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沒有《壹週刊》的壹傳媒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7-07-27  NM

壹盤虧損生意要被黯然出售,原應「親痛仇快」,結果「親者」痛仍是痛,卻亦口誅筆伐,罵聲不絕;「仇者」盡力揶揄,卻不算很愉快,似有除惡未盡的遺憾。此壹盤生意就是本刊《壹週刊》及一批已停刊的雜誌,上週公告可能出售此壹盤生意的壹傳媒(282),就是今天分析的對象。一如以往分析其他上市公司一樣,分析壹傳媒沒有依賴任何內幕資料及消息,僅根據公開資料及數字來分享。節流從員工入手

1999年10月借殼上市的壹傳媒,自2011年3月止的年度開始,已接連虧損,七年間僅2014年及2015年能轉虧為盈,但這兩年卻並不是收入最高的年份,收入最高的年份是2011年至2013年,這三年亦可算是壹傳媒的轉捩點。2011年前,壹傳媒淨資產才35億港元,但在終止及出售台灣的電視及多媒體業務中,三年間錄得逾27億港元的大額虧損,導致滾存盈利及儲備雙雙變成負數。壹傳媒管理層以資訊科技革命及面對杯葛制裁,解釋出售《壹週刊》的決定,台灣的投資失利,是否亦間接造成今天的結果?要解決年年虧損,管理層可用的方法總離不開節流及開源,壹傳媒怎會例外。首先,要節流就要從成本下手,在壹傳媒管理層所說的資訊科技革命或賣書賣紙大減下,壹傳媒收入的主要成本之一:原材料成本,由2012年佔收入37%,大幅下跌至2017年佔收入僅15%;反之,同期總員工成本卻由佔收入35%,升至佔收入63%。在「有大食大」的殘酷現實下,員工成了刀俎下的魚肉!過去的裁員,早陣子的員工變外判商,都是節流方法,還會有後續節流行動嗎?

開源是出賣家當

在2017年,壹傳媒所有生產成本及員工成本總和,已佔收入97%,換言之,扣除此等成本後的收益,已不足應付其他經營開支及虧損;同時,經營活動現金流亦繼2012年及2013年後,再次出現淨現金流出,困難迫在眉睫。要解決困難,又缺乏後續節流行動,出賣家當似是唯一出路。問題是為何偏偏選中《壹週刊》?壹傳媒收入近兩年都跌逾兩成,當中數碼業務和報章銷售收入的跌幅相對較少,2017年按年分別跌2%及15%;相反,書籍及雜誌銷售和相關廣告收入卻大幅下跌,2017年按年分別跌43%及66%,跌幅驚人。更嚴重是分部業績顯示,書籍及雜誌出版及印刷分部自2015年已開始虧損,2017年相關分部佔壹傳媒總收入僅13%,但相關分部虧損卻佔壹傳媒總分部業績虧損接近四成。故此,出售《壹週刊》等雜誌不僅開源,亦可節流!出售《壹週刊》等雜誌所得,可支撐沒有《壹週刊》的壹傳媒多久,目前尚未可料,一方面出售交易仍未落實,另一面壹傳媒的數碼及報章業務亦雙雙在2017年轉盈為虧,核數師指出的無形資產減值亦加添變數。但可能出售《壹週刊》等雜誌的公告,卻撐起壹傳媒的股價。公告當天(17日),壹傳媒的股價對比早一天交易日(14日)的收市價,最高升接近六成,收市也升18%。更奇怪的是,公告仍未發出的14日,壹傳媒的股份成交已急增20倍,壹傳媒的股價單日已升了16%,成交及股價是否亦反映了一些股份未公開的信息?春江鴨又是誰?

林智遠 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0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