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投資中最重要的事》讀後感 Rathman

http://xueqiu.com/9433298788/26710842
作者Howard Marks是美國橡樹公司的創始人和CEO,橡樹公司主要投資於高收益債和垃圾債券(distressed debt)。據統計,旗下的17只垃圾債券基金在22年的時間裡平均年回報率能達到19%,高出同類公司Cambridge Associates資本7個百分點。公司目前管理的資產近800億美元。

在我的心中,《投資最重要的事》是可以媲美巴菲特的《巴菲特致股東信》和芒格《窮查理年鑑》的書。如果說《巴菲特致股東信》和《窮查理年鑑》重要解決的是買入什麼類型公司的話,《投資最重要的事》則是解決投資中系統的問題,這本書只有200多頁,但是卻包羅萬象,深刻見底,投資中最重要的事都在這本書裡。這也是值得反覆閱讀,反覆回味的一本書。這也是我必須要寫這篇讀後感的原因。

讀後感,除了提煉出作者重點表達的意思,或多或少也會加入自己的觀點,對某些讀這篇文章的人來說,可能是畫蛇添足。但是對我自己來說,每個人都是一個系統,投資系統的構建必然是環環相扣。不加思考,不轉換為我所用,變成自己的東西,也就失去了讀書的意義。

作者對框架的整理很有條理性,按照作者的歸總,投資中重要的事情,去掉最後一節總結,共有19條,我合併了第3條和第四條,共18條。

1.學習第二層的思維

作者認為投資不能被程序化。直覺的,適應性的投資方法永遠比固定的、機械化的投資方法更重要。

作者認為,要取得成功的投資,先人一步、更多的努力等等都不是最重要的,投資需要的是更加敏銳的思維,也即洞察力,作者稱為「第二層思維」。同時作者又指出,訓練洞察力和提高身高一樣難。

從這個方面來說,投資是不是有一種先天的成分,是上天賜予某些具有此類品相的人的禮物?

那麼什麼叫第二次思維方法呢?

作者認為,第一次思維即代表事物的表象,也即人人都能得出的結論;第二層思維深邃,複雜而迂迴。舉個例子,第一層思維說:「我認為這家公司利潤會下跌,賣出。」第二層思維則說:「我認為這家利潤下跌比人們預期少,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出現,買進。」

從某種意義上說,第二層思維是否有點國學裡面的陰陽學說,否極泰來的感覺。第二層思維表示一種物極必反,相對的概念。價格和價值的相對,預期和現實的相對,恐懼和貪婪過度。

作者認為,因為成功的投資追求的是偏離常態的結果,所以你的投資組合也必須是偏常態的,你必須比人們的常識更加正確。與眾不同並且更好。

2.理解市場有效性及侷限性

作者認為,沒有一個市場是完全有效的或者無效的,它只是一個程度問題。我衷心的感謝無效市場所提供的機會,同時也尊重有效市場的理念。我堅信主流證券市場已經足夠有效,以至於在其中尋找致勝投資基本上是浪費時間。

這可能就是橡樹公司主要從事垃圾債的投資的主要原因。

作為我個人,除了在被拋棄的證券中發現機會,主要的精力還是要放到低知名度偏門的證券上去,就像林奇說的股票名字越粗陋越好,業務越偏門越好。說的其實也是這類投資是更多無效市場出現的領域。

3. 準確估計價值、價格與價值的關係

在基於股價趨勢和基於內在價值和價格差值的投資方法選擇上,作者選擇了後者。

特定到內在價值和價格的投資方法選擇,在基於未來的成長股投資和基於當下的價值投資方法上,作者又選擇了後者。

作者認為,成長股投資內在價值判斷基於企業的潛力,而未來是不確定的,難度也比較大,而確定企業當前價值的主要關鍵是財務分析。當然作者也承認,成長股投資者判斷一旦成功,得到的回報可能會更高。

作者認為,好的買入是成功投資的一半。不過低價買入也未必一定奏效。因為:

你可能錯誤估計了當前價值;

或者出現了降低價值的事件;

或者你的態度與市場的冷淡導致證劵以更低的價格出售;

或者價格與內在價值達到一致所需的事件比你可以等待的時間更長,

正如凱恩斯指出的,「市場延續非理性時間比你撐住沒破產的時間更長。

我認為理解這點非常重要,市場上不乏孤注一擲的投資者,對自己企業未來的判斷不留容錯空間,對實現價值的所需的時間的不可知性不留餘地。結果要麼是投資過程中承受巨大的壓力,無法保持健康的心態,要麼即使最後太陽能夠升起,自己卻因為槓桿或者最後一刻的妥協等其他原因死在黎明前。

4. 理解風險

作者對風險的著墨很多,共分為三個部分:理解風險、識別風險、控制風險。

對於風險和收益的關係,作者不同於高風險高收益的傳統古訓,作者對風險的認知如下圖所示:

查看原圖
更高的風險意味著更加不確定的結果,也就是說收益分佈的概率越廣。當定價公平時,風險較高的投資意味著:更高的預期收益;獲得較低收益的可能;在某些情況下,損失的可能。

作者認為,首要的風險就是損失的可能性。訓練有素的投資者對於在特定環境中出現的風險是有判斷的。他們判斷的主要依據是價值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價格與價值之間的關係。我們必須瞭解其他可能的結果以及其發生的概率。我們需要一種能夠描述所有概率的分佈形式。常見的是鐘型分佈和正態分佈,但是人們往往將鐘型分佈和正態分佈混為一談,前者是一種分佈類型,後者帶有明確統計特性的特殊鐘型分佈。2008年危機,就是沒有認識到金融事件是由具有情感驅動極端行為傾向的人所決定,或被稱為「肥尾「,低估了尾部事件的發生概率。

5.識別風險

作者認為,在高價時不知規避反而蜂擁而上是風險的主要來源。高風險和低收益預期不過是同一硬幣的兩面,兩者都是主要源於高價格。因此,洞察價格與價值之間的關係,無論對單項證券還是整體市場來說,都是成功應對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認為,「擔憂「以及相關詞彙」不信任「、懷疑」、「風險規避」是一個安全的金融體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他們出現時,投資者才會進行調查,或者他們在於其收益時,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

下圖是作者對常見投資類型期望的風險溢價。分為貨幣市場收益率為4%和1%兩種情況。

查看原圖
6. 控制風險

作者認為,傑出的投資者是那些與其賺到的收益不相稱的低風險的人。他們出色的投資記錄源於他們數十年沒有大虧,而不僅僅是高收益。

作者認為,無論風險控制取得怎樣的成績,在繁榮時期是永遠也表現不出來的,因為風險是隱藏的,是不可見的。風險-發生損失的可能性-是觀察不到的。損失通常只在風險與負面事件相碰撞時才會發生。

作者認為,「做的好」的定義是取得相同的成績時,承擔的風險更低。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7. 關注週期

作者認為,牢記萬事萬物皆有週期是至關重要的。我敢肯定的事情不多,但以下話千真萬確:週期永遠勝在最後,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朝同一個方向永遠發展下去,樹木不會長到天上,很少有東西歸零。堅持以今天的事件推測未來是對投資者健康最大的危害。

作者舉了企業週期的例子,企業會在週期上行時期期待美好的未來,從而擴充設備和存貨;當經濟轉而向下時,一切都將變得不堪重負。資本提供者會在經濟繁榮期過於慷慨,以低息貸款縱容信貸膨脹,當事態不妙時,他們又把韁繩收的太緊。投資者會在業績好時高估經濟,遇到困難時低估經濟。

作者認為,無視週期並推算趨勢是投資者所做的最危險的事情之一。人們表現得彷彿做得好的企業將永遠好下去,業績高的投資永遠高下去的樣子,反之亦然。實際上,相反的行為可能更為正確。

8. 鐘擺意識

作者的鐘擺意識主要指投資者的態度。鐘擺停在中間的時間非常短暫,相反鐘擺幾乎始終在朝著或者背離弧線的端點擺動。相信鐘擺將朝著一個方向永遠擺動的人,或者停在端點的人,最終將損失慘重,瞭解鐘擺行為的人則將受益無妨。

9. 抵禦消極影響

作者認為,最大的投資錯誤不是來自於信息因素或分析因素,而是來自於心理因素。

第一,  對金錢的貪婪(字典解釋:對財富或者利潤過度的或無節制的、通常應受譴責的佔有慾)。貪婪是一股極其強大的力量,它強大到可以壓倒常識、風險規避、謹慎邏輯、對過去教訓的痛苦記憶、決心、恐懼以及其他所有可能令投資者遠離的困境要素。貪婪時常驅使投資者加入逐利的人群,並最終付出代價。

第二,  恐懼意味著過度,恐懼更像恐慌,妨礙了投資者本該採取的積極行動。

第三,  放棄邏輯,歷史和規範的傾向。

第四,  從眾

第五,  嫉妒。比所有的負面影響更勝一籌,這就是我們天性裡面危害最大的一個。

第六,  自負

第七,  妥協。出現在週期後期。當壓力變得無法抗拒時,他們會放棄並跟風倒。

對抗的方法:

l  對內在價值有堅定的認識。

l  當價格偏離價值時,堅持做該做的事情。

l  足夠瞭解以往的週期

l  透徹理解極端市場對投資過程的影響

l  一定要記住,當事情好的不像是真的時,他們通常不是真的。

l  當市場錯誤估價的程度越來越深時(始終如此)以致自己貌似錯誤的時候,願意承受這樣的結果

l  與志趣相投的朋友或同事相互支持

10. 逆向投資

作者認為,成功的關鍵不可能是群體判斷,由於市場的鐘擺式擺動和市場的週期性,所以,取得成功的最終勝利的關鍵在於逆向投資。

作者也特別強調嘗試去利用「千載難逢」的市場極端情況獲利,應該成為所有投資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機會10年一遇。

作者認為,在利用逆向思維的時候,不僅與大眾相反,還知道大眾錯在哪裡。這樣才能堅持自己的觀點,

作者認為,當刀子停止下落,塵埃已經落定,不確定性消除的時候,利潤豐厚的特價股也將不復存在。因此,投資中,利潤豐厚和令人安穩是矛盾的。

11. 尋找便宜貨

作者認為,「投資是相對選擇的訓練」,我們唯一的選擇是從現存的可能性中選擇最好的,這就是相對決策。

作者認為,便宜貨存在的必要條件就是感覺遠不如現實,也就是說,最好的機會通常是在大多數人不願做的事情中去發掘出來。便宜貨的價值在於其不合理的低價位-因而具有不尋常的收益-風險比率。因此他們就是投資者的聖盃。

作者認為,我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告訴我,儘管便宜貨不合常規,但是那些人們以為可以消除他們的力量往往拿他們無可奈何。

12. 耐心等待機會

作者提醒投資者:等待投資機會到來而不是追逐投資機會,你會做得更好。結合我們所處的環境適當的投資才是明智之舉。應盡最大努力弄清我們所處的是一個低收益還是高收益的環境。

作者以一個故事說明了普通投資者經常會碰到的難題,

貓是投資者

樹是環境的一部分

胡蘿蔔是接受新增風險的激勵

大棒是放棄安全的動力,來自較安全的環境所提供的低水平預期收益。

胡蘿蔔誘惑著貓採取高風險策略,爬向更高的枝頭捕食晚餐,大棒則激勵著貓往上爬,因為停在靠近地面的地方得不到事物。貓不斷的往上爬,將自己置於危險境地。

作者同樣強調在大危機中正確的投資方法,在危機中關鍵要做到遠離強制賣出的力量,並把自己定義為買家。為達到這一標準,投資者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堅信價值、少用或不用槓桿,有長期資本和頑強的意志力。在逆向投資態度和強大的資產負債表下,耐心的等待機會,便能在災難中收穫驚人的收益。

13. 認識預測的侷限性

作者堅信瞭解宏觀未來很難,很少人擁有可轉化為投資優勢的知識。投資者應儘可能弄清自己在週期和鐘擺中所處的階段,這不會令未來變得克制,但它能幫助人們為可能的發展做好準備。多元化、對沖、極少或者不使用槓桿、更強調當前價值而不是未來增長、高度重視資本結構、通常為各種可能的結果做好準備。

作者認為,過度高估自己的認知或行動能力都是極度危險的,正確認識自己的可知範圍-適度行動而不是冒險行動-會令你獲益匪淺。

14. 正確認識自身

作者強調認清現狀的重要性,即使我們不能預測週期或者波動的時間和幅度,力爭弄清我們所處週期的那個階段並採取相應的行動也是很重要的。傾聽市場的聲音,測量市場的溫度,很重要。


15. 正確認識運氣

作者認為,短期來看,很多投資之所以成功,只是因為在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情。在市場的任一時間,獲利最多的交易者往往是最適合最新週期的人。迄今為止,所有成功策略背後潛伏的危機常常被低估。因此,在判斷投資經理的能力時,大量的觀測數據-多年數據-是必不可少的。投資應把重心置於建立在他們認為可能的情況下表現良好,在其他情況下表現不太差的投資組合上。

作者認為,適度尊重風險,知道未來不可預知,明白未來是概率分佈並相應的進行投資,堅持防禦性投資,強調避免錯誤的重要性。在我看來,這就是有關聰明投資的一切。

我認為,結合上面的第六條,來認識運氣很重要。過去幾年的A股,將精力聚焦在成長股上的投資者收益遠高於價值投資者。美國60、70年代也出現過這樣的一段時期。所以,如果投資者有大周期概念,就能理解這些投資者的成功更多的是契合了時代,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情。成長股投資中的風險目前為止並沒有暴露,但是不能說風險不存在。

16. 多元化投資

作者認為,在主流股票市場中主動得分對投資者未必有好處,相反,投資者應盡力避免輸球。我認為這是一個十分引人入勝的投資觀點。

最好的投資者具備以下特徵,敬畏投資,要求物有所值和高錯誤邊際,知所不知,知所不能。

大多數投資者認為多元化指的是持有許多不同的東西,很少有投資者認識到,只有投資組合中的持股能可靠地對特定環境發展產生不同的反映時,多元化才是有效的。

17. 避免錯誤

作者認為錯誤原因主要是分析/思維性的,或心理/情感性的。本書更關注理念和心態而不是分析過程。

另一個重要的錯誤-很大程度是心理因素,但是它重要到值得單獨歸類-是沒有認識到市場週期和市場狂熱,並選擇了錯誤的方向。大多數投資者是根據既往-尤其是近期發生的事-推測未來。

作者同事也強調,成功的投資不應過分依賴聚集分佈的正常結果,而是必須考慮到離群值的存在。想像無能首先是沒有預測到未來可能發生的極端事件,其次是沒有理解極端事件後的連鎖反應。

最後,作者強調,除了作為(買進)和不作為(如沒有買進),還有錯誤並不明顯的時候。當投資者心理平靜,恐懼和貪婪平衡時,資產價格相對於價值可能是公允的,在這種情況下可能不需要採取緊急行動,知道這一點也很重要。不需要取巧的時候,自作聰明就會帶來潛在錯誤。

18. 增值的意義

作者認為增值的意義,增值型投資者的表現是不對稱的,他們獲得的市場收益率高於他們蒙受的損失率… 只有依靠技術,才能保證有利環境中收入高於不利環境中的損失,這就是我們尋找的投資中的不對稱性。

最後,我來做一些總結。

作者認為萬事萬物都有週期,所以作者看重標的的價格,並認為高價追捧標的是投資中最大的錯誤;

認識到投資者情緒的鐘擺理論,所以作者看重逆向投資,強調第二層思維。

承認市場的相對有效,所以作者是一個被動投資者,耐心等待投資時機。

承認未來結果和持續時間的不確定性,所以作者尋找便宜貨、多元化以及注意抵禦投資中的消極情緒。

作者不承認預測宏觀經濟的意義,但是先預測市場溫度再配置投資有很大的必要性。

作者尤其強調投資中的風險,高風險意味著未來收益波動的幅度,這種投資需要有更高的風險溢價。要對未來結果充滿懷疑,這樣自己才會積極的調查取證,同時控制買入的價格。

同時作者認為,一項成功的投資,尤其是短期內的成功,並不代表過程的成功。因為風險未必總是會暴露,長期的成功成績,必然是犯了最少的錯誤。所以,我們要看清某些成功中的運氣成分,只是在正確的時間內做了正確的事情,不代表中間承擔的風險。優秀的投資者,必然是獲得基準的收益的同時,承擔最少的風險。

讀這本書,很多東西對我都有醍醐灌頂的系統性影響。在這之前,一直對選擇什麼樣的公司花費最多的時間,但是對這個投資系統的合理性、抗壓性費時不多。從這本書裡,我瞭解到了第二層思維的重要性、風險的含義、運氣在投資成功中的隱蔽性。同時,能夠以一個更大的視角,去看待投資週期,去看待目前的高收益背後的風險和原因。也就是在選擇公司之下,需要奠定一個系統、穩固的投資系統。

巴菲特對選擇公司的苛刻性,其實也是化解未來不確定性、延緩週期的一種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498

創業中最容易遇到哪些坑?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5/59000.html

被一個真理絆倒

王興回想早期創業,覺得並不是真的那麼目標清晰、決定明確,覺得有緊迫感。

初次創業很容易犯的問題是你不知道什麼是重要的。我看了一些書後發現 Facebook(美國社交網站)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也是這樣。Facebook 很受早期用戶歡迎,但他也不知道這個事情有多麼重要。他到硅谷後他還一度說這個 Facebook 項目並不重要,想靠 Facebook 吸引一些用戶來,真正想幹的事是做一個下載軟件。後來是肖恩帕克告訴馬克別去幹其他東西,就干這個就對了。

校內網在清華電子系學生節晚會的幾天之間吸引了四五千名實名註冊的用戶,但是學生節晚會之後又不怎麼增長了。在這之後我們也出現過搖擺,在想是不是要干另外一個項目。

老外有一種說法,很多人在很多時刻都會被一個真理被絆倒,但多數人都會爬起來繼續摸索。你被一個正確的機會絆倒過,但是你不知道那是機會,你繼續摸索其實這時候已經錯過了這個機會。

這也險些發在我們身上。

準備不足

汪華看到很多情況是一個人只是因為想創業,或者是想到或聽說了個點子,甚至只是對現有工作不滿,就開始了創業。

激情是創業的第一步,但創業不是這麼簡單的事。

首先,你是不是真正研究瞭解了你想做的事?舉一個例子,在淘寶開店是最簡單的創業之一了。但即使是這個,做之前你有沒有分析過淘寶所有門類的銷量,利潤,貨源等情況?對你想做的門類,你有沒有精研過前幾百個熱門的貨品和商家?靠前的商家和貨品,你有沒有分析過他們最近幾個月的每一單成交、評論?從選品,定價,貨源,排名,客服,推廣,配送是否研究過?有沒有和業內資深人士汲取過經驗?有沒有實地考察過貨源地?有沒有分析調研過你的買家群體?

如果一個創業者和我談的時候,我作為一個投資人都比他在他想做的事情上懂得還多,瞭解的還深的話,那我不但不會投,反而會勸他回去先好好想想,想清楚他到底有沒有認真思考和對待他自己的創業。

即使瞭解了自己想做的事,第二步是你是不是能聚合做這件事所需要的要素,包括經驗積累、團隊、啟動資金、資質牌照、商務渠道等等。根據想做的事情不同,所需的要素也不同,但最基本的是你的經驗積累和團隊。我看到所有的成功的項目,創業者之前都在相關行業或相關方面有過很紮實的積累,有技術上的,或運營上的,知識上的,人脈上,管理上的等等。例如汪海兵在摩爾之前做的是 QQ 寵物,智明星通在社交遊戲前做的是 flash。很多年輕的不錯的創業者,之前往往都在大學就做過小網站,小生意或者獨立開發者。就算你對你想做的事沒有直接經驗,起碼也要有相關的技能、運營、團隊領導能力等等。

創業諮詢中常常會有類似「我是大學剛畢業,專業和 idea(點子)不相關」或者「完全沒有相關的背景,但覺得這個行業會大熱,能否被接受」這樣的詢問。建議先找一家相關公司工作,進行瞭解。如果是移動互聯網,可以先試試做獨立開發者,有了足夠的技能上,知識上和人生上的積累後再開始。

團隊和搭檔是另一個最重要的要素。現在的互聯網不像十年前,競爭非常激烈,變化非常快,要求團隊一開始就有相對完整的核心團隊。十年前沒有太多的人做互聯網,創始人和團隊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犯錯誤和成長。比如騰訊當年犯過很多錯誤,放到今天可能就是致命。所以當你計劃好了創業的時候,下一個事情就是能不能用一切辦法找到和自己互補的搭檔。如果不能,那就要好好重新考慮一下你的計劃。比如我一般就不會投資沒有能力或不願吸引聚合一個小團隊和自己一起幹的創業者。

忽視執行

很多創業者非常重視他的點子,完全不願和別人說,把整個創業的成敗都壓在上面。其實說句難聽的話,互聯網裡最不值錢的就是點子。互聯網裡聰明人那麼多,任何你能想到的點子,一定已經有 100 個其他人想過甚至做過了,如果沒人想過,99%的可能是這個點子是有問題的。創業是有秘密的,但這個秘密不是在點子本身,而是在點子的執行裡,如何把它做出來。比如京東商城,人人都在做這個點子,但抄也沒有用,所有的核心都在執行裡。如果是一個點子,你覺得別人一知道,一開始做,你就不行了的話,那你注定會失敗。連帶的問題就是,過於追求點子,一味求新求變,追求不同,反而導致了一堆沒有可執行性的計劃。

過於複雜

很多創業者都有著很大的願景,要做平台。比如前幾年不少小公司要做手機二維碼。但想一下,二維碼不但要做好產品,還要訂立標準,讓手機廠商接受預裝閱讀軟件,讓各種商家接受使用,這個不是小公司能做到的。創業公司還是從一件簡單明確事啟動,凡是標準平台性的,需要大量第三方接納的,或需要同時做好幾件事情才能成功的,或整個鏈條的大部分環節在控制之外的,最好都不要做。其實互聯網現在的平台公司,大部分也都是從一個應用開始的。Yahoo(互聯網門戶網站)最早是個網址站,QQ 最早是個 IM(即時通訊工具), 360 安全衛士最早是個木馬專殺。

長期兼職

很多創業者為減少風險,選擇兼職創業,等產品第一版面試看看成功與否再做打算。其實創業準備和研究的時間不辭職是可以的,但長時間兼職創業是不可取的。創業是一件需要全力投入的事,兼職往往導致執行力低下思考不深入,團隊無法真正組建(創始人都不全職,如何吸引好的人加入),無法融資。最重要的是輕易放棄和丟失市場機會。大部分創業往往第一版產品和第一次嘗試都不會那麼成功,成功往往來自於後繼的不斷學習改進。比如社交和網頁遊戲是我見過兼職創業比較多的,也是放棄非常多的。但很多現在非常成功的遊戲,比如商業大亨,第一個版本市場反饋很不好,他們是通過半年多的逐步改進才逐漸變成的成功的遊戲。

更重要的是機會。一個類別的新機會,往往時間窗口是有限的,從一個領域新開始到行業裡出現成熟公司或大公司進入,導致不再適合創業,往往就一年多的時間。比如當 zynga(社交遊戲公司), playfish(社交遊戲公司) 等成氣候了後,再做一個 zynga 的機會就沒有了。從 myspace(聚友網)開始到 facebook 成熟之後,再做一個 SNS(社會性網絡服務)就不太可能了。兼職創業者競爭對手是那些 100%全力投入的其他創業公司,你兼職怎麼打得過別人?緩慢的速度,一年很快就過去了,直接導致錯過整個機會的時間窗口。而這樣的機會,不是什麼時候都有的。如果你對你做的事情大方向非常相信的話,就不要兼職創業了。

多線開發,同時想做太多的事情。希望產品功能豐富,堆砌功能,沒有抓核心需求和核心價值。不注意政策和限制.選擇太狹窄的方向,不去考慮推廣渠道,盈利模式等等。

只招便宜人

有一些創業者,他寧肯花 5000 招兩個應屆畢業生,也不願意花 5000 招一個有一到兩年經驗的人。在他看來,兩個人加起來干的活總比一個人多吧,但事實上他付出的各種隱形成本遠大於顯性成本。別人走的彎路,新手幾乎不落的全走一遍,誰來買單,公司唄。

有些人說,我是創業,我沒錢,我不可能雇那些精英,那更不務實,但關鍵的是,你至少得雇到能幹事的人吧?。

那我招一個有經驗的人帶他們不就好了?這看起來不錯,但現實情況是,有經驗的人未必會帶人,其次是帶人也會損耗他的精力,尤其我見到創業者最不切實際的是,要求一群新兵蛋子去幹老兵油子干的事兒,幹不成,把責任全推到員工身上了。關鍵是,員工的能力就到那裡,你逼他幹他幹不了的事情,那不是趕鴨子上架麼,但是創業者又不可能等待那麼漫長的培養週期。

初創者,一開始必須找到由幾個精兵強將組成的團隊,沒有找到就繼續找,寧缺勿濫,否則你的步伐會越走越慢,越走越難受。

拍腦袋有癮

不止一次的看到創業者拍腦袋,凡事都是我覺著吧,而不是用戶覺著吧。

以遊戲行業為例,初創團隊資源不足,掌握不了大量決策所依賴的資源,所以他們面臨兩種選擇,那就是跟著別人走,也就是山寨,或者自己拍腦袋,摸著石頭過河。

這些人去打仗,那不得死的很慘?一個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頭,要滅一起滅,一個是連情報都沒有就殺過去,蒙對了,大立戰功,蒙錯了,一敗塗地。對於初創團隊來說,這點資源能讓你錯幾次?

梯隊斷層

有一些創業團隊起步很好,風風火火,但是隊伍一壯大,輕則傷筋動骨,重則分崩離析。最囧的時候一個人管著十幾個人的隊伍,也沒有梯隊的概念。那種大權在握的感覺的確不錯,但問題一個人的管理能力是有侷限的。當初創團隊的人 title(頭銜)裡都掛了個 O,卻發現中層完全沒培育起來,只得花大把大把的時間用在處理這些事情上面,顧此失彼,焦頭爛額。

很多人的做法就是挑選工作能力最強的人作為後續梯隊,結果工作能力最強的未必是會管理的,當一個團隊每天在頭疼管理問題的時候,它的產品如何繼續發力?

其實這些並不是算最不切實際的想法,我相信除非是楞頭青一樣,以為有個想法就能改變世界的孩紙會想不到這些,大部分創業者能想到這些,但是他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就這麼一直困擾著他們,直到宣佈創業失敗,等到吃一塹長一智以後,便開始知道該如何進行了。

最後的總結就是創業者最不切實際的想法就是以為創業是個扯虎皮做大旗,輕而易舉的事情。

知乎說:錯誤是什麼,錯誤就像開車時走入的彎道,由於路段的原因,你可能不能完全避免,但是你可以多開多練,改進自己的入彎技術,加快入彎速度,漂移入過彎,溝渠過彎,任何安全有效的過彎方法。所以看清前路,用你最熟練的姿勢入彎吧。

以上文章選自《創業時,我們在知乎聊什麼》一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41

【邱國鷺: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金融之王

來源: http://xueqiu.com/3349896301/32459550

【邱國鷺: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2014-10-25 邱國鷺 經濟觀察網

  投身股市已經22年,進入基金行業作為職業投資人也已經15年了,親歷過1992年排隊買認購證一本萬利的瘋狂,見證了1999年納斯達克雞犬升天的科技股狂潮和泡沫破滅後暴跌90%的大崩盤,也參與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對沖基金對華爾街投行的擠兌,在市場的風風雨雨中,時常會有感而發。

  投資本身是一件很複雜的事,宏觀上涉及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軍事,中觀上涉及行業格局演變、產業技術進步、上下遊產業鏈變遷,微觀上涉及企業的發展戰略、公司治理、管理層素質、財務狀況、產品創新、營銷策略等方方面面。固然可以通過跨學科的綜合知識體系來應對這個複雜的問題,但是否可以化繁為簡、直接追問投資的本質?

  我在實踐中體會到,價值投資是真正可學、可用、可掌握的,因此這也是我一直堅持的投資方式。價值投資的價值支撐主要來自於企業現有的資產、利潤和現金流,更註重公司現在的價格P0是否遠小於公司現在的價值V0。我盡力去尋找一些歷史上證明是行之有效的簡單法則、簡單工具,然後長期地堅持。

  比如,我把選股的要素簡化為估值、品質和時機,並且淡化時機的必要性(不是因為不重要,而是因為難把握),於是選股的複雜問題就變成了尋找“便宜的好公司”的相對簡單的問題。然後,針對不同的行業特性,利用波特五力、杜邦分析、估值分析等簡單工具,去弄清這個行業里決定競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是什麽、什麽樣的公司算“好公司”、什麽樣的價格是“便宜”。例如,對於餐飲業,回頭客多、翻臺率高、坪效高的就是“好公司”,對於連鎖零售業,同店增長高、開店速度快、應收帳款低的就是“好公司”,對於制造業,規模大、成本低、存貨少的就是“好公司”。

  另外,我會努力奉行一些簡單的原則,例如:

  第一,便宜才是硬道理。即使是普通公司,只要足夠便宜,也會有豐厚的回報。發現“價格合理的偉大公司”,難度遠遠超過尋找“價格低估的普通公司”。

  第二,定價權是核心競爭力。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有兩個標準:一是公司做的事情自己可以不斷複制,比如麥當勞和星巴克在全世界成功複制;二是公司所做的事情別人不可複制,具備獨占資源、品牌美譽度、專利、技術、寡頭壟斷地位、牌照準入限制等特征,最終體現為企業的定價權。

  第三,勝而後求戰,不要戰而後求勝。百舸爭流的行業,增長再快也難找投資標的,不妨等待行業“內戰”結束後贏家產生後再做投資。許多人擔心在勝負已分的行業中買贏家會太遲,其實騰訊、百度、格力、茅臺等在十年前就已經是各自行業里的贏家了,但十年來的漲幅依然驚人。

  第四,人棄我取,逆向投資。不論是巴菲特、索羅斯,還是鄧普頓、卡爾·伊坎,投資上的集大成者大多數都具有超強的逆向思維能力。A股的情緒波動容易走極端,任何的概念和主題,無論真假,只要夠新夠炫,都能在短期內炒翻天,但爆炒之後不可避免的是暴跌,因此對於像我這般手腳不快的人來說,“人多的地方不去”更是至理名言。

  這些規律性的東西看起來是投資中最簡單的事,卻也是投資中最本質的東西,並不會因為時空的不同而有大的差異,那些認為“這次不同了”的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被證明只是對歷史的健忘罷了。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94

交易為什麽這麽難:自控力才是交易中最難練的功夫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689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1-12 09:06 編輯

交易為什麽這麽難:自控力才是交易中最難練的功夫


一、為什麽做交易95%的人被市場打敗出局

做趨勢的人多數死在震蕩里;(講趨勢就要講操作級別。小於5分鐘的級別比較容易死在震蕩里,因為當行情波動不大的時候,價格的變化經常會圍繞著操作邊界線上下舞動,造成止損不斷、操作頻繁、虧損累累!!!所以,操作級別要適當大一點,即把止損範圍適當擴大一些,但也不能太大。小於5分鐘的級別不是說不可以操作,這里就不加詳敘了。)

做盤整的人多數死在趨勢里;(這種操作方法就不加多敘了,根本沒有一點點常識!)

做短線的人多數死在暴拉里;(做短線的人大多沒有趨勢概念或者說心態不好。其實,任何事都是從當下開始的,即中長線也是從短線開始的,關鍵是你要有“做短看長”的心理準備,一旦短線走好了,不要為了一點點眼前的盈利而放棄讓利潤奔跑的機會,這就是大多數做短線的人死的道理,盈利的時候只有一點點,虧損的積累卻不少。)

沒方法的人多數死在亂做里;(這是必然的!胡亂操作是虧損的最根本原因,我之前說了,它包括進場和離場的胡亂操作以及倉位輕重的胡亂操作。)

有方法的人多數死在執行里;(這是絕對的真理!不是說有了方法就能盈利,我早就有了方法,但曾經還是虧多盈少,問題就出在不能嚴格執行上。不能嚴格執行是因為不明白舍與得之間的辯證關系,有點小利在行情回撤時不按照規則就獲利了結,如此就變成了有規則等於無規則!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原來的根深蒂固的錯誤理念怎麽也無法擺脫,再合理的方法也是等於沒有方法。簡言之,有了方法不執行,還是胡亂操作!)

靠主觀的人多數死在感覺里;(這個道理很明白,市場是客觀,主觀符合客觀就盈利,反之,就虧損。虧損是正常的,只要及時糾錯。但很多主觀的人是死不認錯!這樣的人不虧誰虧呢?)

靠消息的人多數死在新聞里;(這個就不用點評了。)

沒整死的就是勝者。

交易是一個學習型的學校,它的最熱門專業——行為學!!(準確地說,是心理行為學。任何行為都受到心理的支配。)

二、順勢為什麽這麽難?

第一是因為你不相信趨勢,趨勢不是不存在,只是你不相信。(不相信是有客觀原因的,大多數人都沒有學過心理學,就不知道心理定勢的概念。只要是一個正常人,心理的變化都是有節奏、有規律的,這就是定勢。他不會當下沈浸在幸福快樂之中,幾分鐘後即刻又處於極度的悲痛之中,除非有突發事件出現。我一直說股市本質上是由人的情緒控制的,而人的情緒會持續一段時間,反映在股市里就是不同級別的趨勢。明白了嗎?)

第二是因為你心里總想著回調,害怕回調,不知道如何處理回調。(不僅僅是幣市、任何事物的運行軌跡都是波浪型的而非直線型的,那麽回調就是正常的。你要考慮的問題是回調多少是不能接受的。這里不能用主觀的標準去決定回調的可接受幅度,社會上的教育大多是用主觀的標準來決定,所以你會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什麽5%、10%、20%或者黃金分割的38.2%等等。我個人認為都是錯的,這種標準反映了人的主觀和分析。不是說這種主觀和分析每次都會錯,一定有對的時候。關鍵是以這種方法決定回調的幅度沒有反映客觀事實,結果有的時候失去了讓利潤奔跑的機會。原則上,一個人不能讓利潤奔跑,在股市里基本上最終的結果是大賠小賺。我要給大家的理念是操作具有一致性,當你掌握了這種方法,我不看你的操作,只要你是嚴格執行的,我看著盤面就知道你今天在哪里介入或離場的。比如說20線是操作線,不就簡單了嗎,我看到今天9:59價格站上20線,我就知道你在這里介入做多了。到了14:23價格跌破20線,我也知道你在這里多翻空了。如此,你還用擔心回調嗎?)

第三是因為你沒有一套順勢的規則。(沒有規則就不用再多說什麽了,必死無疑!)

成功的比特幣投機,其原理建立在這樣的假設上:

人們在未來會重犯他們在過去犯過的錯誤;(不是重複過去的錯誤,準確地說是重複過去的心理過程。)

比特幣交易中少數的成功者在重複正確的方法;(即恪守規則。)

失敗者在重複各種錯誤;(堅持胡亂操作。)

市場就是靠大部分人的錯誤存在的;(這是市場存在的本質。)

有一個人能戰勝市場,市場就不存在了。(還是有人能戰勝市場的,但是我們進入市場時不能帶著要戰勝市場的主觀意願,這種意願會造成一廂情願的意識,面臨市場變化時會沒有應對變化的計劃。很多人就是因為固執己見,覺得只要樂觀、有信心就會成功,最後死得很慘!)

順勢的本質就是跟隨;(對,很簡單的道理。做起來一點也不簡單!)要順勢就要等待趨勢明確,不要走在趨勢前面;(關鍵是如何確認趨勢明朗!每個人的操作級別不一樣,趨勢的方向就不一樣。比如,小級別的下跌趨勢在較大級別里是上漲當趨勢。所以,要先確定自己的操作級別,再確定自己的操作邊界線,然後按規則確認趨勢。否則就是空談順勢。)

提前行動不是順勢,是想讓行情順你的想象;(有了規則,規則就是你行動的標準。)

正常的思維,正常的情感,正常的習慣都是不可能在市場成功的;(生活中的正確理念在幣市中基本上都是錯的。)

少數人成功的地方,必定是要超常的;(所謂超常,我個人認為就是悟性和性格。大多數人怎麽學也是學不到這種境界的,境界只能悟。而性格是與生俱來的。但一般人可以通過學習,知道什麽可以做、什麽不可以做,以力爭在交易中少犯錯誤、多做正確的事來達到從大虧到少虧、從少虧到不虧再到盈利的變化。雖然達不到大徹大悟的佛,也能成為人中高人。)總得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思維,方法,習慣;

對紀律執行的越是殘酷,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不遵循潛在的規則,無強烈的紀律意識,無疑,淘汰!

三、投資者賠錢的原因

根本原因:沒有正確的交易理念,沒有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沒有執行交易計劃,靠預測想象交易,通常掙一點就平倉,賠了遲遲不止損。掙小賠大,違背了成功的根本原則。(完全正確!)投資者常常是資金少,頭寸大;急於掙錢,入市越頻繁,賺錢越艱難。(頭寸大不是真正虧損的原因,關鍵是每次的頭寸大小不一。)

冒大風險去搶蠅頭小利,註定是要踏上虧損之路。(無所謂大風險蠅頭小利,這種說法不對。在開始的時候,介入就是身處風險之中,風險是大還是小,是靠一個人按照自己的交易規則去把握的。有了交易規則並嚴格執行,風險怎麽會大呢?如果不執行規則,原本一次小小的虧損變成了不可收拾的大風險,是自己造成的,而非市場造成的。至於是蠅頭小利還是豐厚大利,在開始的時候也是不知道的。知道了就是神仙了。很多朋友和我說,行情不大的時候不要做了,做幾把大的行情就可以了。呵呵,這個也是我的意願,但問題是每一把行情的起點,誰能知道這把行情能走多遠?沒有。人,都是以走出來的結果來說這樣的話,這就叫事後諸葛亮。所以,每當行情走到交易系統該介入的位置就要行動,做好糾錯的準備就可以了。)

追求完美,把自己當神仙,總想搶頂或者搶底,那是不可能的。抓到趨勢的一段足夠了。(貪婪終致虧損。)

許多投資人是用感覺和情緒交易,而不是用大腦去交易,用交易系統交易。(用眼睛不用腦筋交易。)滿倉操作,極小的波動,也可能損失很大,心理壓力大無法止損,最終被迫斬倉出局。(永遠不能滿倉交易。但可以50-80%的重倉。而且不管盈虧,每次的倉位要保持一致。把心理壓力交給大概率盈利的交易系統。否則,人總是處於擔憂、恐懼之中。)

一年中大的機會就幾次,一天中主要的波動幅度就在十幾分鐘內完成,交易太多本身就是風險。比特幣交易里沒有什麽新東西!遊戲規則沒有變;人性也沒有變。(對)

生活從來就不是一條直線。每一個成年人都知道這一點。可是,當我們在觀看圖表時太容易被引導得忘掉這一點。(正確!)警惕圖表制作者創造的幻覺。圖表的趨勢更是彎曲趨勢!

對市場寬容,市場也會寬容我們! 過分追求投資機會和價格的完美,只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非常正確!給市場留一點魚頭魚尾吧!)

幣市上能照顧你的只有趨勢。如果趨勢不照顧你了,那說明你錯了或趨勢變了。

最可恨的是波動。波動是個騙子,老是讓你看不清趨勢和趨勢的改變。(最可愛就是波動!沒有價格變動,我們何談有機會賺錢?問題是波動的大小和你操作的級別關系。波動相對於你的操作級別足夠大,就能獲利,反之就會虧損。寫到這里,大家可以明白,這個作者已經有相當的功力了,大多數理念都是對的,但還是有不明真相的認識。我也如此。大家要擦亮眼睛,如果我的評論有錯誤的地方,請不吝指正。)

所以區分清波動和趨勢,就是找到了朋友和敵人。(正確。)

通常情況下,市場不會朝任何方向直來直去。(完全不可能直來直去。)所謂市場趨勢,正是由波峰加波谷依次上升或下降的方向所構成的上升、下降、橫向延伸三種趨勢。

幣市市場上大多數時候,大多數投資者都是錯的,錯誤主要是被回調波動誘導。(不要把自己定位投資者,就是一個交易者,做差價賺錢而已。)

看對趨勢的人多,但是想到趨勢可能回調,而平倉或做反向操作,忽視趨勢的人更多。(還是沒有規則造成的。)要想抓住趨勢,就得放棄小的波動;找到趨勢的工具也很重要。相信感覺不如相信眼睛。(對,有了交易規則,用眼睛看交易規則操作就可以了。)大多數技術工具和系統在本質上都是順應趨勢的,其主要設計意圖在於追隨上升或下降的市場。

四、賠錢是一種懲罰

懲罰你的無知;懲罰你的貪婪;懲罰你的僥幸;懲罰你的違規,一萬個空洞的理論,還不如一個實際的行動規則;再多的行情分析,還不如一個實際的買賣計劃。(真知灼見!)天才就是把全部精力註於特定目標;交易天才就是把精力用於一種交易方法,形成交易習慣。(正確。)

真正的哲人,必然象大海一樣寬厚;對市場寬容,市場也會寬容我們,放棄一些機會,才能抓到更多機會。只有一分錢的胸懷,決不可能得到二分錢的收獲。天天盯著20點的機會,肯定會錯過翻翻的機會。(非常正確!)

一旦你改變了思維方式,你就改變了自己的信念;(顛倒了。信念是思想,思想決定思維方式。

一旦改變了信念,就改變了期望;(改變了思維方式,就改變了期望。)

一旦改變了期望,就會改態度;

一旦改變了態度,也就會改變行為;

一旦改變了行為,績效自然會隨之改變;

一旦績效改變了,你的生活將為之一新!

五、為什麽交易太多?為什麽滿倉操作?為什麽搶頂逆勢?為什麽不想止損?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急於求成,僥幸成功。(一切源於人性:貪!)

大部分投資者在止損和持漲上,止損要做得好得多。

止損可以控制風險,但是要成功最最主要的還是在於做對看對時“持漲”。(正確,讓利潤奔跑才是真正的制勝之道。)

做不到持漲,也就無法實現以小博大,掙大賠小的原則。

大部分投資者都在做的是掙點就平,賠了等等的交易習慣,這是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正確!)

打開幣市的密碼是順勢?是時機?是止損?是資金管理?都不是!!!打開期市的密碼是執行--簡單的規則,長期的嚴格執行。(太對了!)

再好的地圖不行動無法把你帶到目的地,再好的法律不執行無法防止犯罪。幣市成功的方法,規則,大部分投資者都知道,長期做到了,執行了就成功了。成功與失敗的分界不在於你知道多少,在於你做到了多少。

六、反彈給你的禍害

就是因為心里想著反彈,所以過早平倉,錯過了更大的趨勢利潤;就是因為心里想著反彈,等待反彈開倉,結果反彈遲遲不來,錯過了一波趨勢;

就是因為心里想著反彈,本該止損也想等反彈止損,因而錯過了更好的止損時機;

就是因為心里想著反彈,去做反彈,才走上逆勢操作,巨大風險因此產生;

要做趨勢大行情,就要過濾次級小波動反彈;逆勢反彈是誘導投資者範錯的主要原因。(能明白舍與得之間的辯證關系,根源還是貪!)

七、在對客戶的觀察中發現,在一月內大賠50%以上的常是兩類人:

第一類是交易特別少,一月只做幾次,但是錯了不止損死扛,最後大賠的。(一根筋思維!)

第二類是交易特別多,一次賠得少,但是一直在持續的賠錢。當日的短線沒有多少空間,追求的就是成功的次數大於賠的次數;做不到這點就要重新尋找短線交易方法了,持續的賠錢還不停的交易幹嗎!急於掙回所賠的錢,急於交易,不按事實交易,常常賠得更多。(胡亂操作!)

常常有投資者說:“我知道那些是對的,能掙錢,可是我做不到。”

市場上沒有秘密,成功的原則人人皆知,成功者堅持讓自己做到,失敗者順應自己的心理感受。比如,掙一點就想跑,生怕到手的錢又飛了;賠了總想等回調,常常是掙小賠大,最終必敗。又比如,掙大錢的是做長線大趨勢,可是大部分投資者感覺當日短線是最安全的,安全嗎?天天做當日短線,一周,一月,一年下來帳戶上的資金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有句話叫:短線是銀,長線是金。不正確。短線做得好,收益必然比長線好。關鍵是你有這樣的交易系統嗎?而且,特別是做期貨交易,日內交易一定是比隔夜交易安全得多。現在世界上最流行的、也是非常有效的交易方法是高頻交易,我們中國人還是坐井觀天,固步自封,理念上沒有與時俱進。)

順應可以掙錢正確的原則交易;不要順應自己感覺舒服的交易。

有人做過研究,如果不止損死扛,那麽80%的交易可以扛到掙錢平倉,但是就是這20%扛不回來,決定了最後必然暴倉!(都是一個資金量問題。如果理論上你有無窮的資金,死扛一定會把虧損的資金拉回來,不僅拉回來,還能賺錢。問題是實際上你沒有足夠的資金死扛,不到半路身先死。另外,還有一個資金有效利用的問題,即使有足夠的資金死扛,如果不死扛,順勢而為,資金的有效利用率要高得多。)

那麽,可以開倉小一點,止損幅度大一點,這樣即可以控制風險,也可以提高做單成功率。(還是一個風險應對和資金有效利用的平衡問題。這個問題最好解決方法就是通過統計概率找到一個平衡的交易系統。)

相對股市,幣市有了更大的權力和自由,可以做多,可以做空,可以今平也可以明天平,資金可以少用,也可以多用。哲人說過,有權力的人,沒有不被亂用的。

八、有所放棄才有所得(舍得原則,學會放棄一些,市場可能會給你更多。)

1、放棄自已的想象、預測、多空看法;才能按技術規則和行情實際交易;

2、放棄逆勢做回調、搶頂;才能順勢而為

3、放棄局部短線小波動機會;才能抓到長線大趨勢機會;

4、放棄僥幸心理;才能按規則交易;

5、放棄異常情況;才能抓到可以把握的行情;

6、放棄金錢的觀念;才能輕松交易。

九、做交易必須要過的5道關

1、換思維:來市場為了掙錢沒錯,但是市場不是提款機;先想著如何控制風險少賠。(風險不能被控制,只能被應對。)

2、做止損:沒有人不知道止損,但犯大錯還是沒有止損;把止損做到吃飯睡覺一樣輕松自然。

3、掙大賠小:不要掙一點就想跑,賠了不止損。掙的幅度是止損幅度三倍以上再交易。(錯,幾倍不是我們能事先規定的,又是主觀決定客觀。是否交易是按交易系統的指示。)

4、交易系統:要開火車,先修鐵路。要做交易,先做系統。

5、交易習慣:大部分投資者失敗,不是不知道,是沒做到;把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做成習慣。

做幾點的人是幣市農民,做幾十點的是幣市工人,做波段的人是幣市商人,做大趨勢的是幣市老板!(做波段的可能是最大的老板,看做什麽樣的波段。)

成功的交易者總是張著兩隻眼,一只望著市場,一只永遠望著自己。任何時候,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校正自己,永遠比觀察市場重要。

向控制自己下功夫!心理控制、行為控制的重要性怎麽強調都不過分,只要能過這一關,就成功一半了,這點做不到,其他部分做的再好都沒用。

要成功首先要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為。做不到這一點,無人能幫你。也不可能邁出這最後半步。

知和行的問題。我話說重一點:實際上還是一知半解的原因。無知,無畏行;一知半解,難行;真知(跟市場盡量融為一體,以自己的視角讀懂市場),易行。

拿不住單,從市場的角度看,是對市場趨勢的發展過程細節波動理解不深刻造成的。如果中間趨勢的發展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中,那還有什麽拿不牢的?

在市場有利的時候,你必須學會習慣於獲利,這是區別交易者是否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假設你的成本是8元,市場價格現在是80元,但是仍然低於其本身的價值,你是否會堅定的持有?很多的交易者在獲利的時候惴惴不安,而虧損的時候卻心安理得,這樣如何能夠長期穩定的獲利?

向控制自己下功夫!對賠錢的恐慌常使人違背原則,具體表現是經常止損割肉,頻繁交易。追求做得正確比老想著賺錢賠錢更重要!(來自比特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827

大日子:部分高盛員工將迎來人生中最重要的電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11

對一些高盛員工來說,今天絕對是個大日子,他們或將迎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電話,這個電話來自CEO布萊克梵恩。今天是高盛升Par的日子。

在美國時間周三早上,布萊克梵恩或者高盛總裁Gary Cohn將會挨個打電話,通知那些極少數的幸運兒升職為高盛的合夥人。

高盛合夥人,這在華爾街上是一個相當誘人的頭銜。這不僅意味著豐厚的薪水,還有額外的特權。

以下是BI總結的關於高盛挑選合夥人的17點細節:

1,這項秘密的內部晉升程序每兩年進行一次。

2,潛在的候選人在夏天就確定了。

3,候選人會走一個名為cross-ruffing的流程,這個名字來自於橋牌遊戲,過程中高盛的合夥人會和其他的高盛員工進行一連串漫長的對話,來判斷候選人是否符合標準。但是這並不是面試,候選人不知道面試官是誰,被面試的人又是誰。

4,能夠選上的員工需要具備一些條件,要在高盛擁有影響力。委員會考察候選人的工作表現是否優秀,也會考慮其是否為公司帶來價值。高盛希望合夥人能夠體現公司的價值與標準。

5,布萊克梵恩或者Cohn將會親自打電話告知這個好消息。

6,亞洲辦公室的候選人是最先接到電話的,時間大概實在美東時間早上5點,所有電話會在早上9點左右打完。

7,那些沒有被選中的候選人也會知道結果,他們會以某種形式得知這個令人沮喪的消息。

8,當前的合夥人不能立馬向新晉合夥人道賀。他們在周三早上也能知道誰被選上了,但是要等到高盛公開名單才能向通過了的候選人祝賀。

9,當上高盛合夥人是個什麽感覺?一位高盛前合夥人曾向eFinancial News提到:“成為合夥人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別讓我老婆知道)。”

10,你的日常生活其實沒太大變化。兩到三天後你還得回到正常的工作之中,但不同的是公司會對你期待更多。你會參加合夥人會議,或許也會參加校園招聘。

11,成為合夥人後,你的基本工資確實會上漲,這可以說是這一職位最有誘惑力的條件之一。

12,除了工資,他們還會在獎金池中分得一塊不錯的蛋糕。

13,還有一些特別的投資機會。

14,一期合夥人的數量並不固定,通常是高盛全職員工總數1.5%到1.9%之間。

15,年齡其實不是問題,業績表現更重要。

16,雖然高盛通常會青睞董事總經理(managing director),但副總裁(Vice president)也可能直接晉升合夥人。

17,候選人有多次參選的機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32

評央媽MLF中最重要的信號:利率從脫軌到回錨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83

評央媽MLF中最重要的信號:利率從脫軌到回錨
作者:姜超



利率從脫軌到回錨——評央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

事件15年1月21日,央行微博公告在近期進行了2695億中期借貸便利操作MLF的續作,並新增500億操作。我們的主要觀點:利率從脫軌到回錨。

一、央行再度放水。15年1月21日,央行微博公告在近期針對部分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展開了中期借貸便利操作(MLF),再度開閘放水。

二、央行態度或轉變,寬松仍值得期待。除了2695億元到期續作以外,新增操作500億也得到證實,為近兩月以來央行首度主動凈投放資金。此前央行公開市場持續失語,或與經濟短期反彈和股市大漲有關。但從穩增長、抗通縮等角度考慮降息仍有空間,因而我們判斷寬松只是延後而絕不會缺席。央行態度的轉變值得關註,意味著降準等進一步的放水操作也成為可能。

三、利率錨或回歸,助於引導利率下行。MLF為期3個月,利率3.5%,遠低於當前銀行間7天回購4%左右利率,明顯存在引導利率下降的意圖。14年年初,央行曾宣布通過SLF為回購利率封頂,拉開了14年利率下行的大幕。14年7月以後央行通過下調14天正回購招標利率傳遞了下調利率的明確信號。而近兩月以來正回購操作的暫停導致貨幣利率脫錨,而未來如果央行定期MLF並及時公告,則其利率水平或成為市場重要參考基準。

四、熨平流動性波動、對沖資金流出。央行稱MLF目的為強化正向激勵作用,同時也為應對春節前的流動性季節性波動,促進貨幣市場平穩運行。周小川在達沃斯論壇表示中國將確保穩定貨幣供應,目前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市場緊密相連,新興市場需要留意發達國家QE帶來的資本流入波動。而目前中國外匯占款已經轉負,外匯熱錢已持續半年大規模流出,同樣需要央行反向對沖。

五、下調貨幣利率中樞。央行的明確表態有助於穩定當前流動性預期,降低高企的貨幣利率,我們下調未來3個月7天回購利率中樞從4%左右到3.5%-4%之間。

具體來看:


第一、央行再度放水。15年1月21日,央行微博公告在近期針對部分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展開了中期借貸便利操作(MLF),再度開閘放水。

第二、央行態度或出現轉變。除了2695億元到期續作以外,本次MLF新增操作500億也正式得到證實,為近兩個月以來央行首度凈投放資金。此前自14年12月以來,央行連續15次暫停公開市場操作,而股市大幅上漲與短期經濟改善均可能是導致央行持續失語的原因。

但從央行核心目標出發,目前經濟增速處於24年以來最低點、穩增長需要下調貸款利率;CPI已降至1%左右、抗通縮預示存款利率也需下調;雖然就業穩定下利率暫可按兵不動,但就業通常屬於滯後指標,15年去產能進入攻堅期,新增就業仍將面臨巨大考驗;而從維護金融穩定角度考慮,在房價持續下跌的背景下、防範地產泡沫破裂也需下調利率。


我們認為人口老齡化之後零利率是長期趨勢,因而貨幣放松僅是短期延後而絕不會缺席。上周央行進行500億支小支農再貸款,本次MLF續作和500億新增標誌著央行再度開閘放水。央行態度的轉變值得關註,同時也意味著降準等進一步的放水操作也成為可能。

第三、助於引導利率下行。MLF為期3個月,利率3.5%,遠低於當前銀行間7天回購4%左右利率,明顯存在引導利率下降的意圖。

14年年初,央行曾宣布通過SLF為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而且將隔夜利率上限封頂在5%、7天利率上限封頂在7%,隨後成功地降低了貨幣利率中樞,拉開了14年利率下行的大幕。

利率錨或回歸。14年7月以後央行通過下調14天正回購招標利率傳遞了下調利率的明確信號,而近兩月以來正回購操作的暫停導致貨幣利率脫錨,而未來如果央行定期MLF並及時公告,則其利率水平或成為市場重要參考基準。

第四、熨平流動性波動。央行稱MLF目的為強化正向激勵作用,同時也為應對春節前的流動性季節性波動,促進貨幣市場平穩運行。歷史經驗顯示每年1月同時面臨信貸需求高峰以及春節前資金需求旺季,因而回購利率均值通常會上升到4%以上,近期回購利率的上行應部分與春節因素有關。

對沖資金流出。央行行長周小川在瑞士達沃斯論壇表示中國將確保穩定貨幣供應,無意提供太多的流動性,但會保持政策的穩定性。稱目前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市場緊密相連,QE成為各大央行的慣用手法,而新興市場在去年夏季有不尋常的資本流入,成為經濟不確定性和經濟波動的源頭,新興市場需要留意這種波動性。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央行的政策會考慮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以往海外資金在流入中國時需要央行進行對沖,而目前外匯占款已經轉負,外匯熱錢已持續半年大規模流出,同樣需要央行反向對沖。

第五、下調貨幣利率中樞。央行的明確表態有助於穩定當前流動性預期,降低高企的貨幣利率,我們下調未來3個月7天回購利率中樞從4%左右到3.5%-4%之間。(來自姜超宏觀債券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493

Facebook告訴你:美國網友在大選中最關註什麽

早在去年底,花旗的分析師就預測稱,不論誰入主白宮,本屆總統大選的最大贏家都將是Facebook。

2016年大選期間,Facebook和谷歌將成為最大的數字廣告投放平臺。而伴隨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對總統大選的討論升溫,其獲得的龐大數據也可以幫助候選人更精確地去經營選戰。

Facebook的數據顯示,從6月19日至7月19日的1個月里,不走尋常路的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被3115萬名來自美國的Facebook網友議論,對話互動中被提及次數達到2.66億次;同一時期,希拉里被2524萬Facebook網友討論,產生2.25億條互動。伴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下周在費城召開,可以預計從下周開始希拉里的關註度有望大幅提升。

數據顯示,在提及特朗普的網友中女性比例較男性高出14.2%;與此相比,關註希拉里的女性比例較男性高出9%。兩位候選人都在25-34歲年齡段人群中獲得了最高關註度。

其次,美國的網友關註的議題有哪些?數據顯示,前五大議題分別為:犯罪和司法正義,政府道德,種族議題,槍支管控,以及國土安全和恐怖主義。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數據是,哪位候選人在某一特定地區更受關註?數據顯示,佛羅里達州、賓州和紐約州東海岸地區,加州、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美墨邊境地區的網友對特朗普的關註度相當高——這可能由於特朗普此前揚言要在美墨邊境築墻來解決非法移民問題;而佛羅里達州則擁有數量龐大的西班牙裔選民。反觀希拉里在全國範圍內的受關註程度在美國全境較為平均。有趣的是,其在美國中部地區和鄉村地區的關註度也較高,而中部地區傳統上是共和黨的票倉。

Facebook還提供了一組數據——各州的選民最為關註的議題。以共和黨全代會舉辦地俄亥俄州為例,該州選民關註的五大議題為:犯罪和司法正義、朝鮮問題、公共健康、古巴以及毒品議題。

目前,Facebook還沒有把這些數據用於商業用途的打算,但顯然,候選人可以利用這些數據來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宣戰策略。有意思的是,Facebook的統計數據僅限於候選人被提及的次數,而沒有去測算正面和負面評價的比例和數據,似乎也不想被卷入這場大選的漩渦中去。

Facebook數據通訊(Data Communications)部門主管羅伯特·多諾弗里奧 (Robert D’Onofrio)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雖然現在已經有不錯的代碼程序能將信息分類成正面、負面和中性。但在距離本次大選結束還有幾個月的時間里,團隊更關註的是話題討論的體量,以及不同地區對待大選議題的區別。他解釋說:“並不是說在技術上有什麽大的難度,這只是我們當前的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71

NASA要賣掉國際空間站 誰將接手宇宙中最具價值“房產地塊”?

據外媒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了登陸火星的計劃,同時NASA探索系統研發副署長Bill Hill還表示,他們目前的計劃是在2020年代中期把國際空間站的控制權交給一家商業機構。這意味著一些非常幸運的企業或許在不久後就能拿下整個宇宙中最具有價值的“房產地塊”了。

NASA作出的這一決定並沒有十分讓人意外,因為美國政府對於國際空間站的撥款時間到2024年就將結束。 此前,NASA宣布國際空間站不會按照原計劃於2020年墜入太平洋,而是將再環繞地球飛行至少四年,也就是到2024年左右。

NASA並沒有暗示潛在買家是誰,不過業內人士稱有兩家公司最有可能出手。它們就是航天業老對手波音和SpaceX。這兩家公司明年起都將負責運送宇航員到國際空間站。

不久前NASA才剛剛同波音和SpaceX簽署了價值68億美元的宇航員運送合同,波音公司獲得其中42億美元的合同,而SpaceX則獲得余下的26億美元。目標是在未來將宇航員從美國本土送到國際空間站,從而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

從目前來看,SpaceX對此作了更充分的準備。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所掌管SpaceX是第一家成功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的私人企業, 甚至還制定了自己登陸火星的計劃。為了推進這一項目,SpaceX近日已經與碳纖維生產公司東麗(TORAY)集團簽署了一份價值20-3 億美元的訂購協議,用於購買飛船和火箭表面所需的碳纖維材料。而且,該公司還為登陸火星打造出了全新發動機,且這一發動機已經被送到德克薩斯州的測試場地展開詳細測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080

謀士米勒:白宮中最懂特朗普的人

特朗普限制移民的行政令雖然因為被上訴法院叫停而告一段落,但是整個過程讓外界越來越多地聽到特朗普內閣中的一個名字——史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

美國總統是100%正確的

“我準備隨時隨地上任何節目,重申美國總統是100%正確的。”身為總統高級顧問的米勒12日在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節目《本周》(This Week)中的一句話,向特朗普表盡了忠心。

高高的發際線,明亮的大額頭,略帶陰郁卻堅定的眼神,米勒最近頻繁出現在電視新聞連線中,帶著兩大任務:一是為特朗普的移民行政令辯護,二是強調特朗普在競選中遭到選票欺騙的不公待遇。

米勒12日在NBC新聞欄目Meet the Press中連線

首先不得不說,31歲的米勒目前已經是白宮中最重要的幕僚之一。他和白宮首席戰略顧問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正是特朗普限制移民行政令的締造者。

《紐約時報》在一篇文章中總結道,三個男人因篤信“美國第一”的經濟政策而聯系在一起,並從美國政治的邊緣地帶突然闖進白宮橢圓形辦公室。

為總統賣力辯護

在與《本周》節目主持人史蒂芬諾普洛斯(George Stephanopoulos)連線時,米勒顯示出超越年紀的鎮定和雄辯的口才。

雖然特朗普已經當了三周的總統,簽署了十幾項行政令,但是他對於大選時的一些“不公正待遇”依舊無法釋懷。大選結束後不久,特朗普就堅持認為由於新罕布什爾州、弗吉尼亞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300~500萬非法選票投給了對手希拉里,導致他最終雖然贏得選舉人票,卻輸掉了選民直選。上周,特朗普在與參議員討論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選戈薩奇時再次提起此事。

於是,米勒就此事在電視連線中賣力為特朗普辯護。但是,當主持人一再追問要求米勒拿出特朗普遭到選票欺詐的證據時,米勒語氣強烈地表示,白宮方面有大量證據,證實有選民在不同的州重複註冊,還存在“死人”投票,非公民投票等非法投票現象。

不過,媒體仍然認為米勒和特朗普並沒有充足證據證明大量非法選票的存在。新罕布什爾州前共和黨主席卡倫(Fergus Cullen)和前司法部長拉思(Tom Rath)均斥責米勒的言論是“沒有根據”的“妄言”。

米勒12日還在全國廣播公司和福克斯新聞臺的兩檔連線中繼續為夭折的移民禁令辯護,並表示總統將考慮所有選擇來做出應對,其中就包括簽署一項新的行政令來限制移民進入美國。

米勒強調,限制7個穆斯林國家移民進入美國的做法是基於對這幾個國家現狀和未來將造成的威脅的評估。而且美國沒有“司法至上”的說法,無論是華盛頓法院還是上訴法院,都是正在奪去本屬於總統的權力。

1月27日,特朗普發布行政令,限制來自敘利亞、伊拉克、伊朗、蘇丹、索馬里、也門和利比亞這7個主要穆斯林國家的公民進入美國,要求來自上訴國家的難民在120天內被禁止入境美國;上述國家的普通公民在90天內被禁止入境美國;無限期禁止敘利亞難民入境美國。

在引起一番混亂後,司法部和華盛頓西區聯邦法院法官羅巴特在聯邦第九巡回上訴法院過招,最終上訴法院裁定維持暫停執行該行政令的判決。

“來了白宮就要幹大事”

除了移民禁令,米勒在特朗普政府修築美墨邊境墻、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等議題上都是主力推手之一。

正如班農所說:“來了這里(白宮)就要幹大事”。回顧米勒的經歷,幾乎可以說是為他目前所做的事情做足了準備。

史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出生於加州聖塔莫尼卡的一個猶太家庭,16歲讀高中就曾給當地報紙寫信反對政治正確和自由主義。2007年,米勒拿到杜克大學政治學專業本科學位,是年,米勒和杜克大學的保守派聯合會就為當時在杜克大學讀研究生的理查德·斯潘塞(Richard Spencer)籌款,目的是舉辦一場對開放邊界和限制移民的辯論。

而斯潘塞後來以主張白人民族主義而為人所知,他還在2010年造出“非主流右派”(alt-right)這個詞,用於形容白人至上主義運動。

特朗普8月任命班農為競選主席後,班農幾乎把他的右翼新聞網站Breitbart News用作alt-right的展示平臺。在網絡這個主戰場上,宣揚alt-right的帖子一般都支持特朗普,反對移民,多元文化主義和政治正確。

意味深長的是,米勒後來竭力撇清自己和斯潘塞有任何關系。這和特朗普雖轉發alt-right組織的相關言論卻聲稱不知道alt-right的存在的思路如出一轍。

杜克大學前副校長John Burness在2月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憶,在杜克大學時,米勒給人的感覺是,“如果覺得你與他意見相左,那就是你的想法要麽惡毒要麽愚蠢,他非常不能容忍。”

特朗普身邊三大智囊:庫什納、米勒和班農

最能代表特朗普聲音的人

畢業後米勒進入了政治圈,為兩名共和黨國會議員當新聞秘書。2009年,米勒開始為時任亞拉巴馬州參議員、現任司法部長的傑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擔任通訊主管,主要工作就是為他起草各種演講文本,兩人聯手打造了米勒稱之為“單一民族國家民粹主義”的意識形態,並在國會中挑戰當時的移民政策。

正是在為塞申斯工作的那段時間,米勒被特朗普看上,2016年1月,米勒開始加入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從3月開始,米勒就經常在特朗普上臺之前做預熱演講。特朗普在共和黨全國大會上的演講詞正是出自米勒之手。在特朗普新政府中,米勒被任命為總統高級顧問。

因為自己的主張和特朗普高度重合,米勒幾乎成為團隊中最能代表特朗普聲音的人,他本人也對特朗普忠心耿耿,堅信不疑。

“史蒂夫(米勒)真正相信(演講中的)每個詞,不只是那些關於經濟民粹主義的信息,還對特朗普作為國家領導人堅信不疑。”曾在特朗普團隊中和米勒共事過的傑森·米勒稱:“史蒂夫表現出強烈的忠誠,並幾乎比任何人都更能理解總統的想法。”

班農對米勒的評價則是“特朗普運動中的一個忠誠可靠的士兵,工人階級的勇士”。

政治傳聞稱白宮正在形成兩個派系,一邊是班農,一邊是幕僚長普利巴斯。很顯然,米勒是班農最密切的合作夥伴之一,又曾是塞申斯的左膀右臂,而班農在掌舵Breitbart News之時也曾多年力挺塞申斯。

有消息傳出,米勒最近還在為特朗普策劃另一項可能引發爭議的行政令,修改目前關於外籍勞工的政策,對外籍廉價勞動力實施新的限制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426

默克爾面臨政治生涯中最激烈競選 但對手並非舒爾茨

在執政的12年以及三次競選中,德國總理默克爾都沒有像在2017年一樣,面臨著來自反對黨方面如此來勢洶洶的競選。

與其說她的最大的政治敵人是社民黨(SPD)新任黨主席舒爾茨,不如說是難民危機:正因為默克爾的難民危機政策,基民盟(CDU)與其巴伐利亞姐妹黨基社黨(CSU)出現了嚴重裂痕,而此前許多德國人因不同意默克爾的難民政策,寧願去給德國極右翼政黨(AfD)--德國選擇黨投上一票都不願意再支持默克爾。

“我今年80歲了。我經歷過殘酷的二戰。但我要給德國選擇黨投一票。”漢堡一位退休商人馬塞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不反對難民。但是默克爾做出讓難民進入德國的決定時,她沒有問德國人就自己做出決定,對此我不同意。”

必須要指出的一點是,在2017年的大選年來臨之前,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在先後舉行的5場重要地方選舉中一場都沒贏。而類似於馬塞爾的看法和行動,正是德國選民用選票來懲罰默克爾“難民政策”的直接表現,而舒爾茨的出現,與極端的德國選項黨比,則給予了德國選民一份更加主流和理智的選擇。

極右翼政黨上臺仍是小概率

就難民危機問題,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數十位橫跨種族、年齡和性別的德國居民。總體而言,即便是氣得要投給德國選項黨的德國受訪者,也表示不反對接受難民,但反對德國政府政府的這種混亂執行方式,還有具體有多少難民進入德國以及他們的真實年齡(有不少成年男人謊稱自己是16歲)都不知道,這樣的做法也太不“德國”了。

由於難民議題敏感,回答提問的德國受訪者在措辭中小心翼翼。一位接受記者采訪的華人教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知識分子中也存在著對難民危機處理方式的質疑,然而發言需要更加謹慎,如果不顧及政治正確性,有可能會被劃到極右翼派別里去,這對於大多數知識分子而言等於被社會邊緣化了。

不過,雖然嘴上不說,投票時卻很實誠:在此前2016年五次地方選舉中可以明顯看到的是,德國選擇黨不僅從社民黨和基民盟兩大政黨手中搶奪票源,德國選擇黨基本上可以從所有的既有黨派中分票,這折射出彼時的德國民眾對於所有既有黨派的失望。

不過,德國主流政界人士仍認為,德國選擇黨的政治生命不會太長了:在設立之初,德國選擇黨原本是為了反對歐元,後來歐元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之後,其地位就開始下降。難民潮問題出現之後,該黨人氣又有所回升。

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也不好說難民問題結束之後,這個黨還是否存在。”

在德國選擇黨之前,20世紀90年代同樣存在反移民的右翼民粹政黨德國共和黨(Die Republikaner)。該黨一度在1992年民調中獲得10%支持率,但在1994年迅速下降至2%,隨後銷聲匿跡。

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風險部資深分析師李昕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從目前來看,德國選擇黨上臺依然是小概率事件。

”選舉制度決定了德國政府多以由至少兩個政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形式存在。從目前民調來看,德國選擇黨的支持率在10%左右,拋開其完全不存在單獨執政的可能性不談,即便其能夠在議會中獲得足夠多的議席,其他主流政黨也不會情願與其組成執政聯盟。”她表示,由於歷史原因,德國選民在對極右翼政黨的認同方面顯得比其他歐洲國家更為謹慎。不久前德國選擇黨的一位高層領袖在一次演講中質疑為被納粹德國屠殺的猶太人豎立紀念碑的必要性,就遭到了包括來自本黨幕僚在內的德國各界的猛烈批評。因此即便默克爾的支持率目前出現下降,極右翼政黨借機撈取政治資本登臺執政的可能性依然渺茫。

默克爾的對手是舒爾茨?

與以往所不同的是,此前默克爾並沒有急於公布她將謀求第四任期,在上一次謀求連任時她足足提前了2年就將想法公之於眾。一直以來有默克爾身邊親信對外吹風,在執政12年後,默克爾感到身心俱疲。

最終,讓默克爾打破沈默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勝選的消息。在特朗普當選後12天,默克爾終於在柏林宣布,她將謀求連任,“在無盡思考”以及無數人勸告她需在動蕩時代掌舵之後,她決定不得不“再次把我的經驗和我所擁有的才能投入到為德國的服務之中”。

默克爾長期的私人朋友、漢堡前市長馮多納伊(Klaus von Dohnanyi)對她的這一決定如此評價:“安格拉•默克爾是一個有著巨大責任感的女人。”

然而最近德國政壇所發生的旋風突變卻顯示,德國民眾對於默克爾的自我犧牲精神並不那麽領情:從布魯塞爾歸來的社民黨新任黨主席舒爾茨在一周內就徹底攪動了德國國內選情,且在社民黨民調大幅反彈的帶領下,當下德國三大左翼政黨已有望獲得足夠支持率將默克爾帶領的基民盟趕下臺。

當下,根據德國ARD電視臺在2月2日委托Infratest dimap民調公司做出的最新民調顯示,在宣布了舒爾茨即將代表社民黨競選總理職位後,基民盟的支持率從39%跌至34%,而社民黨的支持率則從24%上升至28%;同期,對默克爾表示不滿意的受調查民眾達到了44%,而對舒爾茨的不滿意民眾僅為17%。

同時,舒爾茨在競選中有可能獲得50%的選票,而默克爾的選票僅在34%左右。這與上一次大選前的民調形成了反轉:在2012年10月的民調中,默克爾的支持率在49%,而彼時社民黨總理候選人、德國前財長施泰因布呂克”(Peer Steinbruck)的支持率為38%。

而在15日德國媒體所做出的最新民調中則顯示,在德國9月份選舉中,社民黨有望獲得31%支持率,左翼黨有望獲得10%支持率,綠黨有望獲得7%支持率,這三黨的支持率之和為48%,這一的支持率將有把握擊敗默克爾所屬的執政聯盟,並結束右翼執政。

有跡象顯示,舒爾茨甚至可以從極右翼陣營吸取大量選票。原因在於,舒爾茨在國家安全和難民問題上態度強硬,此前同默克爾在難民問題上意見相左的選民只能訴諸於更加極端的德國選擇黨,舒爾茨的出現則給予了德國選民另一種選擇。

此前舒爾茨已經表示,任何人觸犯了德國法律,必將感受到德國法律和安全部門的威力,而難民一旦觸犯法律,也必須受到德國嚴懲;他同時表示,他將選項黨當作法西斯主義一樣的對手。

默克爾能否修複湧入德國的150萬難民對她造成的政治傷害,重新獲得德國民眾的信任呢?

盡管聽起來有些陳詞濫調,但需要說的是,默克爾最大的敵人,還是她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5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