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監管“會診”見效 債市企穩初現

在央行、銀監會同步傳達協調監管意圖後,周一(5月15日)債市期貨、現貨市場同步企穩,十年期國債期貨大漲0.45%,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一度下行至3.57%。

一位交易員對記者分析稱,債市反彈原因有三:第一,前期悲觀情緒造成市場大幅調整;第二,央行和銀監會同步釋放信號後,市場對短期企穩的預期較一致;第三,當前進場的買盤主要是配置盤和一部分做波段的交易盤。

記者了解到,除了對監管因素的考慮,此前一些入場較早的債券持有方的浮虧仍然不小,未來是否會進一步加倉、甚至會不會在市場反彈時減小倉位,是制約未來市場進一步反彈的主要因素之一。對於市場的悲觀情緒何時能得到徹底釋放,一些業內人士對記者指出,機會或出現在二季度自查階段完成以後。

監管層同步發聲

周一,銀行間拆借利率多數走低,隔夜Shibor跌7.51基點,報2.7160%。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9收漲0.45%,盤中最大漲幅0.70%;10年期國債活躍期收益率一度下行8.25bp至3.57%。

造成這一走勢的主要原因是強監管憂慮緩解疊加經濟數據回落。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回應了市場最關註的監管與流動性、以及所謂的央行“縮表”的問題,並再次傳達出溫和去杠桿、協調推進金融監管的政策態度。銀監會則指出,監管會充分考慮銀行業風險實際,科學把握力度和節奏,穩妥有序推進。具體包括,自查督查和規範整改工作之間安排4至6個月的緩沖期,實行新老劃斷等等。從銀監會數據來看,同業業務以及銀行理財數據仍保持穩定。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IMF總裁拉加德時強調,中國政府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重要位置。我們也有能力在保持金融穩定、逐步去杠桿、穩定經濟增長之間保持平衡。

新華社近日刊文稱,防風險、治亂象是健康市場的需要,但不能因處置風險而發生新風險。風險必須防,亂象必須治。金融監管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護航,但金融市場的發展不是一日之功,監管也不可能一役而休,需要統籌考慮、協調推進。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丁建臣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行三會監管同步協調推進,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金融安全相當於“第二國防”,是經濟安全的重中之重。金融監管的最根本目是為了資金供給和需求在一定水平上實現合理的出清。因此,監管層通過信息的共享和政策協調配合,有利於監管合力的生成,相比於“一刀切”式的手段,更能強化監管效率,進而達到經濟與金融同步良性發展的初衷。

配置盤浮現

一位債市交易員對記者回憶到,今年債市波動與2013年有相似之處,主導市場漲跌的因素是金融監管而不是基本面。但資金面的緊張程度與2013年相去甚遠。

中金公司指出,自去年10月份以來,本輪債市收益率調整幅度已經可以比拼2013年,也有頗多的相似性。比如2013年是貨幣政策收緊打擊非標,這一輪是貨幣政策收緊去金融杠桿。兩次調整債券都不是核心打擊對象,但都是“受傷”最重的資產。

中信證券分析師明明指出,工業生產和投資消費數據的回落進一步驗證基本面不支持利率大幅上行,同時考慮監管和流動性方面,上周官方渠道發布明確信號表示逐步去杠桿與金融穩定保持平衡,政策面總體將保持穩健。

申萬宏源認為,盡管當前債市調整幅度較大,隨著監管政策開始逐步明朗,經濟數據逐步顯現下行壓力,對二季度債市的判斷仍不悲觀,預計本周市場情緒將有所恢複,而10年國債已經具備配置價值。

華創證券則認為,考慮到監管協調,就算短期內監管再出進一步措施的概率不大,但是伴隨著銀行自查,監管檢查等節奏的正常進行,銀行同業業務,理財業務和委外業務都可能受到沖擊,並繼續對債券市場形成壓力。考慮到2,3季度集中到期的壓力,銀行存單利率的繼續飆升和未來到期壓力更大的事實,債券市場中期內依然面臨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1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