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華網:物價難成年內金融降杠桿約束條件

自去年四季度債券利率觸底回升以來,物價走勢被一些機構寄予厚望,希望同經濟走勢一道,迫使央行扭轉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然而事實證明,這些機構誇大了經濟和物價的下行壓力。從已經公布的數據來看,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率達到6.9%,與去年四季度保持一致,為近6個季度的高點;4月CPI同比增長1.2%,在繼續保持溫和態勢的同時,增速連續2個月加快。

其實與經濟走勢相比,對“CPI有望保持全年溫和通脹”這一論斷的態勢爭議並不大,Wind對2017年的CPI預測平均值為1.96%。一方面,豬肉價格逐步企穩疊加前期貨幣超發的滯後作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以及國內大中城市住房價格維持高位將繼續推動物價上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加碼,尤其是鋼鐵、煤炭去產能力度超預期亦將維持資源品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另一方面,美元穩步升值及國內金融降杠桿導致貨幣政策中性偏緊,經濟增速下半年也可能小幅減速,CPI走高限制因素增大。

年內物價將保持溫和,尤其是很難持續走低,同樣可以從前4個月的CPI數據上看出端倪。4月CPI同比低位回升,除了基數效應,主要源於非食品價格的上漲,而不是傳統的食品價格上漲。從環比看,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2%,影響CPI上漲0.18個百分點;而食品價格受鮮菜和豬肉等價格繼續下降的影響環比下降0.6%,影響CPI下降約0.11個百分點。在非食品價格中,假日因素導致的飛機票、賓館住宿和旅行社價格上漲影響CPI上漲約0.05個百分點,部分地區啟動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影響CPI上漲約0.06個百分點,房租和裝修費用價格繼續上漲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3個百分點。這三項漲價因素中,除假日因素外,其它兩項相對可持續。

與此同時,食品價格雖然4月環比繼續下跌,但同比跌幅已經開始收窄,這也是導致4月CPI漲幅略高於市場預期的主要原因。從分項來看,環比上主要是鮮菜和豬肉價格環比繼續下行,其中豬肉價格月下跌2%,鮮菜價格下降5%。然而,豬肉與蔬菜價格的負增長都很難長期持續。4月以來,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仍處在下降通道,繼續創出歷史新低,但是仔豬價格維持高位運行,肥豬價格逐漸企穩。從全年來看,生豬養殖的景氣度有望持續,豬價年內或將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去年夏季南方洪水災情導致部分作物種植周期延後,加上今年年初暖冬導致鮮菜產量較高,一季度鮮菜供給充足,菜價同比跌幅較大。不過鮮菜的儲存時間有限,影響不會持續太久;同時考慮到鮮菜價格從4月開始顯著下行,預計5月以後菜價的下行壓力將明顯緩解。

價格溫和回升還將對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起到促進作用。一季度經濟增速超預期,周期性因素是重要原因。全球經濟回暖一方面通過出口影響國內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大宗商品價格回升推動國內PPI價格走高,增加工業企業利潤。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達到28.3%,為近6年來同期高點。與CPI一樣,PPI回升也不是越高越好。3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比1-2月回落7.7個百分點,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原材料價格上漲快於產品價格上漲,導致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增加約6397億元。然而,3月以來,PPI漲幅見頂回落,4月更是大幅回落1.2個百分點,這對工業企業維持合理的利潤率更為有利。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工業生產向好還將拉動制造業投資增長,居民消費能力提升。

去年二季度以來,金融降杠桿成為宏觀經濟調控主要目標之一;今年以來調控手段更是進一步趨嚴。歷史經驗表明,穩增長、防通脹往往是央行較為優先的政策目標,然而當前價格穩步於溫和通脹區間,經濟亦預計能夠總體保持全年平穩增長,金融降杠桿正當其時。去杠桿作為防風險的重要手段,2016年以來已經上升為國家五大經濟工作任務之一,而金融降杠桿則是實體經濟去杠桿的先決條件。今年如果能夠通過金融降杠桿最終降低政府及企業的杠桿率,將為未來成功轉型開放後的中國經濟奠定紮實的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3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