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鋼集團非常換帥

http://news.hexun.com.tw/2011-05-23/129867566.html

 5月16日上午,中國中鋼集團公司(下稱中鋼集團)和中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鋼股份)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各職能部室和京內外所屬企業主要負責人、股份公司獨立董事均現身中鋼集團總部會議室,出席中鋼集團的中層及以上領導幹部大會。

 會上,國務院國資委企業幹部二局局長姜誌剛宣佈免去黃天文中鋼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等職務,但他和同時與會的國資委副主任金陽並未對免職緣由加以陳述,只對中鋼集團過去幾年的改革發展做出肯定,並指此次人事調整是基於工作需要。

  黃天文,現年56歲,2003年12月掌舵中鋼集團,其未及退休年限便被國資委免職,引來業界和媒體的諸多猜測。

  外界首先將黃的免職與山西中宇鋼鐵有限公司(下稱中宇鋼鐵)對中鋼集團的40億元負債聯繫起來,中鋼集團的這一財務窟窿曾被媒體廣為報導。

  但中宇鋼鐵所在地山西曲沃縣前任縣委書記楊治平卻對《財經》記者稱,這應該不是主要原因。因為國資委主任王勇對中鋼集團和中宇鋼鐵的事情很瞭 解,而且很支持中鋼集團對中宇的重組。目前,對中宇鋼鐵的重組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山西太鋼集團正在對中鋼方面提出的中宇鋼鐵公司債務重組方案做最後的評 估,再過一個多月就會有結果。

  5月20日,國家審計署發佈2011年第27號審計公告,指出「中鋼集團被合作夥伴佔用資金88.07億元,截至2011年6月底,未對風險狀況進行系統評估,未形成有針對性的風險應對預案。」

  一位中國鋼鐵業協會(下稱中鋼協)資深人士認為,黃天文被免職的原因應與其海外項目經營失利有關。中鋼集團曾於2008年底斥資13.67億澳 元(約14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Midwest Corporation Limited,ASX:MIS)超過98%的股權。該交易達成後被業內認為溢價偏高,並因當地基礎設施差而延後了投產日期。

  另有圈內人士將黃的去職歸因於中鋼集團在國資委考評中表現不佳,和黃本人的工作作風。一位中鋼集團高層機構人士向本刊記者表示,此次人事變動系多方面原因導致,但黃天文未滿足現行央企負責人年度經營業績指標或為其重。

  黃天文主政中鋼七年半,儘管中鋼集團主營業務收入自2003年末的137億元猛增至2010年的1860億元,但中鋼收入增長最快的2007年-2009年間,利潤卻大幅下滑,分別為30.9億元、17億元、5.8億元。

  國資委2010年11月發佈的《中央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綜合考核評價辦法(試行)》規定,對央企領導人員任期考核評價結果共分為「優秀」 「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四大類,其中,領導人員任期考核評價結果為「基本稱職」的,將被進行誡勉談話,指出問題和不足,限期改進,並視具體情況進 行崗位調整。而領導人員任期綜合考核評價結果為「不稱職」的,將不再繼續聘任或免職。而《中央企業資產損失責任追究暫行辦法》亦規定,對企業發生較大資產 損失或者連續發生資產損失的,將對直接責任人和主管責任人給予包括降級、解聘、責令辭職、撤職等在內的行政處分。

  滿城風雨之際,5月19日,黃天文接受了《財經》記者專訪。他說:「國資委領導已經明確表示,我不是因為有問題才被免職,而是工作需要,要進行崗位交流。到任新崗位前的這段時間內,我的原有待遇保持不變。」

  他向《財經》記者強調:「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中鋼做了一系列的努力才取得這樣的業績,否則就2007年後鋼鐵行業的發展態勢而言,中鋼陷入被動無可厚非。」

  但他也認為,過去七年,中鋼集團已基本完成了從相對單一的傳統商貿企業向面向現代生產性服務型企業的轉變,「接下來,確實需要打造更強的贏利能力了。」

  鋼鐵服務商

  中鋼集團在七年時間內主營收入增長逾12倍,這或可證明其「鋼鐵服務商」定位的準確性,但不可剝離的經營背景,是中國乃至國際鋼鐵行業正好經歷了一個黃金發展期。

  黃天文接手之前,中鋼集團只是一家以鐵礦石、鋼材及相關設備貿易為主的商貿型企業,資產約100億元,2003年銷售收入也僅為137億元。

  不僅如此,2003年12月到任的黃天文還面臨另一問題——下屬產業所處行業過於分散。

  中鋼集團最初由原冶金部下屬的中國冶金進出口總公司、中國鋼鐵爐料總公司、中國國際鋼鐵投資公司和中國冶金鋼材加工公司組建而成,後以劃撥方式重組中國冶金設備總公司、中國冶金技術公司、冶鋼經濟技術開發總公司,以及鞍山熱能院等多家科研院所。

整體而言,中鋼集團所持資產雖同處一行業,但並無關聯,更難提整體戰略。這樣的現狀,不但有礙於黃天文對中鋼集團進行統一管理,同時也無法形成各企業間的聯動以創造規模效益。

  彼時,中國鋼鐵業正值高速膨脹期。自2001年以來,大量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開始進入鋼鐵領域,鋼鐵業投資大幅增長,鋼鐵產量迅猛攀升。 2003年,中國鋼產量達到2.22億噸,同比增長22.38%,中國也成為世界第一個年產鋼超過2億噸的國家。至2010年,中國鋼產量已突破6億噸, 幾乎占到世界總產量的一半。

在此過程中,全球鐵礦石價格逐年走高,而中國最大的鐵礦石貿易商中鋼集團則收益頗豐。

  2004年,“上無煉鋼廠,下無鋼材加工廠”的中鋼集團形成了明確的企業定位:不做鋼鐵主業,圍繞鋼鐵產業鏈,做鋼鐵生產企業的服務商。業內人士認為,正是明晰的發展戰略,奠定了中鋼集團此後壯大的基礎。

  從2005年開始,中鋼集團依此戰略進行了一系列並購重組。當年,中鋼集團投資控股西安冶金機械有限公司,更名為中鋼集團西安重機有限公司;投資控股洛陽耐火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此後一年,中鋼集團先後重組衡陽有色冶金機械總廠、吉林碳素股份有限公司、邢臺機械軋輥集團有限公司、吉林新冶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等。

  至2007年,中鋼集團已逐步構建起了“礦業、碳素、耐火、鐵合金、裝備制造”五大產業運作格局。

  然而,新進入的領域,僅給中鋼帶來了規模擴張,卻並未實現利潤突破。貿易商起家的中鋼集團,大部分贏利仍來自礦產品開發及貿易業務。

  金融危機爆發後,資源價格暴跌,延續了40年的鐵礦石定價體系也發生動搖,並在隨後兩年內完成革新,鐵礦石貿易的利潤下降,中鋼集團在快速擴張中被掩蓋的風險開始凸顯。

  贏利能力之困

  中鋼集團目前的主營業務為資源開發、貿易物流及工程科技,這些大多是強競爭行業,考驗企業的服務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利潤率不高,靠這些行業的利潤進行資本金積累頗為困難。

  “在貿易這個行業,利潤率僅為1%左右是常見的事情。”黃天文對《財經》記者說,“更何況2003年接任的時候,資本金非常有限。”

  相關資料顯示,當時中鋼集團註冊資金僅為2億元,而2003年銀行對其授信金額也只有17億元。在此情形下,中鋼集團2003年近1000萬噸的鐵礦石貿易量中,有一部分必須借助客戶資金才得以完成。

  為擴大業務量,中鋼集團不得不提高銀行貸款在融資中的比例。至2009年末,中鋼集團鐵礦石貿易量超過4000萬噸,占用資金逾400億元人民 幣,其間借貸資金占比頗高。過分依靠銀行貸款融資必然導致高財務成本及高負債率。至2009年底,中鋼集團負債率已至89.5%。

  中鋼集團人士表示,為維持良好信譽以保證持續融資,中鋼集團須按時支付銀行貸款利息,每年的利息額在10億-20億元人民幣之間,“相當於我們在給銀行打工”。

  高額財務成本損傷中鋼集團贏利能力的同時,經營環境在持續惡化。相關人士透露,鑒於鋼鐵行業發生的諸多變化,至2010年末,中鋼集團在鐵礦石貿易代理業務上所獲利潤率已低至不足1%。

  在此情勢下,中鋼集團的礦產開發業務被寄予了更大的期望。據中鋼集團內部人士介紹,2007年,該公司全年利潤為30.9億元,其中約80%來自於澳大利亞鐵礦和南非鉻礦的投資。

  黃天文稱,中鋼集團1996年在南非成立中鋼南非鉻業有限公司,後又投資津巴布韋鉻礦項目,至今已在非洲控制鉻礦資源量2億噸以上,相當於國內 資源量的20多倍。另一被寄予提高贏利能力之期待的投資項目,則是一度讓中鋼集團風光無限的澳洲項目,該項目是中國企業發起的首筆海外敵意收購。

  2007年末,中鋼集團著手收購澳大利亞鐵礦石生產商中西部公司,並就此與另一家澳大利亞鐵礦石生產商默奇森金屬有限公司(Murchison Metal Limited,ASX:MMX)展開歷時九個月的競購,最終耗資約14億美元將該公司納入囊中。

  “我們已經勘探了整個區塊的三分之一,目前已勘探部分預估可每年提供1500萬噸的產量。”黃天文說。遺憾的是,中西部礦業(601168,股吧) 所持資產尚處勘探開發期,短期難見產出,黃天文也未能給出該項目的達產日期。影響因素之一是項目所在區塊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根據澳方政策,鐵路等運力 的修建須由招標等方式確定,該地區的招標工作已幾度流產,令實際建設工期一再順延。而未達產的礦產投資項目不但不能提供現金流,還會占用大量資金,令中鋼 集團的資金鏈壓力進一步增加。

 去職之前,黃天文正謀求調整中鋼集團的發展戰略。

  調整從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兩個方面進行。雖然黃天文認為傳統業務仍有潛力,但他更強調中鋼不能把目光僅僅局限在鋼鐵產業。

  2010年初,中鋼正式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環保列為集團的戰略新興產業。在產品結構調整方面,中鋼提出實現從低贏利產品向高贏利產品的轉變,拋棄以往的“大路貨”,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序列。

黃天文認為,要實現這樣的轉變,資金是中鋼亟須解決的問題。“長期以來,中鋼一直憑借自有資金和銀行信貸進行投資,這樣的財務成本太高。”

  2007年11月,國資委批準了中鋼集團主營業務整體上市方案並發起設立中鋼股份公司。按照計劃,中鋼集團整體上市時將采用A+H模式。但隨後上市計劃受包括“中宇事件”在內的財務醜聞所累,被迫暫緩。

  與中宇鋼鐵之間的預付款糾葛始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鋼材價格大漲,貿易商形成較好牟利空間。但國營鋼鐵企業大多有自己的貿易公司。為 謀求穩定的貨源,中鋼集團鋼鐵公司與當時月產20萬噸的民營鋼企中宇鋼鐵簽訂了為期五年的包銷協議,中鋼鋼鐵公司按行業慣例同意提前兩月支付金額約20億 元的預付款。

  在當時看來,以20億元的預付貨款換取每年100多億元的銷售收入,頗具誘惑。但鋼材銷售利潤率本就不高,占用如此巨額資金,一旦資金鏈斷裂, 風險頗大。中鋼鋼鐵公司更未料到,該筆預付款被中宇鋼鐵用於支付此前的欠款。同時,中宇鋼鐵的供貨商也縮緊了對其的供貨,這導致中宇無法向中鋼鋼鐵公司及 時供貨。據《新世紀周刊》報道,至2010年下半年,中宇所欠中鋼的債務已高達40億元。

  黃天文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坦承:“中宇事件”系中鋼集團旗下的中鋼鋼鐵有限公司“在擴大業務的過程中,風險把控不嚴,咨詢調查不夠,造成預付款無法及時收回”。他表示,就太鋼重組中宇鋼鐵一事,目前大部分工作均已完成。

  中鋼集團的高層更叠是否會影響中鋼股份上市?黃天文不置可否,但無疑,他非常希望在自己的任內完成上市。

  “中鋼集團沒能夠進入資本市場,這是我最大的遺憾。”黃天文對《財經》記者說。

  黃的遺憾只能由他昔日的下屬,今年53歲的賈寶軍來彌補了。5月16日的中鋼中層及以上領導幹部大會上,賈寶軍被宣布為黃天文的繼任者。

  賈寶軍任職武鋼集團長達18年,從熱軋廠的一名技術員擢升為武鋼集團副總經理, 2010年1月,賈寶軍從武鋼空降至中鋼股份公司任總經理。

  據曾與賈寶軍共事的武鋼人士描述,賈寶軍讓人印象最深的是其知識分子形象,談吐斯文,行事嚴謹。2000年,由於賈寶軍在武鋼集團總經理助理職位的出色表現,中組部於2004年將其調任陜西漢中市委常委、副市長,掛職兩年,後於2006年調回武鋼任副總經理。

  一位在中鋼協任職的資深專家向《財經》記者表示,相比前任,賈寶軍的風格更加穩健。而在5月16日的會議講話中,國資委副主任金陽也明確要求:“中鋼集團新的領導班子必須積極穩妥地解決重點問題,穩健紮實地開展工作,開創中鋼集團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