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巴菲特污點

http://www.xincaijing.com/html/ziben/760509131374.html

「我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家,因為我同時是一個企業家。」今天的巴菲特正在越來越遠地偏離他所宣稱的投資原則。

3月末,「股神」沃倫·巴菲特接班人熱門人選大衛·索科爾涉嫌內部交易閃電請辭。

索科爾「主動」請辭實非無奈。因為提前買入伯克希爾收購對象,涉嫌內幕交易,被美國證監會抓了現行,巴菲特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作為史上最成功的投資家,價值投資和長期持股被世人頂禮膜拜,盛讚巴菲特高尚的操守。在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的華爾街,巴菲特被認為是為數不多的不傷害別人而獲得巨額財富的資本家之一。

索科爾內幕交易事件讓巴菲特和伯克希爾蒙羞。清退索科爾之後,巴菲特接班人又成為投資界討論的熱點問題。

「老鼠倉」疑雲

難以想像,在監管嚴厲的美國資本市場,深諳監管規則的索科爾能犯下如此幼稚的錯誤。

索科爾觸犯的正是國內司空見慣的「老鼠倉」。他先以個人賬戶埋伏下路博潤化工的股票,數月後,巴菲特通過伯克希爾收購路博潤,索科爾坐享巨額收益。

路博潤化工是全球最大的潤滑油添加劑生產商。去年秋天,花旗銀行的銀行家向索科爾提供了可能重組的股票明細,在18只股票中,索科爾唯一挑中了路博潤。去 年12月4日,索科爾牛刀小試,買入區區2300股。一週後,他向花旗銀行家轉達了跟路博潤首席執行官James Hambrick面談的意願。

差不多於此同時,索科爾向老闆巴菲特推薦路博潤,但巴菲特未明顯表現出興趣。去年12月21日,索科爾賣出路博潤股票。

若事情止於此,就沒有後來的枝節了。但索科爾並沒有冷落路博潤太久,今年1月5日、6日和7日,他殺了個回馬槍,再次買入共計約9.61萬股,成本價每股 不到104美元。1月25日,索科爾與James Hambrick成功會晤。當然,在此之前,兩人在電話中已經進行過交流。

在大手筆介入某隻股票時,對上市公司進行調研,亦無不妥。但巴菲特3月14日宣佈收購路博潤,「股神」財富金手指的魅力再次顯現。收購出籠前後,路博潤股價飛漲,漲幅高達30%,索科爾水漲船高,進賬300萬美元。

提前買入路博潤後開始讓伯克希爾全面收購,索科爾這樣的做法被定義為內幕交易,也就是人們深惡痛絕的「老鼠倉」。

事實上,巴菲特最初對收購路博潤並不感興趣,但在索科爾1月25日再次推薦後,巴菲特才改變初衷。

一直被外界解讀為巴菲特接班人頭號選手的索科爾,辭職前是伯克希爾旗下中美能源控股公司、耐特傑公司董事會主席。孩提時代曾幫人送過報紙、也曾在一家小雜貨店幫工,這跟巴菲特的童年不謀而合。在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長大的索科爾甚至是巴菲特的同鄉。

投靠巴菲特後,他的角色是救急的「拆彈專家」:搞定交易、提高利潤、扭轉危局。在他的操盤下,巴菲特投資組合裡陷入低迷的屋頂和保溫材料製造商佳斯邁威及飽受虧損困擾的飛機租賃公司NetJets,先後走出了虧損泥潭。

但正是這位「愛將」,卻讓縱橫江湖六十餘載的巴菲特蒙羞。事實上,索科爾的失察行徑笨拙到了可笑的程度。

此類內部交易只有市場新手才會犯。但凡在投資銀行做過的人都知道,投行從業人員,甚至其家屬的證券交易賬戶只能在自己公司內部開設,而且時刻被監管部門監 控,更不能隨便交易與自己公司有業務或將有業務往來的證券。在買賣之前必須向監管部門申報,在獲得批准之後方可交易股票,否則就是內幕交易。輕則被裁罰 款、重則牢獄之災。索科爾顯然在伯克希爾之外,有自己的「自留地」。

為挽回清譽,巴菲特特意發出聲明,強調收購路博潤的決定權在自己身上,為索科爾開脫就是避免「癌症病灶」向伯克希爾轉移。

比亞迪:巴菲特的另一隻蟑螂?

巴菲特有名言傳世:如果你看見廚房裡有一隻蟑螂,那裡面肯定不止一隻!比亞迪的投資也被懷疑是另一個違背巴菲特公開宣稱的投資理念之作。

按照巴菲特一貫的投資風格,他通常對技術開發風險巨大、固定資產投資沉重、面臨慘烈價格戰的製造企業敬而遠之;為他帶來巨額財富和至高威望的恰是美國運 通、華盛頓郵報、可口可樂、寶潔、吉列等擁有品牌美譽度的企業。他認為,消費領域的優良品牌就像是橫亙在消費者和公司產品之間的高速公路收費站,樹立起同 行難以企及的競爭門檻。

看不到的東西、未來的東西、有輪子的東西,不要投!這是「巴式投資哲學」的另外一條。對比亞迪的投資則違背了這一信條。

2008年9月27日,在金融危機風暴的中心,巴菲特以每股1.03美元的價格,通過中美能源控股公司認購比亞迪2.25億股,成為第二大股東。

巴菲特入股引發跟風買入,比亞迪股價一年後增長超過10倍,摸高至88.4港元,成為價值投資信徒津津樂道的又一個「Tenbagger」。巴菲特下注比亞迪激活了滬深兩市的新能源概念,在2009年的春天裡,風電、鋰電池、太陽能光伏此次彼伏,股價平均翻了兩番。

巴菲特一反投資理念,堅決入股比亞迪,事出查理·芒格的多次力薦。芒格是巴菲特最密切的朋友,也是其在投資事業上的老搭檔。芒格是伯克希爾的副董事長,同時也打理自己數額龐大的家族基金業務。在投資界,芒格也有著極高的聲望,但一山不容二虎,奈何與巴菲特同處於一個時代。

在入股比亞迪之前的2008年7月,索科爾曾專程來到比亞迪總部所在的深圳,與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為首的管理團隊深入交流。

巴菲特入股前,比亞迪股價也隨金融危機急劇墜落。巴菲特入股後一年內比亞迪股價劇烈上漲了10多倍。奈何其興也勃、其亡也忽,轉過2010年,比亞迪在滾燙的車市裡迷失。

在同行火暴增長的激情歲月,比亞迪遭受庫存積壓和利潤縮水,股價一挫再挫,退守27港元,市值已從最高點下滑超過2/3。

巴菲特過往投資的華盛頓郵報、可口可樂等股票,在獲得超額投資收益的同時,被投資公司業績持續上揚,市場競爭優勢不斷得到鞏固。但在比亞迪投資上,投資回報依然亮麗,但比亞迪卻陷入了經營困境。

巴菲特說過:「我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家,因為我同時是一個企業家;我是一個比較好的企業家,因為我同時是一個投資家。」巴菲特價值投資和長期持有兩大「標 簽」得以實現的前提是,他通過入股進入上市公司董事會,對被投資對象加以業務經營和財務運作上的改造,切實提高資本回報率,得到資本市場認可並實現退出。 但是今天的巴菲特正在越來越遠地偏離他宣稱的投資原則。

巴菲特污點事件,充分凸顯了在資本市場的金字塔頂端充斥著弱肉強食,資本無道德,金融市場從來就沒有聖人,資本一進入市場就帶著原罪。

人們的認知是有選擇性失憶的,在傳記作家津津樂道巴菲特投資夢和美國夢的成長經歷中,講其8歲就參觀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彷彿天生就是為投資而生的;而往往忽略的是,帶他前去的是擔任國會議員的父親。在稟賦和勤奮之外,出身和人脈也通常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