為核心建立起來的組織形式,其週邊是公司外的承包商和兼職人員,我名為「三葉草組織」。這種組織形式組建的未來公司將主要出現在類似於現在的諮詢公司、設計公司、品牌推廣、插圖師等領域中。互聯網帶來的便捷溝通方式,只是讓那些原本就適合於自雇就業的就業領域實現了去組織化。

第二,是聯邦式結構,中心部門只考慮長期戰略問題,單位和部門在保持共同團結的前提下各自獨立。第二種組織實際上已經成為目前很多大企業的通常組織方式,在一些企業中被稱為事業部制strategic business unit (SBU)。但這種變革對於員工的工作方式沒有任何變化和影響。

第三,組織類型將是“3I”型組織,“3I”指資訊(Information)、智慧 (Intelligence)和想法(Ideas),在這種新的組織核心中,每個人都必須擔負起經理的職責,同時,誰也不能僅僅做個經理。


核心的人數越少,越需要靈活性,需要成員承擔更多責任。每個人不單要有某一方面的專長,還要儘快擔負起財務、人事或項目的職責,甚至要三者兼具。

換句話說,這是管理任務。每個人都應該是管理者,不僅要有能力,還要會管理。
三種業態我們都在做,也在聘請人才。

在人工智慧時代,我們需要教育父母,讓他們不要再期望孩子尋找「安穩」的工作。因為在傳統意義上,「安穩」意味著簡單、重複,「安穩」的工作早晚都會被機器取代。世界上,所有人不管做什麼,忙什麼,其實都在為兩個字而忙,那就是——幸福。


一輩子很長,要學的東西太多,如今知識的更新換代太快,我們要幫助下一代做最智慧的選擇,選擇那些相對不容易被淘汰,或者可以與機器協同完成任務的工作。作為學校、媒體、家庭,最需要關注的不是成績、業績、成功,而是一個人在遭遇各種不如意時,在失望甚至絕望中,是否能學會調整、梳理、關懷、穩定自己的情緒,不自傷,也不傷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3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