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米手機觸底反彈,雷軍做對了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8/164025.shtml

小米手機觸底反彈,雷軍做對了什麽?
騰訊科技 騰訊科技

小米手機觸底反彈,雷軍做對了什麽?

小米為什麽能夠逆轉?

來源 | 騰訊科技(ID:qqtech)

 | 王潘

2316萬!這是小米2017年第二季度的出貨量,創下小米創辦7年以來的單季出貨量歷史。

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除了小米!

小米為什麽能夠逆轉?雷軍說的始終堅持技術創新,新零售模式升級和國際業務爆發增長當然是逆轉的原因,但還有一點雷軍沒有指出,那就是對供應鏈的管理。

2016年對小米而言是艱難的一年,銷量下降,傳聞其估值也有一定下滑。小米突然發現,以往賴以成功的模式突然有些行不通了。於是痛定思痛,進行了一系列銳意進取的改革。

最重要的改革就發生在供應鏈系統。創業之初,雷軍在各種公開場合說,小米的盈利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輕資產,它沒有工廠,所以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廠。但現實是,由於小米沒有自己的工廠,對供應鏈的掌控乏力,很容易出現供貨不及時乃至斷貨的現象。

2016年上半年,小米幾乎處於一片“耍猴”的罵聲之中,因為小米手機當時幾乎一直處於缺貨狀態。2017年,這一情況已經得到明顯改善。

小米對供應鏈的改革,最標誌性的事件發生在2016年5月18日,雷軍當天發內部信稱,小米手機研發和供應鏈團隊,將直接向雷軍匯報。此前,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周光平是小米手機的研發和供應鏈負責人。此後,周光平將出任小米首席科學家,全力負責手機技術前沿領域研究。

2

供應鏈之殤

在2011年-2015年的瘋狂成長中,供應鏈問題就像一顆腫瘤在小米體內不斷擴散,直到2016年讓雷軍忍無可忍,才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實際上,單品對於手機廠商的供應鏈管理要求並不高,只要控制好核心部件和成本,做好單品爆款並不是難事,難的是應對多款產品同時生產的供應鏈管控壓力。

一般來講,智能手機由上百顆物料組成,這意味著至少有上百家供應商。初期,小米同時只生產和銷售一款手機,加上對物料的要求還處於摸索階段,所以供應商並不多,管理起來也相對簡單。

“小米一炮走紅後,出貨量急劇攀升,供應鏈掌控力的問題開始暴露出來。因為沒有備用供應商,一旦主供應商出了問題,就會導致產品跳票、斷貨等問題。”一位手機供應鏈人士告訴騰訊科技。

小米初期的產品都以高通芯片為主,核心部件都壓在一個供應商之上,對生產節奏的把持自然能力較弱,缺乏議價能力。在核心環節上,如芯片、屏幕、存儲、生產等方面,手機廠商需要建立至少3個供應商,以備不時之需。

後來,2013年年底雷軍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親自與英華達、MTK等供應商進行談判,在芯片上引入了高通的競爭對手MTK,以及後期的英偉達;在生產上為了保證供貨,如紅米需求大增時,在代工廠聞泰獨家代工的基礎上,增加了富士康與英華達生產。

但隨著小米產品款數和類型的不斷增加、銷量的增長以及向海外市場的拓展,小米的供應商體系愈發龐大,最多的時候有超過100家。對於成長的小米而言,如何把控這個“巨無霸”供應鏈是一個巨大挑戰。

由於對供應鏈缺乏有效的管理,小米的產品總是出現拖延上市、斷貨、跳票等問題。如小米1s青春版原定於2012年的光棍節搶購,最後拖到12月才開售;小米Note頂配版被小米總裁林斌以“追求極致體驗”為理由跳票。

到2015年,這個問題愈發嚴重。小米5的發布從2015年下半年直接拖到今年年初,拖延竟達半年多(按照過去小米3與小米4的發布間隔為一年,小米5應該在去年第三季度發布),外界認為是與高通820芯片推遲發布有關,而小米5尊享版拖了更久才上市;要與小米MAX、MIUI 8一同發布的小米手環2,也因為量產原因,推遲了一個月才發布。

“供應鏈管理是個長期學問,小米現在缺乏對供應鏈的整合能力,但這里面牽涉的利益鏈條太長,小米公司又是個互聯網背景的公司,加上後期不斷推出的路由器、小米盒子等產品,出現供應問題在所難免。”一位熟悉小米供應鏈的人士說。

面對上述問題,小米不斷通過引入人才和改善供應商關系來提高供應鏈管理,兩年間陸續挖來諾基亞、摩托羅拉、高通等專業手機人才。他們為小米帶來了LG、索尼、東芝、高通等歐美手機巨頭禦用的高端元器件。

不過,這些供應商並不僅服務於小米,他們還與蘋果、三星、華為等巨頭合作,相較而言小米的話語權有明顯差距。

“蘋果、三星、華為這三家的供應鏈做得好,一方面是因為它們身處電子行業多年,經驗豐富;另一方面,其高層對供應鏈管理一貫十分重視,經常一個月至少飛三次去與供應商溝通。”

直到2016年夏天,雷軍替代周光平,親自抓起了供應鏈,前往韓國拜訪三星,並請來曾經在英華達供職的小米生態鏈企業紫米科技的創始人張峰負責小米的供應鏈體系,上述問題才逐漸得到解決。

3

小米大改革

2016年,可以說是小米的改革之年,除了供應鏈換帥,眾多方面都進行了很大的調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小米信奉幹掉渠道只做線上的模式,通過小米網等線上渠道銷售手機,可以省去渠道差價和零售店成本,消費者就可以最實惠的價格買到手機。

但自2015年以來,手機線上渠道的出貨量增速開始放緩,超過70%的用戶仍然通過線下渠道進行購買,小米不得不針對此做出調整,從2016年初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開設“小米之家”線下店。截至2017年端午節,小米之家已在中國大陸開設100家門店。

小米曾號稱不做廣告,只在新媒體渠道進行營銷推廣,認為用戶的口碑傳播就是最好的廣告。

但到了2016年,由於其鼓吹的性價比模式已經不再具備優勢,僅僅依靠線上新媒體推廣,難以到達三四線城市的目標用戶,於是,2016年開始小米做起了樓宇廣告,聘請代言人,甚至開始投放電視廣告和網絡廣告。

此外,小米還加大了對高端機的重視,尤其是小米MIX的推出,對小米的形象帶來了不小的改觀,在此之前,人們印象中的小米都是年輕人才會用的“屌絲機”。

4.webp

下一步IPO?

在小米手機銷量重回巔峰以後,小米的下一步很可能就是進行IPO,有望促成繼阿里巴巴IPO之後的又一個造富神話。

一位接近小米高層的人士向騰訊科技獨家披露,小米內部的確在考慮IPO.由於小米此前一直拿的美元融資,因此最可能在美國紐交所或納斯達克上市。

在小米內部,早期員工都盼望早日實現財務自由,但上市卻遙遙無期。2016年6月,雷軍再次將小米上市時間推遲,他當時在天津達沃斯論壇上公開表示,小米可能在2025年上市。

小米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王川隨後通過社交媒體解釋稱,說2025年上市是因為小米創辦之初創始團隊認為要做15年才能達到預設目標,事實上小米可能在2025年之後上市,但更可能在此之前。

宣稱2025年上市必然與估值是否合理、智能手機產業飽和、不希望被財報束縛等戰略選擇有關。然而員工都有自己的立場選擇,他們的心態往往隨著從業時長和物質需求的增長而發生變化。

對於工作四五年且期權已經到手的老員工來說,2025年上市的確是一場心智與毅力的考驗,因為部分老員工已經開始抱怨工作量大、拿錢太少,以及沒時間陪伴家人。

一些人選擇將期權轉給在職小米員工代持或選擇讓公司回購,然後跳槽到其他公司。由於小米模式的成功,小米員工在各個公司十分搶手,甚至不乏開出原來兩倍、三倍的薪資。

對於小米IPO,內外的呼聲都很高,就看雷軍的想法和決心了。

5

小米 雷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4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