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蘋果愛與恨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785775.html

5月6日,iPad2開始在中國內地銷售。三里屯再次出現排隊搶購現象,這一幕,已經屢屢上演,5月7日,還發 生了流血衝突。蘋果外籍員工毆打了據稱是黃牛的顧客。排隊購買自己喜歡的產品,消費者對於蘋果,愛恨交加。蘋果在營銷和產品升級方面,是否有「陰謀」,也 因而被屢屢懷疑。

飢餓的消費者

事情發生後,議論叢生。有一種聲音再次引起人們的注意,那就是蘋果的銷售策略背後,是一場陰謀,也就是「飢餓銷售」。有貨,但不敞開銷售,消費者有飢餓感,媒體的關注度隨之上升。

這種指摘,有一定的背景。

當初,iPhone3GS版、iPhone4、iPad上市的時候,均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消費者一機難求,有的高價求購於黃牛。有的從境外代 購,一度引起海關的打擊。同樣的故事一再上演,當iPhone4快要推出的時候,蘋果的合作夥伴,開始清倉iPhone3GS;當iPhone4正式推出 的時候,一機難求又出現了,甚至有分析認為,供應吃緊,源於屏幕原材料緊張。在得到輿論極大關注後,iPhone4突然敞開賣了,甚至可以買裸機了。於 是,有消費者認為,iPhone5快要來了。

現在,iPhone5還沒來,iPad2來了。而在此之前,同樣曾經「緊俏」過的iPad一代,在3月份降價甩賣了。

當然,消費者沒有被逼迫消費,排隊購買,也是「你情我願」。可是,消費者,尤其是中國內地的消費者,如同被玩弄於股掌之中。屢屢發生的故事,背後是否存在一個飢餓營銷的「陰謀」?

蘋果的粉絲對蘋果亦有怨言。一位在iPhone3GS被甩賣時成為蘋果用戶的消費者說,剛剛拿到蘋果手機,iPhone就升級換代了,而且由於是跟 資費捆綁在一起購買的,想再更換iPhone成本高昂。蘋果的這種快速升級,也給消費者一種飢餓感,剛剛用了半年的新產品,已經「落伍」。是跟隨,還是不 跟隨?跟隨,是否能夠跟得上?

喬布斯在前行,果粉很疲憊。

廉價的生產者

iPad上有一行英文:Designed in California,Assembled in China(設計於加利福尼亞,組裝於中國)。

iPad2上市後,產品明顯變得輕薄,更為顯著的一個變化,是價格比一代便宜了300元。

這對於平板電腦的跟進者,無疑是一個更大的挑戰。

蘋果如何在產品升級的同時,做到價格下調?

最新一期的美國《大西洋月刊》編輯Derek Thompson在最新專欄文章中引用的數據顯示,蘋果之所以取得價格優勢,中國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起到了關鍵作用。Derek Thompson稱,美國2010年12月製造業、開採業、建築業的平均時薪為32.53美元, 中國工人的平均週薪為185美元。他通過數據分析認為,如果iPad2在美國生產,其會比在中國製造貴出415美元。

一個iPad2 32GB的Wifi+3G版目前售價為729美元/台,如果放在美國生產,蘋果要維持同樣的利潤,售價要超過1100美元。

按照這樣的推算,中國低廉的製造業成本,為蘋果占據價格優勢,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當然,中國製造環境,對於蘋果的競爭者們也是開放的。三星、HTC、摩托羅拉、聯想,攜谷歌的操作系統,也頻繁向蘋果發起了猛攻。一旦這種進攻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相信,排隊、甚至挨打購買蘋果產品的現象,就不會再出現了。

現象 粉絲飢餓,黃牛飽賺

蘋果的「飢餓營銷」給了黃牛黨賺錢機會。

在國內,iPad一代和二代都曾經有過加價三千元,仍然「貨源不足」的喧鬧。

iPad2在美國上市當日,蘋果店門前的隊伍裡有很多黃牛,據當地媒體報導,「不少是為中國黃牛服務的。」

記者在數次親歷的蘋果產品中國首銷日裡,都能看到很多人進店買到產品後,交給一個「頭目」,然後重新排隊。

蘋果公司對此是否「一無所知」呢?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認為,蘋果很瞭解中國消費者購買心理,有意留出空間,給黃牛黨們炒作。「中國消費者 有個心理,越是非正常渠道獲得的東西,越有優越感。蘋果正是吃準了消費者的這一心理,雖然黃牛們炒高了價格,但消費者還是買賬,而且更加積極。」

「飢餓營銷」造就了茁壯的黃牛,茁壯後的黃牛還給了蘋果一個「打人」事件。

觀點 蘋果在逆水行舟

對於蘋果的營銷模式,易觀國際CEO於揚表示,蘋果採用「飢餓營銷」由來已久,幾乎每款重要產品都用過。

飢餓營銷的關鍵是通過包裝,將產品提升到情感高度,引發消費者的搶購慾望。所以產品成為關鍵,如果產品無法超越消費者的高期待值,企業的營銷就會徹底失敗,而且會對下一個產品營銷帶來負面影響。於揚認為,蘋果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

「但蘋果不斷使用飢餓營銷的同時,其實是在不斷提高用戶的期望,提高蘋果下一代產品成功的門檻。就像趙本山演小品一樣,當用戶的期待值高到一定程度 後,表演者很難實現自我超越。除非蘋果繼續帶來革命性的產品,不然很難持續帶動消費者瘋狂。」於揚認為,現在蘋果正處於一個瘋狂的階段,社會給予它的評價 是不理性的。但所有的神話都不會長久,誰也不可能一直處於興奮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